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在我国并不少见,其中7岁以下小儿脑瘫发病率为1.5‰~1.8‰,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而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占脑瘫患儿的60%~80%。我科1999年5月~2003年7月应用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脉宁胶囊辅助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10例,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玉林市小儿脑性瘫痪型别状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8月该院门诊脑性瘫痪患儿按临床特征进行临床分型。结果 525例脑性瘫痪患儿中,痉挛型338例(64.38%),手足徐动型103例(19.62%),混合型35例(6.67%),肌张力低下型26例(4.95%),震颤型10例(1.90%),共济失调型5例(0.95%),无法分型8例(1.52%)。结论小儿脑性瘫痪型别以痉挛型为主,其次为手足徐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脑性瘫痪患儿血锌测定,了解脑瘫患儿血锌水平,及在脑性瘫痪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GX-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火焰分光光度法采集微量指尖静脉全血测定277例确诊为脑性瘫痪患儿(脑瘫组)血锌结果并与311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瘫组血锌为(3.5±0.9)μmol/L,对照组为(4.7±1.3)μmol/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痉挛型脑瘫血锌(3.4±0.7)μmol/L,肌张力低下型血锌(3.7±1.0)μmol/L,不随意运动型血锌(3.7±1.0)μmol/L,混合型血锌(3.7±1.0)μmol/L,4型脑瘫之间血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在药物治疗同时勿忘补锌,锌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宏洋  于雪峰 《江西医药》2011,46(8):729-730
目的探讨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电针头穴运动区方法,治疗前后运用GMFM-88项量表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经过1个疗程(3个月)治疗后,GMFM-88项量表评定分值具有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头穴运动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静滴脑活素治疗70例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泉州市儿童医院郭玉章,饶立德,陈青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疗法。我们于1992~1994年佐用脑活素静滴治疗脑瘫患儿7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诊...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175例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175例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山西省儿童医院(030013)许荣花董志云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过去认为是不治之症。近年来随着康复事业的不断发展,脑瘫康复效果有所提高。1996年1月—1997年1月我科共收治脑瘫患儿1...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及脑活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5例安溪县医院陈志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儿童先天或后天脑病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我院近4年来应用高压氧加用脑活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脑瘫2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25例中,男19例...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脑瘫)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为了解脑瘫患儿脑部形态学改变,我们于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对46例脑瘫患儿作头颅CT检查,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7例,男女之比1.7:1;年龄<6个月3例,~1岁12例,~3岁3O例,~6岁1例。病因:颅内出血1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16例,早产儿4例,黄疸2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原因不明10例。脑瘫诊断标准参考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的标准[1]。痉挛型39例,手足徐动4例,混合型2例,肌力低下1例。二、检查方法使用岛津4500TE全身CT机扫描,以听眦线为基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A型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 2011年 5月~2013年 5月收治的 86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给予参考组常规康复治疗,在次基础上给予观察组 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Ashworth 量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肌肉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 ( 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用于痉挛型脑性瘫痪能够有效解除痉挛,提高患儿运动功能,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分析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护理的临床要点,以期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方法 35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针对具体病情选用相应护理措施,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患儿治愈出院255例,8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8.3%。结论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改善生存质量和促进早期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6例,随机将其中的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给予治疗,另外38例患儿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实施SPN、SPR治疗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分别是59.09%、46.15%,下肢运动功能近期改善率分别是78%、76.47%;上肢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分别是86.36%、61.54%,下肢运动功能远期改善率分别是85.19%、84.31%;上肢的痉挛改善率分别是77.27%、76.92%,下肢的痉挛改善率分别是96.30%、94.12%。结论神经外科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征候群。近年来,由于CT检查的普及,因此多为脑性瘫痪的常规检查项目。本文就脑瘫痪患儿的头颅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218例脑瘫病儿均为1989—1991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25例,女93例,年龄6个月—12个月76例,1岁—3岁54例,3岁—7岁57例,7岁—12岁3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脑瘫诊断四要素,并按美国脑瘫协会诊断分类标准为:痉挛型98例,手足徐动型64  相似文献   

13.
姚荣芳 《安徽医药》2015,(7):1401-140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30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脑瘫轻症)202例和对照组(脑瘫重症)101例,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小儿脑性瘫痪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宫内感染(8.42%)、妊娠高血压(16.83%)、难产(44.55%)、早产(14.85%)、新生儿窒息(43.56%)、低出生体重(44.55%)、呼吸窘迫综合征(46.04%)、高胆红血症(27.7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感染、高胆红血症为脑瘫的危险因素。结论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早产、宫内感染、高胆红血症与小儿脑瘫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预防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高危因素对于降低脑瘫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方面综合护理措施可以促进小儿脑性瘫痪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脑清穴穴位注射方法,观察其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4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治疗前测定其双侧足背屈角,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的混合液注射双侧脑清穴,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其足背屈角变化。结果 46例中,显效16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1%。结论脑清穴穴位注射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有较好疗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脑性瘫痪是指脑在未发育成熟前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而引起的非进行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障碍及行为异常。小儿脑瘫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制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六种。其中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  相似文献   

16.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以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障碍为主,多在婴幼儿期发病,是造成小儿残疾最高的疾病之一。痉挛型脑瘫占60%~70%,及早手术是降低残疾率的重要手段,腰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是治疗痉挛型脑瘫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剥脱术治疗痉挛型脑瘫27例分析053200冀县医院阎瑞方,李金更,南瑞华,李彦军脑性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高级中枢完全或部分失去对脊髓控制能力所致的进行性瘫痪,也有学者认为本病是2岁前的一种非进行性大脑皮层病变,以痉挛型脑瘫最常见,约占总数的60...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其与出生胎龄和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 4例脑瘫患儿的病史、临床与MRI表现。结果显示早产与足月儿脑瘫类型构成显著不同,早产儿以痉挛型双瘫多见(占6 6 .0 % ) ,而足月儿偏瘫和失调型高于早产儿。10 4例脑瘫患儿MRI异常率为84 .7% ,早产和足月儿组MRI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偏瘫、手足徐动型和失调型脑瘫MRI异常率分别为89.4 %、10 0 %、10 0 %、5 4 .5 %和90 .0 %。各类型脑瘫的MRI异常表现不同,双瘫以周围白质软化症(PVL )为主,徐动型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儿童脑损伤干预中心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50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P的致病因素,为减少CP的发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疗效.方法 36例脑瘫患者采用Bobath法为主,结合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的康复治疗,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脑瘫的疗效.结果 36例脑瘫治疗有效率为75%,0~6月龄组有效率为89%,优于6~30月龄组(有效率为70%);痉挛型有效率为89%,肌张力低下型有效率为33%,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有效率均为0%.结论 脑瘫并非不可治疗;脑瘫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明显;痉挛型脑瘫疗效高于其它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