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门直肠梅毒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梅毒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总结经验,避免漏诊或误诊.方法 收集4例肛门直肠梅毒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资料,用HE染色观察直肠黏膜组织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实验室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佐证梅毒的病理诊断.结果 临床4例均误诊,实验室检查均呈梅毒螺旋体血凝测定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1例肛周黏膜鳞状上皮呈假上皮瘤性增生,上皮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微小脓肿形成,真皮层大量浆细胞浸润伴小血管周围围管性浸润;3例直肠壁黏膜固有层内均有大量浆细胞浸润,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及梅毒性小血管炎,直肠黏膜表面溃疡,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其中1例直肠黏膜下显著慢性炎症,淋巴滤泡呈旺炙性反应性增生;1例于直肠黏膜下见多个肉芽肿性结节,偶见朗汉斯巨细胞.4例确诊后均给予青霉素静脉输注,患者痊愈出院;其中1例于半月后复发,再次给予青霉素静脉输注,痊愈出院.结论肛门直肠梅毒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仅具有相对特征性,非特异性改变,临床极易误诊为肛门直肠肿物及脓肿,其最终诊断仍需结合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查.临床及病理医师均应提高对肛门直肠梅毒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2.
陈莉  杨榕青  刘映霞  杨丽贞  孟娟  周泱  谢靖婧 《医学信息》2010,23(13):2127-212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无症状神经梅毒5例,梅毒性脑膜炎1例,脑膜血管梅毒2例,耳神经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6例,脊髓痨1例,视神经萎缩1例。17例血清TRUST及TPPA均为阳性,CSF-VDRL阳性者12例。7例在治疗后1~6月复查脑脊液的各项指标,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均下降或转阴,而CSF-VDRL试验仅1例转阴。结论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是导致神经梅毒的重要因素。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血清、脑脊液改变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本组无症状神经梅毒5例,梅毒性脑膜炎1例,脑膜血管梅毒2例,耳神经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6例,脊髓痨1例,视神经萎缩1例.17例血清TRUST及TPPA均为阳性,CSF-VDRL阳性者12例.7例在治疗后1~6月复查脑脊液的各项指标,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含量均下降或转阴,而CSF-VDRL试验仅1例转阴.结论 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是导致神经梅毒的重要因素.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对18例DNT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其中14例进行了随访。结果患者年龄3~46岁,平均年龄22.8岁,男14例,女4例,主要症状为顽固性癫痫发作,术前癫痫病史最长达17年。MRI检查示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周围无水肿及占位效应。18例肿瘤除2例位于小脑外,其余均位于大脑皮质。本组全切除者10例,大部切除者8例。随访14例,13例生存者中,生存1年4个月-11年,平均已生存5.5年,其中已生存10年以上者2例。术后无1例复发。肿瘤呈结节状分布于大脑或小脑的皮质内,部分累及白质。“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为DNT病理形态学特征,是由不同比例的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OLC)、成熟神经元和星形细胞组成,肿瘤有明显的微囊变,单个神经元漂浮在微囊的黏液样基质中,本病多伴有肿瘤周围脑皮质发育不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神经元及部分OLC突触素、神经微丝及S-100染色阳性,OL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阴性。电镜示OLC有早期神经元分化、星形细胞分化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结论DNT属良性肿瘤(WHOI级),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确诊DN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管中下段癌神经组织浸润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复习96例胆管中下段癌组织常规切片,分析胆管中下段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患者性别、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关系。结果 96例胆管中下段癌神经浸润的发生率为79.2%,神经组织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04),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胆管中下段癌的神经组织浸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密切相关,提示发生神经组织浸润的胆管中下段癌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ganglioneuroblastoma,GNB)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 对17例GNB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17例患儿发病年龄,<1.5岁者2例,1.5~5岁者9例,>5岁者6例,年龄0~13岁,其中男性8例,女性9例,男女比例1:1.12.肿瘤位于腹膜后占58.8%(10/17),纵膈占17.6%(3/17),肾上腺占23.5%(4/17).17例依据肿瘤内节细胞与神经母细胞的比例和分布不同,参照Shimada分类法分为混杂型12例和结节型5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神经母细胞及神经节细胞Syn、CgA和NSE均(+),CD99(-);施万细胞间质S-100、vimentin和NF均(+);结节内神经母细胞Ki-67增殖指数2%~50%.结论 GNB分为结节型、混杂型2个亚型,具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极易被误诊,大体及镜下观察是诊断的关键,因此提高GNB的认识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ur of infancy, MNTI)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7例MNTI临床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以及电镜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MNTI患儿平均发病年龄3个月,发生部位:头面部骨4例,附睾3例。临床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6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位于中心的是原始小神经元细胞,部分病例细胞间可见神经纤维丝连接;腺泡周边为富含黑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边界不清;1例穿刺组织显示巢、片状排列的原始小细胞,未见黑色素颗粒。免疫表型:原始小神经元细胞表达Syn(7/7)、NSE(4/7)、CD99(4/7)、FLI-1(4/7)、CgA(3/7)和CD56(2/7),富含黑色素的上皮样细胞表达CK(AE1/AE3)(7/7)、HMB-45(7/7)、Melan-A(2/7)和EMA(1/7)。FISH检测:7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电镜:2例可见细胞连接及黑色素颗粒。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  相似文献   

8.
