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型严重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7月27例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通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早期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复苏后HGB、复苏后HCT、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结果限制性复苏组和常规复苏组I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输液量、复苏时间、复苏后HGB、复苏后HCT、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骨盆型严重多发伤伴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有益于患者复苏及进一步治疗,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液体复苏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进行积极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颅内出血进展发生率、凝血功能,休克指数、24 h平均补液量及GCS评分、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ARDS、MODS、颅内出血进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休克指数均明显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凝血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TT、PT、APTT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补液量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液酸度、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常规充分液体复苏,观察组则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复苏3h后,对照组血清pH值为6.79±0.07,低于观察组的7.32±0.09,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3d并发症与死亡总发生率分别为7.81±0.23mmol/L、11.69±1.52s、37.15±3.75s、61.67%,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4.62±0.45mmol/L、10.10±1.56s、29.22±3.66s、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调节血液酸度,改善凝血功能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探讨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应用于ICU多发伤休克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80例ICU多发伤休克患者,均给予其控制性升压,按复苏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限制性液体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试验组复苏时间和复苏后C-反应蛋白水平、PT、Hgb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控制性升压与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ICU多发伤休克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乳酸是无氧酵解的产物,其变化反映了组织氧合代谢状况,国外研究显示,早期(6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是评价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指标[1-2]。而血乳酸清除率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目前国内报道不多。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以血乳酸清除率及  相似文献   

6.
崔志新  陈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55-3057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对乳酸的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8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比较两组乳酸清除率、APACHEH评分及预后.结果:两组间治疗前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乳酸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乳酸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31.0%)显著低于对照组(57.5%)(P<0.05);其血乳酸清除率(64.4±12.9)%显著高于对照组(47.5±10.3)%(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13±4)d明显短于对照组(22±7)d(P< 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乳酸清除率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国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00-1201
目的评估创伤失血性休克(HTS)患者在出血未控制时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创伤失血性休克73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观察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对照组)。监测两组病例的初次、24h、48h胃黏膜pH值、血乳酸(BL)、剩余碱(BE)、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方法的输液量、治愈率、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结果24h、48h胃黏膜pH值和血乳酸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间观察组输液量显著降低(P<0.05),治愈率显著升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ARDS和MODS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MODS和AR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多发伤合并休克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积极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液体复苏,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分别在液体复苏前和液体复苏3 h后抽取两组外周血检测比较血清乳酸、p H值、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相关炎性因子mRNA水平,并统计比较两组总输液量及术后3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液体复苏前两组血清乳酸、p H值、PT、APTT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3 h后,观察组血清乳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 H值接近正常水平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T及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外周血TNF-α、IL-6及IL-1β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输液量及术后3 d 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液体复苏可明显改善血液酸度及凝血功能,缓解炎症反应,降低ARDS、MODS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正>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压性复苏或延迟性复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时,通过控制液体输入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直至彻底止血。当患者受伤出血后应尽量缩短至手术止血时间[1],从发生失血性休克到接受手术止血的时间段内,为保证患者组织器官氧供,液体复苏无疑是最重要的治疗策略。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复苏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复苏后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乳酸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2 h,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失血性休克孕兔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孕兔制成未控制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假休克组(P组)、休克未处理组(P0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H组)、传统液体复苏组(PNL组),对比研究各组各时间点血清肌酐(Cr)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孕兔处死后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孕兔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休克时各组的Cr均增高,模型第90 min、180min4、h PLH组血清Cr明显低于PNL组(P〈0.05)。P0组肾脏的病理损害最严重,PLH组肾脏病理损害较PNL组明显减轻。但较P组严重。【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肾血液灌注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清Cr含量,改善肾功能,是抢救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理想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活动性出血休克家兔的限制性液体复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家兔对不同剂量平衡盐溶液复苏的疗效.方法 用股动脉放血方法复制活动性出血的家兔休克模型,40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5组(n=8):不输液对照组(N4组),大剂量液体复苏组(125 mL/kg,N3组),中剂量液体复苏组(92mL/kg,N2组),小剂量液体复苏组(57 mL/kg,N1组),假手术对照组(N5组).抽血使各实验组动物平均动脉压降至40mmHg,并维持30 min,然后用不同剂量平衡盐溶液复苏,再观察动物120 min或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各组动物活动性出血量、死亡数、血细胞比容(Hct)、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肾脏皮质SOD活性.数据分析采用SNK-q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N5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N1,N2,N3组(P<0.01);N4组的各项指标均劣于N1,N2,N3组(P<0.01);N3组的出血量、死亡数明显高于N1,N2组(P<0.01).N3组的SOD明显低于N1和N2组(P<0.01).随着复苏液体量的增加,Hct逐渐减小,观察期内N2,N3,N4组MAP逐渐下降,死亡数增加.结论 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机体,应行限制性液体复苏(57~92 mL/kg).  相似文献   

13.
