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探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病机理及治则治法,并以“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法”为例阐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治疗方法。旨在为壮医防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科学、规范化的临床研究,客观评价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遵循简单随机、平行对照、非盲的方法。首先按照性别对纳入对象进行分层,再应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受试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试验组32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综合分析两组治疗RA的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最终60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试验组达到2011年缓解标准的26例,未达到缓解标准的4例,缓解率86.67%;对照组达到2011年缓解标准的19例,未达到缓解标准的11例,缓解率63.33%。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结合壮药龙钻通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壮医热敏探穴针刺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治疗,富血小板血浆关节腔注射治疗每隔1周治疗1次,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美国西部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WOMAC)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壮医热敏探穴针刺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壮医针刺的调气方法。方法:对比中医针刺调气方法和壮医脐内环穴针刺及壮医针刺其它调气方法,分析其中异同。结果:中医针刺、壮医脐内环穴调气方法均是建立在气血理论共有基础之上的;但存在多方面不同:首先在指导理论上明显差异;其次,调气理论的建构因素明显不同,壮医针刺调气主要是在较具体的脐部施术,应用全息穴位组合形式,不同于针灸调气建立在因素性基础之上;第三,中医针灸调气方法是适用全身各部腧穴的,而壮医针刺调气除脐环穴外,其余腧穴尚未建立壮医本身的调气理论和调气方法;最后,对肢体躯干部腧穴,壮医针刺调气理论无妨于引入中医针灸的基本因素,脐内环调气方法也可合理引入中医针灸调气的基本因素加以丰富操作。结论:成形的壮医针刺调气方法是脐内环穴针刺调气,具有整体性和全身性的调气作用,对于全身诸腧穴针刺,壮医尚须建立自身的调气理论和调气方法;二者均可合理引入中医针灸调气的基本因素加以丰富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罗本华  林辰  李晶晶 《陕西中医》2012,(10):1390-1391
目的:观察壮医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壮医针刺组采用以"以痛为腧"的基本原则,取面部诸酸、痛、痒、肿、麻、瘫或疱疹等反应点、脐内环穴(心、肝、脾、肺)等穴治疗。中医针刺组采用辨证分型取穴加面部腧穴为主穴针灸治疗。两组均每周针灸5次,视具体情况确定疗程。结果:中医针刺组57例,总好转率为98.2%;痊愈病例的平均疗程为13.15±4.82d。壮医针刺组共51例,总好转率为98.0%;痊愈病例的平均疗程为14.31±4.28d。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痊愈病例的疗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壮医针刺有与中医针刺治疗面瘫同样的良好疗效及相同的痊愈疗程,壮医针刺值得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不同发病时期周围性面瘫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采用热敏灸疗法配合普通针刺对80例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发作期组1~10天,共40例;恢复期组11~30天,共22例;缓解期组31~60天,共18例。腧穴热敏化探查方法:以陈日新教授等所著的《热敏灸实用读本》腧穴热敏化"四步"探查法为依据。结果在80例患者中探查到的高探热敏化腧穴分别为:百会穴、翳风穴(急性发作期);牵正穴、下关穴、头维穴(恢复期);颊车穴、颧髎穴、神阙穴、足三里(缓解期)。结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热敏化腧穴分布不同,且各有规律可循,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36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症状缓解情况,检测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中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37(IL-37)、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7.8%(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关节晨僵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关节疼痛评分则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及T细胞亚群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ESR、RF、IL-22、IL-37、GP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利于缓解关节压痛、肿胀、晨僵等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在于通过调控IL-22、IL-37、GPI水平以纠正免疫失衡、减轻炎性损伤、保护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8.
壮医龙脊贴是根据壮医敷贴和神龙灸这两种治疗手段改良的一种独特的壮医特色外治疗法,以壮医学“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畅通”为理论指导,主要通过延循人体背廊穴及以内区域腧穴进行的一种大面积的壮药敷贴疗法,通过筋络、穴位、药物效应及三者的综合协同效应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和协调人体气机,疏通三道两路、调节天、地、人三气同步,以达防治疾病目的的特色壮医外治疗法。  相似文献   

9.
