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不同给药方式用于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ASA I~II级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A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B组(氟比洛芬酯术毕缝皮时给药组)、C组(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复合术毕缝皮时给药组)和D组(对照组)。镇痛给药方法:A组患者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 B组患者手术结束缝皮时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C组患者手术切皮前30 min和手术结束缝皮时分别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D组患者手术切皮前30 min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监测围术期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末二氧化碳。记录患者术毕苏醒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1 h(T4)、2 h(T5)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12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组内比较,B组、D组患者T1的MAP、HR值与T2、T3、T4、T5比较明显升高或增快(P <0.01);组间比较,B组、D组患者T1的MAP、HR值较A组、C组T1对应值明显增大。B组和D组术毕5min时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C组(P <0.01),术后2h内镇痛需求次数显著多于A组、C组(P <0.01),术后24h回访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显著低于A组、C组(P <0.05 或 P <0.01)。结论 凯纷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防治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急性疼痛,而且术后12 h内极少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对胸腔镜单肺通气(OLV)肺癌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酚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45min(T2)、90min(T3)及术后2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浓度T2时点明显高于T1(P〈0.05),IL-10浓度T3及T4时点明显高于T1(P〈0.05)。与C组相比,F组T3、T4时点TNF-α、IL-6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较高(P〈0.05)。结论氟比洛酚酯可减轻胸腔镜下肺癌手术围术期的炎性反应,减轻ALI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195例患者术后随机分成A、B、C 3组;A组病人术后疼痛治疗肌肉注射哌替啶100 mg;B组患者术后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内含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行单次硬膜外术后镇痛,同时拔除连续硬膜外导管;C组于术后前15 min经连续硬膜外导管注入0.25%罗比卡因5 ml+吗啡2 mg+氟哌利多1 mg,且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行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术后6、12、244、8 h时间段观察3组镇痛效果(VAS评分)、肠蠕动恢复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A组病人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244、8 h,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C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及B组(P〈0.01)。结论:术后硬膜外自控(PCEA)应用于妇产科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优于单次吗啡硬膜外镇痛,更适用于术前对疼痛比较敏感或对手术痛有顾虑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与0.125%的左旋布比卡因配伍用于股骨干骨折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在腰麻加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股骨干骨折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等分为三组。A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PCEA组;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术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0.125%左旋布比卡因PCEA;C组:0.2%曲马多+0.125%左旋布比卡因PCEA。结果:A组的24小时用药总量、PCEA的按压次数、VA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而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较高,与A,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安全有效,同时可显著减少局麻药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120例ASAⅠ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均采取气管内插管全麻。A组在术前30min静注1mg/kg的氟比洛芬酯,手术后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在手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手术后静注1mg/kg的氟比洛芬酯;C组在手术前后均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单盲评估患者术后0.5h、1h、2h、6h、12h、24h和48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24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沪〈0.05),B组0.5h、1h、2hVAS评分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h、12h、24h显著低于C组(均P〈0.05),3组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静脉应用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见,对于创伤小的手术术后镇痛和多模式互补镇痛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单一的术前静脉给药并不能减轻或抑制患者整个围术期疼痛.  相似文献   

6.
李琼珍  毛雄  朱涛 《西部医学》2011,23(7):1333-133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式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全麻下行LC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4组: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B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5 min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C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D组不予镇痛,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效果以及观察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VAS评分A、B、C组均低于D组(P〈0.05);术后8h VAS评分A、C组低于B、D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C组低于A、B、D组(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5 min和手术结束前5 min均静注布托啡诺20μg/kg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腰椎骨折超前镇痛对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将36例单节段腰椎骨折行腰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8例,A组术前15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50mg,B组术前15min缓注生理盐水20mg,两组患者术后均接电子镇痛泵止痛,内置镇痛药物为芬太尼,剂量为0.1mg/kg+生理盐水共100ml,观察术后24h内两组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3h、6h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2h、24h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电子镇痛泵按压次数A组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A组高于B组(P〈0.05)。结论腰椎骨折术前采用氟比洛芬酯行超前镇痛可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提高术后早期镇痛效果,进而提高术后总体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蒋洪宇  申颖 《华夏医学》2010,23(2):173-175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在不同方式给药时预防妇科手术后静脉镇痛(PCIA)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行PCIA,9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前给予托烷司琼,B组将托烷司琼加入镇痛泵中持续注入,C组镇痛泵中加入氟哌利多。观察术后24 h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ONV发生率A、B两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ONV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PCIA预防恶心、呕吐时,使用托烷司琼效果明显好于氟哌利多,术前用药和术后用药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3种阿片类药物联合氟比洛於酯应用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方面的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进行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1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所有患者分为A、B、C、D4组,毎组患者为41例。所有研究对象手术后镇痛,均选择氟比洛酚酯联合生理盐水作为基础,同时分别配合采用3种阿片类药物,A组患者应用盐酸務考酮,B组患者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C组患者应用地佐辛,D组为空白对,服组,对本文4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A组镇痛优良率为85.37%(35/41),B组为87.80%(36/41),C组为85.37%(35/41),D组为53.66%(22/41),A、B、C3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D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A.B.C3组相互之间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B组为9.76%(4/41),C组为9.76%(4/41),D组为7.32%(3/41),4组之间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进行镇痛时应用盐酸務考飼、丁丙诺啡透皮贴、地佐辛3种阿片类药物联合氣比洛酚酯均能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根据实际状况合理的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王玉兰  嵇富海  杨建平 《海南医学》2014,(11):1605-1607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联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氟比洛芬酯组(F组,n=50)、罗哌卡因组(R组,n=50)和氟比洛芬酯+罗哌卡因组(FR组,n=50)。