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珏  王志  李翠翠 《吉林医学》2013,(31):6546-6548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最严重的程度是痴呆。迄今为止,美国10%以上的老年人患T2DM,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超过4 000万人,其中T2DM占90%以上。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并认为T2DM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密切相关,数据表明T2DM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2.5  相似文献   

2.
孟启哲  奚志  王铭  王洋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5):1885-1891
背景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是腔隙性脑梗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常见脑部疾病,可以使许多患者走向残疾或痴呆的临床结局。但是2型糖尿病(T2DM)合并RSSI患者的梗死负担及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波动之间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探索T2DM合并RSSI患者血糖变异性(GV)与梗死负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T2DM合并RSSI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72 h动态血糖检测,使用磁共振影像表现评估梗死负担(根据影像学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高梗死负担组45例和低梗死负担组95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T2DM合并RSSI患者GV与认知功能(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RSSI患者梗死负担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V对T2DM合并RSSI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高梗死负担组患者GV相关指标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PTB)的环境危险因素,以为其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8月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和200例T2DM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肺结核的环境危险因素。结果人均居住面积(OR=6.878,95%CI 0.956~6.778),室内采光不良(OR=5.675,95%CI 0.654~5.767),室内通气不良(OR=4.345,95%CI 0.567~7.675),家庭或同事有结核患者(OR=5.785,95%CI 0.753~6.677),化学烟雾接触(OR=4.242,95%CI 0.753~6.900),粉尘接触(OR=4.478,95%CI 0.867~6.896)是导致 T2DM 合并肺结核的环境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肺结核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应积极控制环境危险因素,以减少 T2DM 合并肺结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岩  朱栗文  张志茹 《吉林医学》2008,29(19):1687-1689
高血压病(EH)与糖尿病(DM)均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常同时并存,导致大量心血管事件与死亡,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DM患者中EH的患病率为20%~40%,我国大约是40%~50%,DM患者EH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5—3倍。反之,EH患者比血压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DM,EH人群中DM的患病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2~2.5倍,有85%的EH患者易发生DM,大约50%的EH病患者也同时有2型糖尿病(T2DM)。  相似文献   

5.
赵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44-44
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眭比普通人群高2~4倍。而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死亡者又约占糖尿病患者病死率的80%,其中冠心病占死亡原因的55%。笔者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防范或延缓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与验证,有助于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或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DN的风险因素,构建T2DM患者发生DN风险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 81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DN将患者分为DN组(481例)和非DN组(5 329例)。对其中481例DN患者和非DN患者依据性别、年龄(±2岁)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将匹配后的962例T2DM患者根据2∶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641)和验证组(n=321)。收集患者的基础数据,如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采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DN组与非DN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DM所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病及神经病变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有DM患者约为1.71亿,到2030年患者数预计可达3.66亿,其中85%~90%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mellitus,T2DM)。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1005例颈动脉狭窄大于50%病变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发病率及其独立危险因素,探索T2DM人群中颈动脉狭窄的筛查策略。方法:对1005例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记录各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得出颈动脉狭窄〉50%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限定外周动脉狭窄的高危人群,提高筛查效率。结果:颈动脉狭窄(CS)〉50%的发病率为3.3%。CS〉50%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男性(OR:4.0;CI:1.3—12.1)、纤维蛋白原≥4g/L(OR:4.5;CI:1.7—12.1)。不具备这两个危险因素对CS〉50%的阴性预测率为98.6%。结论:T2DM患者中大规模筛查颈动脉狭窄的意义有限,建议在男性及纤维蛋白原≥4g/L的糖尿病患者中筛查CS〉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伴和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59例T2DM患者行血浆Hcy、叶酸、VitB12、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水平测定,以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并与52例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96例)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63例)高Hcy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1%(20/96)和49%(31/63),高于对照组(8%,4/52),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又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均P〈0.05);T2DM患者血浆Hcy水平与MTHFR基因型、HbAlc、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8,0.423和0.24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Hcy均为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血症是T2DM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MTHFR基因型、叶酸、VitB12以及代谢紊乱程度影响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6 种骨标志物(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骨 保护素、碱性磷酸酶和骨硬化蛋白)水平是否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相关。方法 选取2015 年9 月— 2018 年12 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 患者200 例,其中100 例在2 年的随访过程中出现了 CVD。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CVD 分为CVD 组和无CVD 组,每组100 例。用多重试剂盒法测量血清中 6 种骨标志物,使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评估骨标志物与CVD 风险的关系。结果 CVD 组年龄、糖尿病 病程、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粘连蛋白、骨保护素、碱性磷酸酶、骨硬化蛋白水平较无CVD 组高(P <0.05)。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血浆浓度的骨桥蛋白水平[Ol ^ R=5.112(95% CI :1.032,22.423), P =0.000] 是T2DM 患者发生CVD 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骨桥蛋白是T2DM 患者CVD 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其他5 种骨标志物和CVD 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11.