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临床特征和神经电生理检测在神经梅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0例神经梅毒病人的有关资料。结果:10例病人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8岁,间质性梅毒占60%,CT/MRI表现以多发散在病灶多见,脑脊液检查50%病人细胞数升高,所有患者蛋白升高,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异常,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 ),60%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 )。EEG异常率为100%,而ERP的P300、VEP、BAEP亦有较高的异常率。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性,实验室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神经电生理检测能提供临床及临床下损害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21例胃肠道神经源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肠道神经源肿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组织学发生。方法:21例胃肠道神经源肿瘤进行光镜观察,部分病例作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1例胃肠道神经源肿瘤中,发生于胃14例、小肠6例、直肠1例,发病年龄30 ̄50岁。镜下食 性神经鞘病12例、神经纤维瘤4例、恶性神经鞘膜4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中1例伴有横纹肌肉瘤分化,免疫组化染色S-100弱阳性,Myoglobin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gastric primary carcinosarcoma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W-S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烧心、黑便40天就诊.胃镜发现胃贲门处有1巨大菜花状肿物.光镜下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为不规则腺管结构,免疫表型CK和EMA阳性,vimentin阴性,多数腺管Syn阳性,少数腺上皮细胞CgA阳性;另一种为弥漫分布的间质细胞,免疫表型为vimentin广泛阳性,actin、CK、EMA、Syn、S-100局灶性阳性,CgA阴性.瘤组织中可见局灶性软骨肉瘤、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成分.肿瘤旁胃黏膜未查见幽门螺杆菌.结论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1.
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2例具有肠道症状的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2例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镜下具有梅毒病变的基本组织学特点,表现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构成的非特异性炎、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血清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表达。结论 同性恋者梅毒性直肠炎临床表现常无特殊性,组织学检查浆细胞恒定浸润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梅毒性直肠炎既易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又常易被误诊为其他肠道病变。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血清学检测结果,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2例消化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女22例,男10例;其中28例位于胃,3例位于食管,1例位于乙状结肠。肿瘤直径0. 3~7 cm。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排列呈编织状,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反应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均弥漫强阳性,灶性表达CD34或SMA,不表达CD117、DOG-1、Desmin。结论消化道神经鞘瘤与经典型神经鞘瘤可能为不同的肿瘤实体,术前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S-100是病理诊断标记,肿瘤完全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胃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gastric schwan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8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61岁(30~81岁)。8例胃神经鞘瘤直径1.0~7.0 cm(平均3.0 cm),无包膜,切面灰白色,镜下,瘤细胞短梭形,束状、栅栏状排列,肿瘤的边缘见淋巴细胞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全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7例阳性,CD117、CD34、Dog1、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结蛋白(Desmin)阴性。3例发现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阳性,但未发现c-kit和PDGFRα的基因突变。结论:胃神经鞘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需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来源与随访 :5例消化道神经鞘瘤源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1995~ 2 0 0 0年 5月共 116例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存档切片中 ,经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5例随访时间为36~ 72个月 ,平均为 48个月。2 .组织学观察 :记录肿瘤有无包膜 ;瘤细胞形态、排列特点、核有无异型及核分裂象数 (个 / 5 0HPF) ;肿瘤外周有无淋巴细胞套包绕及肿瘤内是否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法 (SP法 ) ,SPTM试剂盒购自美国Zymed公司。所用第一抗体的名称、工作情况及来源为 :CD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istiocytic sarcoma,HS)的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 分析6例H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结果 6例HS中男女各3例,年龄12~81岁(平均54.6岁).发生部位为淋巴结(2例)、皮肤及软组织(4例).组织形态改变: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呈中至大的多角形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核圆形或不规则,空泡状,有1至多个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细胞境界较清.6例均见双核瘤细胞,2例多形性明显,可见多核瘤巨细胞,3例可见灶状泡沫状胞质的瘤细胞,1例可见灶状肉瘤样梭性细胞区,2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6例均见到多少不一的炎细胞背景.均弥漫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4、CD68、CD163,溶菌酶染色的5例中4例阳性.4例得到随访资料,3例确诊后6~11个月内死亡,1例局限于皮肤及皮下软组织者已存活3年.结论 明确HS诊断需结合形态改变与免疫表型.该病就诊时多处于进展期,对化疗反应差,但少数病变局限的病例不表现为侵袭性过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Binswanger病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Liu D  You G  Wei J  Sun Z  Man K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28(3):174-177
目的 探讨Binswanger病的病理基础及发病原因。方法 对9例老年人Binswanger病及13例非痴呆老年对照组的尸检材料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测微观察。结果 Binswanger病组的病灶主要位于皮质下白质,侧脑室周围,内囊,基底节,甚或累及脑干及小脑;其病理基础为脱髓鞘,微小腔隙性梗死灶,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白质及深穿支小动脉壁明显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相似文献   

17.
