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8例,其均接受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对糖尿病足的检出率(96.43%)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75.00%)(P0.05);糖尿病足患者经CT检查的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骨质疏松检出率、血管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与CT检查均可取得较高的价值,其中CT与X线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对患者的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显示,临床可根据患者X线和CT检查的结果来分析其疾病的发展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62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了解糖尿病早期骨质及血管改变,提示临床及早干预治疗情况。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1月,选取该院的62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X线平片以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器对患有糖尿病足的62例患者进行检查与同时进行双下肢超声、螺旋CT检查的36例病患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大血管和小血管的病变程度以及足背、足底等远端末梢小血管壁的钙化均可通过单纯CT平扫显示,并且能够比多普勒更准确直观地显示足背、足底末梢血管的钙化。结论糖尿病临床Ⅰ期即可出现骨质及血管改变,X线平片检查是糖尿病足诊断主要检查手段,CT扫描可清晰显示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程度及早期骨质改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临床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可对其早期血管及骨质改变进行确诊,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收集4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有关资料,20例患者采取X线检查,20例患者对双下肢采取螺旋及CT超声检查方法,对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骨质疏松并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骨关节脱位、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等都是糖尿病足患者X线影像检查的主要表现,CT影像能够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结论患者在糖尿病Ⅰ期可产生血管及骨质改变,诊断糖尿病足主要采取X线检查方法,CT影像能够对患者下肢早期骨质改变及足部血管壁钙化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糖尿病足患者X线与CT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3月该院确诊的97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糖尿病足患者下肢X线平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同时还进行螺旋CT扫描,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将两种影像资料分为X线组和CT组,比较两组影像表现差异,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CT影像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关节变形脱位、病理性骨折、软组织病变及血管壁钙化等方面较X线影像阳性显示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平片检查及CT扫描均为临床中诊断糖尿病足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虽然两者均能够对患者的骨质改变、关节蜕变、软组织病变和血管病变有所显示,但CT影像更加清晰,阳性显示率较高;同时CT影像对足部小血管病变情况及早期骨质改变显示更为准确,对提高临床糖尿病足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均采用X线与CT对患者患足进行扫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X线与CT进行糖尿病足检查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CT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为46 (97.9%),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36 (76.6%),且两种检查方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微小病变检查诊断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与CT检查进行糖尿病足检查诊断应用价值均比较显著,其中,CT检查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为糖尿病足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接受糖尿病足治疗的78例患者采用X线DF平片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查,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其中的52例患者同时采用双下肢超声以及螺旋CT进行检查,将检查出的各级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CT影像学对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改变和软组织改变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影像学,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X线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表现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壁不规则钙化、脱位及病理性骨折、骨关节变形、软组织肿胀,采用CT检查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患者下肢远端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的情况,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学表现,为糖尿病足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该院接受糖尿病足治疗的78例患者采用X线DF平片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检查,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对其中的52例患者同时采用双下肢超声以及螺旋CT进行检查,将检查出的各级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结果 CT影像学对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改变和软组织改变等的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影像学,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X线检查所得到的影像学表现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血管壁不规则钙化、脱位及病理性骨折、骨关节变形、软组织肿胀,采用CT检查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患者下肢远端的小血管发生病变的情况,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治疗诊断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糖尿病足的X线、CT及MRI的影像结果。方法抽取来该院治疗经临床确诊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2012年10月—2015年11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58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CT及MRI检查,分析比较X线、CT及MRI检查的检出结果。结果 CT检查诊断骨质疏松以及血管壁钙化的检出效果明显高于X线DR平片,P0.05;而CT检查和X线DR平片之间骨端骨质破坏、神经性骨关节病、软组织肿胀的检出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经X线DR平片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的8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MRI检查显示发现,8例患者的MRI图像均表现为关节腔内液体增多,并呈现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检查可取得一定的检查结果,但为保证检出效果,对X线DR平片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的糖尿病足患者应实施CT检查、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CT及X线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对其早期的骨质病变进行预测,提早进行干预。方法对78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X线平片和螺旋CT检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骨质破坏、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软组织肿胀、脱位及病理性骨折以及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钙化,同时CT扫描可对患者的下肢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记录。