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体肝移植肝右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右静脉(RHV)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进行剥离解剖,对RHV和副肝静脉进行观察,测量RHV主干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V 80.0%(40/50)开口于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份10:00处,其肝外段长(5.8±3.5)mm,外科干长(7.0±5.5)mm,主干长(68.3±30.2)mm,汇入IVC处内径为(10.7±2.4)mm;主干在距IVC 1 cm、2 cm、3 cm、4cm及主干汇合起始处上壁距肝膈面的距离分别为(10.8±5.3)mm、(22.7±7.0)mm、(32.8±8.2)mm、(40.1±7.3)mm、(33.5±9.8)mm;RHV与IVC的夹角为(40.5±9.4)°;根据RHV的引流范围及有无直径≥5.0 mm的副肝右静脉将RHV分为两型,各型再分为两个亚型.直径≥3.0mm和≥5.0mm的副肝右静脉出现率分别为60.0%(30/50)、32.0%(16/50).结论:RHV解剖变异较大,其引流范围受副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的影响,LDLT术前应掌握其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提供右半肝内肝静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标本进行解剖剥离,对肝右静脉(RHV)及属支、副肝右静脉(aRHV)和肝中静脉(MHV)右半肝属支等进行观测.结果:RHV分型中A型、B型分别为74.0%和26.0%.RHV主干属支汇合形式可分为3种,其中90.0%为树状,8.0%呈2支型,2.0%呈3支型.RHV主要属支共(5.88±2.26)支,Ⅴ段、Ⅵ段、Ⅶ段、Ⅷ段主要属支直径分别为(4.05±1.06)mm、(3.96±0.86)mm、(4.64±1.57)mm、(4.46±1.30)mm,长度分别为(21.51±11.24)mm、(28.94±15.90)mm、(30.14±14.41)mm和(23.03±11.14)mm;Ⅴ、Ⅷ段静脉血液同时汇入RHV和MHV者分别占66.0%、88.0%,Ⅴ段静脉血仅通过MHV回流者占34.0%.直径≥3.00mm的aRHV的出现率为60.0%.结论:RHV引流范围同时受MHV和aRHV影响,主要属支数目不恒定,其右叶上段属支管径较下段粗,右后叶属支较前叶属支长.右叶部分活体肝移植术前应充分掌握右半肝内肝静脉的解剖学资料,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右叶部分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9%、7.7%。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机率67.3%。肝短静脉出现率为32.6%,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中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的距离2.Ocm以内者占80.7%。结论:本文结果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了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提示中国人肝静脉的结构似乎较适合右叶部分肝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肝左静脉的解剖结构,为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和供肝肝左静脉与受体静脉吻合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脏剥离解剖,对肝左静脉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左静脉(LHV)与肝中静脉(MHV)共干和非共干者分别为80.00%(40/50)和20.00%(10/50);共干血管长度及其近端直径是(5.09±2.78)mm和(12.02±1.91)mm,非共干LHV与MHV开口间距离为(2.00±1.15)mm;LHV肝外段长度为(9.89±4.86)mm;LHV主干(96.00%,48/50)居镰状韧带左侧,成(35.31±16.79)°角;LHV主干长度及其近端直径为(39.1±15.16)mm、(8.44±1.28)mm;LHV的引流段变化较大,依据属支的多少可分5型.结论:LHV多与MHV共干注入IVC,LHV肝外段和外科干长度以及LHV的投影个体差异甚大,活体肝移植前掌握供肝LHV主干及其属支的解剖,有助于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左叶静脉解剖结构 ,模拟左外叶活体肝移植肝静脉切取方法。方法 :解剖正常人肝脏标本 30具 ,观察肝脏铸型标本 30具 ,测量肝左静脉长度、管径及属支分布情况。结果 :肝左静脉主要由左外叶上段静脉支和下段静脉支汇合并延续而成 ,主要接收或不接收较有意义的属支有左后上缘静脉支和左叶间裂静脉支。结论 :肝左外叶静脉血管解剖变异较多 ,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 ,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 ;移植前肝静脉需行必要的整形 ,以便与受体静脉进行吻合。少数情况下肝左外叶活体移植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活体体肝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静脉的一般形态及走行规律.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重建肝静脉.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可显示出6~8级血管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其中153例肝静脉的分型结果如下:①3分支型,占35.3%(54例);②中左共干型,占41.8%(64例);③中左合干型,占20.9%(32例);④中右共干型,占2.0%(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静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静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发现变异,而且图像清晰,对于活体肝静脉的研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活体肝移植肝中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中静脉(M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50例成人无病变肝标本剥离解剖,对MHV主干进行形态学观测,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HV与肝左静脉(LHV)共干者为80.0%(40/50),单独开口者为20.0%(10/50),其中前者77.5%(31/40),后者90.0%(9/10)开口于IVC肝后段上份1:00点位;MHV依主干支数可分为三型;MHV主干、肝外段、外科干长分别为(68.3±15.4)mm,(6.9±2.8)mm,(8.1±6.2)mm;主干汇入IVC处(近端)、中点(1/2处)及起始端内径分别为(8.7±1.5)mm,(7.3±1.4)mm.