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良性Brenner瘤、1例交界性Brenner瘤、4例恶性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Brenner瘤特征是移行细胞型细胞组成的实性或囊性细胞巢,位于纤维瘤样间质内,囊腔内衬移行细胞型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立方细胞或扁平细胞,细胞无异型,细胞核卵圆形,核仁小而明显,部分有明显核沟。1例交界性Brenner瘤与良性Brenner瘤形态相近,但上皮细胞增殖程度超过良性Brenner瘤,细胞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轻度异型,但无间质浸润。4例恶性Brenner瘤有明显的间质浸润,并可见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瘤成分。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核大深染,核分裂象易见,其中1例肿瘤累及输卵管和大网膜。免疫表型:14例肿瘤中CK7、p63均呈阳性,GATA-3阳性但部分低分化肿瘤区域失表达,CK20、Pax-8、WT-1均呈阴性,但黏液上皮化生区CK2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恶性浸润区为20%~70%,交界性为3%,良性3%。结论卵巢Brenner肿瘤属于少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确诊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异型程度和有无间质浸润是良恶性Brenner瘤的鉴别关键。诊断恶性Brenner瘤必须有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成分,与卵巢其他肿瘤的鉴别需结合临床病史、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卵巢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63、7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盆腔包块,肿块均位于右侧卵巢,呈囊实性,体积较大。镜下见实性区上皮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具有轻度异型性,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相似,部分区域细胞巢排列紧密,细胞异型性大,可见明显间质浸润;囊性区囊壁内衬上皮细胞,可出现明显黏液上皮化生。免疫表型:CKpan、CK7、WT1、PAX-8均弥漫阳性;CK20、p63、ER、PR、CA125、p53及Inhibin-α均阴性;肿瘤间质浸润区细胞核Ki-67增殖指数约90%。结论卵巢MB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差,需与卵巢原发或转移性移行细胞癌、交界性Brenner瘤及卵巢黏液性肿瘤鉴别,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卵巢Brenner肿瘤患者均为成年女性,年龄为28~76(平均52)岁,其中13例(61.9%)已绝经,8例(38.1%)未绝经.囊实性肿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Brenner tumor,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 ~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卵巢B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4例BT中16例(66.7%)为良性BT,7例(29.2%)为...  相似文献   

5.
EphA2和E-钙粘素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赛君  姜艳艳 《医学信息》2008,21(6):876-878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phA2和E-钙粘素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phA2及E一钙粘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卵巢、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phA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0.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钙粘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65.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恶性肿瘤中EphA2、E-钙粘素蛋白呈负相关(r=-0.495).EphA2和E-钙粘素的蛋白过表达均与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EphA2参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E-钙粘素与EphA2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约占卵巢浆液性肿瘤的15%,而浆液性肿瘤是卵巢中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卵巢上皮/间质肿瘤的46%.S-BOT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M-BOT)一样,也是发生于包括年轻女性在内的、年龄跨度很大的肿瘤,诊断的正确与否势必影响其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kit蛋白、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c-kit蛋白、PDGFRα,分析c-kit蛋白、PDGFRα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型、分化程度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的关系.结果(1)c-kit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0.7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0.00%)及良性卵巢肿瘤(20.00%)(P均<0.01).PDGFRα在卵巢上皮性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8%,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5.00%)及良性卵巢肿瘤(25.00%)(P均<0.01).(2)c-kit蛋白在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黏液性卵巢癌(57.63%比16.67%,P<0.05),而PDGFRα在浆液性及黏液性卵巢癌中表达阳性率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卵巢癌组c-kit蛋白及PDGFR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卵巢癌组(69.23%比40.00%,80.77%比53.33%,P<0.05).在Ⅲ~Ⅳ期与Ⅰ~Ⅱ期卵巢癌中c-kit蛋白及PDGFRα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卵巢上皮性癌的c-kit蛋白和PDGFRα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c-kit蛋白与PDGFRα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联.对c-kit蛋白与PDGFRα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卵巢交界性肿瘤病理学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名称不一 ,其中卵巢上皮 间质肿瘤占三分之二 ,并占卵巢恶性肿瘤的 85 %以上 ,故历来是研究的重点。卵巢上皮 间质肿瘤明确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范畴 ,其中关于交界性肿瘤的概念、术语、病理诊断标准和生物学行为争议不少 ,现将有关观点概括如下 :一、关于卵巢交界性表面上皮 间质肿瘤的概念和生物学行为卵巢肿瘤的“交界性肿瘤 (borderlinetumors)”或“交界恶性肿瘤 (tumorsofborderlinemalignancy)”这一名称于 1961年由国际妇产医师联盟 (FIGO)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p2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16、p21的表达。结果 (1)p16在卵巢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内膜样腺癌中阳性细胞表达百分数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为80.00%(45.00%)、0.00(20.00%)、35.00%(48.75%),三者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16在不同级别(良、交界性、恶性肿瘤)的卵巢浆液性肿瘤和子宫内膜样肿瘤中,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p16表达强度及阳性程度亦随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不同级别的卵巢黏液性肿瘤中p16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21在不同类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普遍较低,在卵巢浆液性腺癌、黏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数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分别为0.00(10.00%)、10.00%(15.00%)、0.00(7.50%),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21在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较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高,有统计学意义,卵巢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卵巢上皮肿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50%和恶性肿瘤的85%~90%.原发性卵巢黏液性肿瘤病变特征为单侧发病、大小>150 mm、包膜光滑和无卵巢外扩散、腺体融合或膨胀性生长、浸润间质.原发性卵巢黏液性癌的发生通常与交界性黏液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AF1和XIAP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26例)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6例卵巢上皮性癌及14例正常卵巢组织中XAF1和XIAP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XAF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3.1%),光密度值低于正常卵巢组织(71.4%,0.05),XAF1在FIGO分期III/IV期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I/II期(=0.008)。而XIAP在卵巢P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6.0%),光密度值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1.4%,0.05)。