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中医骨痹证的相关中西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中医骨痹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在于内、外因结合所致的痰瘀阻络,以及病久气血衰微,骨骼不荣。其现代研究的病理变化包括局部炎性反应、骨质破损和骨质增生3个方面,病变部位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引发骨痹疼痛的主要原因。火针传统意义上的治疗作用是借火助阳,温通经络:开门祛邪,散寒除湿及行气开郁,以热引热3个方面。而对于火针的现代研究证实其治疗骨痹的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大的刺激量对人体感痛系统的调整;热效应对血液循环与局部新陈代谢的改善;灼伤产生的局部组织性质变化对局部微环境的改善和对炎性物质的消除。  相似文献   

2.
五体即皮、肌、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痹是病因病机的概念,“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因此,顾名思义,所谓五体痹证就是指由于和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的气血不足,感受了风寒湿热等邪而导致皮、肌、脉、筋、骨等部位气血闭塞不通的病证。《内经》对痹证的分类,主要有按病位区分的五体痹和以病因病性区分的风寒湿痹(《医宗金鉴》分别称之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西医研究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风湿病。属中医“痹证”中“骨痹”、“肾痹”。与遗传、免疫、感染有关,缺乏特异治疗。晚期脊柱强直、关节畸形以后,病情不可逆转。1 现代中医研究11 病因病机AS发病分为正虚、邪实两个方面。现代中医学家对AS的病因病机认识基本一致:外因以感受寒湿或湿热病邪为主,或与外伤后瘀血内阻督脉有关;内因则与禀赋不足,尤其与肾气虚弱有关。尹玉茹、刘耀升、齐岩、高根德、王碧辉等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12 分型论治文献中中医辨证分型有湿热…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简称类风关 )是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 ,辨证大体分为寒热两类 ,而类风关热痹证临床上较为多见 ,其表现以关节灼痛、局部肿胀、皮色变红、触之觉热为主。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热痹证的研究有较大进展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理论探讨早在《内经》时代就有对热痹证的明确论述。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提出“厥阴有余病阴痹 ,不足病生热痹”[1]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治》中采用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治疗“风湿” ,即…  相似文献   

5.
我在讲“痹证”病证一课的过程中,对痹证的分类问题有点不成熟的想法,现叙述如下。古代医家对痹证的分类固属繁多,而目前的中医院校的《中医内科学》教课书中对痹证的分类也不一致。如全国试用教材中将痹证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个证型,我院的教材则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及痰瘀痹阻三个证型。前者是从病邪的寒热属性着眼,后  相似文献   

6.
吴丰  付新利 《中西医结合研究》2021,13(4):260-263,266
<正> 中医对痹证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 逆调论》篇提出了“骨痹”的病名。历代医家根据其病因、病位、病机、临床表现及病程长短对其进行分类, 多将“风湿痹病”“历节病”“痛风病”“顽痹”等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归属于“痹证”范畴[1]。现多指因机体正气不足,致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内 生痰湿、热毒、瘀血,痹阻肢体经脉,出现以肢体关节 肌肉疼痛肿胀、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临床中多将“痹证”归属于风湿性疾病中。西医学中的风湿病是一大类以关节、骨、肌肉 为主要症状,可累及内脏器官的异质性疾病[2]。关节疼痛在风湿病中十分常见,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伴风湿表现的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等。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出自《金匮要略》,是历代医家常用于治疗痹证的方剂,其在临床中使用广泛,且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RA的病证特点,属于中医"痹证"中"历节风"、"骨痹"、"顽痹"、" 痹"等病证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肝肾气血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在此内因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畅、痰淤互结而成.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乘虚内袭 ,邪气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凝滞 ,久而成痹。风胜者为行痹 ,其临床表现 :关节、肌肉疼痛 ,游走不定 ,遇寒痛增 ;湿胜者为痛痹 ,其表现 :肢体困重 ,肌肤麻木不仁、肿胀、邪留经络 ;郁而化热者为热痹 ,其表现 :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常兼身热。中医治疗须进行辩证施治 ,护理方面则要辩证施护 ,并且要注意八纲辩证 ,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按不同病证进行辩证施护 ,给予适当的处置 ,治疗痹证除注意全身症状外 ,更要注意局部的改变。临床上每个病证的表现不单纯…  相似文献   

