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指标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CHD患者124例,其中心肌梗死(AMI)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46例,同时收集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动力学法对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Lp-PLA2进行检测,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8(IL-18)、hs-CRP。结果 CHD患者血清Lp-PLA2、IL-18、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p-PLA2、IL-18及WBC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Lp-PLA2可能会协同其他炎性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中产生协调作用,是CHD新型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2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6例和健康对照组1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8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IL-8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IL-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IL-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IL-8与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8升高可能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清IL-8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关系.方法测定45例UA患者(UA组)和3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结果UA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UA组患者12周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MI者,差异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UA患者血清TNF-α、IL-6可作为冠心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差异,探讨其在冠心病诊断和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4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0例;检测各组手术前血清hs-CRP浓度及全血白细胞计数及5分类并进行比较。结果各组之间hs-CRP水平差异显著(P<0.001);在白细胞计数中AMI组与UA组患者单核细胞比率(MNC%)均明显高于SA组(P<0.001),AMI组与UA组患者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及全血中单核细胞比率是两个有价值的冠脉损伤的检测指标,可以作为冠脉事件预测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11例和非冠心病对照者(CG)72例,其中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冠心病(SCHD)组(n=70)、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73)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8).比较分析各组间UA、hs-CRP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各组血清UA、hs-CRP水平较CG组显著升高(P均<0.01),AMI组UA水平显著低于SCHD组和UAP组(P均<0.01),UAP组hs-CRP显著高于SCHD组(P<0.01),AMI组hs-CRP显著高于UAP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hs-CRP对冠心病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CHD组UA与hs-CRP呈正相关(r=0.328,P<0.01),AMI组UA与hs-CRP呈负相关(r=-0.461,P<0.01).[结论]血清UA和hs-CRP水平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可能促发低度炎症反应,AMI患者在hs-CRP水平明显增高的同时伴有UA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7(IL-27)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的CHD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对照组28例,分别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浆IL-27(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比浊法)水平.结果 SAP、UAP、AMI组血浆IL-27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血浆IL-27水平显著低于UAP组(P<0.01).AMI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UAP组又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L-27与hs-CRP呈正相关(r=0.308,P<0.01).结论 IL-27可能与CHD进展及粥样斑块的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9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55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65例和对照组8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RP和可溶性IL-6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AMI组、UA组的血清CRP和可溶性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可溶性IL-6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两者的检铡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及UA和S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MN)对冠心病危险性的评估.方法 检测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8例稳定性心绞痛(SA)及33例对照者CRP、WBC及PMN,按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进行分组,研究冠脉狭窄范围与上述三指标的关系.结果 ACS组CRP、WBC及PMN与SA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稳定心绞痛(UA)组、SA组及对照组(P<0.01),U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CRP在冠脉狭窄1支、2支、多支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WBC≥10×109/L比白细胞<10×109/L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明显增高,OR=3.462,P<0.05,95%CI(1.135,10.556).结论 血浆CRP、外周血WBC与PMN对于评估冠心病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及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WBC)对冠心病危险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5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患者,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同时用贝克曼血液分析仪测定患者外周血的WBC.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平均浓度及外周血WBC均数明显高于健康人.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随机方差分析:hs-CRP浓度及WBC在健康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依次增高,两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外周血WBC比健康人高,根据血清hs-CRP及外周血WBC升高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ACS患者84例,其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40例;健康体检者46例。采血分离受检者血清,胶乳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UA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ACS与炎症反应相关,血清hs-CRP的浓度检测可作为监测ACS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赵海双  李娟  李勋 《临床荟萃》2014,29(1):10-12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CS患者26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2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15例,入院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选择有胸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采血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肌酐(SCr)等指标,并计算N与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患者的WBC、N、NLR、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NLR高于对照组,6.49±4.01 vs 1.68±0.46(P<0.05)和UA组,6.49±4.01 vs 2.68±1.49(P<0.05).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逐渐增高.NLR与WBC、L、N、UA及hs-CRP呈线性相关(r=0.656、-0.543、0.739、0.193、0.575,均P<0.05).结论 NLR对ACS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谢勇  孟素荣  邓春凤  彭健  李岩  刘福强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99-1101,110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炎性因子的表达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本院115名确诊为ACS的患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5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9例.