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广大农村使用农药的情况起了很大变化,数量、品种和接触人数均有所增加,为更好掌握棉田治虫防毒的规律,摸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使用方法,为预防农药中毒提供依据,我们于84年7月26~30日对丰县吴楼村67名棉田喷洒对硫磷(乙基1605)农药员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防毒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广大农村使用农药的数量和品种有所增加,使用范围在扩大,接触农药的人数在增加,为了更好地掌握水稻治虫防毒的规律,模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使方法,保护广大治虫员身体健康,我们于一九八四年七月在宜兴县新街、铜峰二个乡,对水稻使用有机磷农药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防毒措施的探讨。 调查内容和方法 此次调查,我们选择新街乡植保公司专业队治虫员和铜峰乡铜峰村农户治虫员共二十名,作为现场施药调查对象,为了使治虫员在调查中密切配合,对他们进行现场训练。每次现场采样,同时进行气象条件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棚蔬菜种植人员农药使用行为的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大棚蔬菜种植人员的农药种类及安全使用知识的获得途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用药行为和自我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907名大棚蔬菜种植人员。89.1%(808/907)人员在使用农药前会接受安全用药的指导,销售人员指导是获得安全用药知识的主要途径(占80.8%);96.7%(876/907)人员存在混合用药行为,91.9%(833/906)人员在喷洒农药时身体受到污染,53.4%(484/907)人员在喷洒农药时无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农药使用行为危险性评分得分为0~1分者占4.5%。结论应完善相关规范,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农药销售人员安全用药告知意识,提高大棚蔬菜种植人员的安全用药知识及其自我保护与自救意识。  相似文献   

4.
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佩戴防毒口罩或面具,可预防有害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经呼吸道进入体内,是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防毒口罩适用于毒性小、浓度低的有害气体的作业人员,但当毒物大量逸出空气中时,即不能使用。常用的有简易式和过滤式防毒口罩两种。简易式防毒口罩即将纱布口罩经3%硫代硫酸钠溶液浸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变,广大农村使用农药的情况起了很大变化,数量、品种和接触人数均有所增加。为更好掌握棉田治虫员防毒的规律,摸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用药方法,于1987年7月26~30日对丰县吴楼村66名棉田喷洒对硫磷(乙基1605)施药员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四)群众性防毒救护教育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器材一起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突然发生,现场防毒救护工作刻不容缓。事故发生时,现场作业工人,如能就地、就便、及时、正确地采取力所能及的应急措施,切断毒源、自救互救,就可以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中毒、减轻中毒伤害,为专业防毒救护人员赶到后,进一步采取补充措施,把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赢得时机。为此,平时在建立和健全防毒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农药购买、使用由集中型转向分散型,农药销售渠道增多。这一形势给农村农药中毒的防治及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以往调查农药使用量、品种、用药人员分布情况都是以生资部门的市场供应的统计数字为依据,忽视了农药自由贸易的数量所造成的误差,因而,数据资料很不准确。施药人数也随意估算,误差很大.按(88)卫防字第73号《农村农药中毒防治卫生管理办法(试  相似文献   