结论 XIAP高表达,XAF1低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7-H3、B7-H4在卵巢上皮-间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RT-PCR技术及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研究86例卵巢恶性上皮-间质肿瘤(恶性组),4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间质肿瘤(交界组)和40例卵巢良性上皮-间质肿瘤(良性组)B7-H3与B7-H4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B7-H3、B7-H4mRNA在3组卵巢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各自的3组卵巢肿瘤组织的mRNA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3与B7-H4蛋白在恶性组中均呈细胞质和(或)细胞膜表达,其中B7-H3阳性率为81.4%(70/86),明显高于交界组22.5%(9/40)和良性组5.0%(2/4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7-H4阳性率为77.9%(67/86),明显高于交界组35.0%(14/40)和良性组5.0%(2/4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的卵巢癌组织中B7-H3蛋白在非黏液性卵巢癌中较黏液性卵巢癌高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7-H4蛋白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和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7-H3与B7-H4在卵巢恶性上皮-间质肿瘤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卵巢Brenner瘤占卵巢肿瘤的0.5~3%。自1945年Von Numere首先报道了恶性Brenner瘤以来,文献已有约150例恶性Brenner瘤的报道,约占Brenner瘤的2~5%。我国仅唐素恩报道8例。目前常采用1972年Hul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receptor,IGF-2R)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浆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IGF-2R表达对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收集10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15例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15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及46例卵巢浆液性腺癌,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IGF-2R的表达。结果 IGF-2R在100%(10/10)的正常卵巢上皮、93.3%(14/15)的良性浆液性卵巢肿瘤、86.7%(13/15)的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和47.8%(22/46)的浆液性卵巢癌中呈阳性。IGF-2R在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与良性浆液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P=0.405),IGF-2R在浆液性卵巢癌与交界性肿瘤、良性浆液性肿瘤、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P=0.008;P=0.002,P=0.003),IGF-2R表达与卵巢浆液癌临床分期、转移情况有关(P=0.003,P=0.032),与患者年龄、病理学分级、生存状态无关(P=0.181,P=0.180,P=0.118)。结论IGF-2R在卵巢表面上皮、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浆液性癌中表达呈逐步下调趋势。IGF-2R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高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肿瘤辅助诊断及临床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卵巢恶性Brenner瘤临床病理观察及组织发生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renner瘤是一种少见的卵巢良性原发性肿瘤,已为大家所熟知。而恶性Brenner瘤则较罕见,国内外报道的例数均较少,又因恶性Brenner瘤的组织形态呈多变性,对其诊断标准认识常有差异。对其组织发生学至今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对3例恶性Brenner瘤、10例良性Brenner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对其组织发生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卵巢移行细胞癌的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卵巢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发生、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尿路移行上皮的关系尚不完全明确,故笔者收集卵巢移行细胞癌10例,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作对比性研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0例卵巢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同时取1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作对照。发病年龄34~68岁,平均60岁,病程1~4个月;临床表现多为下腹不适、坠痛及下腹肿块,2例伴阴道不规则出血,2例伴腹水。1.2方法1.2.1光镜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每例均经两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复查。1.2.2电镜分别取5例卵巢移行细胞癌和膀胱移行细胞癌新鲜标本行常规超薄切片,用TEM-…  相似文献   

17.
NMP22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尿液中核基质蛋白(NMP22)对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本文应用ELISA测定271例泌尿系恶性肿瘤患者和43例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尿液NMP22含量.结果表明: 检测NMP22对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93.3%.尿路上皮恶性肿瘤、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和泌尿系良性病变患者, 尿NMP22阳性率分别为: 89.2%、37.2%和34.5%, 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89.5%.泌尿系恶性肿瘤比良性病变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比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阳性率增高(P<0.05).另外, 尿中NMP22含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和肿瘤生长方式以及瘤体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尿液NMP22检测对诊断尿路上皮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 NMP22对泌尿系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uterine cervix adenocarcinoma)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宫颈腺癌伴CIN3进行液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结构。宫颈活检结果为高分化腺癌伴CIN3,术后病理显示宫颈高分化腺癌伴CIN3,双侧卵巢Brenner瘤。免疫组化标记宫颈腺癌及CIN3两种病变p16、Ki-67均强阳性。结论宫颈腺癌伴CIN3是一种十分少见的恶性肿瘤,液基细胞学普查对宫颈肿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连云港妇幼保健院住院手术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297例,其中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37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160例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良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术后病理资料等.计算血小板及FIB增多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所有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随访至2017年6月,计算其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PFS),分析血小板及FIB增多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血小板及FIB含量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手术-病理分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腹水量越多、术后残留肿瘤越大、术前CA125水平越高、术前肿瘤体积越小的患者合并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越高(P<0.05);FIB增多与FIGO手术-病理分期、腹水量、术后残留肿瘤大小及术前CA125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血小板增多是卵巢上皮性癌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子(P<0.05).FIB增多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预后无相关性.结论:血小板及FIB增多是卵巢上皮性癌常见现象之一,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血小板增多是卵巢上皮性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卵巢黏液性肿瘤相关肿瘤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卵巢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其中黏液性肿瘤约占卵巢肿瘤的25%,包括黏液性囊腺瘤、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一般认为,卵巢黏液性肿瘤由生发上皮模拟M櫣ller管的分化向子宫颈管内膜上皮化生而成,随着肿瘤上皮细胞的增殖变化,其形态结构也随之改变。与其他肿瘤一样,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生也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其发生的重要环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卵巢黏液性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现将卵巢黏液性肿瘤中相关肿瘤基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K-ras基因K-ras基因通过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