分别在入院时、7 d、14 d抽静脉血测定CD40配体(CD40L)、肿瘤坏死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MCP-1表达水平。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n=49)、不稳定型心绞痛(UA)(n=49)、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陈旧性心肌梗死(AP+OMU(n=49)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49)血浆中MCP-1水平,并同时检测14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①血浆中MCP-1水平和hs—CRP呈正相关(r=0.447,P〈0.01);MCP-1水平与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r=0.211,P=0.01;r=0.222,P=0.008;r=0.271,P=0.001;r=0.355,P〈0.01);MCP-1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呈负相关(r=-0.227,P=0.009;r=0.268,P=0.002)。②AMI组、UA组、AP+OMI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MCP-1水平逐渐降低(1.83±0.36,1.68±0.31,1.61±0.17,1.59±0.59),但只有AMI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MCP-1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提示MCP-1可能作为指示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病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3例冠心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患者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与5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冠心病各阶段患者之间hs-CRP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hs-CRP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AMI患者(观察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与同期46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且将血清hs-CRP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2(CK-M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cTnI、CK-MB呈显著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心肌梗死病灶越大,血清hs-CRP水平越高,心肌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评价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和多支病变组(n=42),射血分数(EF)结果分为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n=36)和冠心病心力衰竭组(n=28)。选取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与对照组和冠心病非心力衰竭组相比,冠心病心力衰竭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降低(P〈0.05,P〈0.01),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和hs—CRP增高(P〈0.05,P〈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患者FT3明显降低(P〈0.01),rT3和hs—CRP增高(P〈0.05)。在校正其他因素后,FT3水平下降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风险比为0.72,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心功能不全时会有改变,T13,FT3降低,rT3升高,且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其可作为反映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s—CRP升高,反映炎症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病情严重性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或已确诊CHD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13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非冠心病(NCHD)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HCY及hs-CRP水平。结果 SA组、UA组、AMI组HCY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组、AMI组HCY水平高于SA组(P〈0.05);hs-CRP水平为AMI组〉UA组〉SA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CY、hs-CRP的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二者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r=0.482、0.664,P〈0.05);CHD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相关(r=0.85,P〈0.05)。结论血清HCY和hs-CRP水平与CHD病情严重性及冠脉病变支数相关,HCY与hs-CR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5例AMI患者(AMI组)的血清白蛋白、BNP及hs—CR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另外选取50例非冠心病老年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依血清白蛋白水平不同将AMI患者分为正常血清白蛋白组(74例)和低血清白蛋白组(21例)两个亚组。结果AMI组血清白蛋白为(38.45±4.60)g/L,低于对照组(43.15±3.1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P〈0.001),低血清白蛋白组BNP[(5.24±1.71)n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17±1.6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09),低血清白蛋白组hs—CRP[(1.64±0.93)mg/L]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1.13±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9,P=0.045),低血清白蛋白组左心室射血分数(49.10±11.63)%显著低于正常白蛋白组(54.63±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8,P=0.025)。AMI患者血清白蛋白与BNP呈负相关(r=-0.465,P〈0.001),与hs-CRP呈负相关(r=-0.391,P〈0.001);hs—CRP与BNP呈正相关,(r=0.492,P〈0.001),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71,P〈0.001)。结论血清白蛋白浓度变化可作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05年38月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6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非冠心病患者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等。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并以胰岛素抵抗的体内稳定状态模式评估法(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于出院时和出院后连续8年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为5.04(1.208月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6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非冠心病患者3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等。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并以胰岛素抵抗的体内稳定状态模式评估法(HOMA-IR)来评价胰岛素抵抗。于出院时和出院后连续8年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为5.04(1.2012.4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0.3212.4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0.323.55)μg/L(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9和0.344,P均<0.05)。8年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7.4μg/L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抵抗素水平低于7.4μg/L者(61.5%vs.23.5%,P=0.035)。结论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在绝经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血清抵抗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升高可能与体内炎症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培)与CHD的关系,为.CHD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的7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8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冠脉造影阴性者(非冠心病)15例(NC组)],并测定其血浆HCY、hs-CRP、fg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SAP3组HCY比较,水平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组与SAP组相比,hs—CRP含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I、U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浆fg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组与UAP、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P、S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HCY、hs—CRP、fg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单支病变组hs-CRP、fg水平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hs—CRP、f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