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诊治的1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根据病情轻重分为AECOPD组(68例)和COPD稳定期组(51例),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GDF-15、CXCL12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收集3组肺功能结果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结果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血清GDF-15、CXCL12、PCT水平和CA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血清GDF-15、CXCL12、PCT水平和CAT评分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AECOPD组FEV1%pred和FEV1/FVC水平低于COPD稳定期组(P<0.05)。血清GDF-15、CXCL12、PCT水平与FEV1%pred和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GDF-15、CXCL12对AECOPD的诊断价值优于PCT。结论老年AECOPD患者血清GDF-15、CXCL12水平上升,与肺功能和CAT评分密切相关,GDF-15和CXCL12可作为老年AECOPD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肺功能与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加重期COPD 81例作为COPD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经14 d左右正规抗感染及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病情明显缓解后视为稳定期。另选取同期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比较COPD组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以及COPD组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与健康对照组EBC中IL-8,IL-17水平及肺功能情况,并对COPD组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EBC中IL-17、IL-8水平与CAT评分、FEV1/预计值,CAT评分与FEV1/预计值,以及COPD患者EBC中IL-17、IL-8、CAT评分从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改善程度与FEV1/预计值从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改善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COPD组急性加重期EBC中IL-17和IL-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FEV1/预计值明显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EBC中IL-17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EV1/预计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EBC中IL-17和IL-8水平与CAT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COPD患者EBC中IL-17、IL-8水平及CAT评分从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改善程度与FEV1/预计值从急性加重期到稳定期改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COPD患者CAT评分越高,EBC中IL-17、IL-8水平越高,疾病严重程度越重,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EBC中IL-17、IL-8水平结合肺功能指标检测及CAT评分可客观、无创地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94-3495
探究血清白介素-33(IL-33)、人基质裂解素(ST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表达。选取我院84例COPD患者,根据病情分期分为稳定期组(53例)与急性加重期组(31例),并选取同期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IL-33、ST2水平,并统计对比各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预计值等肺功能指标水平。急性加重期组血清ST2、IL-33水平分别为(91.3±56.7)pg/ml、(10.6±6.9)pg/ml,显著高于稳定期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组血清ST2、IL-3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显著低于稳定期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血清IL-33、ST2水平会显著升高,可作为判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血清标志物,此外可辅以肺功能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外周血过氧化物酶6(PRDX6)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特征及频繁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寿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12个月内急性加重情况分为频繁急性加重组(n=42)和非频繁急性加重组(n=38)。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PRDX6水平及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稳定期COPD患者频繁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 频繁急性加重组的外周血PRDX6水平、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低于非频繁急性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09、4.302、5.755、4.907,P<0.05),BODE指数、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均高于非频繁急性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1、9.212,P<0.05);稳定期COPD患者外周血PRDX6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呈正相关(r=0.341、0.327、0.401、0.294、0.301...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布地格福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与乙酰半胱氨酸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乙酰半胱氨酸胶囊+布地格福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血清炎症反应、运动能力及急性加重住院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FVC及PEF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IL-8及γ-IF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急性加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格福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好,肺功能改善佳,且能降低急性加重住院率。  相似文献   

6.
陈凤枝 《全科护理》2022,20(2):269-272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出现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有效治疗后均处于稳定期,出院后随访半年,统计出现急性加重例数,分析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结果:1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有效治疗后均处于稳定期,出院后随访半年,4例失访,126例获得有效随访,39例出现急性加重,发生率为30.95%(39/126);是否出现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吸烟、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慢性呼吸衰竭、营养不良、接种流感疫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FEV1%pred、慢性呼吸衰竭、营养不良、接种流感疫苗、稳定期CAT评分是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出现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受FEV1%pred、慢性呼吸衰竭、营养不良、接种流感疫苗、稳定期CAT评分等因素影响急性加重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据此制订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以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杨君 《天津护理》2020,28(2):157
目的:探讨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相关指标、运动耐量及CAT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FEV1、FEV1%、FEV1/FVC、pH、PaO2、PaCO2、运动耐量及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H、PaO2、PaC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运动耐量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有着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固本平喘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固本平喘化痰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T)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最大呼气流量(PEF)、FEV1/用力肺活量(FVC)增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预计值、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MWT增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MWT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MMP-9水平降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6、IL-8、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固本平喘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明显,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MMP-9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短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发作期C0PD患者分为超短波治疗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超短波治疗10~14d,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计算诱导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Neu/Leu%),检测诱导痰液中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0)。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痰液Neu/Leu%,、IL-8、TNF-α均显著降低(P<O、05),FVC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F:EV。。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0%pred)明显升高(P<O.05)。Neu/Leu%与IL-8呈正相关(P<O.05),Neu/Leu%、IL-8、TNF-α含量与FEV。均呈负相关(P<O.05)。结论超短波治疗COPD具有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组,n=90)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同期门诊正常体检者(对照组,n=100)和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n=80) COPD患者为对照。