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显露和切除十分困难,因此该部位肿瘤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多。肿瘤的多种分类、治疗困难,使人们对于第三脑室后部肿瘤的治疗持有不同观点,特别是对性质不明的肿瘤。肿瘤多为生殖细胞肿瘤,其中以混合型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多见。现对第三脑室后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国人大脑半球脑沟的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额上沟和额下沟不仅可以起自中央前沟及其前方,也可以起自它的后方。2.侧副裂的前后两端变化很大,后端有时可伸至枕叶的背外侧面。3.眶沟的变化虽然很大,但它的基本型为Ж型和 H 型。4.扣带沟的前上方常见平行的副扣带沟。5.顶间沟与枕间沟在形态上常是连续的,顶间沟多数末端连枕横沟,枕间沟有13%可达枕极。6.上枕横沟与下枕横沟同时存在者占85%上,上枕横沟可以单独存在,但未见下枕横沟单独存在。7.顶枕裂约有90%进入背外侧面,末端分叉是由于沟底的顶枕裂盖部的上部露出表面所致。8.距状裂后段可分为四型,其中以“上凸型”和“直线型”最为多见。9.楔上矢状沟和楔下矢状沟多数存在。10.舌沟较恒定,其形态随距状裂后段和侧副裂后端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应用多种方法对小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及其毗邻的第Ⅲ脑室壁进行观察,以了解PVN与脑室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在室壁内有室管膜内神经元分布。PVN内侧区有一些接触脑脊液(CSF)的中小神经元,其树突插入室壁。PVN外侧区亦有些大细胞神经元发出长树突与室管膜接触或插入其内。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室管膜内有少数的加压素(VP)和催产素(OT)神经元存在,还有大量VP或OT免疫反应阳性的粗纤维穿入。电镜观察显示紧贴室管膜细胞有许多树突终末的断面,其中有些含多量神经分泌颗粒。并见有特殊的树—树突触形成。结果表明PVN与第Ⅲ脑室壁之间存在着结构上的密切联系,PVN内VP、OT神经元有可能直接排放分泌物入CSF。PVN与第Ⅲ脑室之间可能还存着局部调节环路。  相似文献   

4.
第四脑室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第四脑室肿瘤显微外科治疗提供相应的解剖学参数。方法:对35具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脑标本的第四脑室及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第四脑室底长为38.7±3.3mm;宽为17.1±3.4mm;蚓锥蚓垂点至第四脑室尖的距离为20.2±1.6mm,延髓前正中裂至绒球外侧缘的距离为28.4±2.2mm,第四脑室底正中沟至绒球外侧缘的距离27.3±1.9mm,由蚓锥蚓垂点至四叠体点的距离为40.9±2.7mm。结论:这些数据的测量提供了重要的解剖参数,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不损伤重要结构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头部标本,采用动脉和静脉内灌注染料的方法分辨血管,另选8具标本不作染色,暴露和观测在第三脑室底部以及脚间池内liliequist膜。结果:视交叉到漏斗的距离为(3.5±1.4)mm(2.5~5.3mm),漏斗隐窝到乳头体的距离为(8.6±2.3)mm(6.9~11.4mm),漏斗隐窝与鞍背在同一垂直方向,以鞍背为解剖标志,切开鞍背后方6.9mm以内范围是安全的;liliequist膜间脑叶构成脚间池和动眼神经池的前上壁,呈网膜样,上有大小不一的孔洞;基底动脉在基底池分出左、右大脑后动脉P1段,P1段向后方发出丘脑穿动脉及大脑脚支,穿入脑实质,没有分支向前发出。结论:正确地选择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口的位置,可以做到保护下丘脑、基底动脉及相关结构,切开liliequist膜间脑叶可促进脑脊液的流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国人第三脑室及脑干周围池的宽度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年龄段脑室及脑沟宽度的变化。方法收集行头部CT检查患者的原始数据,利用CT机提供的测量工具,分别测量第三脑室前后径、第三脑室最宽径,第三脑室最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环池左径、环池右径。结果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的脑室及脑池径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第三脑室最宽径及最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在30岁之前是一个逐渐变窄的过程;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又逐渐增宽。环池左径、右径年龄70岁以后较40岁之前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三脑室最宽径及最窄径、四叠体池前后径、环池左径、右径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一条直线的增长,而是在30岁左右出现一个低谷。  相似文献   

7.
胎儿大脑半球颞叶脑沟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儿脑沟生长发育的研究,据所能查阅的资料,国外学者早有不少报导,国内在1978年刘公海,陈实之等亦有报导。有关胎儿脑沟的研究,多限于形态学观察,只见村上三吾(1955)记载了胎儿脑沟各胎令月的生长数据。为积累资料,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本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体视学与神经影像学方法用于测量第五脑室(cavum septi pellucidi,CSP)与第六脑室(cavum vergae,CV)体积的新方法。方法:患者行头颅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扫描并获取图像,在Image J软件的辅助下,运用体视学方法测量CSP与CV的体积。结果:本例患者CSP与CV的体积为61.25 cm3。结论:我们对患者CT图像中扩张的CSP与CV进行了定量分析,为计算CSP与CV体积的体视学方法在神经影像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胎儿大脑半球顶叶脑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胎儿脑的生长发育规律,国外学者已有不少报导,而有关国人胎儿脑在这方面的报导材料较少,且只限于形态学上的观察。为提供这方面的国人资料,探讨其生长发育规律,我们对不同月龄的胎儿脑半球顶叶进行了观察研究。材料系广州地区的完整胎儿140具,经10%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按王有琪各月龄胎儿头臀高的数据标准,分4—10月龄7组,每组20个脑,计140个脑(280侧)。  相似文献   

