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和观察组(采取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各56例,观察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恢复(FMA)评分和水肿分级以及治疗前后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肿分级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好,可有效改善上肢功能,减轻手指、腕部水肿,减轻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0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康复单元组(n=45)和对照组(n=45)。康复单元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6 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 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上肢及手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及MBI 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按摸球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原发病对症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试验B组在试验A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对比3组疗效、治疗前后上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评]、上肢运动功能[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测评]。结果3组治疗前FMA、ADL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B组总有效率、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及试验A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试验A组(均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可缓解患者上肢疼痛及水肿,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措施联合ɑ-硫辛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ɑ-硫辛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视觉模拟量表(VAS)、水肿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均较治疗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措施联合ɑ-硫辛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技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伴有肩-手综合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各20例,按常规临床处理的同时,治疗组增加对偏瘫侧上肢行关节松动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评定:疗效评定、目测类比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疗效评定、VAS评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技术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恢复,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火灸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TENS,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雷火灸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进行VAS评分(患肢被动活动时最大疼痛评分)、手部肿胀分级评定、上肢FMA.结果: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手部肿胀分级、上肢FMA评分有所改善,但不明显(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分级、上肢FMA评分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TENS能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程度,在改善疼痛和肿胀的同时,促进了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红外/红光局部照射联合局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肩手综合征原发病、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红外/红光局部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局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Barthel指数(BI)对2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经3周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评分[分别为(1.56±0.51)分、(2.74±0.79)分]、疼痛评分[分别为(2.62±1.87)分、(4.51±1.43)分]、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1.75±4.52)分、(24.36±3.63)分]及BI评分[分别为(79.16±4.12)分、(73.45±4.5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红外/红光局部照射联合局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肢水肿及疼痛症状,促进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卒中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早期SHS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淋巴引流。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排水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手部水肿程度、患肢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程度、VAS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患肢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水肿程度[(146.71±6.22)ml]、VAS[(2.39±1.01)分]、FMA[(59.84±5.99)分]、MBI[(72.04±8.9)分]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减轻老年脑卒中后早期SHS患者的水肿、疼痛,并能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康复组40例和康复组(对照组)40例。电针康复组采用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单纯采用作业疗法;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手功能(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定、ADL评定均显著改善;但电针康复组更有优势(P0.05)。结论电针疏密波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仅用作业疗法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单元治疗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在Bru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FMA及MBI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SH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原发病常规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训练、冷热水交替浸浴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良肢位摆放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补阳还五汤。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患肢疼痛及水肿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并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64±1.21)分]、水肿VAS评分[(1.47±0.25)分]、上肢FMA评分[(58.68±8.91)分]、MBI评分[(71.00±11.54)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47±1.68)分]、水肿VAS评分[(2.55±0.34)分]、上肢FMA评分[(48.31±8.14)分]、MBI评分[(58.82±9.8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皆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70.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SHS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联合扑尔敏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应用七叶皂苷钠及扑尔敏。治疗前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及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FMA评分,减轻疼痛与水肿症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七叶皂苷钠联合扑尔敏对改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症状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肉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气压治疗、冷热水治疗、主动和被动运动及神经发育疗法,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2组均进行4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排水法、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量表(FMA)、巴氏指数(BI)评估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水肿及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在短期内能进一步改善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上肢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悬吊下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Brunnstorm分期(包括上肢和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Brunnstorm分期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悬吊下进行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体针、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5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体针、水针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偏瘫侧疼痛、水肿、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体针、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9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肢筋络通汤浸洗按摩。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的上肢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FMA)法评定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并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肢疼痛VAS评分和FMA上肢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上述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可首选中药浸洗按摩配合综合康复疗法进行相关治疗,该治疗方式可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上肢肌内效贴(KT)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HSP)及上肢功能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上肢肌内效贴(KT)进行系统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的HSP发生情况,并通过肌骨超声(MSUS)检查对脑卒中肩痛类型进行分析。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对疼痛进行评估,采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能力。 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出现HSP的患者有22例(52.38%),治疗组出现HSP患者有12例(28.57%),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骨超声检查发现,治疗组患者中肩手综合征有2例(4.76%)、肩袖损伤3例(7.14%)、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或滑囊炎3例(7.14%)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cGill、FMA、MB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McGill、FMA、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上肢肌内效贴,可减少HSP的发生率,改善其肩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条口透承山针法配合患肢活动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2月,40例肩手综合征Ⅰ期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偏瘫侧对侧条口透承山加患部运动,对照组采用偏瘫侧"肩三针"。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分级指数(PRI)、Fugl-Meyer评定(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0%(χ~2=0.784,P=0.376)。治疗后,两组PR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37,P0.001),FMA、MBI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4.66,P0.001);治疗组FMA、MBI较对照组显著提高(t2.253,P0.05)。结论条口透承山针法配合患肢活动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疗效优于"肩三针"。  相似文献   

20.
徐胜  张敏  武笑笑  季盼盼 《中国康复》2021,36(3):154-157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为临床上脑卒中后SHS的康复治疗提供一种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6例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神经松动术。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UE)、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健患手8字缠绕法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水肿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UE、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健患手围度差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均P<0.01),且观察组差值更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松动术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情况、水肿以及ADL,是一种有效的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