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Ⅰ期患者即可出现骨质及血管改变,当前X线平片仍是糖尿病足诊断的主要方式,CT可清晰的反应患者血管壁钙化情况及骨质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DR与CT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28例糖尿病足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DR平片、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6.43%)明显高于DR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平片检查可检出血管壁钙化情况,CT检查可以显示血管钙化情况及血管的狭窄率,CT对血管病变检出率高于DR;CT检查的骨质疏松、软组织病变检出率均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准确率更高,相较于DR检查更具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X线与CT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分别进行X线检查、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CT检查的糖尿病足检出率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股动脉狭窄、胫前后动脉狭窄、足背动脉狭窄>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该文旨在研究X线与CT在诊断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共计76例,入组患者均进性X线扫描及CT扫描,其中A组为使用X线的诊断结果,B组为使用CT的诊断结果 ,对不同方法诊断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足底、股动脉狭窄50%、小腿动脉狭窄50%及足背动脉狭窄50%的检查结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与CT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诊断糖尿病足,但在下肢血管及骨质情况诊断中,CT要优于X线,因此可视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X线影像学检查对糖尿病足的诊断价值。方法该院在2008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的58例糖尿病足患者,共78条病足。采用日本岛津UD15030,500MA型X线机,检查取常规方法,依次拍摄患者足部正、斜位,X线片由2名专业医师进行审阅诊断。从软组织、骨质及关节等几方面病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8条患足中有51条患足为软组织肿胀,有23条患足软组织区簇状或小线条状钙化,软组织积气3例;78条患足均有骨质疏松,有30条患足出现骨质破坏,发生病理性骨折6例;关节脱位23条。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X线检查可取得一定的检查结果,但为提高糖尿病足的检出率,保障患者的及时治疗,对X线检查显示未见明显异常的糖尿病足患者应实施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糖尿病足X线、CT及1.5 T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选取95例疑似糖尿病足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1.5 T磁共振、CT、X线检查,随后对比3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结果 X线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61.18%、60.00%、61.18%、40.00%、38.82%,CT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6.47%、70.00%、76.47%、30.00%、23.53%,1.5 T磁共振对糖尿病足患者的阳性率、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5.29%、90.00%、95.29%、10.00%、4.94%。同时1.5 T磁共振对小动脉血管钙化及狭窄诊断正确率(98.00%)、大动脉血管钙化及狭窄诊断正确率(97.14%)、软组织肿胀诊断正确率(95.65%)、神经性骨关节病诊断正确率(95.00%)、骨端骨质破坏诊断正确率(95.00%)、骨质疏松(95.45%)诊断正确率高于CT、X线诊断正确率(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1.5 T磁共振检查价值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6月收治的31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均行双下肢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MSCTA检查后12 h内行DSA检查,扫描从肾动脉水平位的主动脉到足底,获取相关数据。所有检查数据均选择该院放射科两位医师对数据、狭窄程度(分三级)、吻合度进行评价与综合评估。结果采用MSCTA诊断的31例患者图像质量较佳,采集的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各分支血管狭窄、闭塞经造影创建后较清楚,检出狭窄动脉血管节段411个,经DSA检查共检出399个,两种诊断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SCTA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MSCTA诊断结果清晰与DSA具有相当效用,也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ASO的评价手段,可在临床广推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结果 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结论 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有益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全3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影像学表现,总结X线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及鉴别价值。结果全30例患者中,共检出骨质疏松30例,软组织病变29例,骨干变细12例,骨膜反应增生16例,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骨质吸收与破坏18例,神经性营养关节病3例,骨骼重建5例。结论在糖尿病足诊断中,X线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患者的骨质损害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理改变情况进行反映,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具有糖尿病足临床诊断意义,但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总结有益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全30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影像学表现,总结X线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及鉴别价值。结果全30例患者中,共检出骨质疏松30例,软组织病变29例,骨干变细12例,骨膜反应增生16例,退行性骨关节病8例,骨质吸收与破坏18例,神经性营养关节病3例,骨骼重建5例。结论在糖尿病足诊断中,X线影像学检查可显示患者的骨质损害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理改变情况进行反映,且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具有糖尿病足临床诊断意义,但诊断时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临床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分析。方法将该院在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诊的60例疑似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纳为研究,分别开展超声造影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检查结果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性以及血管病变检出情况。结果 60例疑似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患者经DSA检查结果显示,有53例为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经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47例为阳性,13例为阴性;阳性预测值为89.36%、阴性预测值为15.38%、灵敏度为79.25%、特异性为28.57%;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51例为阳性,9例为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44.44%、灵敏度为90.57%、特异性为57.14%;相应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DSA确诊的53例患者进行血管病变检查,DSA、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结果基本等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足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有较好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漏诊误诊风险低,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适宜治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3D CE-MRA)在诊断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怀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行3D CE-MRA检查,从腹主动脉下段到足背动脉范围以内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显影,观察动脉血管受累情况,分析其狭窄情况并分级。结果 36例患者显示目标动脉基本满意,血管解剖清晰,病变显示清晰,正常或轻度狭窄264个节段,中度狭窄129个节段,重度狭窄62个节段,闭塞75个节段。结论 3D CE-MRA可以有效显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异常并进行分级,在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