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幼珊主任是遵义市中医院的老院长,主任医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院长医风朴实,章法明确,对临床各科均有其独到的体会.我有幸在工作中得到陈院长的多方指导,现介绍几个典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医案四则     
笔者在长期的基层行医过程中,结合中医药理论,在辨证的前提下曾多次在处方中加大个别药物剂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择其四则,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志强 《包头医学》2004,28(1):33-34
岳在文主任医师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笔者有幸拜师为徒,侍诊与前,目睹老师辨证中肯用药独特,既遵古法而不泥于古,颇多创新,耐人寻味,知常达变,园机活法,获效桴鼓,兹选医案四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例一腹泻张某男56岁 1991年6月6日初诊患者腹泻十年。平素腹胀便溏,近一月内加重,呈稀糊便,无粘液,无脓血,日有4~5次,伴纳食不消,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苔白薄,脉沉细。证属中气虚弱,气机失调,脾肾阳虚,治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燥湿健脾,温补脾肾之法。方剂:炙黄芪20克  相似文献   

5.
医案四则     
韩萍 《当代医学》2009,15(31):158-159
1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太少两感证 夏某,2008年5月25日初诊。主诉:发热恶寒半天。患者于昨天下午不慎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神乏困倦,自服日夜百服宁片2次,至傍晚时分恶寒反觉加重,身痛欲睡,手足冰冷,无汗出。现病T37.6℃,舌淡苔薄润,脉沉稍细数。脉证合参,辨为少阴兼表证,治宜温经解表。即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  相似文献   

6.
路绍祖教授,贵州省针灸名家,从事针灸医疗、教学工作近40年,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1耳胀痛(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赵某,男,27岁,1997年4月14日初诊。1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双耳内胀痛,但无发热及流脓,经某医院静滴“青霉素”等治疗,效不显。自述双耳发胀疼痛,听力减退,查耳后及耳颞部疼痛,尤以翳风和完骨穴为甚,见鼓膜轻度充血,窍内有积液,鼓膜外突,眼红,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证属肝胆湿热,阻塞耳窍。治当清肝胆湿热,通三焦耳窍。治疗:近取耳门、听宫、听会(每次任选1~2穴),远取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古代心悸医案信息用数理分析方法挖掘其证治规律。方法:以古代心悸医案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284个心悸医案证型分布以心血虚证和痰湿内停证多见;共涉及药物411种,主要为安神类、健脾类、理气类、养血类等;挖掘出治疗心悸的基础方:半夏、陈皮、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远志、茯神、酸枣仁、龙骨。结论:用数理分析医案,挖掘出常用药物组合,基本符合现行的中医理论,也从数理分析的角度证实了中医理论,为临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心悸、失眠、经闭三则典型案例,举例阐述《内经》方在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列举治疗脾虚肌无力、肉瘿(甲状腺瘤)、痧胀、肾虚遗尿和湿热阴痒等五例,提供参考。一、脾虚肌无力患者罗某、女、29岁、工人。于1981年3月19日就诊。称因琐事烦恼,每于晚间欲睡之际坚持久坐操劳不眠,用冷水刺激眼后,继而目张困难,尤以右上眼睑垂下,只剩一缝,虽努力张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王仲奇医案》从暑湿交蒸、湿漫三焦、邪伏膜原、午后发热四个方面分析新安医家王仲奇辨治“湿温”的特色。王仲奇认为暑湿交蒸宜清暑化湿,常用佩兰、青蒿、通草、薏苡仁、金银花、连翘、夏枯草、桑叶之类;湿邪弥漫三焦应以畅通三焦气机为要,责之白豆蔻、枳壳、大腹皮、橘叶、杏仁、佩兰、法半夏、青蒿、茯苓之属;邪伏膜原则以疏利膜原为急,多以吴又可之达原饮加减;午后发热经久不愈多以寒凉清解、淡渗利湿为法,偏喜连翘、金银花、栀子、薏苡仁、青蒿、滑石、郁金之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清代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篇中所收录的方剂,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析其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肝胃不和证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篇中共有68首方剂,94种草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455次。高频中药包括茯苓、人参、半夏、白芍、川楝子等,四气以平、寒、温为主,五味主要为苦、甘、辛,归经主要归脾、肝、心、肺,其中归脾经的频率最高。高权值功效为温肺、补脾、健脾、温脾、清心、补肝、疏肝、补气、行气、温阳、活血、化瘀、散寒、消积满、止咳、祛痰等,并归纳了23种中药配伍组合。结果提示叶天士治疗"木乘土"以温中焦、清疏肝为主,兼顾调肝脾、通调气机,且药少效专,可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肝胃不和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代赈普济散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临床治疗大头瘟、喉痹、杨梅疮等病证的常用方剂.此方配伍严谨,切中病机,充分体现了吴氏温毒辨治思想.且吴氏于临床运用巧妙,疗效卓著,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惜原方未见于其温病专著《温病条辨》一书,而被埋没于《吴鞠通医案》之中,至今仍未引起医界重视.故特将其从《吴鞠通医案》中录出,加以整理,荐于同道,以期得以传布,真正发挥其广赈病患、普济众生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