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心电图的表现和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30例患者心电图改变.结果 异常心电图28例(93.33%),其中T波倒置17例(56.67%),S I Q Ⅲ T Ⅲ 10例(33.33%),S I TⅢ(S Ⅰ 或QⅢ)7例(23.33%),窦性心动过速9例(30.00%),心房颤动1例(3.33%),ST段改变7例(23.3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5例(16.67%),aVR导联R波增高3例(10.00%),肺型P波1例(3.33%),电轴右偏2例(6.67%),顺钟向转位1例(3.33%).结论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改变无特异性,呈一过性及多变性,如能紧密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心电图的演变,则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郑川允  孙芸芸  靳朴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283-1284
目的:分析心电图改变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病例选自我院住院的43例经肺CT、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肺栓塞患者,主要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性表现。结果:心电图改变者为97.7%,其中QⅢ占62.8%,窦速占55.8%,SⅠ占51.2%,TⅢ占41.9%,同时具备SⅠQⅢTⅢ占32.6%,右束支阻滞占23.3%,ST-T段下移改变占53.5%,T波倒置特别以右胸导联为主,肺型P波仅占7.0%,顺钟向转位占18.6%,肢体导联低电压占9.3%、心房纤颤占2.3%,室性早搏占4.7%,正常心电图占2.3%。结论:心电图在临床肺栓塞的诊断虽然是非特异性和非诊断性的,但有许多特征对提示肺栓塞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心电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既往无心肺疾病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首次、溶栓后及出院前系列心电图变化.结果 ①入院时首次心电图:心动过速26例(60.47%),右束支传导阻滞10例(23.26%);V1导联和V1~V2导联、V1~V3导联、V1~V4导联、V1~V5导联、V1~v6导联T波倒置分别为34例(79.70%)、20例(46.52%)、12例(27.91%)、9例(20.93%)、7例(16.28%)和2例(4.65%);SⅠ>0.1 mV、TⅢ倒置、QⅢ和SⅠQⅢTⅢ分别为23例(53.49%)、21例(48.84%)、27例(62.79%)和20例(46.52%).②溶栓后心电图:心动过速消失20例(76.9%),右束支传导阻滞消失4例(40%),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4例,SⅠ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11例.③出院前心电图:心动过速消失;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ST段回基线,QⅢ进一步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多变,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患者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结果:在8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回旋支右65例,右冠状动脉为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心电图判断的灵敏度是95.38%,特异度是80.00%,误诊率是20.00%,漏诊率是4.62%,诊断一致性,P=0.00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把患者分为左回旋支组和右冠状动脉组,左回旋支组V3ST抬高总和为(5.60±2.08)mm,要远高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左回旋支组Ⅱ、Ⅲ、avF ST抬高总和为(2.21±1.01)mm,要远低于右冠状动脉组(P<0.05);右冠状动脉组ST抬高V1/V2≥1和S T抬高Ⅱ/Ⅲ≥1的患者比例分别是80.00%和66.67%,均要高于左回旋支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心电图,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本院收治的2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结果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卧床、外科手术史、心导管手术史、恶性肿瘤、下肢静脉曲张、肥胖和高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发热、咯血、晕厥、癫痫发作、猝死;体征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低血压、紫绀、颈静脉怒张、P2亢进、肺部罗音、胸膜摩擦音、下肢肿胀压痛.心电图的主要改变为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现象、右束支阻滞、肺型P波、右室高电压、心房颤动、ST-T改变.住院期间的死亡率为25%,其中猝死率14.3%.结论 肺栓塞的心电图表现对诊断缺乏特异性,如能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和心电图的动态则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肺栓塞16例(42.1%),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13例(39.4%),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联合检查诊断急性肺栓塞34例(89.5%)。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直接、快速、无创及更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在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螺旋CT确诊的102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取SⅠQⅢTⅢ波群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分析。结果102例肺栓塞患者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29例,阳性率28.4%。SⅠQⅢTⅢ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入院前不能明确诊断分别为41.4%vs.69.9%(P〈0.05);大面积肺栓塞分别为48.3%vs.23.3%(P〈0.05);死亡率分别为24.1%vs.10.9%(P〉0.05);双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86.3%vs.65.8%(P〈0.05);右侧肺动脉栓塞分别为10.3%vs.31.5%(P〈0.05)。结论心电图SⅠQⅢTⅢ波群阳性不能作为急性栓塞诊断的必要条件;SⅠQⅢTⅢ阳性可降低肺动脉栓塞的误诊;SⅠQⅢTⅢ阳性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1年9月~2006年12月我院确诊的94例PE心电图的变化特征.