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实验性结肠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丁酸钠对三硝基苯磺酸 ( TNBS)大鼠结肠炎灌肠的治疗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 TNBS大鼠结肠炎模型 ,并随机分为 3组 ,予丁酸钠、柳氮磺胺吡啶 ( SASP)和生理盐水每日灌肠。在第 19日处死 ,评价大体、组织学损伤及髓过氧化物酶 ( MPO)活性 ,并比较丁酸钠和 SASP组的核分裂指数。结果 用丁酸钠和 SASP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腹泻明显好转 ,体重恢复无明显差异 ,大体及组织学损伤计分明显改善 ,MPO活性明显降低 ( P<0 .0 5 ) ,但丁酸钠和 SASP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 P>0 .0 5 )。丁酸钠组核分裂指数明显高于 SASP组 ( P<0 .0 5 )。结论 丁酸钠灌肠治疗可促进实验性结肠炎的愈合 ,其疗效可与 SASP媲美  相似文献   

2.
Jiang J  Xue RY  Zhang SC  Zhou J  Zhou K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149-2151
目的:研究腹腔内注射血吸虫卵对小鼠三硝基苯磺酸(TNBS)肠炎的预防作用及对肠道上皮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TNBS肠炎组(20只);血吸虫卵组(10只)。评价小鼠病死率,肠黏膜病理表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逆转录(RT)-PCR法检测结肠TLR4的表达。结果:血吸虫卵组小鼠病死率低于TNBS肠炎组(20%vs 70%,P〈0.05),肠道炎症轻于TNBS肠炎组(Ameho标准评分1.4±0.5VS4.2±0.6,P〈0.01)。结肠TLR4表达(TLR4/β-肌动蛋白吸光度比值):TNBS肠炎组〉血吸虫卵组〉正常对照组(0.762±0.054VS0.325±0.029VS0.237±0.021,均P〈0.01)。结论:腹腔内注射血吸虫卵可预防小鼠TNBS肠炎,可能与其下调结肠TLR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口服环丙沙星在小鼠三硝基苯磺酸(TNBS)肠炎模型中的作用,探讨Toll样受体4 (TLR4)在肠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TNBS肠炎组(2t)只);环丙沙星干预组(10只)。评价下列指标:小鼠一般情况,肠黏膜病理学改变,远段结肠内容物细菌培养,结肠黏膜TLR4表达(免疫组化和RT-PCR法)和血清TNF-α(ELISA法)水平。结果环丙沙星干预组小鼠死亡率、肠道炎症(Ameho criteria结肠组织学评分)明显减轻,低于了NBS肠炎组(70%vs 20%,4.21±0.61 vs 1.54±0.71,P〈0.01)。菌落计数(×10^9 CFU/mL)环丙沙星组低于正常组及TNBS肠炎组(1.36±0.23 vs 1.83±0.28 vs 2.54±0.42,P〈0.01)。结肠TLR4表达情况(tlr4/β-actin光密度比值):TNBS肠炎组〉环丙沙星干预组〉正常对照组(0.76±0.05 vs 0.40±0.03 vs 0.24±0.02,P〈0.01)。小鼠血清TNF-α水平(pg/mL):TNBS组〉对照组(40.50±12.48 vs 20.41±2.11,P〈0.01),环丙沙星干预组0.05)。结论环丙沙星可以减轻小鼠TNBS肠炎,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肠道细菌、下调结肠TLR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康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2%TNBS的50%乙醇溶液一次性灌肠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康51.2、25.6、12.8g/kg三个不同剂量灌胃治疗两周,通过观察小鼠体重变化、死亡率、是否有稀便、血便及血便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以及结肠病理学改变,检测结肠康对TNB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与空白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增加明显减少、死亡率高、稀便/血便的潜伏期短和持续时间长以及结肠炎性改变;三个剂量结肠康不同程度地使小鼠的体重减轻、死亡率增加、稀便/血便潜伏期缩短和持续时间延长以及结肠的炎性病理改变得到改善。结论:结肠康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5-ASA100mg/kg,ig,qd×14d)及Lef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1.0、2.0、4.0mg/kg,ig,qd×14d)。每天观察疾病活动指数(DAI),2周后处死大鼠,并取出结肠组织进行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评分。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NF-κBp65、TNF-α的表达,Elisa法测外周血IL-10的含量。结果与TNBS模型组相比,Lef组大鼠的DAI、大体形态、组织学评分及肠黏膜组织内NF-κBp65和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1);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在模型组以胞核表达为主,相反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NF-κBp65以胞质表达为主;外周血中IL-10含量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Lef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NF-κB核结合活性,进而降低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丹参注射液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利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复制UC大鼠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作为治疗对照药,从大鼠的一般状况、腹泻与便血的动物数、结肠组织形态学、炎症因子表达、生化指标等多方面考察丹参注射液对TNBS诱导的大鼠UC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UC模型大鼠体质量减轻,减少腹泻和便血的动物例数;减轻结肠组织损伤;抑制结肠组织黏膜NF-kB与TNF-a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并能够不同程度降低结肠组织MPO水平、血清与结肠组织MDA含量,提高血清与结肠组织SOD水平。