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0):1536-1541
目的:探讨Rac1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伏隔核中表达变化及其功能。方法:通过建立慢性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观察伏隔核中Rac1 mRNA表达变化,以及经过慢性抗抑郁药治疗,与未经治疗的模型组相比Rac1 mRNA表达的差异。探讨Rac1与慢性应激抑郁症相关关系,在大鼠伏隔核中过表达Rac1并进行CUMS造模,分析Rac1在慢性应激抑郁中的功能。结果:Rac1在CUMS大鼠伏隔核中表达降低,并且与CUMS诱导的抑郁行为具有相关性;丙米嗪抗抑郁治疗后,CUMS大鼠伏隔核中Rac1降低现象显著改善;过表达Rac1可以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结论:Rac1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脑内伏隔核中表达降低,挽救Rac1的降低可以改善慢性应激诱导的大鼠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2.
伏隔核的外壳部和核心部毁损对大鼠吗啡觅药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庆丰  高国栋 《医学争鸣》2003,24(9):773-775
目的:分析伏隔核各亚区(外壳、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中的作用,研究定向毁损对大鼠成瘾行为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通过吗啡强化形成条件性地点偏好.在反应稳定之后,使用直流电对大鼠行外壳或核心毁损(或空白对照).待动物恢复后进行吗啡复燃,并测试其地点偏好数据.结果:在7d内,所有外壳毁损组和空白对照组动物均重新建立起了与毁损前相同的条件性地点偏好.但是,伏隔核核心毁损却导致觅药行为的明显减退(P<0.05).结论:在药物相关刺激条件下,伏隔核核心在吗啡觅药行为的建立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伏隔核(NAc)壳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大鼠肥胖症的治疗作用,阐明DBS治疗肥胖症的可行性。 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DBS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2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分别通过立体定向给予电极固定装置植入、电极植入,DBS组大鼠给予高频电刺激7 d,对照组不给予刺激,电极拔除后继续观察28 d。实验全程(57 d)每日监测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和饮水量。综合比较2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摄食量和饮水量变化。 结果:NAc壳电刺激第5天开始DBS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低于对照组(P<0.05),至实验结束时DBS组大鼠体质量平均增长幅度为10.2%,对照组为35.7%。电刺激期间DBS组大鼠摄食量低于对照组(P<0.05),刺激结束后2组大鼠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饮水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Ac壳部可以作为DBS治疗大鼠肥胖症的理想靶点,一方面限制摄食行为,降低摄食量;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其与能量平衡系统相互作用,增加大鼠能量消耗,减缓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刺蒺藜苷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加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通过敞箱实验、糖水消耗实验等观察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慢性应激抑郁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蔗糖溶液消耗量减少:敞箱实验中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理毛时间有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粪便粒数均有增加。情绪性行为得分增加。复方刺蒺藜苷和氟西汀可改善大鼠行为学变化。结论复方刺蒺藜苷能明显改善抑郁动物的各项行为学指标.具有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通元针法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索针刺干预抑郁症的临床优化方案。方法:SD大鼠60只,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造模组50只。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造模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进行造模。选造模成功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对照组、帕罗西汀组、常规针刺组、通元针法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帕罗西汀组每日予帕罗西汀灌胃,常规针刺组电针百会、印堂,通元针法组电针百会、大椎、气海、关元;采用体质量、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评价干预治疗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减轻、糖水偏好度均显著降低、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悬尾不动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干预2周后,帕罗西汀组、常规针刺组、通元针法组大鼠各项指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与通元针法组大鼠的糖水偏好度、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悬尾不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罗西汀组与通元针法组的大鼠悬尾不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常规针刺、通元针法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抑郁症状,通元针法对观测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谢添琹  张磊  余家快  王婷  张玉  朱鹏  朱道民   《四川医学》2022,43(10):962-967
目的 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抑郁症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诊的抑郁症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3)。对照组进行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维生素D滴剂1600 IU/d干预2个月。干预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维生素D水平、社会快感缺失量表(RSAS)、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PAS)、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测定与评估。结果 基线时,两组RSAS、RP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的RSAS、R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调整混杂变量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基线时相比,研究结束时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患者的RSAS评分、RPA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组基线维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5 nmo...  相似文献   

8.