F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加入至0.9%生理盐水100 ml中缓慢静滴,R组予0.5%罗哌卡因于伤口及手术创面局部浸润,FR组在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基础上同时给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患者术后2 h、8 h、12 h、24 h、36 h、48 h疼痛程度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哌替啶使用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FR组在术后8 h、24 h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 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R组比较,FR组在12 h时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头晕、恶心及呕吐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F组及R组相比,FR组哌替啶使用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酚酯联合罗哌卡因对腹腔镜下全子宫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并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SA Ⅰ~Ⅱ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K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F组患者切皮后4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kg;KF组患者切皮前1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并于切皮后45 min追加芬太尼2.0 μg/kg;C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盲评估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 h、第1,第2,第3,第7天的疼痛程度,观察术后48 h内其他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3,6,12h、第1,第2天的VAS评分均比F组和C组患者低(P<0.05);F组患者术后拔管即刻VAS评分低于C组(P<0.05),术后3,6,12h、第1,第2天F组和C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第7天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48 h镇痛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早期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1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F2组:PCIA泵中含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观察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术后各时间点,C组和F1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h、24h、48h,F2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C组和F1组(P〈0.05),3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术后镇痛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平衡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为氟比洛芬酯和罗哌卡因联合用药组(n=50例),B组为罗哌卡因组(n=50例),C组为对照组(n=5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在腹壁打孔前用0.375%罗哌卡因行皮肤切口浸润麻醉.各3ml,手术结束前于腹腔内喷洒0.375%罗哌卡因30ml。B组仅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和腹腔内局麻药喷洒,方法同A组。C组不用额外镇痛方法。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1、4、8、12、24h的切口痛(皮肤感觉痛)、内脏痛(如主诉有大小便欲望,胃痛等),并记录各组术后需要使用镇痛药(哌替啶)的时间、人数和使用的次数。结果A组在术后l、4、8、12h点2个部位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只在术后4h和8h时切口VAS评分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在术后1、4、8h时,2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初次使用哌替啶时间、人数和使用次数均显著低于C组,A组的使用人数和次数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未观察到与镇痛相关的术后出血、局麻药中毒等副作用。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平衡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梁娜  王白云  罗红菱  王永东 《吉林医学》2011,(10):1935-193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K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K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F组静脉推注0.9 NaCl溶液4 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6、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两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减少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效应。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给药方式、时间、剂量。[方法]选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气腹后即刻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双盲法观察患者术后2h(T1)、6h(T2)、24h(T3)的VAS评分。观察围拔管期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躁动、呛咳、拔管后10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情况。[结果]VAS评分于T1时A组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拔管后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手术前给药镇痛效果优于手术开始后给药,并能维持满意的镇静。  相似文献   

16.
江婷婷  梁桦  杨承祥 《血栓与止血学》2010,16(3):115-117,12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镇痛组(PCA组)和不使用术后镇痛组(NPCA组),每组20例。PCA组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NPCA组不使用术后镇痛药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h疼痛状况,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分析麻醉前(T0)和术后4h(T1)、12h(T2)、24h(T3)的凝血状态。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肺癌患者TEG参数R、K缩短,ANG、MA和CI增加(P0.05)。PCA组在术后1、4、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NPCA组(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时R、K缩短,ANG、MA和CI增加(P0.05)。PCA组在T1、T2、T3时R、K明显高于C组,ANG、MA和CI低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能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应用舒芬太尼0.015μg·kg^-1·h^-1与氟比洛芬酯0.075 mg·kg^-1·h^-1。记录术后PCA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2、4、8、12、24、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是否补充镇痛药物;观察记录术后的副作用与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舒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在术后2、4 h的镇静评分明显小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的PCA有效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无1例患者在PCA期间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较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评价。方法择期行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100例,年龄38岁,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Ⅰ8岁,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Ⅰ级。按患儿体质量及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使用剂量的不同分为5组,分别为0.5 mg·kg-1组(A组)、1.0 mg·kg-1组(B组)、1.5 mg·kg-1组(C组)、2.0 mg·kg-1组(D组)及空白对照组(E组),每组20例。比较其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5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A、B、C、D组显著低于E组(P<0.05),B、C、D组显著低于A组(P<0.05),C组显著低于B组(P<0.05),D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点5组患儿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显著少于D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以1.5 mg·kg-1剂量用于小儿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术后镇痛效果较好,继续增大其剂量镇痛效果无明显改善,相反会带来明显不良反应,增加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19.
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麻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在手术关闭腹膜前,F组给予每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M组每例静脉注射吗啡4 mg,C组不给药。分别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8 h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术后2、4、6、8 h内因疼痛需要另外追加镇痛药患者总数。结果:F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M组(P<0.01),清醒时间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口述评分法(VRS)评分术后2 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和8 h,F组和M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C组(P<0.01),而F组和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6和8 h,各组要求使用镇痛药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能提供全麻苏醒期间有效的镇痛作用,减少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影响苏醒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氟比洛芬酯在腹腔热灌术中的麻醉疗效。方法:选择60例拟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腔热灌注术的腹腔肿瘤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在术前12min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5mg/kg(用时约2min),接着用10min输注1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再以0.5μg·kg-1·h-1的速度持续输入右美托咪定;B组在术前12min缓慢静注芬太尼1.5μg/kg(用时约2min),后用右美托咪定的负荷量和维持量均同于A组。记录患者术前12min(T0)、手术开始(T1)、术中10min(T2)、术中30min(T3)以及术中60min(T4)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镇静与镇痛评分。结果:A组T1-T4的MAP、HR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T4镇静Ramsay评分与B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完成手术,但以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更为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