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2.
儿童非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对其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非癫痫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s,NES)的临床特征及视频脑电图(Video-EEG,V-EEG)对其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北京太阳公司SOLAR2000B床旁监护仪,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经V-EEG监测后诊断为NES患儿26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EEG正常19例(73.1%),异常7例(26.9%)。其中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1例,发作间歇期痫样波2例。发作频率:1次者16例,2次4例,3次以上6例。发作时相:清醒期发作23例(88.5%),睡眠期发作1例,清醒期、睡眠期均有发作2例。结论:V-EEG对NE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优于常规脑电图(REEG)和动态脑电图(AEEG),对诊断NES提供了客观的科学依据,是诊断癫痫,明确癫痫发作分类,鉴别癫痫与儿童NES的最有效检查方法。被认为是儿童NES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对小儿假性癫痫(pseudosizure,PS)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6例疑为Ps患儿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对其确诊为PS患儿给予社会、心理及抗抑郁药等辅助对症治疗,Ps合并癫痫患儿,除了上述治疗外还给予适量的抗癫痫药物,并随访3~6个月,复诊3—7次,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76例疑为Ps患儿中67例确诊为PS;随访3~6个月,其中53例未再发作,14例发作明显减少。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对小儿假性癫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视频脑电图在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对儿童非癫痫性发作(NE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经video-EEG 监测后诊断为NES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NES中良性肌阵挛(包括睡眠肌阵挛和清醒时的局部肌阵挛)52例,多发性抽动40例,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20例,非癫痫性强直发作18例,睡眠障碍14例,偏头痛11例,癔病8例,屏气发作6例.其中NES合并癫痫4例,NES合并亚临床发作5例.结论 video-EEG对NE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性事件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岁以内低龄儿童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由两名神经内科医生明确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视频脑电图的特征。结果 共433例视频脑电图记录到非癫痫性发作,其中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398例(91.9%),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35例(8.1%)。24例患儿检测到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占5.5%(24/433),以Rolandic区放电15例(3.5%)最为常见。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392例(90.5%);非运动性发作共41例(9.5%)。非癫痫性发作中,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男性多于女性,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女性多于男性,组间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13,P<0.001)。1~3岁组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占比显著高于0~1岁组(χ2=8.713,P=0.003),但与3~6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22)。结论 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多为正常,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率低,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6岁以内低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临床特征复杂多样,以生理性非癫痫发作为主,生理性非癫痫性发作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以非癫痫性肌阵挛发作最为常见;1~3岁儿童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相对多见。 相似文献
7.
假性癫痫(PS)是指一组临床症状类似于癫痫发作的发作性疾病,临床上与癫痫不易鉴别,常易被误诊、误治。PS发生与脑部电生理紊乱无关,而是由于生理或心理功能障碍所致,常有轻重不等的精神心理障碍,可由情绪刺激或暗示诱发。2005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对25例疑为Ps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并暗示诱发试验,23例确诊为PS,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于生理特点 ,对儿童颞叶癫痫诊断尚为困难。现对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的 5 7例颞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儿童颞叶癫痫脑电图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7例患儿均符合癫痫国际分类法 (196 9)诊断标准 ,男 33例 ,女 2 4例 ;年龄 4~ 13岁 ,平均 8.5岁。病程 3d~ 4年 ,平均 1.5年 ;有癫痫家族史者 7例 ,高热惊厥者 10例 ,难产窒息史者 10例 ,颅脑外伤史 9例 ,其余病例病因不明。发作时均有意识障碍 ,其表现是在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基础上 ,加上精神症状 ,如恐惧、错觉、幻觉、幻嗅、幻听、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V-EEG)在儿童非癫痫发作(non-epileptic seizures,N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NES病例进行V-EEG监测,并回顾性分析39例经V-EEG监测后诊断为NE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9例患儿在V-EEG监护期间均有至少一次以上发作,同步脑电图记录正常29例(74.4%),异常10例(25.6%),发作间歇期癫痫样放电1例。结论:V-EEG是诊断儿童NES及与癫痫发作鉴别的客观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46例儿童额叶癫痫患儿的临床表现、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儿童额叶癫痫的认识。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4年8月儿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46例儿童额叶癫痫病例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VEEG及神经影像学等特征。结果本组患儿发病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5岁。46例患儿共监测到临床发作258次,明确临床发作34例,14.7%仅于清醒期发作,61.8%仅在睡眠期发作,23.5%在清醒、睡眠中均有发作;临床发作形式包括额叶失神、局部阵挛发作、偏转性强直、姿势性强直、过度运动性自动症、口咽自动症、发声、发笑发作、临床下放电和自主神经性发作等。73.9%患儿记录到发作间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63.0%患儿记录到发作期额叶为主的癫痫样放电。结论儿童额叶癫痫临床发作频繁、短暂,以睡眠期发作为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长程VEEG可监测到儿童额叶癫痫发作期临床及异常脑电图表现,可提供明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作用。方法31例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V-EEG检查,其中有8例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均行了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并将V-EEG与REEG和ECoG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1例V-EEG监测显示轻度异常脑电图2例,中度异常脑电图18例,重度异常脑电图11例。除1例外,其它在监测中均发现有痫样放电,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为96.8%(30/31),16例(51.6%)在监测中至少观察到1次临床发作。V-EEG监测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与REEG(38.7%)之间经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V-EEG与ECoG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75%。