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起下腰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主要因素。然而椎间盘退变的确切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基础。建立的动物模型要与人类的椎间盘退变具有相似性和比拟性,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再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3.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建立腰椎间盘退出动物模型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综述,自发退变的动物有沙鼠、犬等,手术方法有截肢法、纤维环切开法、溶核法等,经过比较认为以前侧纤维环切开法为最优。 相似文献
4.
研究椎间盘退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其与腰背痛的关系。由于很难获取人体组织,特别是正常的组织,很多学者将大鼠、小鼠、沙鼠、兔子、狗、羊、猪、山羊作为模型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模型的种类与造模方法越来越多,主要分为体内和体外椎间盘退变模型。 相似文献
5.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关于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构建能模拟人退变椎间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的关键。常用于研究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模型可分为体内、体外模型。目前已成功建立的椎间盘动物模型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无公认的能够完全模拟人类椎间盘退变的标准模型。随着大型动物与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椎间盘退变模型与人类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和可比性逐渐明确,其在椎间盘退变疾病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7.
动物模型是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和检测各种治疗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建立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原理进行探讨,为进一步认识腰椎间盘退变疾病,改进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达到提高对椎间盘退变疾病研究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是个慢性、复杂的过程,然而椎间盘退变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不仅仅表现为形态学上的变化,更伴随着椎间盘的组织学与生化性质的系统性改变,现发现许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机制与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椎间盘退变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疾病,但手术治疗和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仅仅停留在对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一些其他症状上面,并没有致力于恢复椎间盘细胞功能上面,总体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令人满意,而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能够改变和持续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本文就近年有关椎间盘退化的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 建立大鼠尾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并进行X线和组织学观察.方法 Wistar 大鼠36只, 使用20G皮肤穿刺针对Co7,8 Co8,9椎间盘分别随机行腹背横贯或半横贯穿刺一针, Co9,10椎间盘不穿刺作为对照, 术前及术后1、2、4周时对造模后的椎间盘及对照的椎间盘(Co9,10)行X线检查及HE染色观察.结果 术后第1周到第4周,穿刺后的椎间盘高度指数呈现持续减小; 组织学检查发现横贯穿刺和半横贯穿刺椎间盘1周时都发生退变,而横贯穿刺退变较严重(P<0.01).结论 横贯或半横贯针刺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可靠、有效、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腰腿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大部分腰腿痛是椎间盘退变导致的,引起椎间盘退变的病因及病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在临床上治疗上取得一定疗效,但主要是对症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对目前生物学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及动态进行了综述,主要制备方法包括3类。(1)自发性模型:自然引发腰椎间盘退变和通过特殊方法促使椎间盘出现自发退变;(2)诱导性模型:通过物理、生化的方式改变脊椎生物力学结构或椎间盘及髓核组织化学构成促使椎间盘出现自发退变;(3)模仿性模型:通过手术方法在动物体内直接模仿腰椎间盘退变。结论: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选择的造模方法当属针刺法,该法微创、经济、操作简便,见效迅速,并能够模仿盘源性腰痛,与人类腰椎间盘退变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