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新生儿期极为危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现在某些NRDS患儿呼吸机治疗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研究旨在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或传统通气策略(大潮气量通气)治疗NRDS的并发症,及其对外周血炎症介质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重症监护室内行机械通气患者170例,其中符合VAP诊断标准51例,男性3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83岁,最短通气时间4小时,最长同通气时间1512小时.对其进行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率33.53%,病原菌的阳性率100%,其中G-菌占96.05%。结论:积极做好重症监护室内常规护理的同时,应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指征,提倡早期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是减少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对早产儿NRDS的理想治疗与护理方式。方法将12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5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行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最大吸气峰压(PIP)时间、高平均气道压(MAP)时间、高吸入氧浓度(FiO2)时间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与致残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P、MAP、FiO2、上机与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可明显改善其呼吸机条件,有利于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对并发症降低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显著作用,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常需要采取机械通气、高浓度氧气吸人等治疗方法来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改善组织缺氧,但长时间吸入高氧会对肺组织产生损伤,导致诸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 splasia,BPD)等慢性肺病的发生。已有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肺的生长发育功能成熟起重要作用。本课题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肺发育角度探究腹腔应用EGF对新生未成熟大鼠高氧肺损伤形态学改变和肺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7)周,平均体重为(1.73±0.75)g。观察比较国产PS(珂立苏,calsurf)应用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 应用PS在0、1、12和72 h不同时点的比较显示:吸氧浓度(FiO2)分别为0.51±0.11、0.32±0.1、0.28±0.08 和 0.26±0.09。应用PS 1h时,RDS患儿所需FiO2明显下降,此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P < 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氧浓度FiO2(P/F)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比值则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S能较快地改善新生儿RDS氧合状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84例氧合指数(OI) ≥ 15的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患儿采用高频振荡 (HFOV)模式治疗;B组29例患儿采用同步间歇正压联合容量保证 (SIPPV+VG)模式治疗;C组30例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模式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并对3组患儿的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在机械通气24 h后OI和a/APO2值均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组直到72 h方与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氧暴露时间和上呼吸机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仅如此,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FOV、SIPPV+VG通气模式与IMV比较,可以较快改善MAS的氧合,缩短氧暴露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肺气漏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作为更有效、更安全的抢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对不同胎龄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暂停、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贫血、败血症等,治疗措施主要有吸氧治疗、抗生素治疗、输血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氨茶碱治疗、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全胃肠外营养、布洛芬治疗、第3代S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机械通气等.11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出院96例(82.76%),放弃9例(7.76%),死亡4例(3.45%),转院7例(6.03%).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多,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存活率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使用无创呼吸机救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30例中,无死亡病例,效果满意,顺利脱机,2例因出血病情危重行气管插管,改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迅速纠正COPD的患者重度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病人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适宜范围。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者共90例,分3组,每组30例。对照组:PaCO2维持在35~45 mmHg(1 mmHg = 0.133 kPa) ;观察Ⅰ组:PaCO2维持在46~60 mmHg;观察Ⅱ组:PaCO2维持在61~75 mmHg。对3组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并发症及疗效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Ⅰ组和Ⅱ组)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MAP)、吸气时间(Ti)、吸气峰压(PI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对照组(P < 0.05),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pH值低于对照组(P < 0.05),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Ⅰ组PaCO2显著低于观察Ⅱ组(P < 0.01);而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 < 0.01),疗效高于对照组(P < 0.05)。3组住院时间和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对照组和观察Ⅱ组IVH程度严重。结论 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NRDS,可降低VALI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不影响氧合、心率、血压及循环灌注状况,不增加IVH和PVL的发生率,疗效可能更优于传统通气策略,PaCO2 维持中等水平增高范围(46~60 mmHg),发生颅内出血的程度轻,是较适宜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呼吸支持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ELBWI)的生存率有关。由于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广泛应用,使ELBWI呼吸衰竭死亡率显著下降;随着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时代的到来,常规的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手段显得不如20世纪80年代那么重要,但通气模式对于这些非常微小的ELBWI的治疗成功率关系仍然非常密切。新的呼吸模式如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触发呼吸模式(PTV)、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HFV)、神经调节的呼吸支持等技术的出现,为ELBWI的呼吸救治提供了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配比对机械通气(MV)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中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间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治疗组n=40)与肠外营养组PN(对照组n=40)。