结果: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53例(56.4%),SⅠQⅢTⅢ征24例(25.5%),单纯SⅠ40例(42.6%),QⅢ49例(52.1%),TⅢ46例(48.9%),aVR主波向上13例(13.8%).Ⅱ、Ⅲ、aVF及胸前导联T渡变化及ST-T异常在PE中也较常见,共60例(63.8%);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7.4%),右心室肥大37例(39.4%).10例溶栓治疗成功后心电图即刻恢复正常.结论:PE心电图变化具有一过性、多变性的特点,并随病程发展而呈动态变化,对诊断PE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肺栓塞特征性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292例患者中128例(43.8%)具有胸痛症状,103例(35.3%)血清肌钙蛋白升高,208例(71.2%)心电图有T波倒置、ST段压低或抬高等心肌缺血改变。结论急性肺栓塞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胸痛、血清肌钙蛋白升高和心肌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治疗前后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资料。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窦性心动过速、SIQⅢTⅢ、顺钟向转位等改善更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具有多变性,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并及时动态地进行心电图观察,以提高急性肺栓塞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断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肺栓塞及有相似临床表现的几组疾病心电图的对比,试图了解肺栓塞心电图的特点和心电图在肺栓塞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共入选364例肺栓塞病例.其中肺栓塞组197例,对照组共167例.对照组分为:1组冠心病心力衰竭组70例,2组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组47例,3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50例.对364例患者的心电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栓塞组心电图出现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V1导联S波粗顿或挫折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1Q3T3、胸前导联T波倒置出现的比率也是肺栓塞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表现以右心负荷增加和反射性的冠状动脉缺血为主要表现;S1Q3T3可能是电轴右偏的表现;每一个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难以承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任;动态观察心电图对肺栓塞的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伴有晕厥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伴有晕厥的大块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依据及疗效判定指标。方法对 9例伴有晕厥的大块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有晕厥及极度呼吸困难表现 ,其中 7例有下肢静脉血栓或形成诱因 (下肢外伤 ,卧床数日等 )。 9例中 8例有SⅠQⅢTⅢ 或SⅠTⅢ 、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显著顺钟向转位 (V5R/S >1)等心动图改变。治疗前 7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 :右心房、室扩大 ,室间隔左移 ,左室小 ,肺动脉高压等超声心动图改变。其中 1例溶栓后随着肺动脉压的降低 ,右心室扩张改善及室间隔左移 ,RBBB、显著顺钟向转位消失 ,SⅠ 减小 ,同时TV1~ 3波呈“冠状T”样倒置加深。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改变 ,可及早诊断大块急性肺栓塞 ,后二项对临床疗效判定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78例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用于指导肺栓塞临床实践的价值以及注意事项。方法按照《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的建议,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肺栓塞的78例病例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信息。结果 72例(92%)患者有肺栓塞易患因素。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73%)、胸痛(28%)、咳嗽(24%)、发热(6%)、咯血(3%)、晕厥及晕厥先兆(19%)、单侧肢体疼痛(6%)、单侧肢体肿胀(22%)。辅助检查提示D二聚体增高(96%)、心房利钠肽增高(75%)、心肌钙蛋白增高(61%),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负荷增加(53%)。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46%),I导联S波(47%),右束支传导阻滞或V1~V4T波倒置(39%)。59%病例Wells评分≥2分,50%的病例Geneva评分≥3分,提示可能有肺栓塞。67例患者使用了口服抗凝药治疗,16例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结论肺栓塞的诊疗尚需按照《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进一步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栓塞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及临床表现,选择正确的诊断程序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1月确诊的20例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临床评估分析。结果:50~60岁肺栓塞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0例肺栓塞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占60%,D-二聚体>500μg/L占100%,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70%,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提示呈肺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并与通气不匹配者占100%,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敏感性为100%。接受溶栓治疗8例,抗凝治疗12例,死亡1例,退出1例,14例患者已随访3个月,1例复发,国际化标准率(INR)均达有效抗凝水平(2~3之间)。