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指临床上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等的异常),但患者缺乏典型的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1]。因其症状非常隐匿,容易被忽视,使病情进展,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2]。应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能够较为完整系统的记录心电活动。旨在观察动态心电图(DCG)在隐匿性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60岁以下中年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两者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相近,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多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心梗发生率分别为46.7%、21.4%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近。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8年 12月~ 1991年 12月对 2 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冠心病患者 2 18例 ,男 15 2例 ,女 6 6例 ,年龄 37~83岁 ,平均 5 3 1岁。其中起病后 4~ 8w ,病情稳定的急性期后心股梗塞 (MI) 2 2例 ,男 17例 ,女 5例 ,占10 1%。劳力或自发性心绞痛 (AP) 196例 ,男 135例 ,女 6 1例 ,占 89 1%。2 结 果2 1 心律失常检出情况 2 18例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 412例次 ,其中以室早、房早、室早二联律、短阵房速最多风 (表 1)。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短阵性室速、室性停博、间歇工束支传导阻…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国内外对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给以广泛研究。动态心电图(D0G)是监测CHD心肌缺血、估价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简便、准确、实时、可重复的无创性检查技术^[1]。现将我院经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70例冠心病患者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的可能机理及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60例冠心病患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资料。结果 发生缺血性ST段改变193次,SMI有43例,占72%。SMI发作有昼夜规律,受检中81%有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占56%。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颇高,因它无症状易被忽略,预后不乐观,应定期监测,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芜湖市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ST段压低阵数以及当时有无自觉症状和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出14例患者没有心肌缺血表现;有26例有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共有239阵次心肌缺血;其中有19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占73.08%,共有175阵次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9.84±1.23)min;有7例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有93阵次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为(7.65±0.26)min。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在心肌缺血阵次以及持续时间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在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Hoh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和发生规律。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2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Holter和临床资料。结果: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1例(30.79%),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11例(64.33%);SMI发生率为67.77%,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29.6%;SMI发作有明显的生物节律,多以清晨5~12时发作频率最高,且发作时心率减慢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P〈0.005);SMI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7.84%。结论:Hoh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这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2.
冯月莲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9,(1)
笔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86例,旨在探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本组86例冠心病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 相似文献
13.
14.
李承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9(4):336-336
1988年4月至1996年5月,我们对本院住院和门诊病人58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AEG)进行检测,以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发生率、发病规律及其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并由此评价AEG检测SMI的临床价值。1材料和方法58...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的24h心电资料,参照监测日志,分析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432次,其中SMI发作383次(88.7%),有症状发作49次(11.3%),SMI发生于睡眠中(51.2%),及日常活动中(36.7%),有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在活动(8.4%),睡眠(3.7%).结论:动态心电图不仅用于心律失常而且是日常生活中监测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最好方法,对早期检出SMI及时诊断及治疗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90例冠心病人的动态心电图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发作的总阵次为500次,无症状心肌缺血为402次,有症状心肌缺血为98阵次,二者之比为4.1:1。心肌缺血的昼夜发作规律为6Am ̄12N居多,占总心肌缺血次数的38.4%,0 ̄6Am最少,占10.8%,在夜间发作的心肌缺血中有12次发生在夜间起床时,提示夜间起床是心肌缺血发作的一个诱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143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患者使用24小时心电图监测后,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更准确的对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动态心电图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在心律失常、ST -T改变及反映起搏器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因通道数少对ST段变化反映不够全面 ,以至其对ST段偏移的诊断率较低。近年来开展的 12导动态心电图 (12 -D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ilentmyocardialischemia ,SMI)、不稳定型、变异型心绞痛等有独特的定性、定量、定位作用 ,由于 12 -DCG与常规 12 -ECG反映的导联一致 ,故大大弥补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 2通道或 3通道DCG的不足。本文对冠心病 (CHD)患者 12导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检出率。方法对60例CHD患者应用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按临床特征分为3组:A组:稳定型心绞痛伴有SMI患者;B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SMI者;C组:急性心肌梗死后伴SMI发作者。结果60例CHD患者中,共检出心肌缺血612阵次,其中SMI542阵次,占88.56%;有症状心肌缺血70阵次,占11.44%。SMI发作高峰为6-12时,0-6时最低,白昼发作是夜间发作的2.37倍。临床情况越重,SMI缺血负荷值越大。结论CHD患者SMI比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更常见,动态心电图提高了其检出率,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监测心肌缺血,特别是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的DCG和临床资料。结果:静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85例(30.5%),DCG检出心肌缺血180例(64.4%);SMI检出率为67.8%,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29.9%;两组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及发作时伴发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均以6:00~12:00时为多见,以0:00~6:00时最为少见;无症状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组。结论:DCG对SMI检出率高,有助于对老年冠心病的病情评估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