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囊尿管在临床广泛应用后出现不少问题:尿道黏膜损伤、拔管困难、逆行感染、尿道断裂,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尿道黏膜损伤。尿道黏膜损伤可出现在插管或拔管过程中,拔除尿管后有尿痛、尿憋胀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尿、排尿困难而需重新置导尿管和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这不仅增加患者生理、心理痛苦及医药费用,严重的可因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教科书对留置尿管进行了规范,而未对拔除尿管进行规范,因此,护理同行们在拔除气囊尿管时对如何减轻尿道黏膜损伤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以期达到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无痛性拔除尿管,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无痛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腔气囊导尿管作为普通导尿管的替代品已广泛用于临床,但留置导尿过程中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尿道黏膜损伤、拔管困难、逆行感染[1]、尿道断裂等[2].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尿道黏膜损伤.尿道黏膜损伤可出现在插管或拔管过程中,拔除尿管后有尿痛、尿胀、尿短等症状,甚至出现血尿、排尿困难.据张美珍[3-4]报道留置导尿管后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约76%的患者会出现严重不适,尤其在24 h内较为明显.近年来国内护理学者对留置双腔气囊导尿管无痛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3.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排尿障碍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尤其男性患者由于其尿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各种疾病引起的尿道病理生理改变,常出现留置尿管和拔除尿管的困难,教科书对留置尿管进行了规范,而未对拔除尿管进行规范。1传统的拔管方法传统的尿管拔除方法是在膀胱空虚的情况下,将尿管气囊中的水用注射器抽净,戴手套用纱布轻轻地将尿管拔除。此方法使大多数患者感到尿道不适、有疼痛感,容易造成拔管后自主排尿不成功而再次插管。观察拔出之尿管,其头端及气囊外常发现有血性液粘附,证明拔尿管时会损伤尿道黏膜,引致出血及疼痛,甚至未能一次拔管成功[1]。在拔除尿管时由于拔管动作对尿道黏膜造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围术期患者中应用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寻找能够减轻尿道黏膜损伤的新拔管方法。方法2015年3-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110例留置导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除尿管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时的尿道疼痛评分、首次排尿尿道疼痛评分、首次排尿前段尿液的红细胞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除尿管时尿道疼痛、首次排尿尿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首次排尿前段尿液红细胞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气囊自动回缩拔除尿管法能够减轻围术期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黏膜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围术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方法对经尿道内镜治疗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55例经尿道内镜治疗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77例和研究组78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即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研究组采用在膀胱充盈病人有尿意感时,抽尽气囊内液体,再注入0.5mL生理盐水,让病人自主排尿,尿管随尿液排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拔除尿管后发生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改良拔尿管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病人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及排尿疼痛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常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 拔管困难的原因1.1 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操作人员对人体尿道的解剖生理特点及长度和对气囊导尿管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了解不够。使用气囊导尿管时,插入深度不够,尿管气囊未进入膀胱,注水后膨大的气囊压迫尿道,致局部组织水肿、出血、炎症、粘连而影响拔管[1 ] ;气囊内注入液体选择不当或使用不清洁注射器,使气囊内液体结晶析出阻塞导管[2 ,3] ;气囊注水量大,尿管留置时间长,使气囊膨胀超过其弹性限度,即使液体抽尽后气囊也不能完全回缩;护理钳夹尿管损伤注水导管[2 ] ;未抽尽气囊中的液体,盲目拔管引起尿道痉挛,致尿管无法拔出。1.2 …  相似文献   

7.
正气囊(Foley)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可致尿道疼痛、出血、痉挛等损伤[1]。刘萍平等[2]研究显示,43.4%医源性尿道损伤患者因气囊内无菌生理盐水未抽出或未抽尽而拔除导尿管。损伤早期积极处理尤为重要,若处理不当,不但会出现尿路感染迁延不愈、尿潴留或尿失禁等排尿障碍现象,并可能导致患者难以撤管而发生终生带管的可能[3]。本文通过引用我院实际案例,对非计划性拔除导尿管的紧急处理方法进行详细阐  相似文献   

8.
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气囊导尿管的广泛使用,其诸多优点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较高,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1问题及原因1.1尿道损伤(1)插管时动作粗暴,润滑不够,插入尿管时损伤尿道黏膜。(2)不了解气囊导尿管的机制,未抽出液体拔管,或者患者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牵拉尿管,有时由于护理时牵拉,导致气囊被拉入尿道造成损伤出血。(3)插入深度不足就往气囊内注水导致尿道受损。(4)由于气囊内液体或者尿液在气囊周围形成结晶或结石,导致拔管时损伤黏膜和拔管后出血。(5)尿管大小选择不当,操作方法掌握不正确而造成插管困难。1.2漏尿现象(1)因气囊与膀胱壁接触刺激而引起膀胱肌肉痉挛,可导致将尿液挤出。(2)老年体弱或比较衰竭的患者由于尿道松弛,留置尿管后尿管周围经常漏尿。1.3尿管堵塞急性细菌感染使尿液混浊沉渣产生,膀胱内结晶或沉渣以及膀胱脱落的组织可堵塞尿管伤的引流口使尿管堵塞。1.4拔管困难(1)插管时尿道损伤,尿管与尿道黏膜粘连。(2)尿管受到牵拉,尿管变形使气囊内的液体抽不出来,造成拔管困难。(3)留置尿管时间太长,膀胱冲洗不彻底,尿垢积在膀胱形成颗粒与沉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改良式拔尿管方法与传统拔管方法对老年人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将84例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先夹闭尿管,在膀胱充盈时将灭菌后的开塞露注入膀胱,抽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回注0.5ml生理盐水,让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管方法拔除尿管,即在膀胱充盈时,抽出气囊内全部液体,拔除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发生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拔尿管法,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拔尿管后尿潴留、尿道损伤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自行排尿法在留置尿管拔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何留置尿管的病人尿道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传统的尿管拔除方法是先将尿管气囊中的水用注射器抽净 ,护士带手套用纱布轻轻将尿管拔出。此法使病人普遍感到尿道不适 ,有疼痛感。如拔管后自主排尿不成功而再次插管 ,还易引起尿路感染。我们对拔尿管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用注射器将气囊中的水抽净 ,为病人放置好便器嘱自行排尿 ,尿管即可随同尿液一起排出体外。若尿量不足时可嘱病人大量饮水 ,饮水困难者可给予呋喃西林液或生理盐水膀胱内滴入 ,待膀胱充盈后再自主排尿。通过对 54例采用新方法拔管病人的观察 ,除 1例自主排尿不成功继续留…  相似文献   