失血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按照目前惯用的大量快速补液救治失血创伤性休克复苏,临床病死率仍较高.但随着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充分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提高早期成活率,改善预后,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从而掌握最新标准,科学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应用CNKI、Medline和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动物实验与临床实践中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临床应用已非常广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报道,虽然在适用条件、液体选择及监测指标等方面已达成一定共识,但有些结论还需要临床验证,并且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复苏指南,要选择最佳方案和取得最好效果,还需要今后不断地摸索.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休克是由于体液外渗导致血容量减少造成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严重烧伤后损伤信号由损伤部位经神经传入支传导到中枢,在中枢再经整合产生神经冲动和激素分泌效应引起全身反应.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包括心脏,血管系统和体液都出现一系列反应,其中血容量减少导致血液灌注不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是发生烧伤休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17.
刘涛  宁波  马宇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281-2283
目的探讨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对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将75例休克患者,以7 d结局分为存活组44例,死亡组31例。测定两组患者出现休克时、休克后24 h、48 h及72 h血乳酸值并计算6 h乳酸清除率。结果死亡组在休克时、休克后24 h4、8 h及72 h时的血乳酸值分别为(7.3±1.4)(、5.8±1.0)(、3.8±0.5)、(2.0±0.2)mmol/L,其中休克时、休克后24 h组明显高于存活组(4.7±1.0)(、2.8±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计算6 h乳酸清除率(6.7±2.7)显著低于存活组(29.8±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24 h内)血乳酸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休克的严重程度,早期乳酸清除率越低,预后越差,两者联合可有效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和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概括和总结。结果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出血未控制前,应掌握最佳时节,尽早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选择合适的液体,采用合适的补液速度并控制补液量,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同时尽快止血,提高休克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控制出血、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液体复苏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折后创伤性休克患者心血管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104例骨折后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病历号交替随机分配至限制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与常规组(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各52例。对比两组平均补液量及补液前后的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EVLW)、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每搏输出量(SV)及血浆粘度(PV)、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限制组平均补液量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补液后的PVPI、EVLW、CVP、SV、PLT、Hb、PT均高于补液前,HR、PV、AI、HCT均低于补液前(P<0.05);限制组补液后的PVPI、EVLW、HR、CVP、PV、AI低于常规组,SV、HCT、PLT、Hb高于常规组,PT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调控补液量及液体输注速度,降低过快、过量输液造成的心肺负担,促进患者心血管功能恢复,减少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避免患者血液过度稀释而加重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严重创伤休克的液体复苏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无论战时还是平时 ,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一般战、创伤 ,休克的发生率为 10 %~ 15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休克的发生率可以高达 2 5 %~30 %〔1〕,32 .6 %~ 5 9.5 %的伤员死于失血性休克。随着休克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以及休克防治上的不断探索 ,我们在休克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提出了许多新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并且发现了许多新的抗休克药物〔2〕 ,同时对严重战、创伤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方法、原则以及复苏标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现就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简要综述。1 严重创伤休克新的复苏方法严重创伤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