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中型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对40例脑挫伤患者应用TCD观察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40名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脑血流异常3l例(占77.5%),异常患者中26例(83.9%)出现脑血流速度增快,7例(22.6%)出现脑血流速度减慢,13例(41.9%)出现搏动指数(PI)增高,收缩峰高尖频谱,以椎基底动脉为主;有3例(9.7%)颅内外各动脉血流速度广泛增快。中型颅脑损伤脑血液流速各期均呈增高趋势。结论 TCD可以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时的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是动态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理想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颅多普勒(TCD)对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服用氟桂利嗪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氟桂利嗪治疗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快(P<0.05),但椎动脉血流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血流速度异常动脉分布情况,并与103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检动脉均为1 133支,糖尿病组脑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102支,异常率为9.0%;103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形态异常83例,占80.6%;46例搏动指数增高,占44.7%,与对照组的3.1%、44.7%及1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速度减慢的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血流速度增快和血管狭窄较少见于大脑后动脉.结论TCD检查可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时经颅多酱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椎基底动脉供血小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TCD、CDFI检测,结果观察组TCD、CDF、CDFI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主要表现为半径减小,血流速度减慢,脉动指数(PI)增高。VBI病人TCD检测阳性率为65.18%,特异度为93.22%-CDFI检测阳性率为91.53%,特异度为86.57%,TCD与CDFI相结合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达95.85%,持异度为84.14%,VBI患抒上述二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圳为80%、83%。结论 此二项检查均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助于VBI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眩晕病人并不少见,除有明确病因者外,在临床医师的惯用思维中,会给这些眩晕患者常规作颈椎X线片和TCD检查。只要照片中有“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变”或TCD报告“血流增快”“血流减慢”,往往不作综合的具体判断,旋即作出“堡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并把颈椎病作为病因。事实上,“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这一概念已被泛化和滥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诊断更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VBI眩晕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每日静脉输注步复迈和利多卡因,对照组每日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2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TCD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 结论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rCBF-SPECT及MRA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流单光子断层显像(rCBF-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21例VBI患(VBI组)和41例前庭周围性疾病(PVD)患(对照组)均行rCBF-SPECT显像检查;VBI组66例,对照组29例行MRA检查。结果:VBI组rCBF-SPECT异常率93.38%,多数发生在左颞,MRA异常率65.15%(43/66),两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性(P<0.01);VBI组rCBF-SPECT异常率明显高于MRA(P<0.01)。结论:rCBF-SPECT有助于脑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研究,MRA有助于脑供血减少的病因学研究,两对VBI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TCD)对轻、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轻型,52例中型患者进行经颅多谱勒检查,观察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博动指数,并与5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TCD异常率为76.9%,主要改变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而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TCD异常为94.2%,主要改变为平均血流速度减慢及血管痉挛,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结论TCD检查可反映闭合性颅脑损伤脑血流的变化。对临床诊治与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Cai JY  Dong Q  Fu JH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4):288-290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通过TCD检查70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他们是否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TCD.结果 发现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发病1周内有上升(P<0.05).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较发病1周内有下降(P<0.05).非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较发病1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对改善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偏头痛病人发作间歇期脑血流变化。方法163例偏头痛病人分为有先兆头痛组和无先兆头痛组,在发作间歇期进行TCD检测,记录颅内各动脉血流速度、频谱特征等参数,进行比较,并与64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先兆头痛组与无先兆头痛组偏头痛病人各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偏头痛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快(P〈0.01)。结论有先兆和无先兆偏头痛于发作间歇期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相似,但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快,TCD通过检测观察脑血流变化,间接反映偏头痛病人在发作间歇期颅内动脉处于紧张收缩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观察9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和50例正常人.90例VBI患TCD异常达54.4%,其中30例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19例椎动脉血流速度异常.TCD比传统的脑电阻田有请多优势.并指导临库用药和估计直管异常的预后。