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瘤退缩模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2017年7月—2021年7月诊治的129例HER2阴性乳腺癌合并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分析肿瘤退缩模式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χ2检验、二元回归分析。结果 HER2阴性、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向心性退缩占62.02%,非向心性退缩占37.98%。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分期与退缩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发肿瘤越大、浸润程度越深,非向心性退缩可能性越大。临床中对于cT4的原发肿瘤,新辅助治疗后选择保乳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T1期(原发肿瘤最大直径 2?cm及以下)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T1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入组907例患者,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患者作为建模组( n=573),浙江大学丽水医院患者作为验证组( n=334)。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影响因素建立预测T1期乳腺癌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运用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以及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校准度、预测能力和临床效益。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脉管癌栓、Ki-67、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相关( P<0.05或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原发肿瘤大于0.5 cm、有脉管癌栓、Ki-67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以及组织病理学分级2~3级( P<0.05或 P<0.01)。基于上述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739(95% CI:0.693~0.785)和0.736(95% CI:0.678~0.793),模型预测能力良好。建模组和验证组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提示模型一致性和临床获益良好。 结论:原发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脉管癌栓、Ki-67和ER状态是T1期乳腺癌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列线图可以有效预测患者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为临床医生制订个体化的腋窝管理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对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嘉兴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16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乳腺癌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关系,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腋窝转移淋巴结pCR和non-pCR的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116例患者中,有52例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达到pCR,占比44.83%。单因素分析显示,通过比较pCR和non-pCR,发现年龄、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NAC前后Ki67差值、NAC方案、NAC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是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腋窝转移淋巴结pCR与non-pCR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80.40% vs. 54.60%)和总生存率(90.4% vs. 70.10%)(P<0.05)。结论 部分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淋巴结能够达到pCR。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的相关性,发现NAC后腋窝转移淋巴结pCR与年龄≤50岁、无脉管浸润、乳腺原发肿瘤pCR有关。同时发现,腋窝转移淋巴结pCR较non-pCR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方法:选取96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NAC是否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分为pCR组(n=36)和非pCR组(n=6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立影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因素,并构建疗效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96例患者中,36例获得pCR,获得率37.50%。pCR组患者年龄>40岁、体质指数(BMI)>24 kg/m2、有病灶钙化、组织学分级高、Ki-67表达≥15、HR阴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阳性、BPE下降明显的占比高于非pCR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HR状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状态及BPE是影响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预测因素(P<0.05)。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NAC疗效列线图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95%CI:0.679~0.855),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73.33%。...  相似文献   

5.
饶玲艳  黄凯明  任蓓蓓  佘秋熳 《浙江医学》2023,45(10):1079-1083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患者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257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AC后获得pCR的患者(pCR组)与非pCR的患者(非pCR组)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分析患者pCR的影响因素;分析SIRI对患者pCR的预测价值。结果pCR组患者53例(20.6%),非pCR组患者204例(79.4%)。两组患者年龄、Ki-67表达情况、NAC方案、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亚型、SI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T和N分期、NLR、SIRI是患者pC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RI预测pCR的最佳截断值为0.69,灵敏度为0.799,特异度为0.725,AUC=0.685,95%CI:0.489~0.783(P<0.05)。SIRI<0.69的患者达到pCR的概率是SIRI≥0.69的患者的5倍(OR=5.075,95%CI:1.364~9.871,P<0.05)。