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建立肠内营养的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8月PEG和PEJ共治疗18例病人,其中14例行PEG胃肠营养,4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18例共行PEG,PEG加PEJ4例次,其中PEG16例次(2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4例次,手术成功率100%,3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8例病人随访1~2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鼻胃镜下胃造瘘术的优点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2009年3月10例患者进行用鼻胃镜行胃造瘘术(PEG),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及开展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鼻胃镜行PEG及护理,患者得到了良好的营养支持。结论用鼻胃镜行PEG,与传统的胃造瘘术相比,此项操作更安全、并发症少,患者较舒适.更换瘘管简便、快捷。经皮鼻胃镜下胃造瘘术是不能张口或张口困难患者的首选管饲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和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危萤病人进行了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总结其手术指征、相关并发症、操作过程和临床疗效.结果:25例病人经皮胃和空肠造瘘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PEG及PEJ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带管时间为2~8月,4例(16%)出现造瘘口处皮肤感染和渗漏,经局部换药、引流后治愈.3例(12%)出现PEJ导管阻塞.结论:对于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和空肠造瘘术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途径的安全、微创、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超细胃镜在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经皮胃造瘘(PE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咽喉、食管狭窄普通胃镜无法通过不能引导完成PEG的患者43例,应用经口超细胃镜进行牵拉法经皮胃造瘘,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细胃镜引导PEG术,其中29例超细胃镜可直接通过直接引导,14例超细胃镜在导丝引导下通过。胃造瘘术后发生造瘘管周围组织感染11例,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PEG后营养状况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用超细胃镜引导可完成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的PEG,无需扩张,减少了因扩张而引发并发症的风险,简便、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田君湘 《当代医学》2014,(15):61-62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tomy,PEG)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对其实施PEG,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成功实施PEG 23例,平均耗时(15.3±2.6)min。经造瘘管饲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明显改善。3例患者造瘘管局部出现红肿和脓性分泌物,1例患者造瘘管周围肉芽组织过度生长。除此之外未出现造瘘管脱出、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胃肠穿孔及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胃镜在术中实施造瘘。结果:本组7例PEG全部成功,经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疗效。结论:PEG术是一项安全、有效、易行、价廉的胃肠道给养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总结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临床应用 ,强调PEG是内镜治疗学中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剖腹胃造瘘术的成功典型。方法 :采用非剖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38例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PEG成功率高 ,38例中 37例成功 ,并发症少 ,放置时间较长。结论 :PEG安全、便捷、有效、经济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不需剖腹手术旋转胃造瘘管的新方法 ,颇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18例患者进行胃造瘘术(PEG),建立肠内营养支持及开展相应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术后有3例因原发病加重在1个月内死亡,15例在原发病控制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下带造瘘管转出重症监护室。患者术中血压稳定,手术操作时间20.5±2.5min,经再次胃镜检查造瘘管位置良好。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5个月,穿刺部位术后无出血。2例患者术后切口发红,经局部换药后好转。其余患者未观察到出血、意外拔管、腹膜炎、胃结肠瘘、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结论PEG是一种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的治疗技术,通过高质量的护理,能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在内镜引导下经腹部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胃镜引导下胃造瘘术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是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造瘘技术,在胃镜室即可进行,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创伤小的特点。2004年-2006年,我院为15例患者施行了胃造瘘术,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及精心护理,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误吸的发生,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护理干预,对7例吞咽障碍及2例食管癌晚期不能进食而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胃造瘘术,无气腹、胃肠道出血、感染及造瘘管滑脱等并发症。结论:PEG术是肠内营养的非手术途径,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风险低、创伤小等优点,而及时充分的护理干预是PEG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高龄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中经开腹途径放置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管的临床使用体会,并与相同例数的传统手术患者进行对比。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6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60例65岁以上因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经腹放置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组和传统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术后和辅助化疗后免疫与营养指标的差异。结果 30例患者均在术中开放状态下全麻放置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无手术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未增加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两组的抑郁与焦虑量表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免疫与营养指标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高龄胃癌患者行开放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中放置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管是安全、有效的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途径,术后耐受好,易于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行PEG/J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指征、操作要点、围手术期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和临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29例危重患者PEG/J获得成功,PEG平均操作时间为(7.5±2.5)min,PEJ为(12.5±8.2)min,PEG/J平均留置时间为(230±159)d,未发生术中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1例患者出现局部软组织感染,1例出现J管脱入体内,2例出现空肠营养管堵塞。与术前相比,术后第4周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危重患者中行PEG/J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通路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和易于护理等特点,患者耐受良好,可长期留置营养管。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的经验,探讨内窥镜置管的技术操作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成功实施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的5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了置管的种类、目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578例患者中,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PEG)247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空肠造口(PEGJ)293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十二指肠造口(PED)4例,直接法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空肠造口(DPEJ)4例,经皮内窥镜引导下结肠造口(PEC)4例,PEG/J联合食管支架26例。其中,肠内营养329例,减压同时联合肠内营养133例,胃肠减压103例,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5例,围手术期应用4例,顺行灌肠4例。PEG平均操作时间为(7.5±1.9)min,PEGJ为(17.7±4.2)min,DPEJ为(14.8±2.1)min,PED为(12.3±2.5)min,PEC为(11.3±2.6)min,PEG/J联合支架为(30.2±5.2)min。技术成功率为98.0%(578/59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04%(6/578),轻微并发症发生率6.23%(36/578),平均留置时间(168.37±198.64)d。结论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肠造口术操作简便、有效、并发症少,易于护理、患者耐受良好、易于接受、可长期带管,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胃肠减压、胆汁回输、围手术期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自1980年首例报告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PEG)以来,该方法已在国外广泛应用于吞咽困难、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食困难患者肠内营养置管喂养超过3~4周以上就应考虑PEG,但由于诸多原因该方法在国内使用尚不普遍。本文介绍了PEG的适应证和益处,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局限性、禁忌证和并发症,尤其是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5.
陈昌珍  姚平  黄李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673-674
目的总结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SAP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PEG和PEJ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造瘘成功,引流通畅,成功率100%,并顺利实施肠内营养。2例术后出现低热,造瘘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2d体温恢复正常。1例使用胃造瘘注入流质饮食时造成导管堵塞,经用糜蛋白酶8000U+温生理盐水50ml反复冲洗后导管得以疏通。结论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虽是微创手术,但其围术期及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林荣凯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990-99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6月—2009年12月对需要胃肠营养而无法进食的21例患者行PEG治疗。结果 21例共行PEG 23例次(2例造瘘管阻塞置换),均成功,3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置入瘘管后营养迅速恢复。21例患者随访1个月~1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EG作为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留置)及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疗效区别。方法因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需要较长时间(4周)实行管饲营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接受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组和鼻胃管(NGT)组。PEG组实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术后通过胃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NGT组实行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管饲过程的并发症包括返流、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NGT组的ALB、PA、TS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组的ALB、PA、TSF、M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G组ALB、PA升高的量高于NGT组,PEG组治疗效果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组3个月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管饲喂养的病人,PEG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NG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需要鼻饲的患者进行PEG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耗时17min,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造瘘管最短留置时间3.5月,最长3年3个月,其中2例(2/12%)发生造瘘管周围皮肤感染,1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经对症处理均显著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EG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而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舒越 《中国厂矿医学》2004,17(4):269-270
目的 介绍应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方法 在内镜引导下行胃造口术.7例病人均予以肠内营养。结果 7例病人置管8次,成功率100%,6例经治疗后恢复情况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肠内营养输注途径中PEG具有创伤小、时间短、经济,安全等特点。易于护理和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