检测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肺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患者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呼出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和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发作期组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FEV1%、FEV1/FVC无显著差异(P0.05),而CRP、D-二聚体、IL-2、IL-6有显著差异(P0.05);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432,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r=-0.289,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FeNO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而与FEV1/FV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及痰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9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45例和非激素组4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激素组加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选取体检正常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IL-8、TNF-α水平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激素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非激素组的78.26%(P0.05)。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激素组与非激素组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FEV1/预计值、FEV1/FVC显著升高(P0.01),且激素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非激素组(P0.05或P0.01)。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及痰液中IL-8、TNF-α水平,减轻炎症状态,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子六君汤加味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湿阻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仅予以西医基础(抗生素、解痉、化痰等)治疗;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子六君汤加味的中药煎剂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FEV1、FEV1%预计值、FEV1/FV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子六君汤加味对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痰湿阻肺型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对于患者的肺功能及其他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合并金水宝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和肺功能检测。15d为1个疗程,6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均有改善,2组间比较肺功能相关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改善了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磁-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78例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磁-振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3(IL-13)以及肺通气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0/FVC)]。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咳嗽、痰液性状、痰量及干啰音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NF-α、IL-6、IL-8、IL-13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FEV1.0%、FEV1.0/FVC明显升高,其中治疗后FEV1.0%、FEV1.0/FVC(%)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TNF-α、IL-6、IL-8、IL-13均与FEV1.0%呈负相关(P<0.01)。 结论热-磁-振疗法治疗COPD具有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减轻气道炎症,提高肺通气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蕾  郭羽  陈海军 《中国康复》2021,36(12):729-733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肺功能及呼吸困难(mMRC)分级的影响。方法:114例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持续6周。统计2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及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响应频率(Fres)、5Hz振荡频率下的气道阻力(R5)、肺顺应性(Cl)、气道阻力(Raw)]、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用力肺活量(FVC)]、6 min步行距离(6MWD)、膈肌功能[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移动度]及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6周后,观察组Fres、R5、Raw均低于对照组,Cl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FEV1/FVC、FVC、FEV1%及6MWD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膈肌移动度、DTei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MRC、CAT、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除了DTee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改善脑卒中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恢复膈肌功能和肺功能,在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减轻病情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站收治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综合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随访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中医症状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慢阻肺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FEV1%、FVC%、中医症状评分、CAT评分等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改善肺功能,延缓慢阻肺急性发作及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姜娜  姜苏  吴从会 《中国康复》2023,38(11):670-673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气道廓清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予以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气道廓清技术)与对照组(予以气道廓清技术),各51例。对比2组干预前后痰量、痰色评分、黏液粘稠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气道峰压、呼吸压力、气道阻力。结果:干预后2组痰量、痰色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黏液粘稠度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黏液粘稠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2组FEV1预计值%、MVV%pred、FEV1/FVC存在时间、组间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d后2组FEV1预计值%、MVV%pred、FEV1/FVC均较干预前逐渐提高(P<0.05),2个时间点观察组FEV1预计值%、MVV%pr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EBC)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17和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加重期COPD 78例作为COPD组,并将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经14 d雾化吸入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时期作为COPD稳定期,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6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EBC中IL-8和IL-17水平,检查COPD组肺功能,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 CAT)评分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情严重程度,分析EBC中IL-17和IL-8水平及肺功能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COPD组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IL-8、IL-17水平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EV_1)/预计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EBC中IL-8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FEV_1/预计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OPD组急性加重期比较,COPD组稳定期EBC中IL-8和IL-17水平下降,FEV_1/预计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CAT评分分别为(25.42±10.31)分、(21.35±9.21)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0,P=0.01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BC中IL-17和IL-8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EBC中IL-8和IL-17水平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应注意加强检测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氨茶碱静脉注射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h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FEV1/FVC)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及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FEV1、FEV1/FVC、PaO2和PaCO2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关系.方法 以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加重期的28例为试验组,稳定期的12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行血清IL-6与CRP水平的检测,同时行肺功能及其他常规化验指标的检查.结果 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中IL-6与CRP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稳定期患者IL-6与CRP的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稳定期相比,急性加重期IL-6与CRP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③1 秒率(FEV1/FVC)与IL-6及CRP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IL-6与CRP水平随COPD的病情缓解呈进行性下降,IL-6与CRP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判断COPD急性加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