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程中伴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肉眼血尿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本科94例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肉眼血尿分为两组,按Lee分级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判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的病变程度。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学各项指标特点并相互比较。【结果194例患者中20倒病程中伴有肉眼血尿,占21.3%。两组患者均以中青年男性多见.起病前可有前驱感染,均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伴有肉眼血尿组(A组)年龄显著低于不伴有肉眼血尿组(B组)(P〈0.01),前驱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高血压低于B组(P〈0.05),血清肌酐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间病程、24h尿蛋白排泄量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Lee氏分级均以Ⅲ~Ⅳ级为主.分级比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肾脏病理总积分、血管积分和血管壁增厚积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1),球性硬化积分低于B组(P〈0.05)。【结论】病程中伴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息者以中青年男性多见,发病前多有前驱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病程中伴有肉眼血尿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改变较轻,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尿检异常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的258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Lee氏分级标准将肾脏的病理改变分级,采用Katafuch i的半定量标准做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病变评分。依据尿检程度分为显微镜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组(A组)、蛋白尿组(B组),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慢性肾炎(53.10%)为最常见,蛋白尿、血尿发生率分别达84.88%、86.43%;病理分级两组主要以Ⅲ、Ⅳ级为主(89.15);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者234例(90.70%)。B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总积分、系膜增殖、节段损害、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IgA肾病患者蛋白含量较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分级相对较重,预后较差。提示肾活检对判断肾脏病变意义重大,且对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相关分析,能全面评估预后并指导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壮年原发性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124例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并伴新月体形成的青壮年患者,年龄20~40岁,按新月体占受累小球比例分为2组:A组48例和B组76例。按Katafuchi积分描述病理特征。结果 1)预后:A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酸显著高于B组,eGFR、白蛋白显著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肌酐、血脂、血糖、血清IgA、血清C3及IgA/C3比值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2组肾小球、肾小管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壮年患者随着新月体占受累小球比例的增加,临床预后渐趋严重,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亦逐渐加重,临床应积极对青壮年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206例IgA肾病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gA肾病(IgAN)临床特征和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经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确诊为IgAN的206例患者,根据Lee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系统分析各个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肾脏病理Lee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而Ⅰ、Ⅴ级所占比例小。Lee分级与肾小管间质损害度分级呈正相关(P值<0.01)。Lee分级高及肾小管间质损害重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肾功能损害重。Lee分级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与24h尿蛋白定量间未发现联系(各级别间比较P均>0.05)。重度肾小管间质损害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高。结论高血压,持续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的IgAN病理改变重,预后差;血清FN对于判断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分析其在IgA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0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依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1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81例,比较2组临床及病理指标差异。结果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患病率、24h尿蛋白、收缩压及血清肌酐水平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病变积分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61例难治性肾病儿童IgM沉积与肾脏病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肾脏IgM沉积强度与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分析本院61例RNS住院患儿的肾活检病理资料,评估IgM沉积强度,同时对肾脏IgM阴性(-)、阳性( )、强阳性()三组间进行肾小球病变积分、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的病理损害积分,并探讨3组间各积分的关系。【结果】①小儿RNS临床表现肾炎型肾病23例,单纯型肾病38例。病理类型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28例,占45.9%;IgM肾病(IgMN)15例占24.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8例,占13.1%;IgA肾病5例占8.2%;膜增殖性肾炎(MPGN)3例,占4.9%,微小病变(MCD)2例,占3.3%。②随着肾脏IgM沉积强度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肾脏总的病理损害积分逐渐增加。【结论】肾脏IgM沉积在绝大多数RNS患儿中存在,且随着IgM沉积增加,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脏总的病理损害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肾小管间质损伤(TID)的病理特点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95例PNS患者TID进行分组(0-1分和≥2分组)。比较24 h尿蛋白总量、血肌酐和尿酸,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TID的关系。【结果】轻微病变和系膜增生患者TID程度较轻,多为0-1分,而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IgA肾病患者TID程度较重,大多为≥2分,肾小球硬化率与TID程度密切相关。TID为0-1分和≥2分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总量、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后者血肌酐和血尿酸明显高于前者(P〈0.05)。