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键 《基层医学论坛》2005,9(9):770-771
建国以来,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测发展迅速,特别在1978年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与发达国家同步,也开展了先进技术及试剂的研究,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我国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检测史的回顾1.1甲型肝炎1965年D einhardt首先发现甲型肝炎可感染狨猴以后,1  相似文献   

2.
自从发现乙型肝炎抗原以来,近十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虽然有关肝炎病毒的分离还未完全解决,但对甲、乙二型肝炎病毒抗原颗粒的超微结构、理化特性、抗原组成、动物模型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甲型肝炎病毒(HAV)在狨猴和黑猩猩体内的接种和传代已经成功,从急性期病人粪内已分离到一种病毒或抗原颗粒,并建立了对HAV特异性抗体的测定方法。人们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更为深入,已知有:HB_sAg、HB_cAg和  相似文献   

3.
目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仍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其中近一半患者在中国.自乙肝疫苗问世和逐步广泛接种,乙肝感染患者显著下降.但由于既往基数庞大,由HBV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仍是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终末期疾病.许多国家和医学组织陆续出台和不断更新了HBV相关诊治指南,在流行病学、预防、诊断、自然史、致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给予了相关指导.本文结合近期进展,在HBV感染的治疗方面给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自 198 1年 10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在广西桂林成立以来 ,在学会的组织领导下 ,广泛地团结全国老年医学工作者 ,开展了大量的国内外学术活动 ,推动了我国现代老年医学的研究工作 ,使我国老年医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条件下 ,老年流行病学学组建成 ,并组织全国同行业技术力量 ,完成了若干历史任务 ,取得了重大的成就。1  我国老年流行病学研究成果1 .1  拟定健康老年人的评价标准 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老年流行病学学组于 1982年对健康老年人提出 5条评价标准 ,后经 7年的实践 ,认为这 5条标准还不够全面 ,需要不断…  相似文献   

5.
我国病毒性肝炎研究和防治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扬 《宁波医学》1996,8(6):309-310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一些进展,现综述于后。一、慢性肝炎的治疗(一) 群苯双酯:联苯双酯为合成五味子丙素时所得的一种中间产物。经动物实验证明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谷丙酶的作用,病理改变亦相应减轻。北京地区临床治疗382例(急性肝炎11例,慢迁肝288例,慢活肝75例、肝炎后肝硬化8例),治疗方法:甲组每日3次,每次100mg,连用3月,以后改为每日3次,每次50mg,连用2月。乙组每3日次,每次50mg,连用3月,以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50mg或25mg,每日3次,再用2月。结果:两个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用药1个月后谷丙酶转为正常者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学者Rzzetto等在1977年用抗HBc阳性病人的血清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一名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发现肝细胞核内有可与抗HBc发生荧光反应的物质,开始以为是HBcAg,可是经过广泛的电镜检查,未找到HBcAg,用标准抗-HBc血清进行鉴定为阴性。随后研究说明在免疫学上,这种新的物质与HBsAg、HBcAg及HBeAg不同,当时认为它是HBV的第四个抗原系统。按希腊文排列,暂定名为Delta(δ)抗原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前,病毒性肝炎至少可分七型,即甲、乙、丙、丁、戊、己和庚型。已型肝炎虽有报道,但尚未最后确证。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占首位。据传染病报告统计,1990~1995年,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17.6/10万、116.9/10万、109.1/10万、88.9/10万、73.9/10万、59.5/10万,有下降趋势。根据病毒性肝炎的漏报调  相似文献   

