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对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介入治疗,比较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ICU护理时间及术后正常饮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袁俊华 《当代医学》2016,(17):24-2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则采取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36.0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3.02±0.13)h、住院时间(8.10±5.32)d、术中出血量(490.28±185.25)mL、术后ICU护理时间(2.31±1.12)d、术后地下活动时间(2.37±1.14)d、术后正常饮食时间(2.08±1.05)d,对照组手术时间(5.92±0.29)h、住院时间(13.58±6.48)d、术中出血量(1200.20±352.20)mL、术后ICU护理时间(4.82±2.10)d、术后地下活动时间(5.39±3.05) d、术后正常饮食时间(7.26±2.39)d,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钾离子(3.94±0.53)mmol/L、白细胞(8.40±0.43)×109/L、谷丙转氨酶(30.20±0.65)U/L、血小板(234.28±96.07)×109/L、尿氮素(3.15±0.72)mmol/L,对照组钾离子(3.81±0.58) mmol/L、白细胞(8.46±0.47)×109/L、谷丙转氨酶(30.25±0.69)U/L、血小板(230.42±95.38)×109/L、尿氮素(3.17±0.59)mmol/L,2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中采取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收治的1例合并髂外动脉狭窄的髂外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者确诊为髂外动脉瘤,同时合并髂外动脉狭窄,治疗上选择血管腔内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受益.对于髂外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治疗有效的微创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3岁,体检发现右侧髂内动脉瘤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腹部大血管CTA提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右侧髂总动脉增粗伴附壁血栓形成,直径约12mm,右侧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瘤腔直径27mm,无明显瘤颈,瘤腔远端髂内动脉直径6mm,髂外动脉直径9mm(图1、2)。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代华  郭伟  刘小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7):1944-1944
患者女.31岁,困体检发现右侧髂内动脉逐渐增大动脉瘤8年,伴右下腹隐痛不适2年入院。体格检查:下腹正中长约10cm纵行手术切口癜痕(7年前行剖宫产)。右下腹轻压痛,未触及明显包块.听诊闻及血管杂音。肛诊:距肛门约6cm右侧直肠壁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右侧髂内动脒瘤,瘤体形态不规则.扩张总长度为84mm,最大内径30mm,  相似文献   