结论SIRI对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的pCR有较好的预测价值,SIRI<0.69的患者达到pCR的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起病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风险因素,构建起病后END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及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比较END组与非END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独立相关因素构建轻度急性缺血性卒中END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507例患者,END组99例(19.5%),非END组408例(80.5%)。END组患者的年龄(P=0.001)、心房纤颤病史构成比(P=0.001)、缺血性心脏病病史构成比(P=0.010)、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P=0.023)、快速血糖水平(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06)显著高于非END组,饮酒史构成比(P=0.042)、白蛋白水平(P=0.001)显著低于非EN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1,95%CI:1.008~1.054;P=0.007)、心房纤颤病史(OR=4.349,95%CI:1.932~9.792;P=0.001)、基线NIHSS评分(OR=1.219,95%CI:1.021~1.455;P=0.029)、快速血糖水平(OR=1.199,95%CI:1.083~1.328;P=0.001)、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OR=1.069,95%CI:1.027~1.113;P=0.001)、白蛋白水平(OR=0.826,95%CI:0.733~0.930;P=0.002)是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END的独立相关因素。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的独立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36(95%CI:0.677~0.796,P < 0.001)。结论:本列线图对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EN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冯骎  王仙友  李伊婷  徐荣  陶逸然 《浙江医学》2021,43(22):2415-2421
目的建立肾集合管癌(CDC,又称Bellini管癌)预后列线图。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局数据库中筛选出282例经病理证实为CDC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队列186例和验证队列96例。在训练队列中,使用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确定最优预测模型并建立预后列线图,评估预测效能。在验证队列中,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的准确度。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原发病灶是否手术、是否行化疗是CD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纳入列线图的构建。在训练队列或验证队列中,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显示,所建立的预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度(均AUC>0.7),且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显示所建立的列线图在CDC患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适用性。本研究所建立的CDC预后列线图可通过https://chingfeng.shinyapps.io/DynNomappCDC/在线访问并使用。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CDC预后列线图(包括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原发病灶是否手术、是否行化疗等因素)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因素和癌组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环磷酰胺)后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接受NAC的25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一般临床因素及IHC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57例患者中,pCR率为16.3%。单因素分析:年龄、月经情况、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型等与pCR无相关性,肿瘤分期T1(P=0.006)、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P=0.00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阴性(P=0.013)、Ki67(增殖分数>30%,P=0.004)和生育1个孩子(P=0.032)与pCR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生育1个孩子(OR=3.926,95%CI=1.040~14.821)、双阴性乳腺癌[(doub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DNBC),ER、PR均为阴性;OR=7.248,95%CI=2.453~21.416]和Ki67>30%(OR=4.355,95%CI=1.513~12.537)是pCR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生育1个孩子、DNBC和Ki67>30%对蒽环类NAC更容易取得pCR。生育史是新发现的NAC非常重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术前多模态超声特征与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相关性,并探索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286例(286个病灶)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200例)和验证集(86例)。参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将训练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68例)与低-中风险组(132例)。分析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 训练集与验证集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组与低-中风险组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边界、高回声晕、内部回声、血流分级及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OR=1.428)、边界(OR=3.425)、高回声晕(OR=3.300)、内部回声(OR=9.631)及血流分级(OR=1.725)是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验证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验证集中AUC为0.800,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系统性炎症指标,构建列线图评估心力衰竭患者不良结局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43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286)和验证组(n=14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心力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使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和 Kaplan-Meier 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3)、体质量指数(BMI,P=0.002)、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P<0.001)、高血压(P=0.004)、淋巴细胞计数(P<0.001)、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PLR,P=0.00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NLR,P<0.001)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P<0.001)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后因子。