9.
《素问·痹论》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病因、病机、概念、分类、临床表现等方面对<素问·痹论>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并就痹证的概念、脏腑痹、痹与营卫关系、痹热等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指出<内经>仍是学习中医的最佳范本.  相似文献   

10.
高映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具有慢性、反复发作、致残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 ,治疗基本限于对症治疗 ,尚不能有效控制病变发展。高映智老中医行医近 40载 ,对RA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 ,现整理如下。1 病机认识高老认为RA属于中医“痹病”范围。从“五体痹”来讲 ,当归属于“骨痹”和“筋痹”范畴。RA是一类特殊的痹证 ,从其发病一开始就应以“骨痹”和“筋痹”的认识来对待 ,不必待其骨节变形 ,筋骨痹诸特征性症状出现。否则就会失去早期极好的治疗机会。本病的发生 ,根本原因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的系列方法、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选取近20年的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从中收集中医论治RA的方法,综合论述目前中医药治疗RA的研究进展。结果: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热、痰瘀互结、伏邪致痹;RA的治疗大致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应用、宣发膜原法等。意义:通过总结历代医家治疗RA的临床思维,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的研究成果,并发现其不足,以深入研究,补充和完善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2.
发生学方法是一种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的跨学科比较的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之中,真正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领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为了促进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的健康发展,简单介绍了发生学方法的由来、界定及引入中医学研究中的过程。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现状,包括藏象学说、精气血神理论、经络学说、病因病机理论、中医相关哲学理论、中医理论发生与先秦诸子的比较、诊法与方药理论的发生学研究等七个方面。剖析了中医理论发生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总体规划,研究很不均衡;研究水平不高,创新急需加强;逻辑思维混乱,推理过程错误;理论诠释错误,文献引证不准等四个方面。同时指出,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不能替代中医理论的创新研究,而应该与之紧密结合,以促进中医理论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13.
8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中医证候规律,并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8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UA患者,采用因子分析对其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5个公因子中,F1为心肾阴虚,F2为心脾两虚,F3为痰瘀互阻,F4为气虚血瘀,F5为阳虚寒凝。其中以F4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因子分析能够帮助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中医药信息学研究在中医临床数据挖掘与利用、中医智能诊疗装备研究、中药信息研究、基于中医古今文献信息的学科知识服务、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药评价研究等方向的热点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痰热动风、气血两虚、瘀血阻络,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专病专方为辅。中药止颤汤、熄风定颤丸、平帕汤等有一定疗效;并以中药药理研究为新思路,提取中药材有效成分,认为葛根、丹参、人参等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可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中医药信息学学科诞生及其理论基础,从中医古籍数字化工程、中医药科学数据共建共享工程、中医药信息标准化工程以及中医药知识工程4方面阐述中医药信息工程技术领域研究进展,从中医临床信息学方向、中药信息学方向、计算针灸学方向、中医药情报学方向4方面论述中医药信息应用科学领域研究进展,阐释中医药信息学教育发展历程、学科发展现状以及中医药信息学学科分类,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医内服方剂治疗骨转移癌痛的证治规律,为中医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89年至2019年采用中医内服方剂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文献中证型、治法及处方用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18.
背景:慢性下肢溃疡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西医治疗多集中于抗感染、改善循环、清创、植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治疗瓶颈。中医药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临床疗效,形成了独特的中医外治理论及卓有成效的大量外用方药和外治技术。如何进一步体现和挖掘中医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这些优势,形成一个能够推广使用的、安全有效的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治疗方案,其研究意义重大。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对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之一。 方法与设计:系统采集慢性下肢溃疡患者的各项资料。纳入的下肢溃疡患者将来自7家医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中医外治法和西药外治法后,以创面愈合率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速度、创面腐去时间、创面腐去速度、中医证候量化指标作为次要疗效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汞、尿汞含量作为安全性指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 讨论:本次研究评价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形成可供推广应用的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规范化方案,建立体现中医治疗特点和优势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临床试验注册号:研究方案于2011年6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中英文注册,注册号为ChiCTR-TRC-11001365。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阴虚、瘀血、痰浊等。主要采用中药制剂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医注射液、针灸、中药外治以及联合治疗的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资料收集、研究方法、疗效评价、研究深度上还存在不足。今后,应更加积极规范地开展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实验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