TID与血肌酐和血尿酸显著相关(P〈0.01),但与尿蛋白总量和血脂无关。【结论】不同肾小球病理类型的PNS患者TID程度具有不均一性,但肾小球硬化率与TID程度有较好的一致性。PNS患者血肌酐和尿酸与TID相关,可作为预测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年经皮肾活检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05年6月间因肾脏疾病住院行肾活检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328例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57例(78.4%)、小管间质疾病16例(4.9%)、继发性肾脏病55例(16.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137例,占53.3%;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狼疮肾炎、紫癜性肾炎和高血压肾损害较多,分别占32.7%、27.3%和18.2%;小管间质疾病以急性间质性肾炎为多,占68.8%。IgA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并血尿;膜性肾病、高血压肾病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蛋白尿。单纯血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单纯蛋白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和轻微病变。蛋白尿并血尿主要病理类型是IgA肾病、轻微病变和狼疮性肾炎;大量蛋白尿主要病理类型是轻微病变、IgA肾病和膜性肾病。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我国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常见;小管间质疾病发病率有增高,继发性肾脏病以狼疮肾炎最常见,其它特殊肾脏病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IgA肾病的病理分级及临床资料,为临床诊断、近期疗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02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并经肾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理分级与临床表现、治疗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病理分级,Ⅳ级较多,占40.6%(13/32);临床表现:无症状血尿及蛋白尿型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型(伴高血压,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较常见,各占31.2%(10/32);近期疗效:59.4%(19/32)患者显著缓解。临床表Ⅱ~Ⅲ级与Ⅳ~Ⅴ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Ⅱ~Ⅲ级与Ⅳ-Ⅴ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的病理分级对临床表现的分析、治疗方案的制订及近期疗效观察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临床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9月确诊并行肾穿刺活检的原发性NS患者82例,观察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同时测定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观察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及尿RBP、α1-MG、NAG水平均不同(P〈0.05);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重的患者尿RBP、α1-MG、NAG明显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NS患者肾小管功能异常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密切相关,肾小管功能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价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肾性蛋白尿与血脂组分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尿蛋白电泳图谱特点将203例肾病患者分为3组:肾小球性蛋白尿组(102例)、肾小管性蛋白尿组(30例)和混合性蛋白尿组(71例)。对照组140名为同期健康体检者。检测所有受试者24 h尿蛋白总量(U-TP)并进行尿蛋白电泳分析,测定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脂蛋白(a)[Lp(a)]、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肾病组24 h U-TP均显著增高(P〈0.01),肾小球性蛋白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 A、apo B、Lp(a)、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混合性蛋白尿组TG、Lp(a)、hs-CRP水平增高最为明显(P〈0.01),肾小管性蛋白尿组Lp(a)、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肾小管性蛋白尿组相比,肾小球性蛋白尿组血清TC、TG、HDL-C、LDL-C、apo A、apo B、Lp(a)水平升高(P〈0.01),而hs-CRP水平降低(P〈0.01),混合性蛋白尿组24 h U-TP明显升高(P〈0.01),TC、TG、LDL-C、apo B、Lp(a)水平升高(P〈0.05),hs-CRP水平降低(P〈0.05)。结论肾小球性及混合性蛋白尿患者存在明显脂质代谢紊乱,其程度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肾性蛋白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状态,单纯性肾小管型蛋白尿组最重。提示临床上及时纠正肾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状态对于改善其肾脏病理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尿蛋白定量与肾脏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指导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肾病科,并行肾脏穿刺活检的92例HSPN患儿,对其24 h尿蛋白定量、肾组织病理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病理以Ⅲ级以上最多见,为60例(65.2%)。正常尿蛋白定量组肾病理损害较轻,以Ⅱ级以下为主。轻中重度蛋白尿组之间肾小球病理分级均较重,以Ⅲ级以上为主,随尿蛋白的增加,肾小球病理分级有逐渐加重趋势。肾小管间质病变:尿蛋白定量正常组肾小管病理分级为+级,改变较轻。轻度、中度及重度蛋白尿组之间肾小管间质分级为+++,分级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92例中IgA+IgG+IgM沉积型所占比例最大(30.4%),1例无任何免疫物沉积。28例IgA+IgG+IgM沉积型所对应的肾小球病理分级主要在Ⅲ级以上(92.9%),病理分级与IgA+IgG+IgM沉积正相关(P<0.05)。轻度及重度蛋白尿组均以IgA+IgG+IgM沉积为主,分别占37.0%、37.5%,中度蛋白尿组以单纯IgA沉积常见(34.6%),尿蛋白定量分度与免疫沉积物分型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免疫沉积物中伴有C3沉积者71例(77.2%),分级以Ⅲ级以上为主,C3沉积与肾脏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蛋白尿是影响HSPN肾脏病理的因素之一,肾脏病理损害程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不一定平行。免疫复合物沉积为IgA+IgG+IgM的病理改变相对较重。C3沉积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儿童肾病综合征及急性肾炎肾组织PAX2表达的对照研究,探讨PAX2在肾脏病理发生中的作用,为肾脏病理损害和慢性进展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AX2在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儿科28例肾病综合征及18例急性肾炎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所有肾病综合征及急性肾炎肾病理切片均存在不同程度PAX2再表达,且其中肾远端小管表达明显高于近端小管(P〈0.05),足细胞表达微弱.②PAX2表达密集部位的肾小管多呈现明显扩张或结构不完整表现.③近端小管PAX2表达急性肾炎组较肾病综合征组明显增高(P〈0.05),而远端小管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④按病理类型统计,ECPGN组足细胞无阳性表达,ECPGN组近端小管表达较其他三种病理类型(FSGS、MPGN和MsPGN)明显增高(P〈0.05),远端小管各病理类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各病理类型PAX2表达积分与病理积分对比显示,肾小球病理积分高低与足细胞PAX2表达积分无明显关系;肾小管病理积分最低者PAX2表达积分为居中组,而PAX2表达积分较高者病理积分均相对较高.【结论】①儿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炎肾组织均存在PAX2胎儿期回归表达.