结论V-EEG监测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定位致痫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明显优于REEG,且与术中ECoG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对癫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75例发作性疾病患者进行连续90 min~24 h监测,其中包括清醒、睡眠期,分析临床发作和异常放电的关系。异常放电出现的时相,癫痫分型与异常放电的关系,临床发作前脑电图的改变,以及临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异常脑电图的不同表现。结果:975例监测到临床发作568例,期中同时伴异常放电者为443例,975例检出异常放电741例,确诊的443例中403例明确了发作类型,其中125例修正了发作类型,55例更换了药物治疗,16例适时停用了药物,76例难治性癫痫监测到发作前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确定了致痫灶的位置,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及分型,指导临床用药及术前致痫灶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作用.方法 52例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V-EEG检查,其中有15例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均行了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并将V-EEG与REEG和ECoG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2例V-EEG监测显示轻度异常脑电图1例,中度异常脑电图44例,重度异常脑电图7例.除1例外,其它在监测中均发现有痫样放电,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为98.1%(51/52),18例(34.6%)在监测中至少观察到1次临床发作.V-EEG监测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与REEG(40.4%)之间经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V-EEG与ECoG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80%.结论 V-EEG监测在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定位致痫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明显优于REEG,且与术中ECoG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危重儿的血糖监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危重儿血糖与危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评价危重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危重儿(不含极危重儿)、28例极危重儿和30例非危重患儿进行血糖监测,并进行对比观察和分析。结果:危重儿组、极危重儿组血糖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危重儿组;极危重儿组血糖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危重儿组。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高血糖越显著,持续时间越长,且难纠正者,预后差。结论:危重病儿高血糖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对危重儿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早发现和尽快纠正高血糖或低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儿童非典型失神发作的脑电图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非典型失神发作的神经生理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视频脑电图(vedio-EEG,VEEG)特点将21例非典型失神发作儿童分为单纯非典型失神发作组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组,对二组儿童分别行VEEG检查、智商测定,并结合l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论 21例患儿VEEG发作间期慢的背景活动19例(90.5%),发作期表现为慢的棘慢波放电18例(85.7%).二组儿童智商分值低于正常儿童,存在学习障碍,并且Lennox-Gastaut综合征组儿童智力损害更重,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典型失神发作儿童存骀在着严重的智力损害,这种发作类型与Lennox-Gastaut综合征高度相关,但也可能存在于目前还不了解的疾病谱中,儿童早期广泛性的脑损伤可能是导致非典型失神发作或合并其他类型发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新生儿惊厥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首次疑为癫痫性发作的130例新生儿惊厥者进行4~6 h VEEG监测,对其脑电波形及临床发作情况进行分析,监测3~5年。对于重度及中度癫痫性发作患儿给予口服鲁米那或托吡酯治疗。结果首次视频脑电图异常率90.8%(118/130),癫痫性发作48例(重度11例,中度15例,轻度22例),非癫痫性发作70例。治疗2~4周VEEG异常率75.4%(98/130),癫痫性发作40例,非癫痫性发作58例。随访3~5年癫痫性发作22例(16.9%),非癫痫性发作0例。结论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区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及对癫痫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判断上,VEEG是有重要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Video-EEG长时间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意义,明确临床诊断中易出现的错误。方法:对临床上124例诊断为癫痫、92例可疑癫痫及33例非癫痫患者行Video-EEG监测,并与临床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诊断为癫痫患者中84.7%记录到临床发作,原诊断为强直一阵挛性发作(GTCS)的仅61.5%(16/26)为真正的GTCS,余均为复杂部分性发作(CPS)或CPS继发泛化;可疑“头痛型癫痫”、“腹痛型癫痫”的40例患者中,仅有1例其头痛与发作密切相关。另有6例有CPS发作.但头痛或腹痛并非癫痫发作表现。结论:Video-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及分类有重要意义。CPS易被误诊为其它类型发作,特别是GTCS,对两者的鉴别临床上有必要行Video-EEG检查。 相似文献
18.
欧明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27(3):17-19
目的探讨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救治的72例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小儿颅脑外伤临床特点,与成人颅脑外伤的区别及小儿颅脑外伤各阶段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7例患儿痊愈出院,23例好转出院,1例植物性生存,4例死亡。结论小儿因其自身的生理、解剖、病理和免疫特点,颅脑外伤后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呕吐、癫痫发作等全身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19.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高凝倾向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在肾病综合征(NS)高凝倾向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活动期(治疗前)及缓解期(治疗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并与40例正常健康查体儿童作对照。在激素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量肝素钙4~6周。结果 肾病综合征活动期ACA阳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期ACA-IgG,ACA-IgM阳性率却降低,ACA-IgM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在不同病情时的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探讨影响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变化的因素。方法:收集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样品45例,其中轻度15例、中度15例、重度15例、临床缓解期患儿15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样品的褪黑素水平。结果:血清褪黑素水平轻度发作组为(22.76±5.16pg/ml),中度发作组(16.79±3.35pg/ml),重度发作组(11.54±1.45pg/ml),缓解期组(22.06±3.36pg/ml),对照组(28.72±4.32pg/ml)。五组间进行多重比较,除缓解组与轻度发作组无显著差别外,其余各组间差别显著(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褪黑素的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哮喘患儿血清褪黑素水平明显降低,它的降低可能与患儿睡眠紊乱,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