结论:肺栓塞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无创检查可快速确立诊断并指导治疗;溶栓及抗凝治疗均可提高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肺栓塞误诊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 (APE)误诊为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NQMI)的因素 ,以期提高APE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3年来以“NQMI”收入院 ,经肺动脉造影确诊为“APE”的 6例患者 ,总结误诊原因。结果 :6例入院时均误诊为NQMI ,后经肺动脉造影确诊为“APE”。分析又发现 6例患者均有APE较为特征性表现 (如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速、P2 亢进 ) ,动脉血气显示低氧、低碳酸血症 ,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新出现的S1 ( >1 5mW )伴QⅢ 、TⅢ 和心电轴右偏而提示APE。结论 :由于APE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如胸闷、胸痛、心悸和出汗 )伴心电图的T波深倒置或ST -T改变及心肌酶升高的误导、同时又忽略了其相对特征的临床表现 (如呼吸困难、窦速、P2 亢进等 )和心电图改变 (SⅠ 或伴QⅢ 、TⅢ 和心电轴右偏 )是APE误诊为NQMI的主要原因。肺动脉造影目前仍是APE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右心室梗死早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连续选择2000~2005年首次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住入我院心内科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资料, 其中91例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重点分析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以及对急性右心室梗死诊断的意义.结果 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分别为右冠脉(RCA)病变组73例(80%),左回旋支(LCX)病变组18例(20%).显示ST段抬高V4R≥1 mV阳性发生率、抬高程度Ⅲ>Ⅱ导联、ST段下移程度aVL>Ⅰ导联,RCA组明显多于LC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结论 利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同导联的ST段改变有助于识别梗死相关动脉,可以早期判定急性右室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变化及价值。方法选取4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相关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24 h超声心动图,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包括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D)、舒张期横径(RVDD)、右心房舒张期横径(RADD)、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T)、主肺动脉内径(PAD)和右房室瓣反流压差(TRPG)以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患者的RVED、RVDD、RVAWT、PAD、TRPG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DD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48例患者多数心电图有明显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为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直接、快速、无创及更加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3年4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50例以突发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脑利钠肽、肌钙蛋白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下肢静脉彩超、肺动脉CT造影检查、肺栓塞严重指数、肺栓塞危险分层等指标。结果:50例患者中,男19例(38%),女31例(62%);平均发病年龄为(67.4±8.5)岁;起病时间0.5~264.0 h,中位时间6.5(3.75,24.00) h;有基础疾病者43例(86%);所有患者均以晕厥起病(100%),伴有呼吸困难(36例,72%)、胸痛(10例,20%)、头晕(13例,26%)、呕吐(7例,14%)、肢体抽搐(6例,12%)等非特异性症状;血气分析低氧血症者32例(64%);血浆D-二聚体平均值为(9.54±7.1)mg/mL;心电图提示心动过速者35例(70%);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右心扩大者30例(60%),其中右心房测量平均值为(42.7±3.6) mm,右心室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肺栓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1例急性肺栓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长期存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此次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0 d以冠心病心绞痛收入院,予吸氧、含服硝酸甘油治疗无效,转上级医院经肺动脉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急性肺栓塞,予华法林抗凝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不典型,心电图作为鉴别诊断与疗效判断的重要检查,可呈一过性T波倒置、SⅠQⅢTⅢ图形改变,临床宜慎加辨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动脉高压影像学改变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7月,医院收治怀疑为急性肺栓塞的对象156例,均采用超声诊断。对比肺栓塞对象(肺栓塞组)、普通肺动脉高压(对照组)超声量化指标,回顾性以及再次验证超声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特异度、阴性特异度、符合率。结果:诊断为肺栓塞46例,其余对象110例。肺栓塞组RA、RV、TR、TRV、PG高于对照组,肺栓塞组肺动脉指标射血时间、加速时间低于对照组,肺栓塞组主动脉直径、左右肺动脉直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验证后超声诊断肺栓塞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86.3%、93.64%、94.74%、83.74%、89.45%高于回顾性分析70.55%、70.91%、76.3%、70.27%、7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影像学改变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有极高的价值,今后需要重视资料的收集,收集更多的量化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