10.
用CB-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相结合的方法,对描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来自大脑皮质体感Ⅰ区的皮质—丘脑纤维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行了电镜观察。向猫大脑皮质体感Ⅰ区内注射CB-HRP5h后,电解损毁原注射部位,术后动物存活4d。电镜下发现丘脑瓜后外侧核内存在5种突触连接方式;(1)溃变的轴突终未与HRP标记神经元胞体形成轴-体突触;(2)溃变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轴—树突触;(3)溃变的轴突终末和其它突触前成分共同与中央树突形成汇聚型的突触复合体;(4)溃变的轴突终末与未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5)正常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神经元形成对称型的轴—体突触。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应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是水平对猫丘脑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至鞍上区和第三脑室的解剖特点,寻找手术入路中各阶段的解剖标志点,并探讨从鞍上区进入第三脑室的不同方法.方法 4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和1具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扩大经鼻蝶入路暴露鞍上区,0°和30°镜头观察视交叉下间隙和视交叉上间隙,然后分别通过视交叉下间隙及视交叉上间隙进入第三脑室,观察第三...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应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脊髓第4颈段刀切损毁一侧侧索和前索后,将HRP注射于同侧大脑前上薛氏回和中上薛氏回前端。在电镜下于损毁同侧中央外侧核内可见下列突触连结:(1)溃变的脊丘系轴突终末与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2)溃变的脊丘系轴突终末与非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个别非标记树突含有突触小泡;(3)正常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和胞体形成的轴-树突触和轮一体突触;(4)正常的两个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轴-轴-树连续性突触;(5)非标记的含突触小泡的突触前树突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树-树突触。同时可见大量汇聚型突触复合体。本文首次报道在丘脑中央外侧核内,脊丘系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 脑电地形图的阅读与分析 关于脑电地形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概括如下: 1.临床资料 首先通过脑电地形图申请单的项目向病人本人或家属等了解病人的性别、年龄、左右利、病史、临床症状及是否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如抗癫痫药、镇静药或兴奋药,是否进行过其他特殊检查及检查目的和特殊要求等,以做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脑沟的研究多系形态观察,未提及生长发育规律,为探索胎儿大脑发育生长规律,本文观察了从胎令4个月至10个月胎儿大脑半球额叶脑沟发育生长规律。材料系广州地区胎儿脑140个,共280侧半球,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一年后,剥去脑膜,清晰显露脑沟。根据王有琪的坐高数据,估计胎令月分。按胎令月将4—10个月胎儿分为七组,每组20个脑,40侧半球。  相似文献   

16.
前言国人脑动脉系统的研究,作者曾经完成了第一部分,大脑外部的动脉。本工作是前一工作的继续——纹状体、丘脑及内囊的动脉供给,是从脑底部各大脑动脉发出的穿动脉及脉络膜动脉来的。这些动脉过去的研究,主要是用注射方法观察各群穿动脉的分布范围和对各穿动脉发出部位、支数、排列形式及穿入部位的描述。这些动脉在脑内的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对丘脑与丘脑枕在脑内的空间形态和位置资料进行定位研究 ,为脑立体定向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将成人 6 1只整脑制成 2mm厚的三维连续切片 ,并在各脑片上直接进行观测。结果 :获得丘脑和丘脑枕前后径、左右径 ,上下径 ,体积及“靶心”座标值。丘脑总体前后径 (2 9.48mm ) >上下径 (18.82mm) >左右径 (13 .91mm ) ,丘脑枕总体上下径 (10 .0 9mm ) >前后径 (9.5 5mm ) >左右径 (7.14mm)。丘脑体积左右均值为 (6 2 6 4.42± 42 .98)mm3;丘脑枕体积左右均值为 (75 0 .82± 16 .32 )mm3。通过还原、重建、重叠 ,绘出两个核团的空间投影轮廓叠加图。结论 :揭示三维切面上丘脑与丘脑枕在脑内空间的整体构型 ,其结果对脑的立体定向手术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的第三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8例尸头用断层解剖的方法进行解剖观测,测量确定手术入路各项目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方法在300例MRI上进行观测。经统计学处理,得出三脑室手术入路的参考数据。结果:①≤9岁年龄组第三脑室手术入路参数均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是:乳头体前缘与室间孔连线的延长线与头皮的交点(B)、正中线与眦耳线线的交点(A)到正中线与经双侧外耳门的连线在颅顶的交点(C)的距离的比值(BC/AC)值为0-315-0.334;入颅点旁开中线距离(L)为1.93~2.65cm;入颅深度(H)为5.10-6.51cm;内窥镜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a)为21.8°~23.0°。②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各年龄组该入颅参数均值的95%可信区间是:BC/AC的比值分别为0.315-0.340,0.320-0.341,0.322-0.340,0.322-0.340,0.320-0.337,0.325-0.343;入颅点旁开中线距离(L)分别为2.30~2.85,2.40~3.10,2.40-3.00,2.40~3.23,2.40~3.10,2.50~3.10cm;入颅深度(H)分别为5.82~7.30,5.70~7.00,5.80--6.80,6.00-7.10,5.90-6.95,5.70-7.00cm;内窥镜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0)分别为19.5~21.5°,19.0~20.5°,20.0~21.0°,19.5~20.2°,18.9-21.0°,19.0-21.0°。结论:该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例1男,26岁.眩晕、呕吐、共济失调10多天于2008年7月入院.入院时不能独立行走.MRI显示第四脑室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直径2 cm,T1、12加权信号不均匀,有囊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