(6.4±1.5)mm;MHV与IVC的夹角为(50.0±9.8)°;MHV主干上壁距IVC汇入口1~4 cm处及起始处至肝膈面的深度分别为(14.9±6.4)mm,(26.4±6.9)mm,(35.3±9.2)mm,(38.8±5.0) mm,(34.5±5.2)mm;MHV主干走行与传统定位肝中裂的"标志线"并非完全一致.结论:MHV汇入IVC的形式以MHV与LHV共干者居多;MHV单独汇入IVC者其开口部位较共干者有相对呈向前的趋势;MHV主干在肝膈面的投影多位于"标志线"的右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临床活体肝移植提供有关肝中静脉属支的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标本进行解剖剥离,对肝中静脉及属支进行观测,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中静脉主要属支为(5.26±1.16)支,直径大于5.00mm的肝中静脉主要属支的出现率为76.0%;肝Ⅳ段静脉血大多由肝中静脉回流;肝中静脉均参与肝Ⅴ段回流,Ⅴ、Ⅶ段由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共同引流者分别占66.0%和90.0%;肝Ⅲ段静脉单独由肝中静脉引流占10.0%;肝中静脉引流肝Ⅵ段静脉血者占22.0%.结论:肝中静脉主要属支数目不恒定,形态结构多异,临床活体肝移植术前应根据肝中静脉主干的汇合形式、主要属支的分型、管径及引流范围等,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出较理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肝静脉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为活体肝移植及肝叶切除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00例行CT增强扫描,用肝静脉期(70s)采集数据,应用薄层横断面(1~2 mm)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法重建.对肝静脉的解剖和变异进行分型,并测量其直径,同时测量右后下肝静脉的直径和肝外段长度.结果100例中3大支肝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占71%;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共干占29%.肝左静脉直径(6.8±1.8)mm;肝中静脉直径(6.7 1.7)mm;肝右静脉直径(7.9±2.5)mm;右后下肝静脉显示率83%(83/100),右后下肝静脉直径(4.1±1.5)mm;右后下肝静脉肝外段显示率59%(49/83),右后下肝静脉肝外段长度(4.0±1.8)mm.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PR及MIP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肝静脉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0.
据Akgul E[Eur J Radiol,2004,52(1):73—77]报道,下右肝静脉(IRHVs)普遍存在,常规对比增强螺旋CT(CEHCT)以IRHVs成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体肝门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门静脉的一般形态及变异.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肝门静脉.结果:肝门静脉分5型:a型: 83 7%;b型:7 8%;c型:7 8%;d型:无;e型:0 7%.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门静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门静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变异.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肝动脉及其解剖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软件MIPS三维重建66例螺旋CT扫描数据中的肝动脉,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进行解剖变异分型。 结果 三维重建肝动脉形态逼真、立体感强。正常型40例,占60.61%;变异肝动脉26例,变异率为39.39%;未列入Michels分型的少见变异5例,占7.58%。 结论 肝动脉三维模型可以立体显示其解剖变异的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螺旋CT扫描正常离体猪肺,区分猪肺动脉及肺静脉,评估猪肺动脉性纹理与静脉纹理.方法:对30只离体猪肺动、静脉灌注羧甲基纤维素泛影葡胺液后进行螺旋CT扫描;并解剖肺动、静脉,制作铸型的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标本.结果:离体猪左肺分上、中与下叶占85.7%,仅有上、下叶占14.3%;右肺分上、中、下叶占93.75%,仅有上、下叶占8.3%.通过螺旋CT的MIP技术重建,可较好地进行分段;在CT上能分辨至5~6级肺动、静脉;动脉和静脉走行位置有显著性差异,亚段级以下至5~6级动静脉发出角度有差异.结论:螺旋CT可较好辨识至5~6级离体猪肺的动脉和静脉,并能测量相应级别的血管径值,螺旋CT能区分离体猪肺的动脉性纹理和静脉性纹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测肝门静脉的形态特征和分支分布规律,为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更为详尽的形态学资料。方法 50例肉眼观察无病变的成人肝标本,对肝门静脉分支分型等形态特征进行解剖观察,测量肝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门静脉主干54.0%在肝实质外分叉,其分叉点距肝实质的垂直距离为(8.94±3.17)mm;34.0%紧贴肝实质分叉。左支主干长(47.44±7.23)mm;左支横部长(23.90±5.29)mm,外径为(7.43±1.09)mm,矢部长(24.02±4.97)mm,外径为(7.07±1.36)mm,角部角度为(114.18±22.59)°;右支主干长(20.63±6.59)mm,外径为(9.26±1.77)mm。依据肝门静脉的分支情况可将其分为8型。结论肝门静脉变异情况并不少见,其分叉点距肝实质的垂直距离及左、右支主干径值与分支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化,在肝外科手术实施时,对肝门静脉主干分支各型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变异及肺静脉孔的大小、形状。