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16例,采取俯卧位2h,1~2次/d。分别观察俯卧位后5,30,60,120 min4个不同时段患者HR、MAP、SpO2、PaO2较俯卧位前5min的变化。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患者HR、MAP无显著改变(P〉0.05);俯卧位后5min患者SpO2无明显改变(P〉0.05);30,60,120min患者SpO2明显改善(P〈0.05)。俯卧位后60,120min患者的PaO2较俯卧位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能改善ARDS患者氧合状态,可做为ARDS患者辅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为ICU护士实施俯卧位通气提供理论、实践支持。方法对31例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患者体位变化后1h、24 h(统一单位)、48 h、72 h各项氧合指标的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利于痰液及口咽部分泌物充分引流,患者俯卧位通气后氧合明显改善。结论俯卧位通气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了吸入氧浓度,从而减少肺损害和氧中毒的发生。ICU护士在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中,要懂得如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的体位,提供适当的护理,尽早发现及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充分发挥俯卧位通气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早期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观察氧合和肺力学变化,评价俯卧位通气的效果.方法:对26例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6h,分别监测俯卧位通气前、通气0.5,2,4,6h氧合指数(Pa02/FiO2)及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肺力学变化.结果:患者在改为俯卧位通气2h后氧合指数(224.86±30.84)较俯卧位通气前(192.45±46.81)明显改善(t-2.37,P=0.03);通气4h后氧合指数(286.38±36.67)较通气2 h(224.86±30.84)进一步升高(t=-5.53,P=0.00);通气6h氧合指数(287.46±38.84)则较通气4 h(286.38±36.67)无明显改善(=0.03,P=0.98).俯卧位通气前后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呼吸系统顺应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早期肺内源性ARDS患者的氧合,以持续通气4h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衰中的急救体会--附5例ARDS抢救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俯卧位通气(Prone Ventilation,PV)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可改善背侧肺通气,从而改善氧合,因此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我科2003年在急诊ARDS治疗工作中,配合机械通气,同时早期俯卧位通气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俯卧位(PP)作为一种可能改善通气的方式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1]),此后历经40余年的发展,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俯卧位对机械通气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能改善氧合及预后~([2-4])。2010年Diaz等~([5])在针对重度ARDS患者的"六步法"管理策略中纳入俯卧位通气。2017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重症医学会/美国重症医学会在成人ARDS的机械通气指南中提出对于重度ARDS患者,强烈推荐每日俯卧位通气时间12 h~([6])。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ARDS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50例为一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仰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俯卧位通气联合机械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通气后氧合效果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对照组改善情况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联合机械排痰能够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梅燕 《黑龙江医学》2013,37(8):726-728
目的观察体位改进(平卧位改俯卧位)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为俯卧位组和常规组(平卧位),观察俯卧位通气0.5 h、3 h、5 h后,比较两组的SpO2、PaO2、PaO2/FiO2、HR、MAP等。结果俯卧位通气对患者的HR、MAP影响不大(P>0.05),但两组SpO2、PaO2、PaO2/FiO2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通过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来促进ARDS患者氧合,纠正缺氧,达到早日脱机且实施方便。护理人员操作得当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俯卧位机械通气(Prone Ventilation)是指在实施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从而可以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变膈肌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减少纵膈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变胸壁的顺应性从而改善氧和[1].1967年Piehl等首次报道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2],临床上逐渐将其应用于ARDS患者的治疗,也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俯卧位通气对ARDS伴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ARDS伴间质性肺病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Pa O2、p H值、Pa O2/Fi O2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以及患者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伴间质性肺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肺内、外因素引起ARDS的临床经验。方法:时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俯卧位通气治疗肺内外因素引起ARDS的效果差别。结果:两者治愈率分别为76.2%和48.4%,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俯卧位通气治疗肺外因素引起的ARDS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