苟怀宇  陈艳秋 《重庆医学》2015,(11):1537-1538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T2DM)合并体位性高血压(OHT)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择早期T2DM患者60例,分为T2DM+OHT组(30例)、T2DM组(30例),并设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CIMT及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结果T2DM+OHT组、T2DM组的CIMT高于对照组(P<0.05),而T2DM+OHT组的CIMT明显高于T2DM组;T2DM+OHT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非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NEDD)均低于T2DM组及对照组(P<0.05);T2DM组的EDD、NEDD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合并OHT患者比T2DM患者更易发生内皮功能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胫前黑斑(PPP)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住院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1134例中,其中伴PPP者364例(32.1%),PPP者在男性患者中的比例为37.7%(203/539)、女性患者中的比例为27.1%(161/595)(x2=4.34,P〈0.05)。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PP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时相蛋白、白细胞介素-18与PPP的关系。结果87.1%(317/364)的PPP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与非PPP患者相比,伴PPP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百分比增高,分别为21.7%(167/770)与64.0%(233/364),19.5%(150/770)与54.9%(200/364),17.3%(133/770)与52.7%(192/364);同时发生以上3种微血管病变的百分比达31.0%(113/364),显著高于非PPP患者的7.8%(60/770)(均P〈0.01);PPP与血糖控制情况、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独立相关,糖化血红蛋白≥7%、≥9%、≥11%者的OR值分别为3.21、12.68和13.65;糖尿病病程≥10年者OR=1.18;C反应蛋白≥3g/L者OR=2.90。结论PP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可视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识别标志之一;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病程及C反应蛋白水平是P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与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继发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汕头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住院的8051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胰岛素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胰岛素治疗组,792例)和对照组(非胰岛素治疗组,7259例),比较两组人群继发恶性肿瘤患病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8051例T2DM 患者中,观察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长,合并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720,P <0.01)。 T2DM 患者恶性肿瘤患病风险与男性呈负相关(OR=0.71,95% CI为0.50~0.86),与年龄(OR=1.72,95% CI为1.39~1.86)和吸烟史(OR=2.36,95% CI为1.65~3.82)呈正相关,和胰岛素治疗无关( P =0.72,OR=0.71,95% CI为0.52~1.10)。【结论】胰岛素治疗与T2DM继发恶性肿瘤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14.