11.
<正>留置导尿管是临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因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导尿管长期留置在体内,尿管及球囊周围矿物质盐沉积易导致尿道局部损伤而出现疼痛或尿道黏膜水肿,抽空的气囊皱襞以及尿酸盐沉积在拔出导尿管时必然会对尿道黏膜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给患者造成疼痛感及自行排尿的恐惧[1],使患者拔出尿管后不敢排尿而发生尿潴留再次导尿引发尿路感染。因此,我院护理部在研究解决此问题时,采用无  相似文献   

12.
改良尿管拔除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囊导尿管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采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稳固,刺激性小,插入后与尿道密合程度大等优点,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管周的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以及球囊表面结垢等,致使拔除尿管时擦伤尿道黏膜,造成尿道损伤,引起尿道水肿和出血心。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科采用两种不同的拔除尿管的方法,观察对比两种方法对尿道损伤的差别,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直肠癌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的方法,以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拔管后的膀胱刺激症.方法将8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拔除尿管前行膀胱灌注,拔管时边灌边拔,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管.结果2组在拔管时引起的疼痛等自觉症状例数、拔管后尿液中的红细胞、膀胱刺激症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先行膀胱灌注后再拔除尿管,并在拔管时边灌边拔,可有效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尿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无需胶布固定,不易脱出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留置导尿.但气囊尿管拔除困难者偶有发生,我们曾对一例女性气囊尿管拔除困难患者采用多种拔管方法失败后,采用16G静脉注射套管针沿尿管壁经外尿道进入刺破气囊而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直肠癌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的方法,以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拔管后的膀胱刺激症。方法将8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拔除尿管前行膀胱灌注,拔管时边灌边拔,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管。结果2组在拔管时引起的疼痛等自觉症状例数、拔管后尿液中的红细胞、膀胱刺激症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先行膀胱灌注后再拔除尿管,并在拔管时边灌边拔.可有效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尿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 ,无需胶布固定 ,不易脱出等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留置导尿。但气囊尿管拔除困难者偶有发生 ,我们曾对一例女性气囊尿管拔除困难患者采用多种拔管方法失败后 ,采用 16G静脉注射套管针沿尿管壁经外尿道进入刺破气囊而获成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患者在压力引导下拔出留置气囊导尿管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均夹闭尿管,留置尿管时间为2~6 d,平均3.5d,当病情平稳后,遵医嘱拔出气囊导尿管.观察组:接到医嘱后,嘱患者开始饮温开水800~1000mL,待患者有排尿感觉时消毒尿道口及尿管,将尿管轻轻插入1~2 cm,再用20 mL注射器将气囊内液体抽出,不立即将尿管拔出,休息30~60 min,当患者有明显的排尿感觉时,轻轻按摩膀胱底部,顺势将尿管慢慢移出.对照组:接到医嘱后,用20 mL注射器将气囊内液体抽出,将尿管轻轻拔出;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性质、再次插管次数、血尿发生次数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拔出留置气囊导尿管后,观察组疼痛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烈疼痛例数均低于对照组,疼痛性质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因尿潴留再次插管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尿路感染及血尿发生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压力引导下拔出留置气囊尿管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尿道黏膜损伤,解除或减轻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感,显著降低拔管后因尿潴留而再次插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张金丽 《护理学报》2008,15(4):16-16
临床上留置尿管患者中,大多使用双腔气囊尿管。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拔管后排尿疼痛和拔管后血尿症状多见。2007年1—8月,我院对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 进行分析、改进,通过临床实践与观察,效果满意,减轻了拔管疼痛和拔管引起的尿道损伤。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巧 《护理研究》2010,(3):803-80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拔除气囊导尿管后,病人排尿疼痛及血尿的发生率。[方法]将120例留置气囊导尿管需要拔管的前列腺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拔管前两组均夹闭尿管,待病人产生尿意后,常规用注射器抽净气囊内的无菌生理盐水,此时实验组再用1.0mL注射器注入0.4mL~O.6mL生理盐水,嘱病人接上便器,边排尿,边拔管,管随尿出,对照组则立即拔除尿管,嘱病人排尿。[结果]实验组排尿疼痛发生率为1.67%,血尿发生率为1.67%;而对照组排尿疼痛发生率为20.00%,血尿发生率为15.00%.[结论]实验组尿管拔管方法有效预防排尿疼痛及血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变传统留置导尿管在拔除尿管时给成年患者带来的不适反应。方法将100例需留置导尿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麻醉后用16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对照组,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和排尿困难的程度及留置尿管后有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除尿管时出现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留置尿管后均无尿管自行脱出及管周漏尿现象。结论成年患者应用12Fr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能明显减轻拔除尿管时的尿道刺激反应以及排尿困难的程度,且不会增加管周漏尿及尿管脱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