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点,有利于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26例神经内科和17例精神科AMI病人资料。结果:精神科病人不能正确表述AMI首发症状,神经科病人多以头痛头晕等症状为主。结论:重视入院心电图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诊断及早作相应处理,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进行性心力衰竭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病变。本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中毒、代谢障碍等有关。散发于世界各地。临床表现是心功能不全的症状,然而早期症状可不明显。心电图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查是心脏科最常见的检查方法。但由于心脏超声检查比较昂贵,往往许多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早期未及时做心脏超声检查而耽误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本文通过对29例扩张型心肌病常见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改变相关性的分析,目的是从中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的早期异常,为尽早做心脏超声检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4岁,因晕厥发作30min入院。经病史、体检、心电图、CT等检查均未发现晕厥的直接原因。于2007年5月29日16时开始动态心电图检查,次日凌晨小便后出现晕厥,经平卧、按压人中等紧急措施后缓解,动态心电图回放:2:21:45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2.6mm,持续近40min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停搏持续5.7s。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能满足正常的心肌需求而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通常通过相应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发现。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作用在临床上往往不被重视或者应用不当而使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结合典型病例介绍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邱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6):3198-3198
1 病例报告 男,71岁,患冠心病多年,近1 a来反复出现剧烈头痛,多次于神经科门诊检查治疗,效果不改善,于2005-06-08入我科.入院后经动态心电图跟踪患头痛发作时心电图情况,发现患头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有时出现T波倒置,经过内科用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系统的治疗,患症状改善出院.  相似文献   

6.
头痛是临床工作中最常碰到的主诉之一,头痛不是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本文就我院近期收治的185例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的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做一个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aVR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表心电图是一种快速、廉价、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心电图12导联的构成中,一般认为aVR导联是一个没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导联,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这一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本就aVR导联的临床应用价值予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丽琴 《临床荟萃》2006,21(11):819-820
患者,女,73岁,因反复发作心悸、气短11个月,阵发性加重2周入院.入院时心悸发作,及时检查心电图仅见“窦性心动过速”.入院时诊断:心悸原因待查:冠心病?常规心电图可能未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心电图异常变化,为进一步明确心悸病因,遂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  相似文献   

9.
2006—06—18我们运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获得成功,护理体会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6岁。2006—06—18入院,经临床心电图、X线、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波检查确诊韵PDA患者,在胸骨左缘2~3助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杂音的响度3级。心电图显示左心室壁肥厚,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增高,肺动脉压31.3mmHg。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0.
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6~38岁。3例患者均有标准正侧位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体检时可见患者瘦高、胸廓扁平、胸背部平直或凹陷。其中1例心电图有轻微的ST-T改变,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 病例1患者男,58岁,农民,系“发作性心悸、晕厥9个月,再发3h”入院。患者曾经多次因发作心悸、晕厥到我院心内科就诊,心电图等未发现异常,动态心电图检查有“频发室性早搏和成对室早”,脑电图未见异常,头部CT未发现异常,其他生化检查等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误诊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样本心肌梗死(AMI)误诊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万方数据库中心肌梗死误诊患者的年龄、性别、误诊类型、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误诊患者年龄21~93岁,50岁以上占95%,男性占67.56%;40岁以下97%为男性。AMI最常误诊为消化、循环、呼吸、神经系统等疾病。未行心电图检查占82.57%,其他占17.34%。结论:AMI误诊最主要原因是就诊时未行心电图检查。因而将心电图作为就诊时的常规检查项目,是减少和避免AMI误诊的最好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误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138例患者分别行心电图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结果:138例中18例为心室内传导障碍,14例为扩张型心肌病,10例为肥厚型心肌病,4例为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共46例,占33.3%,其余病例未发现异常。结论:依靠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应慎重;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应为诊断心肌梗死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心电图ST-T段改变早期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例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并且深入分析和对比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对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观察。结果: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检查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为100例,ST-T段改变、ST-T段未改变分别为40例、60例,经过造影检查后,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电图ST-T段改变的应用,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应用价值显著,但是仍然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确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研究:方法应用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清酶学等检测病例。应用抗病毒、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等综合治疗方案。结果180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检查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60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实验检查指标正常;12例临床症状未缓解,但实验室检查等客观指标正常;1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险检查等客观指标均未好转。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成功诊治是防治其演变为心肌扩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我院心电图室2003—10~2004—12妊娠晚期心电图异常改变53例,均来自门诊及住院待产妇。年龄23~33岁,平均26岁;孕周16~41周,平均32.5周。既往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史,多未检查过心电图。有自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气急、心前区不适14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做高位右胸导联心电图对诊断I型Brugada波的有效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至2013年9例晕厥及怀疑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描记常规及高位右侧胸前导联心电图。结果9例中,8例经加做右胸导联上一肋间心电图,使I型Brugada波更典型,或由常规心电图的Ⅱ型Bru-gada波转而显示为I型Brugada波;1例加做后未显示异常,需药物激发试验或电生理检查。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高位右胸导联心电图能有效地提高Brugada综合征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进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发现食管心电图存在左、右心房心律分离现象7例,即一侧心房心律为心房颤动,另一侧呈心房扑动。并对1例进行心腔内心脏电生理标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2例,女5例;年龄ZI-35岁;病史6月一l年。在心房心律呈f波、右心房呈F波3例,其余4例为左心房心律呈F波,右心房心律呈f波。2例因常规体检发现心律不齐、5例因活动后稍心悸而就诊。均未发现明确病因,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体表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或不纯性心房扑动。在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前均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中1例右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87岁。因上呼吸道感染接受克拉霉素治疗,每日口服500mg。治疗第3天患者时间、空间、方向感消失,易激惹、幻视、有迫害妄想和虚无妄想。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动脉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维生素B12和叶酸、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脑电图及脑部CT检查均正常。头颅MRI仅提示老年性改变。患者未使用其他药物,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15岁,学生。2009年4月14日就诊。现病史:患者1月前受惊吓,出现胸闷、心慌、呼吸急促、腹肌抽搐及过度换气等症状,持续时间10min或数小时不等。综合医院检查: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病理反射,心电图、脑电图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经治疗(药物+针刺)痊愈出院,出院后第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