②PAX2再表达部位主要在肾小管,足细胞表达微弱,且与肾脏病理类型有关.③适度表达有利于肾小管再生修复,过表达则导致肾小管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经肾组织活检确诊的IgAN患者74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相关指标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治疗后6个月,蛋白尿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定量均高于治疗前,患者的血尿素氮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均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治疗后痊愈19例,占25.68%,显效32例,占43.24%,有效14例,占18.92%。患者在轻度系膜增生型、中度系膜增生型、重度系膜增生型IgAN中、在不同肾小管损伤程度中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的治疗疗效与光镜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280,P=0.010)。【结论]IgAN经激素治疗后的疗效显著,且疗效与一些病理参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罗伯珣  钟伟强  蔡迅  刘冠贤 《新医学》2009,40(6):372-375
目的:探讨泼尼松、麦考酚吗乙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环孢素联用治疗以大量蛋白尿(蛋白尿等于或大于3.5g/24h)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经肾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别采取泼尼松联合MMF、环孢素治疗(试验组,22例)或标准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20例),记录并比较2组治疗6个月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观察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2组的蛋白尿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其中试验组的尿蛋白从治疗前的(4.1±0.6)g/24h降至(0.8±0.1)g/24h(P〈0.01),对照组的尿蛋白则由治疗前的从(4.0±0.5)g/24h降至(1.8±0.1)∥24h(P〈0.01),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尿蛋白定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试验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l例、带状疱疹1例,对照组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均经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后得到控制。试验组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1例,予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2组均无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MMF、环孢素联用治疗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疗效优于单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且其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动态显像与IgA肾病(IgAN)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为IgAN患者67例,对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程度进行Katafuchi’s积分和Lee氏分级。全部患者均接受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计算出灌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和20min清除率(C20)。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显像指标与病理积分间的关系。结果:PI与血管损害积分正相关(P<0.01),GFR与肾小球损害(P<0.01)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负相关,C20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增高,GFR和C20值逐渐降低,PI值逐渐增高,且各级之间显像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动态显像结果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病理损伤的进程,对IgAN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尿对IgA肾病病理改变和临床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102例IgA肾病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蛋白尿与牛津分型中毛细血管内增生、节段性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球性硬化、新月体病变的病理改变存在相关性,与肾功能、免疫荧光分型存在相关性,而与高血压、血清IgA、C3水平不存在相关性。结论随着蛋白尿的增多,肾脏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球性硬化等病理改变加重,且肾功能也会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38MAPK)与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经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氯沙坦干预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留取肾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胶原面积;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以及TGFβ1表达,并做半定量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面积明显增加(P〈0.01);②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氯沙坦组尿蛋白排泄量、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糖尿病组减轻,肾小管间质磷酸化P38MAPK、TGFβ1表达较糖尿病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病变的病理过程中存在P38MAPK的活化;氯沙坦可阻抑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P38MAPK活化,下调TGFβ1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Ⅳ型胶原(COL—Ⅳ)浓度及其与肾脏病理病变之间的关系,来寻找一种能反映IgAN肾损害的非创性临床检测指标。方法:初治IgNS患者56例,采用ELisA法测定尿CTGF、COL-Ⅳ的含量。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尿CTGF、COL—Ⅳ浓度与IgAN患者病理损伤的关系。结果:IgAN患者尿CTGF、COL—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尤其是增生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显著者更为明显。尿CTGF、COL-Ⅳ浓度与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损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IgA肾病(IgAN)患者尿CTGF、COL—Ⅳ浓度明显升高,测量尿CTGF、COL—Ⅳ可作为监测IgAN患者早期肾硬化和判断疗效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螺内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及其对蛋白尿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前期服用降压药基础上[包括最大推荐剂量ACEI和(或)ARB],随机平均分为螺内酯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予螺内酯20mg/d及同等剂量安慰剂治疗。并定期测量患者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及生化指标。【结果】10周后,两组患者中分别有3人因其基础血钾、血肌酐较高,相继出现高血钾并退出试验,12周后.螺内酯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较安慰剂纽明显下降(P〈0.05),而血压、肾小球滤过率(GF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ACEI和(或)ARB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是安全的.并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