利用这些预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结果显示其预测性能良好: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列线图C指数分别为0.719 (95% CI: 0.680~0.758)和0.732 (95% CI: 0.693~0.77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在预测HF患者的不良结局方面(心血管再入院或全因死亡)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联合系统性炎症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HF患者不良结局预测方面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并验证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 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174例血小板输注患者,其中46例血小板输注无效,128例血小板输注有效,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多次妊娠、活动性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脾肿大、发热、ABO血型、输注血小板次数、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计数。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 =2.43,95%CI =1.08~5.44,P =0.031)、血小板抗体阳性(OR =4.46,95%CI =1.11~17.85,P =0.035)、发热(OR =2.42,95%CI =1.03~5.71,P =0.042)、脾肿大(OR =2.14,95%CI =1.01~5.92,P =0.045)、输注血小板3 次以上(OR =4.90,95%CI =2.10~11.42,P =0.002)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列线图模型。模型经内部验证(Bootstrap重抽样500次)后,预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有良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致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能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统一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无创模型。目的 构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采用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腹部增强CT扫描。采用LASSO回归模型、十折交叉验证法获得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佳风险预测因子子集,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预测因子。根据风险预测因子,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以评估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共纳入204例患者,其中低危食管静脉曲张92例,高危食管静脉曲张112例。胃左静脉内径〔OR=2.174,95%CI(1.547,3.056),P<0.001〕、血小板计数〔OR=0.970,95%CI(0.950,0.991),P<0.001〕、脾厚径〔OR=1.061,95%CI(1.003,1.123),P=0.039〕、腹腔积液〔OR=3.091,95%CI(1.768,5.404),P<0.001〕是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921,0.978)〕;经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index为0.95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基于胃左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脾厚径、腹腔积液4项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有助于在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高危食管静脉曲张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274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NSLN状态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NSLN转移92例(3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3)、脉管浸润(P =0.031)、SLN转移灶大小(P=0.002)、SLN(+)/SLN比率(P<0.001)、分子分型(P<0.001)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452;95% CI:1.020-2.068;P=0.039)、SLN微转移(OR=0.140;95% CI:0.030-0.663;P=0.013)、SLN(+)/SLN比率(OR=3.533;95%CI:1.834-6.806;P <0.001)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以Luminal A作为参考,Luminal B(OR=3.994,95% CI:1.961-8.131;P<0.001)和HER2过表达型(OR=3.252;95% CI:1.057-10.004;P=0.040)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三阴性乳腺癌发生NSLN转移风险并未明显增加(OR=1.560;95%CI:0.658-3.698;P =0.313)。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Luminal B和HER2过表达型更易出现NSLN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乳腺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及200例匹配对照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家族史、乳腺癌家族史、其它肿瘤家族史、近十年有大型装修、乳腺增生、负性生活事件(工作、亲友病故)、文胸含钢圈、睡觉戴文胸、常食肥肉和腌制品、睡眠质量差等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生;而环保型装饰材料、装修与入住间隔时间长、工作单位性质、哺乳和分娩次数多、常吃水果、充足的睡眠则能降低相关风险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其它肿瘤家族史(OR=1.571,95%CI:1.029~2.396)、乳腺增生(OR=3.066,95%CI:1.834~5.126)、工作负性事件(OR=4.575,95%CI:1.690~12.390)、亲友病故(OR=2.555,95%CI:1.475~4.424)、睡觉戴文胸(OR=1.902,95%CI:1.177~3.072)、常吃肥肉(OR=2.709,95%CI:1.546~4.749)和腌制品(OR=2.460,95%CI:1.300~4.653);保护因素有:装修用环保材料(OR=0.517,95%CI:0.339~0.789)、工作单位性质(OR=0.430,95%CI:0.243~0.762)、哺乳数(OR=0.109,95%CI:0.013~0.896)、充足的睡眠时间(OR=0.424,95%CI:0.205~0.880)。结论:浙江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中,遗传、精神心理、生育、个人习惯、环境、饮食等相关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乳腺癌。  相似文献   

15.