9.
王毅 《医学综述》2000,6(9):427-428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预后极差.因此,寻求理想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一种新的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因其强大的抗HBV活性而日益受到重视,综述如下.1 拉米夫定抗HBV的作用机制拉米夫定全称为2’,3’一双脱氧-3-硫代胞嘧啶核苷,是一口服核苷类药物,通常简称3TC.目前认为,拉米夫定主要通过抑制HBV复制过程中逆转录酶的活性,而发挥其抗HBV作用.具体地讲系药物在细胞内经磷酸化后,与脱氧胞嘧啶核苷竞争,进入合成中的DNA链,阻止其延伸,终止DNA复制.另外,拉米夫定可使慢性乙肝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利于机体清除HBV.研究还发现,与其他双脱氧核苷类药物不同的是,拉米夫定在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分裂和线粒体DNA的合成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由于甲型病毒性肝炎(下称甲肝)病毒(HAV)的体外复制和纯化得以解决,已了解到HAV具有很多小核糖核酸科病毒(picornavirus)的特点:包括其大小为27~28nm,在氯化铯中主峰浮密度为1.33~1.34g/ml,沉降系数在156~160s,耐酸,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与治疗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病原学角度,病毒性肝炎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程绝大部分呈急性经过,鲜有慢性患者;丁型肝炎的病原体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性病毒,只能存在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患者中。因此,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就主要集中在乙型和丙型肝炎,不仅仅因为这两种肝炎的流行强度大.而且还因为这两种肝炎迁延不愈,最终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因此,在本期专题论坛栏目中重点论述了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防治。2004午和2005年,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发布的《中国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中国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防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因内外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不论从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成就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包括病因学、发病机理、检测方法、临床、流行病学与防治等方面都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实验动物模型感染的甲、乙两型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成功,使我们在实验室培养、接种传代和临床应用以及制造疫苗等方面打下了基础。同时病毒性肝炎特异性诊断也有了显著进步,如机体各种免度功能检测(特异与非特异),抗原抗体系统的发现,都有利于为防治病毒性肝炎产生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的研究有迅速的进展,但距全球消灭肝炎的要求仍较远,现将主要情况简述如下: 一、甲型肝炎(HA) HA仍为全球性流行的疾病,其发病仍为各型肝炎首位;虽多为自限性,但呵致命。美国近10年155 551例中死亡381例,中国上海地区1988年流行中死亡47例。近来急性HA迁延不愈已引起人们注意。Sjogren等追踪256例急性HA,有17例在临床治愈后复发,抗-HAVIgM阳性,粪中又检出甲型肝炎病毒(HAV),在上海地区HA流行后期,发现有1.5%~18.5%呈慢性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正> 正常妊娠时肝脏形态、功能和机体代谢均发生许多变化。妊娠期患病毒性肝炎将比正常妊娠者出现更多的问题。现将妊娠与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简称妊娠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处置等有关问题概述如下: 一、正常妊娠时肝脏形态、功能及生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当肝炎时肝细胞被破坏,肝脏的代谢功能受损,尤其是发生糖代谢紊乱,表现为糖耐量降低和临床糖尿病,这种继发于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原性或肝性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与原发性糖尿病不同,临床表现比较轻,无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常随肝病的恢复而缓解,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发生率: 肝病时,糖耐量异常及肝原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各作者报告不一,这主要是所观察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有时发现妊娠期伴发急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的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加,肝脏负担加重,而孕期呕吐、消化不良使肝糖原储备不足,容易引起肝功能障碍,故孕期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特别是在妊娠晚期,易发展为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而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法《展望与卫生》电讯新闻1096号(1982年)报道:1957年Isaacs与Lindenann证明,试管内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能干扰病毒繁殖的因子。干扰素即由此而  相似文献   

19.
自由基与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近年随着自由基化学和自由基生物学的发展,已知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异常的自由基反应有关,特别是与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因此,自由基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变得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20.
一、妊娠对肝炎的影响妊娠对肝炎的影响各家意见不一,但从妊娠期正常妇女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来看,它是随孕期的增长而变化的;肝功能的改变亦无例外,如血清总蛋白量呈渐进性下降,约有50%的孕妇血清蛋白总量在6g%以下;A/G比值下降,由1.3~0.7;絮状及浊度试验在部分(4~40%)孕妇中是异常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Ⅸ、Ⅹ)随孕期增长而增加;血清硷性磷酸酶及转氨酶均增高;血清胆红质增加(1~2mg%);可能因循环中雌激素浓度的生理活性增高而出现蜘蛛痣和肝掌。Ingesleu及Telum为孕妇作了17次肝活检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