8.
1994年— 2 0 0 0年我科收治腹主动脉瘤及右髂总动脉瘤各 1例分别行动脉瘤切开人工血管置换术 ,现报道如下。资料及方法  例 1 :女性 ,3 2岁 ,体重 50kg ,下腹痛 3个月为主诉入院。查体脐下可扪及一搏动性肿块 ,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差异。血管造影示动脉瘤自肾动脉下 2 .5cm处起始 ,达髂总动脉起始部 ,最大直径 6.0cm ,长达 8.5cm ;多普勒检查示肾动脉下 2 .5cm起始止双侧髂总动脉起始处腹主动脉段扩张 ,直径达 6.2 0cm ,其内见血栓形成。在全麻下 ,仰卧位 ,取脐上 3cm至耻骨联合腹正中切口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孤立性髂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修复术的孤立性髂动脉瘤27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是无症状患者动脉瘤直径>3 cm,有症状者动脉瘤直径可<3 cm.结果 无症状患者19例,有症状患者8例;择期手术25例,急诊手术2例.单纯人工血管内支架修复术17例,单纯栓塞修复术1例,人工血管内支架合并栓塞修复7例,杂交手术2例,技术成功率为100%.腔内术后无腹股沟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者,支架内血栓形成者2例,臀部间跛1例,性功能减退3例,术中DSA造影存在内漏者3例,无结直肠缺血及动脉瘤破裂病例.术后平均随访(33±18)个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肾癌复发.结论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近、中期疗效较好,选择合适的腔内修复方案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1例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合并髂静脉瘘患者,术中置入分叉型覆膜支架,但术后造影仍有明显渗漏,确定内漏并非Ⅰ型内漏,而是支架膜网孔渗漏,即Ⅳ型内漏。对于该例患者支架膜漏的处理,选择在瘘口放置房缺封堵器,但因瘘口处血管壁形态不平整,致使封闭效果不佳。最终,支架内再放置覆膜支架,使腹主动脉瘤腔内的支架层数最少有二层重叠,最终使膜漏明显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经治的EVAR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2.7%)术后并发髂支闭塞。其中6例应用外科旁路手术,9例应用腔内或杂交治疗,1例保守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0.6个月(6~28个月),2例杂交治疗患者因髂支再次闭塞行股股旁路手术。结论 髂支闭塞多出现在EVAR术后急性期,腔内或杂交治疗重建髂支血流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髂支闭塞的首选措施,重视成因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HAT)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成人肝移植术后急性HAT患者7例。7例均因肝酶学异常或早期床旁超声监测未见明显肝动脉血流信号而行急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6例介入治疗成功。观察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及有无手术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肝固有动脉完全阻塞。导管内溶栓(IAT)后,6例血管成功开通,其中2例行经皮腔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内支架置入(ES)治疗。1例溶栓治疗失败,后行外科血管重建术。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下降(P<0.001)。随访2-12个月,未出现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应用于肝移植术后HAT的治疗,近、中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以动脉中膜弹力蛋白降解导致局部扩张大于正常直径50%为特征.当外膜胶原蛋白耗竭时,动脉壁因无足够的抗张强度承受动脉压,主动脉瘤即可发生破裂.AAA的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以动脉中膜弹力蛋白降解导致局部扩张大于正常直径50%为特征。当外膜胶原蛋白耗竭时,动脉壁因无足够的抗张强度承受动脉压,主动脉瘤即可发生破裂。AAA的发生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现综述如下。 细胞外基质的改变 主动脉抵抗血流对管壁的压力有赖于动脉壁的结构蛋白,主要是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二者和蛋白多糖、糖蛋白共同构成细胞外基质(ECM),由平滑肌细胞(SMCs)和成纤维细胞合成。正常肾下腹主动脉中膜由一系列同心层状排列的弹力蛋白层组成,…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以腹主动脉壁结构破坏、渐行性扩张成搏动性肿块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病变。近些年来AAA的发病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其破裂后的死亡率依然很高。吸烟、高血压、性别以及家族史是AAA的重要危险因素。AAA发病机制复杂,多种机制参与AAA的发生和发展,但AAA形成和发展的具体机制仍难以确定。至今,与AAA发病机制相关的各种基础研究及制定早期药物治疗方案仍是研究的热点,未来还需要对AAA的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常见于老年人,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随着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腔内移植物的临床试验及结果的公布,腔内治疗的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特点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随着越来越多随机对照试验的完成,其结果将更为准确可靠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CT征象。方法:应用Siemens 16层CT对16例临床上怀疑的患者行CT检查。首先使用5mm层厚行腹部和盆腔平扫,然后使用造影剂跟踪技术对腹部和盆腔行1mm的CTA扫描,最后延迟至门脉期(80s)再行5mm的腹部和盆腔扫描。造影剂的注射速率为3ml/s~4ml/s,造影剂为非离子型,总量约90ml。结果:发现腹主动脉瘤破裂的CT征象包括能显示活动性地造影剂外渗;动脉包含征;动脉瘤大小增加;附壁钙化;附壁血栓和周围血肿。结论:CT及CTA栓法可显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及先兆破裂的CT征象,及时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秦伟  胡天刚  王海英  漆素兰  姜扬 《西部医学》2013,25(7):1076-1077,108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共47个瘤体,其中28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2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结果 40例患者栓塞成功39例(97.5%),1例行手术夹闭。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栓塞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new surgeon-modified iliac branch device (IBD) technique to maintain pelvic perfus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iliac artery (CIA) aneurysm during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3, a new surgeon-modified IBD technique was performed in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of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five patients treated for CIA aneurysm with or without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 stent-graft limb was initially deployed in vitro, anastomosed with vascular graft, creating a modified IBD reloaded into a larger sheath, with or without a guidewire preloaded into the side branch. The reloaded IBD was then placed in the iliac artery, with a covered stent bridging internal iliac artery and the branch. Finally, a bifurcated stent-graft was deployed, and a limb device was used to connect the main body and IBD.

Results:

Technical successes were obtained in all patients. The mean follow-up length was 24 months (range: 6–38 months). All grafts remained patent without any sign of endoleaks. There were no aneurysm ruptures, deaths, or other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pelvic flow.

Conclusions:

Using the surgeon-modified IBD to preserve pelvic flow is a feasible endovascular technique and an appealing solution for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f CIA aneurysm during EVAR.  相似文献   

20.
介入球囊闭塞椎动脉治疗后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解剖和生理特点,后循环系统动脉瘤,有一些表现为梭形囊状或宽颈动脉瘤,不管是外科手术还是血管内栓塞均无法将动脉瘤腔消除而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在球囊Mata试验成功后,闭塞载瘤动脉是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法.我们对1996年4月~1998年8月间在收治的推-基底动脉瘤病人中的5例行球囊闭塞椎动脉治疗,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