Li FN  Zhang DL  Li YD  Jiang GM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0):1402-140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TNF-β+252、白细胞介素(IL)1β+3954及IL-10-108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癌性恶液质的关系.方法 该研究包括102例乳腺癌合并恶液质患者,对照组为120例乳腺癌不合并恶液质患者.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308、TNF-β+252、IL-1β+3954及IL-10-108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TNF-β+252、IL-1β+3954及IL-10-108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出现的频率在恶液质组和无恶液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液质组TNF2出现率显著高于无恶液质组(20.6%vs 10.0%,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NF2是影响恶液质的一个危险因素,OR=2.333,95%的可信区间为(1.085~5.017).结论 TNF2与乳腺癌性恶液质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联合临床检验指标及影像学特征构建一种能够术前识别胃癌浆膜浸润的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5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394例)和验证组(262例)。收集建模组患者的脾脏影像学资料,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套索回归并选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来构建浆膜浸润预测模型。在最大约登指数下取肿瘤浸润风险评分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38例)和低危组(418例),然后与其他浸润相关因素如BMI、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共同建立可视化的浆膜浸润预测列线图。结果:将患者以肿瘤浸润评分≤-0.335分为低危组,>-0.335为高危组,经验证组验证,建模组和验证组的诊断准确性较为一致(P<0.001)。经浸润影响因素的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像组学肿瘤浸润评分(OR=2.9,95%CI=2.1~4.2,P<0.001)、术前低白蛋白(OR=1.3,95%CI=1.2~3.1,P=0.00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OR=1.8,95%CI=1.2~2.7,P=0.004)、肿瘤分化程度(OR=2.6,95%CI= 1.8~3.7,P<0.001)是浆膜浸润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这4个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浆膜浸润风险,其AUC值为0.733。结论:基于脾脏影像的肿瘤浸润评分联合其他临床因素可准确预测胃癌浆膜浸润与否,提高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衰弱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衰弱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222例,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分为衰弱组(n=85)和非衰弱组(n=137)。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衰弱的危险因素。采用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Homst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合并校准曲线图、临床决策曲线图分别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结果:2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衰弱共85例,衰弱发生率为38.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3.460,95%CI:1.775~6.747)、透析并发症个数(OR=1.644,95%CI:1.192~2.268)、白蛋白水平(OR=0.904,95%CI:0.838~0.976)、锻炼(OR=0.567,95%CI:0.430~0.748)、夜间睡眠时间(OR=0.488,95%CI:0.325~0.731)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衰弱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基于5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MH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动脉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的列线图用于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的淋巴血管侵犯(LVI)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7月至2021年5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00例IBC患者,并按照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 =238)和验证组(n =62)。对所有患者第二期DCE-MRI图像中的病灶区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select k best、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常规MRI特征建立常规特征模型,并结合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共提取到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得到15个影像组学特征与乳腺癌LVI状态相关,参与计算rad-score值。所有常规MRI特征中,最大直径(OR =1.743,P <0.001)和毛刺征(OR =6.304,P <0.001)是预测L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和0.811;常规特征模型的AUC分别为0.779和0.770;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分别可提高到0.889(95%CI =0.844~0.934)和0.856(95%CI =0.759~0.952)。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构建的列线图用于术前预测IBC患者LVI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饮食、生殖等因素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寻找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女性乳腺癌原发病例9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一般人群128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以及血液标本的采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和文献认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水果食用频率(OR=0.58,95% CI=0.40—0.66)、蔬菜食用频率(OR:0.75,95%CI=0.30—0.81)、虾类食用量(OR=0.31,95%CI:0.11—0.87)、乳腺良性病史(OR=3.15,95%CI=1.12—8.91)、乳腺外伤史(OR=9.85,95%CI:5.32—20.92)、月经不规律(OR=3.03,95%CI=1.01—9.13)、服用避孕药史(OR:6.44,95%CI=1.82—22.85)、血清FCH(OR=15.19,95%CI:4.11—56.19)、TG(OR=5.54,95%CI=2.33—9.89)、apoA1(OR=12.73,95%CI=2.44—66.31)、apoB(OR=0.05,95%CI=0.003—0.63)水平和腰臀比(OR=3.68,95%CI=1.34—10.11)进入回归模型。结论血清FCH、TG、apoA1水平高,月经不规律,使用雌激素,乳腺良性病史,乳腺外伤史可能为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apoB水平高,食用虾类、水果、蔬菜为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胸腹部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射频热凝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疗效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8年9月期间,在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接受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射频热凝治疗的胸腹部PHN患者109例,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评价疗效,以NRS较术前基线下降≥50%作为有效标准,以术后1年为观察点,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独立影响因素,R软件绘制列线图疗效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术后1年,有效68例,无效4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病程>3个月、有无神经治疗史和单双极射频方式与射频热凝疗效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0.234,95%CI:0.078~0.703)、病程>3个月(OR=0.382,95%CI:0.161~0.908)以及双极射频(OR=5.727,95%CI:1.437~22.827)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内部验证:列线图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725、Hosmer-Lemeshow检验P=0.937,显示具有良好准确度。 结论 高龄(>65岁)和病程长(>3个月)的胸腹部PHN患者行射频热凝治疗可能效果不佳,治疗时需把握人群,谨慎对待,双极射频可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