壮医针刺疗法是壮医临床的一种特色疗法,历史悠久,自古以师徒授受方式传承,经长期发掘整理,壮医针刺疗法基础理论、穴位应用等逐渐完善、规范,并自成一体,其中以其环穴较为特色。环穴与中医传统穴位大相径庭,有其独特的特点。就壮医环穴的定义、分布、命名方法及其取穴方法、临床应用原则进行初步介绍,以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壮医针刺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失眠患者背部热敏腧穴分布的高发区域,揭示热敏腧穴与经穴和压痛点的关系,以规范热敏灸疗法的临床操作。方法:选取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查找出背部所有的热敏腧穴,详细记录其位置,观察热敏腧穴与压痛点、经穴的重合率。结果:热敏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为43.06%,热敏腧穴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1.94%,结论:热敏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压痛点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敏灸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按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均为30例.热敏灸组在患者上印堂、肺俞、神阙穴等穴区查找热敏腧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灸至热敏灸感消失为1次治疗时间;常规针刺组选取上印堂、迎香(双侧)、大椎、风府、风池(双侧)、肺俞(双侧)、合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配合抗风湿病联盟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参照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3年更新的用药指南制定用药方案:甲氨蝶呤片7.5 mg口服,每周1次;柳氮磺吡啶肠溶片100 mg口服,每天2次;硫酸羟氯喹片20 mg口服,每天2次;美洛昔康片15 mg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法治疗,使用点燃的壮医药艾在病变关节附近施行温和灸,探寻热敏点,然后进行壮医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均2周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双手握力、晨僵时间、28个关节肿胀关节个数(SJC 28)、28个关节压痛关节个数(TJC 28)、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患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tGA)、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hGA),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水平,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4周治疗后,最终163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观察组81例,对照组82例。两组治疗4周后双手握力、晨僵时间、SJC 28、TJC 28、PtGA、PhGA、DAS 28及RF、A-CCP、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双手握力、SJC 28、TJC 28、PtGA、PhGA、DAS 28评分及CRP、ES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RF、ACCP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69/81),高于对照组的70.73%(58/82,P0.05)。结论: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中晚期阴证型发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中晚期阴证型发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和甲泼尼龙片治疗,观察组32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对比治疗后两组壮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压痛关节数(TJC 28)、肿胀关节数(SJC 28)、疾病活动度评分(SDAI)、患者对自身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tGA)、医生对患者病情活动度的VAS评分(PhGA)、健康指数评分(HAQ)、残疾指数评分(HAQ-D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完成31例、32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0%(2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23/32)(P<0.05)。观察组证候积分、临床症状、TJC 28、SJC 28、PtGA、PhGA、SDAI、HAQ、HAQ-DI、RF和ESR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林辰 《中医杂志》2012,53(24):2155-2156
通过对壮医、中医针刺疗法在指导理论、治病原则、选穴处方、针刺手法异同、形成和发展的比较,认为壮医针刺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各具优势和特色,壮医针刺疗法简单易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热敏化腧穴规律研究、腧穴热敏化在IBS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热敏灸量在IBS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热敏灸疗法在IBS-D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评价(包括单纯热敏灸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口服西药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针刺疗法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中药疗法疗效评价、热敏灸结合推拿疗法疗效评价)、热敏灸治疗IBS-D相关机制研究等方面,综述10年来热敏灸治疗IB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腧穴的原始概念文献记载探讨阿是之法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阐明阿是之法的精髓是以患者对力的敏感为标准来定位腧穴。热敏灸疗法的临床应用,则说明热敏灸探感定位是以出现热敏灸感为标准来判定腧穴。两者虽均以患者感觉为标准,但热敏灸探感定位是从另一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来定位腧穴。认为热敏灸探感定位是阿是之法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壮医针刺疗法配合壮药熏蒸疗法相结合治疗各型颈椎病的优势所在。方法:对我院82例中医辨证属于不同证型的颈椎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证型的颈椎病进行辨证选方用药熏蒸,辨证选穴针刺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壮医针刺疗法配合壮药熏蒸疗法相结合治疗各型颈椎病疗程短、远期疗效好、医疗费用低。结论:壮医针刺疗法配合壮药熏蒸疗法相结合治疗各型颈椎病具有较明显优势,临床值得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风寒型急性鼻炎患者热敏腧穴分布的高发区域,观察热敏灸治疗风寒型急性鼻炎疗效,以提高临床寻找的热敏腧穴成功率。方法选取风寒型急性鼻炎80例,参照辨证取穴的方法选择经穴,在其附近检测寻找热敏腧穴,观察热敏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热敏腧穴出现组和未出现组临床疗效,两组临床有效患者显效时间。结果热敏腧穴与经穴定位重合高;热敏灸起效时间更短。结论辨证取经穴结合阿是穴,有助于提高寻找热敏腧穴的成功率;临床尽早找出热敏腧穴,能够更早地起效。  相似文献   

19.
章海凤  陈日新  付勇 《河南中医》2011,31(2):177-178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患者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和60例健康人,通过灸感法探查方法查找出热敏输穴,分析体表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概率,讨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出现率为88.33%,慢性盆腔炎患者高发热敏穴区热敏腧穴在腰阳关、关元、子宫穴区出现率较高,其次是在次移、三阴交、阴陵泉穴区。结论:热敏腧穴与慢性盆腔炎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热敏灸疗对慢性盆腔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庞宇舟认为,“毒邪源于内外,分为无形有形”为“毒病”病因,“无形之毒易伤气血,有形之毒多损脏腑”为“毒病”病机,治疗上须遵循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大原则,倡导“内去外引”施治。研发形成了壮药龙钻通痹颗粒、金草消毒颗粒及胃毒清等一系列内治解毒方药,以及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壮医药线点灸清毒疗法、壮医热敏探穴针刺逐毒疗法等一系列外治解毒法,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