结论:丹参注射液对TNBS诱导的大鼠U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抗炎、降低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壳寡糖对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以脱乙酰度为87%、分子量为140 ku壳聚糖为原料,经酶解制备壳寡糖(COS)。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结肠炎模型组(TNBS)、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组(TNBS+5-ASA)、COS治疗组(TNBS+COS)。以50%乙醇溶液为溶剂,用100 mg/kg 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大鼠结肠炎模型。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体质量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估;于第2周处死大鼠,实验结束后取出结肠组织进行病理染色并评分;通过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核因子kappa-B(NF-κB)表达水平。结果 与TNBS组比较,TNBS+COS组大鼠的DAI、组织学评分、血清中TNF-α及IL-6等炎症指标显著降低(P<0.01);杯状细胞损伤减少,数量显著恢复(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鼠体外远段结肠的运动模式及其特征。方法:用时空图记录35只SD大鼠离体远段结肠的运动模式和药物干预下的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特征。结果:在大鼠远段结肠中观察到节律性运动复合波、微小波、分节运动和长距离收缩运动(LDC),LDC到达远段结肠与其他运动模式形成不同组合。河豚毒素和利多卡因阻断远段结肠LDC,改变节律性运动复合波,促进微小波活动,进而引发分节运动;继之加入的氯贝胆碱诱发长时程LDC样运动和强有力的远段结肠逆向收缩。L-硝基精氨酸可阻断LDC,改变远段结肠的运动复合波形式。结论:大鼠远段结肠参与LDC发生,尚可见节律性运动复合波、微小波、分节运动和逆向收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铁苋菜水提取液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防治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10只.利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复制大鼠UC模型,以柳氮磺胺吡啶作为治疗对照药,从大鼠体质量变化、腹泻与便血的动物数、结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等多方面考察了铁苋菜水提取液高(9.5 g/kg)、中(6.5 g/kg)、低剂量(2.5 g/kg)治疗及中剂量(6.5 g/kg)预防给药对UC的防治作用.结果:铁苋菜水提取液中、高剂量治疗及中剂量预防给药能够显著改善TNBS模型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发生腹泻和便血的动物(P<0.05);并且能够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及病理学改变.通过测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MPO的活性,发现铁苋菜水提取液中、高剂量治疗及中剂量预防给药能够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MPO的水平(P<0.05),并且与治疗药柳氮磺胺吡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铁苋菜对TNBS诱导的大鼠UC有一定防治作用,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和乙醇灌肠建立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大鼠模型,并比较不同乙醇浓度和用量对模型的影响。方法:按150mg/kg标准,分别向大鼠肠道内灌注体积比为2:1的TNBS、50%乙醇混合液(实验1组),体积比为1:1的TNBS、50%乙醇混合液(实验2组),体积比为2:1的TNBS、无水乙醇混合液(实验3组),体积比为1:1的TNBS、无水乙醇混合液(实验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于造模后第3、7、14和21天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时间点结肠大体形态改变和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3组大鼠造模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肠壁非连续性糜烂、坏死及溃疡,镜下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时黏膜呈鹅卵石样改变;第21天时病变明显好转,溃疡部位肠壁增厚明显,但光学显微镜下仍有明显炎症反应。实验1组在第3、7天时与实验3组的表现相似,第14天取材时症状和组织学改变均较实验3组轻,但组内大鼠间个体差异较大。实验2组第14天时大部分肠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实验4组死亡率过高,组织损伤严重,且病理表现与克罗恩病差异较大。结论:体积比为2:1的TNBS、无水乙醇溶液灌肠造成的模型与人类克罗恩病症状表现近似,病理表现典型,炎症持续时间较长,是一种研究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和评价治疗效果的较好的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内给予比沙可啶对大鼠体外结肠运动模式的影响。方法:将19只雄性大鼠全结肠随机分为比沙可啶组和生理盐水组。在恒温浴槽内分别经结肠近端及远端腔内给予比沙可啶(bisacodyl)或生理盐水(0.9%NaCl),时空图记录分析离体结肠运动模式变化。结果:1比沙可啶近端灌注可引发簇集性长距离收缩(LDCs)(连续3-8个),频率为3/15 min;2比沙可啶远端灌注可引发规律LDCs,偶可见簇集性LDCs;30.9%NaCl灌注可引发节律性LDCs转换成缓慢推进的节律性运动,无簇集LDCs发生;4比沙可啶及0.9%NaCl灌注均使LDCs频率减低,但头端收缩运动增加。结论:比沙可啶腔内灌注可引发簇集性LDCs和独立的LDCs产生促进结肠传输;依运动模式特征推测神经源性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倩  陈继红 《医学综述》2014,(14):2497-2499