慢性吗啡处理大鼠伏隔核、海马CA1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吗啡组及对照组大鼠伏隔核及海马CAl区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参数,探讨慢性吗啡处理所导致的突触可塑性改变。方法:将1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组(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 mg/kg,2次/d,逐日递增5 mg,至第10天为50用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6天灌注处死,取伏隔电镜标本后在日立H-600透射电镜下测量神经元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结果:吗啡大鼠伏隔核神经元突触活性区长度(226.46±21.10nm)及突触后致密物厚度著小于对照组(319.30±13.40nm,58.7±4.95nm)(P<0.01),突触界面曲率及宽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突触结构参数测量值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可导致伏隔核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蛋白组学方法研究氟西汀对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氟西汀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UMS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3 m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 d。行为学实验检测大鼠抑郁行为的变化。提取的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样品经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标记、强阳离子柱分离、反相液相色谱分离、质谱分析,获取的串联质谱数据通过Protein.pilot 3.0软件鉴定蛋白质,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功能。结果:共鉴定出5 109个蛋白质,4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3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5个蛋白质表达下调,涉及氧化还原、信号传导、合成代谢、对外界刺激压力的反应等过程。结论:同时筛选到了四个可能与氟西汀抗抑郁作用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分别是Neuronal calcium sensor 1(NCS-1)、Receptor-type tyrosine-protein phosphatase zeta、Neurocan core protein和Sodium-and chloride-dependent GABA transporter,但这些蛋白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清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对大鼠行为及海马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应激组(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组)和氟西汀组,每组8只.在实验结束后对三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检测海马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 CUMS组大鼠总行程、平均运动速度、直立次数及糖水偏好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行为学评价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UMS组海马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表达升高,酪氨酸化微管蛋白(Tyr-Tub)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氟西汀处理后,Acet-Tub表达降低,Tyr-Tub表达升高,与CU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能降低大鼠海马微管系统的动态性,损害神经可塑性,氟西汀可以逆转损害的微管结构,可能是抑郁样行为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2.
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旷场行为学评分相近的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郁温胆汤组、调气血组、化痰组、养心脾组、马普替林组,每组8只,以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方法复制大鼠抑郁模型,对大鼠进行旷场行为学测定并评分,对大鼠进行糖水消耗实验并测定体质量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大脑前额叶脑皮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旷场行为评分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蔗糖水消耗量明显下降(P0.01),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或P0.01),脑内NE、5-HT含量降低(P0.05)。柴郁温胆汤及部分拆方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P0.05,或P0.01),增加大鼠脑内NE、5-HT的含量(P0.05)。结论柴郁温胆汤及其拆方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中全方的抗抑郁作用优于各拆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外周血及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血液和前额叶皮层中miRNA132的表达水平。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治疗的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组)41例及同期招募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配对比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UMS组,每组12只;分别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皮质酮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和大鼠血液及前额叶皮层中miRNA132表达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132水平为2.37±0.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0.16(t=2.355,P=0.0213);抑郁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NA132表达水平与HAMD17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04,rs=0.5303,n=41)。CUMS组大鼠不动时间为(72.67±2.95)s,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0.00±5.49)s(t=2.366,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活动、学习记忆及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的方式建立抑郁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抑郁模型组、氟西汀组、咯利普兰组.造模的同时,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5.4 mg/k...  相似文献   

15.