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Castleman病临床病理学的特点,探讨其鉴别诊断和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26例Castleman病的病理形态,用EnVision两步法对其中20例行CD45RO、CD45RA、CD20,以及κ、λ轻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其临床表现、治疗进行分析,并获得16例的随访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为伴有贫血、血沉快、血清球蛋白异常、肝脾肿大、皮疹以及肺和肾损害,1例因并发肺损害和肾衰竭死亡。病变呈局灶性20例、多中心性6例;透明血管型19例、浆细胞型4例和混合细胞型3例。多中心性包括了4例浆细胞型和2例混合细胞型;局灶性20例中,13例仅有单发淋巴结肿大,且均为透明血管型,预后良好。另7例伴副肿瘤性天疱疮者,有血清球蛋白异常(4/7)及肺脏异常(5/7例),透明血管型6例和混合型1例,伴套区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网织细胞,小血管和浆细胞增生。术后皮损好转,肺损害无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可见κ和λ两种轻链的表达。结论 Castleman病为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和病理上要与多种疾病鉴别,且病理的鉴别尤其重要。它的多器官受累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7年9月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行恶性肿瘤根治术合并切除阑尾患者383例及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2 515例,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合并阑尾神经瘤67例,占17.5%,其中女性患者44例,占11.5%,男性患者23例,占6.0%。行单纯阑尾切除术患者2 515例,其中阑尾神经瘤51例,占2.02%,其中女性患者42例,占1.67%,男性患者9例,占0.36%。结论阑尾神经瘤合并恶性肿瘤时其发病率远大于单纯阑尾切除术中阑尾神经瘤。  相似文献   

19.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小脑髓母细胞瘤(MB)和大脑原发性小细胞肿瘤的组织起源,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异同。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10例MB和9例大脑原发性小细胞肿瘤的组织形态特征和标志物表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两者均可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分化。免疫组化标记显示632%(67/106例)的MB和5/8例的大脑原发性小细胞肿瘤可同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突触素(Syn)和神经胶质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随访结果显示两者均为高度恶性肿瘤,1年生存率分别为3463%和2565%,统计分析表明肿瘤有灶状坏死、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高及术后未进行放疗者预后差(P<0001,P<005,P=0.0001)。结论小脑MB和大脑原发性小细胞肿瘤的形态特征、标志物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相同,同意将这类肿瘤归类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会阴部丛状神经鞘瘤(plexiform neurilem-moma,PN)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在会阴部的PN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女,31岁,会阴部肿块渐增大4年,无疼痛.边界清楚,切面灰白,实性,呈多结节状,质地中等.镜检:肿物位于皮下,约有30个大小不等的结节组成,直径0.5~2.0cm不等,每个结节均见纤维包膜包绕,大多数结节以细胞致密区(Antoni A)为主,无或少有细胞疏松区(Antoni B).结节内瘤细胞呈长梭形,核呈锥形、仿锤形或波浪状,呈栅栏状和螺旋状排列,可见verocay小体.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瘤细胞vimentin和S-100蛋白弥漫阳性,GFAP与GPG 9.5部分呈阳性.结节外包膜EMA、CD34阳性,瘤细胞阴性.NSE、CD57、ER、PR、CD68、α-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阴性.结论 丛状神经鞘瘤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点的外周神经肿瘤,应与丛状神经纤维瘤、丛状纤维组织细胞和婴儿和儿童丛状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