EN和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变化、撤机、入住ICU时间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结果:EN组的三头肌皮褶、上臂肌围长、PaO2、PaCO2、淋巴细胞计数、肌酐身高指数这些指标改善,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得以缩短,同时降低了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与PN组比较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脱机提供条件,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尽可能尽早采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运用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转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Exosurf) 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 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用药前、用药后30 分钟及用药后6 小时血气指标,机械通气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肺氧合情况判断疗效,分析转归及并发症。 结果 16 例患儿血气指标及机械通气的参数用药前与用药后6 小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氧分压(PO2) 由(41-6 ±6 .0)m m Hg(1m m Hg=0 .13 kPa) 升高至(62-9 ±2-0) m m Hg,动脉压泡氧分压比值(a/APO2) 由(0-12 ±0-03)m mHg 升高至(0-24 ±0-11)m m Hg,PO2/FiO2 由(74-6 ±16-4)m mHg 升高至(147-4 ±59-9)m mHg,FiO2 由0-58±0 .07 降至0-45 ±0 .09 ,MAP由(13-0 ±1.3)m m Hg 降至(11-1 ±1-6)mm Hg。24 小时内复查胸片13 例明显好转,2 例无改变,1 例合并肺出血。其中痊愈12 例(治愈率75 % ),死亡2 例,放弃2 例。 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Exosurf) 的运用可以改善肺透明膜病的转归,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患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BPD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吸氧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功能。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2岁时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PS治疗BPD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例重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常频机械通气条件达到PIP24cmH2O,PEEP4-6 cmH2O,MAP≥13 cmH2O,FiO2≥0.6,PaO2〈50mmHg或PaCO2>65mmHg。改换高频振荡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HFOV治疗后PaCO2、氧合指数(0I)和FiO2稳步降低,PaO2和TcSO2稳步升高(均P〈0.05),10例全部治愈,无1例发生气漏,9例存活早期早产儿3例轻度慢性肺疾病(CLD)发生,发生颅内出血2例,均为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Ⅰ-Ⅱ级。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HMD,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在大容量机械通气诱导的大白鼠肺损伤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大白鼠在接受4h大容量机械通气时,治疗组(8只)静脉给予PTX,对照组(15只)静脉给予生理盐水,比较通气前后气道灌洗液中血栓烷B2(thromboxane B2,TXB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血小板活性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和肺组织湿干重量比。结果气道灌洗液中TXB2治疗组通气前为(17±4)ng/L,通气后为(13±1)ng/L,对照组通气前为(15±2)ng/L,通气后为(21±2)ng/L,两组通气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治疗组通气前为(39±19)ng/L,通气后为(245±76)ng/L,对照组通气前为(29±16)ng/L通气后为(620±112)ng/L,两组通气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F两组通气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肺组织MPO为(0.6±0.1)OD/g,对照组为(1.4±0.7)OD/g(P<0.01);治疗组肺组织湿干重量比为(6.3±0.3)g/g,对照组为(7.3±0.4)g/g(P<0.01)。结论PTX在抑制大容量机械通气诱导大白鼠肺损伤的炎性反应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麻醉科(116011)吴崇天机械通气是以机械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可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维持一定血氧浓度,在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及重危病人抢救中日益得到普遍应用、机械通气主要指呼吸机的应用,现将有关呼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因呼吸衰竭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4例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呼吸频率(RR)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PPV组在上机后6h 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RR在上机12h有显著下降。而IPPV组在上机12h FiO2开始下降、上机24h 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RR在上机24h仍无显著改变。上机2h SIPP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1),而IPPV组在上机后6h出现显著改变。SIPPV组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PP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thiocarbamate,PDTC)对机械通气及机械通气复合内毒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只3周左右日龄的普通级健康幼兔,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只:(1)机械通气组:潮气量(volume of tidal,VT)=24ml/kg;(2)机械通气 PDTC组:机械通气前半小时耳缘静脉注射PDTC 100mg/kg,VT=24ml/kg;(3)复合损伤组:气管内滴入内毒素(脂多糖)0.1mg/kg,然后进行机械通气,VT=24ml/kg;(4)复合损伤 PDTC组:耳缘静脉注射PDTC100mg/kg,半小时后气管内滴入内毒素0.1mg/kg,然后进行机械通气,VT=24ml/kg。每组均持续通气4h。检测肺组织MPO、NF-κB活性和IκBα含量与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8 mRNA和蛋白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机械通气 PDTC组肺组织MPO活性为(5.73±0.45)U/g,NF-κB活性为244.50±18.75,均低于机械通气组[分别为(9.95±1.85)U/g和457.70±23.54],而IκBα含量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损伤 PDTC组肺组织MPO活性为(7.06±1.05)U/g,NF-κB活性为354.50±19.87,均低于复合损伤组[分别为(15.40±1.28)U/g和674.30±21.57],而IκBα含量却有明显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致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释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从而对机械通气和机械通气复合内毒素肺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江门市妇幼保健院NICU呼吸机治疗的98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VAP发生率为4694%;VAP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机械通气(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呈正相关(P<001);病原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03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1373%);多次上机者还培养出2株真菌;继发VAP与否明显影响治愈率(P<005)。 结论VAP与胎龄、出生体重、MV时间、插管次数、MV次数密切相关;致病菌主要是耐药性条件致病菌;综合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的重要手段,既往多用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及双水平正压通气,但提供的压力低、作用有限;而气管插管通气虽取得较大疗效,但是堵塞、吸痰困难、气管黏膜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弊端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