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吸烟状况与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大学生吸烟状况,探讨吸烟对大学生血压的影响,以便为开展大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徽理工大学学生2 137人进行吸烟问卷调查,随机选取日吸烟量≥10支男性大学生34例为吸烟组,不吸烟者31例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大学生总吸烟率为40.2%,男生吸烟率为58.2%,女生吸烟率为9.8%.男生日吸烟量≥10支者占男生吸烟总人数的38.6%.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吸烟组24h、日间及夜间平均血压均高于不吸烟组,日间血压相差非常显著(P<0.005);24 h血压波动曲线图显示,吸烟组血压高于不吸烟组,分时段相差显著、相差不显著以及部分时段血压不稳定3个阶段;吸烟组吸烟时心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结论大学生吸烟率高,吸烟可致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尤其舒张压升高更为明显,应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学生吸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期饮酒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疗效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91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饮酒情况分为饮酒组45例、戒酒组15例和不饮酒组31例。缬沙坦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动态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前饮酒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负荷高于不饮酒组(P〈0.05~0.01),治疗后各组血压均有显著降低(P〈0.001),但饮酒组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低于不饮酒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负荷高于戒酒组(P〈0.05~0.01)。治疗后饮酒组非杓型血压比例减少(P〈0.05),人均缬沙坦和双氢克尿噻用量大于戒酒组和不饮酒组(P〈0.05~0.01)。结论长期饮酒可使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增加,降低疗效,增加药量,因此应加强高血压患者健康宣教,限制酒精的摄入。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异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100例高血压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4h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及血压的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并与100例单纯高血压病(暂未出现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高血压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夜间血压水平有显著升高,而24h平均血压、日间血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夜间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起重要作用;②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吸烟和被动吸烟对高血压病人基线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基线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安徽某两地区129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量基线血压,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吸烟和人口学特征,采用协方差分析吸烟、被动吸烟和原发性高血压基线血压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之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现在吸烟者所占比例为47.85%,每天都有被动吸烟者所占比例为63.70%,女性吸烟比例为4.18%,但每天均有被动吸烟者所占比例为42.57%。调整年龄和体质指数的影响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吸烟组的舒张压水平高于不吸烟组(t=2.13,P=0.033)和偶尔吸烟组(t=2.09,P=0.037);女性非吸烟高血压患者中:被动吸烟每周≤1d组较每天都有被动吸烟组的收缩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33)。而在男性吸烟高血压患者中;被动吸烟每周≤1d组较每天都有被动吸烟组收缩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32)。[结论]吸烟和被动吸烟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基线血压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青年腹部肥胖者动态血压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腹部肥胖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 方法 对 2 9例腹部肥胖者与 8例对照及 10例高血压治疗中腹部肥胖者进行诊室血压测定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结果 腹部肥胖组 2 4hDBP、白昼DBP与高血压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腹部肥胖组 2 4hSBP、白昼SBP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腹部肥胖组和高血压组的 2 4hDBP负荷 ,大于SBP负荷 ;腹部肥胖组的血压负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在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中发现 ,所谓临床血压正常时 ,腹部肥胖引起的血压升高可被早期发现。高血压伴有腹部肥胖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应进行膳食治疗。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与国产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氯沙坦(Los)与非洛地平(Felo)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分成(Los)组(30例),口服Los50-100mg/d,疗程4周Felo组(30例),口服Felo5-10mg/d,疗程4周。每周测诊室血压(CBP)、心率(HR),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4周末Los组与Felo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与83.4%,与治疗前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组间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血压测定24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Los略优于Felo。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谷峰比值(T/P)均大于50%。不良反应Felo多于Los。结论:两种药物均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降压谷峰比值较好,均为有前途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与杜异合剂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92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术前30~60 min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孕栓,术中应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10 min后开始手术。观察组于术前15~30 min给予0.9%氯化钠100 ml+间苯三酚注射液静脉输入,液毕给予杜异合剂镇痛,30 min后开始手术。对比两组镇痛状况、基本临床指标(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宫颈松弛程度、术中及术后1 h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和术后6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观察组血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出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观察组血压、心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出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刻,观察组血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压、心率均出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刻,观察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松弛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杜异合剂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软化宫颈的作用,能够减少出血量,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对 3家水泥厂接触 CO和高温的 6 4名立窑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表明 ,接触组头昏、头痛、多汗者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心电图改变接触 (2 0 .3 )与对照 (7.7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脑血流图检查异常接触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中COHb饱和度检查 ,接触组班后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班前接触组不吸烟者低于吸烟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班后吸烟与不吸烟 COHb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说明接触组 COHb饱和度与接触 CO有直接关系。因此 ,加强立窑机械通风排毒、除尘等设备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吸烟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级别的确切的相关关系,为高血压防治和烟草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和KISH表法,共抽取江苏省14个调查点的4 480名15~69岁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及体力活动等;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共获有效问卷4 318人。数据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女性,吸烟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也显著高于不吸烟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烟量与收缩压(r=0.067,P=0.004)、舒张压(r=0.075,P=0.001)及血压级别(r=0.053,P=0.022)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和腰围等因素后,吸烟与不吸烟组比较OR值为1.196,95%可信区间为1.056~1.355,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OR值逐渐增加。结论吸烟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分级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吸烟可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WHO标准选40例高血压病人,用美国罗京公司产2420~2020型动态血压仪连续观察血压24h,结束后使用该机器配置的计算机回放进行分析,观察24h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标准差,观察血压负荷及血压模式。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杓型组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均值昼>夜(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杓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夜间明显高于日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各期高血压病患者24h血压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和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费利霞  王晓峰 《中国校医》2012,26(3):236-238