胡静静  王勉  蔡兆斌 《浙江医学》2020,42(14):1563-1565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往往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糖尿病继发引起的代谢变化及血管损伤均是T2DM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近年的研究发现新型降糖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如利拉鲁肽及艾塞那肽等,可以明显减少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就GLP-1RA的作用及其对T2DM患者心血管获益的潜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体型特征及并发其他代谢性疾病时的体型变化。方法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205例(男132例,女73例)T2DM病人进行体型评定。按性别、年龄及是否并发其他疾病进行分组,计算体型相关指标,并与本地区已有的健康成年人体型进行比较。结果T2DM病人平均体型男性6.4—4.5—1.3,女性7.3—4.5—1.0,体型分布均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男性75.76%,女性84.93%);其中单纯T2DM病人(单发组)平均体型男性5。3-4.2-1.7,女性6.4-4.4-1.2,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男59.09%,女77.08%);T2DM并发其他代谢性疾病病人(多发组)平均体型男性7.0—4.6—1.1、女性9.0—4.6—0.6,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占绝对优势(男84.09%,女100.00%)。T2DM病人体型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t=2.223~3.701,F=3.539~5.465,P〈0.05)。与本地区已有的健康成年人体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4~16.23,P〈0.05)。结论T2DM病人体型以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为主,内因子值显著升高,在并发其他代谢性疾病的T2DM病人中表现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老年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智谋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智谋量表及糖尿病(DM)特异生存质量量表对南充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老年T2DM 患者进行 调查。结果 老年T2DM 患者智谋得分(79.70±23.83)分,处于中等水平;生存质量得分(52.41±12.71) 分,处于中等水平。老年T2DM 患者年龄60 ~ 69 岁组的智谋得分高于年龄≥ 70 岁组患者(P <0.05)。不同 文化水平的智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患者智谋得分较高;病程 5 ~ 10 年患者智谋水平高于病程<5 年患者(P <0.05);是否发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智谋得分的因素(P <0.05)。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T2DM 患者生存质量、病程为智谋的预测因素(P <0.05),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 35.2%。结论 对智谋较低的患者,应采取措施提高患者对社会资源的利用度、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以达到减 轻社会养老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朝晖  杨阳  朱杰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31-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及胰岛素分泌功能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188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9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对照组)92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2组72h血糖变化,计算平均血糖的标准差(SDBG),比较2组的血糖波动。采用HOMA-β评价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1)DN组SD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OMA-β明显降低(P〈0.01)。(2)HOMA-β与病程、SDBG、FINS、24hUAER呈正相关(P〈0.01或P〈0.05);DN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DBG、病程、UAER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较持续性的高血糖更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自身抗体与生化指标在1型糖尿病(T1DM )和2型糖尿病(T2DM )临床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T1DM患者(T1DM组)与577例T2DM患者(T2DM )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两组胰岛自身抗体及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并分析其特征。结果 T1DM组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胰岛细胞瘤相关蛋白‐2自身抗体(IA‐2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及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 T2DM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DM组患者起病年龄、空腹C肽(CP)、餐后2 h CP、空腹胰岛素(INS)、餐后2 h INS、三酰甘油(TG)和体质量指数(BMI)均低于T2DM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CP及餐后2 h CP水平在T1DM组均随着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病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DM组无明显的下降趋势。病程小于2年的患者空腹CP、餐后2 h CP鉴别诊断T1DM与T2DM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902(0.850~0.954)、0.905(0.852~0.958)。当空腹CP诊断界点为0.283 nmol/L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89.2%;餐后2 h CP诊断界点为0.421 nmol/L 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89.2%。结论T1DM、T2DM患者的起病年龄、BMI值及血清GADA、IA‐2A、ICA、ZnT8A、INS、CP、葡萄糖、HbA1c、TG 、HDL‐C水平等指标存在差异,可辅助临床对其进行分型诊断。  相似文献   

19.
张瑜  廖晓阳  郭茹  李志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9):3655-3660
2型糖尿病(T2DM)是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约80%的T2DM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传统降糖药物在长期应用后可引起体质量增加、血压升高以及频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均可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近年研究显示,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同时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改善心脑血管结局,然而这些研究数据大多来源于肾功能良好和正常人群。在真实世界中,T2DM患者中20%~40%以上同时伴有慢性肾脏病(CKD),目前针对SGLT2抑制剂在T2DM伴CKD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总结了目前所累积的临床研究证据,包括SGLT2抑制剂对T2DM伴CKD患者血糖、血压、体质量、血脂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危险因素以及对心脑血管结局的影响。得出SGLT2抑制剂可降低T2DM伴CKD患者血糖、血压和体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心脑血管结局,而且不同SGLT2抑制剂的心脑血管保护效果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敏  班博  张梅  汲宝兰  孙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17-1721
贫血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普遍存在,多项研究表明贫血是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可通过诱导缺氧、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失调等机制参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探讨贫血与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致病关系,研究通过纠正贫血改善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预后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