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中风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2.
梁光宇  王立范 《中医学报》2011,26(5):554-555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琪教授临床学习,总结其经验.结果:张琪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痹证发生的基本原因,扶正祛邪是治疗痹证的基本大法.常用方法有除湿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涤痰通络、虫药通络等.结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经验可资临床供鉴.  相似文献   

3.
4.
利用跟师随诊所录医案一则,对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振华教授辨治少阳病证的经验进行总结,李振华教授遵医圣“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训,辨证善抓主证,治疗将伤寒少阳证与温病之邪伏膜原理论相结合,处以小柴胡汤与达原饮合方加减化裁而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总结导师杨鉴冰教授对本病发病机理的认识及导师依据临床诊治经验,分别采取温经散寒、行气化瘀、补肾温宫、软坚散结止痛等方法治疗经验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康志媛  李真 《中医学报》2016,(12):1904-1907
李振华教授根据《黄帝内经》及相关理论,抓住"女子以血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主健运的生理特点,确定脾失健运、脾失统摄及脾虚下陷是经、带、胎、产诸症的基本病机。确立以健脾法为主治疗妇科病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方法为:采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止血治疗崩漏;采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治疗闭经;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止痛治疗痛经;采用健脾疏肝、清心豁痰治疗脏躁;采用补肾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活血治疗不孕症;健脾益气燥湿治疗带下病;采用益气摄血、养血活血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外感病证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入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病证因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及证候特征也存在差异。《脾胃论》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故李老以脾胃为轴,论治外感疾病。本文总结其外感病的治疗经验,具体如下。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声重,喷嚏,肢体酸痛,口不渴,小便清长,咳嗽,吐白痰,舌质淡红,脉象  相似文献   

8.
杨学信主任医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信老师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多维平衡法"治疗眩晕的方法。从病因病机、学术思想、辨证经验、治则治法、组方用药五方面进行论述,系统的归纳了杨老师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临床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德林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已有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辨证施治的方法,现将王老对妇女崩漏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王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妇女崩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治疗原则。他认为妇女崩漏大多为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所致,对于妇女崩漏出血,应先清热、凉血、止血,而后再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变化进行善后调治,此法屡治屡效。治疗崩漏出血的基本方是在清瘟败毒饮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主要组方为:生地、丹皮、赤芍、黄芩、黄连、黄柏、山栀、生石膏、知母、仙鹤草、藕节炭、侧柏炭、地榆…  相似文献   

10.
白塞病临床治疗棘手,疗效欠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路志正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之"狐惑病"范畴,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心、肾、肺诸脏,病因病机为肝郁化火,气阴两伤,脾虚失运,湿毒熏蒸脏腑,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同时或先后发病,五脏相因,湿毒为患,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以益气养阴、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为法,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圆机活法,内服外用并行,内外同治,始克有济,使病情缓解向愈。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孙同郊治疗胆病经验。通过整理孙同郊教授临床治疗胆病的门诊验案发现:对于慢性胆囊炎,孙同郊教授认为肝郁气滞证是本病的基本证型,疏肝利胆是基本治法,发病机制中有不同程度的胆汁瘀滞和湿热内蕴,故疏肝利胆辅以清热除湿作为基础治疗;对于胆囊术后综合征,孙老认为,肝气不疏是本病的关键,和胃降逆是常用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孙同郊治疗胆病经验。通过整理孙同郊教授临床治疗胆病的门诊验案发现:对于慢性胆囊炎,孙同郊教授认为肝郁气滞证是本病的基本证型,疏肝利胆是基本治法,发病机制中有不同程度的胆汁瘀滞和湿热内蕴,故疏肝利胆辅以清热除湿作为基础治疗;对于胆囊术后综合征,孙老认为,肝气不疏是本病的关键,和胃降逆是常用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崩漏、经间期出血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血证。湖南中医药大学尤昭玲教授指出,出血期应以止血为首要任务,临床常用四草汤(鹿衔草、马鞭草、旱莲草、仙鹤草各15~20g),随证加减,止血理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证,也是难治疾病之一。曲妮妮教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外感咳嗽主要是风邪作祟,治以疏风祛邪;内伤咳嗽以痰、瘀、气为患,治以祛痰、化瘀、理气。临床上对病因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孟安琪教授治疗月经后期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经后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孟师治疗本病经验丰富,针对该病临床常见证型,辨别虚实,分型而治,主要分为肾虚血亏型和肝郁气滞型,分别予以补肾养血调经和疏肝行气治疗,同时强调饮食和精神调养,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6.
痰浊与瘀血皆为气血津液代谢异常而致,在生理上津血同源,在病理上痰瘀交结,变化多端。李军教授认为痰瘀为眩晕的基础病机,在辨证时,要识别痰瘀的主要特征,辨明痰瘀的主次轻重、兼夹证候,在其治疗中应重视从痰瘀论治。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主要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本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率高等特点。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独具特色,且收到较好的疗效。李德新教授立足于中医药范畴研究抑郁症多年,造诣颇深,疗效显著,经验丰富,具有极其重要总结和推广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敏华在治疗脑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认为中风后遗症多因本虚 (肝肾为主 )、标实 (痰瘀热为主 )再加其他诱因而发病 ,治疗应标本兼顾 ,分期论治 ,效果比较明显。其论之精当 ,治之灵验。  相似文献   

19.
戴舜珍教授是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她认为中风的病理机制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阴阳偏胜,气血逆乱,在标为风火交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而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与一般人有所不同,肾燥阴虚是本病的关键,提出保护肾阴的重要性。她治疗本病还善于调达气机,作到上宣下畅,注重对先兆以及形体的观察,同时善用药对治疗本病,取得显著地疗效。但对于本病的急性期仍主张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