方法:收集103例排除影响肺静脉疾病的影像资料,分析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测量肺静脉孔长短径,计算肺静脉孔指数。结果:标准4支肺静脉占78.6%(81例),上肺静脉孔长短径大于下肺静脉孔,右上肺静脉孔长短径大于左上肺静脉孔,右下肺静脉孔长短径大于左下肺静脉孔(P<0.05);右肺静脉孔指数大于左肺静脉孔,左上、下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0.05),其余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肺静脉孔较女性大,男女性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静脉解剖变异较大,各肺静脉孔大小、形状不同;64层螺旋CT能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及胸外科手术提供肺静脉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及主要属支的观测,为胆道外科手术中MHV损伤和出血以及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中MHV属支的保留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1例成人无病变标本肝膈面沿肝中裂切开肝实质显露MHV及肝段(Ⅴ和Ⅷ)的分离解剖以显露MHV分支,观测MHV的起源、汇入下腔静脉(IVC)形式以及突入胆囊床属支的解剖形态等。结果 MHV起源类型分3型,即胆囊窝、肝脏Ⅴ段和肝脏Ⅵ段,以胆囊窝起源为主;MHV主要属支分布具有多样性,肝脏Ⅴ、Ⅷ段都可能存在一支到多支;M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形式,以肝左、肝中静脉合口居多,占70.6%;MHV突入胆囊床属支长度(17.95±5.35)mm,直径(4.35±0.65)mm,C点多位于胆囊纵轴的右侧(45.1%)。结论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胆道外科手术、肝切除以及肝移植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胆囊床内肝中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为临床胆囊切除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的胆囊床进行解剖,观察突入胆囊床内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的和 入段的直径和长度。结果: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突胆囊床的占12.5%(16例),突人形式主要有:(1)肝中静脉主干;(2)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结论:胆囊切除时,应注意保护肝中静脉及属支,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及评估冠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通过838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的6_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并以其中218例在1周内进行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评估冠脉狭窄的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心率、心率变化幅度、延迟时间设定、β受体阻滞剂、呼吸频率、屏气合作与否、造影剂注射总量与速度、图像重建时相、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参数、患者年龄性别、机器软硬件性能等是影响64排螺旋CT成像质量的因素.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评估冠脉狭窄的准确率为95.9%,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90.0%.结论 得到了影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的各种因素,分析了减少和消除这些因素影响的方法.在评估冠脉狭窄方面,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基本能满足临床要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mage quality of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their impact extent and the assessment effect of coronary artery stonnsis. Methods Through examination of 838 clin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spect patients, by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in which, 218 patients were also examined by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agraphy in a week, we took the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the standard, analyzed the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in th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by sensitivity, accurac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Result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image quality of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include heart rate, heart rate change range, delay time setting, β-blocker, respiratory rate, breath-holding or not, total amount of contrast medium and the speed of injec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phase,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the scan parameters, age and sex of patients, mach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