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美容小切口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例斜疝患儿在静脉复合麻下取腹股沟皮肤小切口长约1~1.5cm,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18例患儿全部治愈,术后无并发症,住院时间1~2天.结论 美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组织损伤小,美容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以来,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式已见诸多报道,手术进路有腹股沟、腹腔及腹膜前3种。婴幼儿腹股沟疝的手术切口通常为3-4cm。所谓小切口是指小于2cm的切口(最小为1.2cm)。从1992年1月-2002年8月,我院采用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18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横形小切口并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式、效果以及与传统手术切口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从2000年5月-2006年5月随机采用横形小切口并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98例,观察其疗效,并与同期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治疗8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横形小切口组98例患儿无论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切口组。结论:横形小切口并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出血少、不易复发、无明显瘢痕、住院时间短、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5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均采用腹横纹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治疗,并随访2~24个月。结果: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儿的切口均实现甲级愈合,全部临床治愈,无疝复发。结论:腹横纹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效果好,安全性高,恢复快,切口美观度好。  相似文献   

5.
张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2023-2024
目的: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应用腹股沟斜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8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5min,切口均于术后第3天拆线,平均住院4d,随访1~3年,无1例复发。结论: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操作简单、患儿痛苦小、恢复快、平均住院日短、住院费用少、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显著,特别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基层医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体会。方法对56例12个月~7岁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外环体表投影处顺皮肤皱纹做一1.5cm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全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5天,并发皮下血肿3例,经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治愈,随访1年无复发。1例因患儿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剧烈咳嗽,疝复发。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将患儿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和小切口手术,两组患儿各50例。对以上病例随访五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对比治疗后的疼痛时间、复发率、手术总耗时、住院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均存在差异性(P <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股沟斜疝患儿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且全部治愈。术中出血少,术后均恢复良好。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今后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讨腹股沟斜疝患儿接受传统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Ⅰ、Ⅱ组分别接受传统手术及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的手术处理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有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切口手术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治疗,手术效果较传统手术理想,且安全性相对有保障,可作为治疗疝气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46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获随防1月~5年的85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复发4例,切口瘢痕疙瘩1例,睾丸萎缩1例,优良844例,优良率99.29%。  相似文献   

12.
陈江谊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2):716-717
目的 总结经腹股沟内环处皮纹小切口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经验。方法 采用经腹股沟内环处皮纹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97例,切口长度为1~2cm。结果 所有患儿在15~30分钟内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极少,术野、层次极为清晰,术后未见复发或并发症,切口疤痕细小。结论 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微创、切口美观。疗效佳等优点。可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小儿隐睾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切口长1.5~2.5 cm,部分切开腹股沟管前壁,提出睾丸及精索,分离鞘突管至腹膜外脂肪后结扎鞘状突,将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肉膜囊内的方法治疗小儿隐睾120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并与同期经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的35例进行对比.结果 120例出院时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术后获随访92例,其中31例术前高位隐睾患儿术后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其余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未发现睾丸萎缩;与同期行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35例小儿隐睾疗效相当.结论 采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创伤小,手术快,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可替代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隐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下腹部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2015年2月到2018年2月诊疗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划为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即对照组患儿使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试验组患儿使用下腹部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和总不良反应率。结果:在对症治疗中,对照组和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等指标相似,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总不良反应率为2.50%,对照组患儿总不良反应率为15.00%,即两组患儿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与下腹部横纹小切口手术虽均可起到疾病救治的效果,但后者总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吴志鹏 《吉林医学》2012,33(11):2374
目的:评价微创小切口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股沟外环上方皱折处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将精索提到切口外,游离并高位结扎疝囊。结果:所有患儿采用高位结扎,手术均满意,单侧手术时间约20~30 min,随访无复发。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斜疝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应用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及切口不缝皮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53例患儿全部治愈,手术时间15min~45min,与传统手术无差异。2例复发,复发率0.79%。3例阴囊血肿。随访1~2年后基本无手术疤痕。结论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6月~12岁左右小儿的择期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切口皮肤不缝既不影响愈合又无明显疤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53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应用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及切口不缝皮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53例患儿全部治愈,手术时间15min~45min,与传统手术无差异。2例复发,复发率0.79%。3例阴囊血肿。随访1~2年后基本无手术疤痕。结论腹部最下皮纹小切口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6月~12岁左右小儿的择期性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切口皮肤不缝既不影响愈合又无明显疤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切口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2 0例斜疝患儿在静脉复合麻下取腹股沟皮肤小切口长约 1cm ,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4 2 0例患儿全部治愈 ,术后随访 0 5~ 15年未发现术后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睾丸发育正常 ,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组织损伤小 ,保留腹股沟管的原有结构 ,术后恢复快 ,对防止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近2年间我院收治的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经外环小切口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全部163例患儿全部治愈,早期少数患儿出现阴囊积液,大多数在术后72h 即出现消退.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1年,仅1例复发,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以及切口裂开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廉以及遗留疤痕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越性.方法 采用相当于外环口体表投影的下腹皮横纹处小切口进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50例.结果 150例患儿手术顺利,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微创小切口手术方式非常适合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例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疗效好、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