由于道德伦理的约束和离体结肠的获取困难,人体结肠的研究大为受限。因此,要了解结肠运动模式的种类及其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特征,动物结肠实验的开展尤为重要。在离体全结肠浴槽实验或肌条实验的基础上,用钙成像、离子通道测定、结肠测压和时空图等方法研究动物结肠运动模式及其机制,为人体结肠运动模式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宝贵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08年12月—2013年1月进行结肠代食管术的5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后的死亡率情况以及随访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平均为(190.76±19.87)min;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31%(9例),手术后的死亡率为9.62%(5例);对患者随访1~2年,依据Pompeo的生存质量分级进行评估,其中1级者有23例,2级者有18例,3级者有6例,没有4级的病例。结论结肠代食管术后在对患者随访的过程中,多数患者满意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患食管良性狭窄的患者,肠代食管术是保证其手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花椒挥发油(essential oil of Zanthoxyhm Maxim,EOZM)对离体家兔结肠平滑肌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观察EOZM和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对结肠自律性收缩的影响、对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氯化钙(calciumchloride,CaCI2)引起的结肠收缩的影响、对ACh诱导的依内钙性收缩和依外钙性收缩的影响。结果EOZM和Ver均可抑制结肠自律性收缩以及ACh和CaCI2引起的结肠收缩,且具有剂量依赖性;EOZM对ACh诱导的依内钙性收缩和依外钙性收缩均有抑制作用;Ver仅对ACh诱导的依内钙性收缩有抑制作用,对ACh诱导的依外钙性收缩则没有影响。结论EOZM可能主要通过阻断钙通道,减少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从而抑制家兔结肠平滑肌的收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三硝基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TL1A、NF-κB的表达及5-氨基水杨酸(5-ASA)干预后的表达,探讨它们和克罗恩病(CD)之间的关系及5-ASA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健康Wistar大鼠30只,均分为A、B、C组。A为正常对照组,B、C两组大鼠采用TNBS/乙醇灌肠制作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B组每天给予0.9%氯化钠溶液1ml灌肠;C组每天给予5-ASA 1ml灌肠(100mg/kg)。于造模后第7天处死所有大鼠,按疾病活动指数(DAI)的评分标准进行大体损伤评分,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评分。同时取结肠病变部位组织,生化法检测MPO活性,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TL1A、NF-κB的表达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DAI评分、大体损伤形态和组织学损伤评分及MPO活性均升高(P<0.05),但B组高于C组(P<0.05)。与A组相比,B、C组的TL1A、NF-κB水平升高(P<0.05),分别为0.09±0.51比0.91±0.17和0.35±0.05、0.11±0.06比0.82±0.17和0.33±0.14,且B组高于C组。结论:在TNBS诱导的大鼠炎性肠病模型中TL1A、NF-κB的表达增高,5-ASA对肠道炎症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L1A、NF-κB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IL-27在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急性小鼠实验性肠炎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L-27基因mRNA和蛋白在炎症肠黏膜中的表达。结果:TNBS成功诱导急性小鼠实验性肠炎,与对照组相比,TNBS处理的小鼠炎症评分明显增高,炎症肠黏膜中IL-27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27在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肠黏膜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IL-27可能参与小鼠肠道炎症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探讨盐酸小檗碱(Ber)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机理.首先观察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的慢波(SW)和运动的作用,然后在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Ber溶液的情况下重复上述过程,观察Ber对这一作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Ber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Ca2+所致的大鼠结肠平滑肌慢波和收缩运动的加强.说明Ber对Ca2+通道的拮抗作用可能是其治疗IBS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对离体豚鼠结肠肠管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对小鼠肠道P物质(SP)表达的影响,探讨Ber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方法采用肌力换能技术记录肠管收缩幅值的变化,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量单个平滑肌细胞大电导的钙离子依赖性钾电流(IBkca),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SP的表达变化。结果Ber(0.3~100μ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电刺激(EFS)和速激肽(NKA)诱发的结肠收缩运动,其IC50分别为64.1μmol/L和82.5μmol/L;Ber 6μmol/L可显著增加IBkca的幅值约(51±21)%(n=6,P<0.05)。连续灌胃给予Ber 10 mg/(kg.d),7 d后,小鼠结肠SP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Ber减少SP的合成释放,增强IBkca,减弱细胞外钙内流,从而抑制EFS和NKA诱发的肠管收缩,这可部分解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