因此,TCD对研究VBI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芎冰喷雾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即时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芎冰喷雾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即时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芎冰喷雾剂和安慰剂喷鼻,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脑血管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变化,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给药15 min后,治疗组眩晕分值、症状总分自身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基底动脉及椎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与给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血流量增加,高于对照组,基底动脉给药30 min后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在给药后15 min、30 min、60 min时Vs、Vd、Vm、PI值与给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芎冰喷雾剂治疗VBI具有疗效迅速、确切的特点,经鼻腔给药的治疗途径可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和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TCD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诊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支架成形术的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例6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6月.结果 术前TCD改变:①6例狭窄侧椎动脉起始段流速显著增快,频谱异常.②4例双侧椎动脉寰枢段及颅内段不对称,狭窄侧血流速度减慢,伴或不伴搏动指数(PI)减低.其中2例狭窄侧椎动脉寰枢段血流速度减慢,而椎动脉颅内段流速正常.③4例术前对侧椎动脉流速高于正常, 2例基底动脉血流高于正常.术后TCD改变:①狭窄段血流速明显下降,狭窄远端流速增高,均接近正常流速,狭窄远端的PI明显改善.②术前存在健侧椎动脉流速增快的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速下降,对于基底动脉流速增快病例,术后BA流速亦出现下降.结论 TCD是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术前评估及介入治疗后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有效手段,能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震荡70例,脑挫伤31例。脑血流异常患者中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者占76.2%;血流速度减低者占23.8%,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挫伤及脑震荡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挫伤患者高于脑震荡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血流搏动指数脑挫伤患者为1.45±0.16,脑震荡患者为1.19±0.11(P<0.05)。结论TCD可以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时的脑血流动力学的不同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前庭刺激对后组颅循环的影响,探讨自主神经对后组颅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神经调节功能。方法选取VBI性眩晕患者50例(眩晕组)和正常志愿者50例(对照组),采用左耳灌入30℃水50ml作为前庭刺激方法,应用头颅多普勒超声记录刺激前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速度(Vs)、舒张末峰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前庭刺激前眩晕组与对照组比较,BA各项参数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RVA的Vs、vd、V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前庭刺激后眩晕组RVA、BA的Vs、Vd、Vm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LVA的V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前庭刺激前、后各项参数增高的百分率比较,仅BA的Vs、Vm变化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VBI性眩晕患者后组颅循环中的BA神经调节功能差,使其临床易发生VBI。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对血管性痴呆 ( VD)和 Alzheimer病 ( 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2 1例 VD、3 7例 AD老年患者及对照组 3 0例进行 TCD检测 ,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VD组 TCD异常率为 94 .2 %,AD组为 89.3 %。两组的异常表现相似 ,除 VD组 3例患者外 ,均表现为全脑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为 P<0 .0 1 ) ,VD组与 AD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痴呆的严重程度与脑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 VD组 r=0 .72 ,P<0 .0 1 ;AD组 r=0 .69,P<0 .0 5)。 结论 常规 TCD指标无法鉴别 VD、AD,但对揭示痴呆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判定痴呆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一氧化氮(NO)载体对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60例VBI病人给予硝酸甘油3mg或5mg超声雾化吸入,动态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并检测血清NO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低流速型、高流速型首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时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及N0含量变化均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01),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N0载体治疗VBI可明显改善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7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C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65例(86.7%)出现脑缺血症状及体征.70例(93.3%)头颅核磁共振或CT显示不同类型脑梗死,最常见的是低灌注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60例(80.0%)闭塞侧大脑中动脉深度范围血流速度明显降低,70例(93.3%)闭塞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45例(60.0%)闭塞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为了解颅内侧支循环代偿状况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6例VBI患者分为碟脉灵治疗组58例,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浆ET水平的改变并对眩晕症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0.8%(P<0.01),并能显著改善脑血管特别是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P<0.05或P<0.01);能显著降低血浆ET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碟脉灵治疗VBI疗效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浆ET水平以达到改善脑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20.
缺氧和CO2 潴留均可使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细胞功能障碍 ,脑血流的变化及脑电活动均可反映评价上述病理生理改变。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电活动的特点 ,我们检测了 3 8例COPD患者经颅多普勒 (TCD)和脑电地形图 (BEAM ) ,并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对象 :( 1)观察组 :3 8例COPD患者 ,男性 2 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 5 8.9± 6.9)岁。全部患者符合 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全国COPD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作颈椎多体位X线摄片并结合临床症状排除颈椎病。 ( 2 )对照组 :5 0人 ,为健康志愿者 ,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