目的探讨高校男性体质量超标、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相关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1 006名男性按体质量指数(BMI)分组,分析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脂肪肝及相关慢性病患病率的关系。结果 (1)随年龄增加,体质量超标率增高(P<0.01)。(2)体质量超标组、肥胖组SBP、DBP、TG、TC、UA高于正常组、HDL-C低于正常组(P<0.01),2组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及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SBP、DBP、TG、UA高于体质量超标组(P<0.05),其高血压、脂肪肝患病率高于体质量超标组(P<0.01)。(3)BMI指数增加,3项以上危险因素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体质量超标、肥胖率较高,体质量超标、肥胖为相关危险因素聚集的标志;控制体质量,干预靶点前移,可降低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辽宁省沈阳市汉族和满族医学生血压情况及其与体成分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8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某高校抽取2 189名19~21岁汉族和满族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血压和体成分指标的测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压与体成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沈阳市汉族19、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85例I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均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加用美托洛尔12.5~2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10~2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2周。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均降至正常(P<0.01);但是,治疗组从第4周开始SBP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从第2周开始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并且PP减小幅度亦小于对照组(P<0.05),第4周差距进一步加大(P<0.01)。结论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ISH患者的SBP,而对DBP影响不大,能使PP减小,对老年ISH患者降压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并发2型糖尿病(DM)病人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60例,高血压无糖尿病组60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EH合并DM患者与单纯EH患者相比,各时段均有更高的SBP和脉压(P<0.05),而全天DBP无明显差异;血压变异率明显低于EH组,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E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H合并DM的患者昼夜血压调节功能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各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及代谢特征,为PCOS的合理治疗及并发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54例PCOS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其分为肥胖PCOS组30例、非肥胖PCOS组24例,同时选择肥胖对照组20例和非肥胖对照组22例。测定并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脂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抽血检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FINS)、低密度脂蛋白(TC)、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两PCOS组的LH水平及T水平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P0.01);肥胖PCOS组的TG水平高于非肥胖PCOS组,而TC水平高于其对照组(P均0.05);肥胖PCOS组的FINS,HOMA-IR均显著高于非肥胖PCOS组(P0.01),且两PCOS组的HOMA-IR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5);肥胖PCOS组的ISI显著低于非肥胖PCOS组(P0.01),且非肥胖PCOS组的ISI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5)。PCOS组血清T与LH和TC呈正相关,PCOS组HOMA-IR与BMI、WHR、体脂含量、收缩压、舒张压、FPG、FINS均呈正相关。结论: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emia,HA)、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HI)为PCOS的基本特征,肥胖的PCOS患者更易出现IR,要重视PCOS的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分析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与血压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市11个区的15所小学和15所中学的13 004名7~18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方差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血压偏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协方差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不同肥胖类型学生间SBP和DBP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男生中,超重肥胖、复合型肥胖的SBP、DBP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学生(P值均<0.01);女生中,血压水平在不同类型肥胖的变化趋势大体为复合型肥胖>腹型肥胖>超重肥胖>正常体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的复合型肥胖与血压偏高风险的关联性最强(男生:OR=4.40,95%CI=3.61~5.36;女生:OR=5.25,95%CI=4.16 ~ 6.64).在男生中,超重肥胖者的血压偏高风险亦高于正常体重者(OR=2.68,95%CI=1.31 ~5.49),但腹型肥胖者与血压偏高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女生中,腹型肥胖和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复合型肥胖学生中引起血压升高的风险最高,其次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和舒张压(DBP)应用于评估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4 h内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97例)和未出血组(103例)。收集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妊娠次数、产妇及胎儿情况、产后24 h出血量、产前与产后产妇的血压、心率及SI,并对产妇产前与产后的血红蛋白(Hb)及全血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组产妇的总产程、24 h出血量及孕周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而两组产妇在年龄、妊娠次数、生产次数、新生儿体质量及产前收缩压(SBP)、DBP、HR、Hb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产后24 h内各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两组产妇24 h内各指标均有浮动,而产后出血组的产妇在24 h时的SBP、DBP、红细胞(RBC)及Hb水平均低于未出血组产妇(P<0. 05),而且产后出血组产妇SI明显高于未出血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Ordin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产后SBP、DBP、SI及Hb均可对产后出血进行评估,对产后出血的发生具有提示作用。结论产后24 h SI和DBP对产妇出血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北京市某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4 h DCV,dDCV,nDC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NO,eNOS,IMT及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IM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O,eNOS及FM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疗效更为理想。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升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孕晚期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280例为亚临床甲减组,同期规律孕检的正常妊娠女性280例为对照组。于孕晚期(孕34~36周)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全天(24h)、白天(6:00-10:00)和夜间(22:00-次日6:00)血压。结果:亚临床甲减组促甲状腺素(TSH)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低于对照组,24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收缩压标准差(SSD)以及舒张压标准差(DSD),白天及夜间的SBP、DBP、SCV、DCV、SSD、DS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亚临床甲减组24h的SBP、DBP、SCV、24hDCV、SSD、DSD均与TSH呈正相关(P<0.05),SBP、SCV、SSD、DSD均与FT3呈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及血压变异性较高,血压波动程度较大,临床应予以关注并及时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