缬草对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缬草对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为低?中和高剂量缬草模型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模型组?未用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0只?给予各模型组大鼠慢性应激4周建立抑郁症模型?模型建立后除未用药模型组大鼠正常饲养外,其余6组相应灌服低?中和高剂量缬草?氟西汀(阳性对照)和羧甲基纤维素钠(阴性对照)等药物3周?每周测定大鼠的体质量?自来水摄取量和10 g/L糖水摄取量?【结果】 灌服低?中和高剂量缬草以及阳性对照药氟西汀均不能促使抑郁大鼠的体质量恢复至正常大鼠水平?在整个实验期间,7组大鼠之间自来水摄取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氟西汀与低剂量缬草能够促使抑郁大鼠的糖水摄取量恢复性增加到正常大鼠水平?【结论】 一定剂量的缬草能够促使抑郁大鼠恢复正常的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行为学、神经化学和其他生理病理导演的心理障碍.慢性暴露于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抑郁薅行为,包括糖水消耗减少等.并且CUMS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抑郁症.我们综述了CUMS致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包括了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等方面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UMS模型大鼠尾壳核(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与抑郁症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SD大鼠进行21d的应激刺激,制成6只CUMS抑郁模型,采用旷场试验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评定其行为学改变,同时观测体重变化以及应激前后24h糖水摄取量的变化.灌注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形态改变.结果 21d长期应激造成大鼠在行为学等指标上有抑郁症的表现:模型组穿行方格数(82.50±43.26)个,站立次数(1.16±1.47)次,24h糖水消耗量(120.67±17.07)mL,强迫游泳不动时间(68.00±18.73)s,体重增长(81.5±11.4)g,模型组上述各指标值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减少(P<0.05或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CPu内NK1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模型组20.50±5.37,对照组16.25±5.59,P<0.05).部分神经元变大,突起变粗.结论 CPu区的NK1受体可能参与抑郁症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温和应激后孕鼠脑内海马区5-羟色胺受体(5-HTR)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选取行为学评分、体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的相近月龄成年Wistar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未孕组(A组)、抑郁未孕组(B组)、抑郁孕鼠组(C组).B、C两组大鼠均接受18 d慢性温和应激(其中C组从妊娠1 d开始接受应激),18 d后再次进行行为学评分、液体消耗试验,于评分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双盲法观察3组大鼠实验前后行为学评分、液体消耗试验结果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应激后海马区5-HTR的表达.结果 接受同等程度慢性温和应激后,C组行为学评分及液体消耗试验显著低于B组和A组(P<0.05),B组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海马区5-HTR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A组(P<0.01),B组显著低于A组(P<0.01);实验前后水平运动差与5-HTR表达存在负相关(r=-0.467,P=0.012)、垂直运动差与5-HTR表达存在负相关(r=-0.478,P=0.010)、中央格停留时间差与5-HTR表达量存在正相关(r=0.495,P=0.007)、粪便粒数差与5-HTR表达不相关(P=0.901);液体消耗试验结果差与5-HTR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667,P=0.000).结论 在接受同等程度慢性温和应激后,与未孕大鼠相比妊娠大鼠行为学评分及液体消耗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其脑内海马区5-HTR表达量更少,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提示妊娠动物对应激环境更敏感,应激后5-HTR表达量少可能是妊娠期动物更易出现抑郁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海洛因依赖对大鼠伏隔核(NAc)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方法: 按逐日递增原则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海洛因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单位放电以混合型为主,而对照组以单个不匀型放电为主,组间差异显著(P<0.05);海洛因依赖组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频率以中频放电为主,而对照组以低频放电为主,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海洛因依赖使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单位放电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羟色胺1A (5-HT1A)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SPS模型,随机分为SPS后1 d、4 d和7 d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变化和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SPS后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尤以SPS后7 d组最为明显;神经元超微结构也发生改变。结论 SPS刺激可促进大鼠动眼神经核神经元5-HT1A受体的表达增强,进而导致神经递质紊乱,影响动眼神经核支配眼球肌的运动功能出现相应的PTSD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