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维支气管镜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支气管镜在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贾晓民(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221006)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呼吸衰竭人工气道中图法分类号R563.8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衰竭。人工气道建立后呼吸道的管理是抢救呼吸衰竭成功的主要组成部分,临床上经常规...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机械通气是临床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和条件。人工气道的管理是机械通气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在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保证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人工气道管理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8月共收治气管插管患者48例,在保持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充分供氧、纠正二氧化碳蓄积以及对危重患者呼吸循环的抢救、复苏及治疗中,机械通气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有创机械通气、采用传统人工气道管理的32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7年5月有创机械通气、采用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的32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RICU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的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7.5±2.7 VS 11.0±2.6,P=0.044)和RICU住院时间(7.8±3.1 VS 13.5±4.8,P=0.037)缩短,VAP发生率(6.25%VS 25.00%,P=0.039)和再插管率(9.38%VS 31.25%,P=0.030)下降。结论人工气道集束化管理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R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和再插管率。  相似文献   

4.
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是一项人工替代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广泛用于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然而在机械通气前,首先必须成功的建立人工气道并妥善管理才能保证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诸多的合并症,有些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我院近两年,建立人工气  相似文献   

5.
王向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688-2689
人工呼吸道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利于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为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人工气道是否通畅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疗效,是保证患者有效机械通气的关键,正确的护理干预是预防人工气道阻塞、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现将我院重症监护室2003年3月—2011年3月37例患者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的意义。方法:对76例使用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改进口腔护理时间,改良气道湿化,清理气道分泌物,导管或套管气囊的管理。结果:自患者上呼吸机后,实施改良护理前后呼吸道感染和气道损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可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可显著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伊明 《华夏医学》2004,17(4):630-631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机械通气患者通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有效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吸痰过频可加重患者低氧血症,但如不及时吸痰,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在临床抢救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否保证有效的通气密切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气道管理甚为重要,而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必须强调给予充分有效的气道湿化。我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采用沐舒坦注射液+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湿化气道,与使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的对照组进行比较,收到较好的防止气道痰痂形成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纤支镜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利用纤支镜及其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利用纤支镜及其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共36例次,均成功,其中1例最多3次。其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平均通气时间148h,最长23天,最短89h。无创机械通气者平均通气时间46h,最长3天,最短18h。死亡3例,死因是多脏器衰竭(MOF)或其他脏器严重功能紊乱。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严格掌握适应证,利用纤支镜及防污染套建立、管理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是机械通气治疗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可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功能不全,关系到重要脏器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顺利转归。近几年笔者曾多次参加全国呼吸支持学习班,并把一些人工气道护理知识的进展积极应用于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