8.
氰戊菊酯农药职业性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某厂氰戊菊酯农药的合成与分装车间空气中氰戊菊酯的平均浓度为0.01~0.084mg/m~3;接触者(0.5~2年)表现暴露皮肤、粘膜刺痛症状,和神经行为功能改变以及红细胞增高等现象。对此,作者提出了有关防毒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作业者发生急性中毒、以及致慢性影响的报道甚多,但对有关农药仓储人员职业卫生的研究鲜见,本文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部分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接受职业卫生服务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54家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共1 036名为调查对象,对其接受职业卫生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小型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接受岗前培训率最高为91.7%,不同规模企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类型企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国有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接受岗前培训率最高,为94.5%。大型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防毒口罩佩戴率最高,为91.4%(138人),不同规模企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行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防毒口罩佩戴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印刷行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防毒口罩佩戴率最低,为46.3%(182人)。结论顺义区部分企业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接受职业卫生服务率较高,但防毒口罩佩戴率较低,应重点监督、综合防治,以切实保护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一九九○年夏,邵阳市一化工厂青年工人刘某在生产操作中突感车间内氯气污染刺激难受,才意识到搁在一边的防毒面罩。可当他匆匆将防毒面罩戴上不到5分钟,就栽倒在地。虽经医务人员紧急抢救,仍未能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后经职防、安全等部门联合调查监定,发现这一事故竟是人为因素让防毒面罩致窒息死亡。原来,刘某进厂一年多来,从未接受过安全生产和职业劳动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没有掌握防毒面罩的正确使用方法,更不了解特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1997—2000年农药中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近年来湖北省农药中毒情况,加强防治。[方法]根据卫生部规定的农药中毒报告卡的有关项目对近4a的中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累计农药中毒5 559人,死亡606人,其中生产性中毒1 447人,死亡8人,男性多于女性;非生产性中毒4 112人,死亡598人,女性多于男性;两者中毒年龄均以18岁以上人员为主。引起中毒的农药,有机磷占59.95%,呋喃丹(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杀虫脒(有机氮农药)、杀虫双[二甲氨基双(硫代磺酸钠)丙烷]、杀鼠剂(有机氟农药)、混合制剂占4.21%~5.94%,其他类农药占15.99%。中毒时间以7、8两月最多,非生产性中毒常年发生。[结论]应针对农药使用和中毒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防毒措施,减少中毒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做好毒情隐患调查,制订防毒救护措施急性工业中毒由于发生突然,平时必须做好充分的防毒救护准备。否则,遇事必然措手不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所以,有毒作业的厂矿企业平时就应责成安全技术人员和工业卫生或职业病医生,对本企业有毒作业生产深入调查研究。对各车间、工段和工序中可能发生急性中毒的工业毒物及可能构成中毒事故的条件等毒情隐患,对本企业和其他企业曾经发生急性工业中毒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并在此基础上记录建档,编绘毒情隐患图,撰写防毒救护手册,制订并实施防毒救护措施等。毒情隐患调查,首先从厂矿企业各车间的生产过程入手,详细掌握生产过程各环节中使用和产生的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日光温室作业生产方式农药使用特点、不同作物使用农药偏好,以及影响农药使用种类和数量的因素,为开展日光温室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和保障作物质量安全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分别选择西北某地区日光温室和非日光温室作业人员 723、27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及阿维菌素、多菌灵、百菌清等10种农药使用信息,分析不同生产方式和作物类型的农药使用种类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 温室组和非温室组10种农药使用人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室组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率高于非温室组,除草剂使用率低于非温室组。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茄子者杀虫剂和杀菌剂使用率较高,种植谷物者除草剂使用率较高。拥有1、2和≥3个温室者使用农药的种类分别为(6.31±2.41)、(6.97±2.04)和(7.44±2.02)种,任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间使用农药种类数线性趋势显著(P<0.05)。男性、文化程度低、温室作业年限长、温室≥3 个、种植辣椒和茄子等因素与温室组人员使用农药种类增加有关(P<0.05)。 结论 日光温室作业使用农药种类多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应加强对日光温室生产行业农药使用监管及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特别应加强对机体神经、呼吸系统危害的健康监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某村急性农药中毒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设计的调查表,由卫生专业人员对山东省某村农民近一年农药接触和中毒状况进行入户调查。所调查的121户464人中,农业劳动力236人,接触农药157人。每户使用商品化液体农药5000~10000ml,固体农药200~500g,户均喷洒农药8次,人均6次,主要集中在6~9月份。接触的农药以有机磷和杀虫双为主,喷洒农药后患病或出现不良反应的有54人,以皮肤、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症状多见,其中25人接受治疗。根据WHO农药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的病例定义,符合急性有机磷中毒6例、可疑农药中毒35例、农药引起的接触性皮炎13例。  相似文献   

16.
基层供销社的农药供销人员,在劳动过程中要接触多种农药。为了解这类人员的劳动条件和健康状况,我们对本市永川等八县的农药供销人员进行了劳动卫生调查,现予报道。一、调查结果1.劳动条件。抽查的17个点的门市部和库房农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全国防毒技术支撑机构现状,调研防毒技术支撑机构布局、职能、经费投入、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存在问题及需求,为完善防毒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全国防毒技术支撑机构进行调查,对不同类型的防毒技术支撑机构的人员、场地、经费投入、科研能力、设备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全国现有防毒技术支撑机构51家,分布在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属事业单位9家,国有企业21家,高等院校8家,民营企业及其他机构13家。42家(占82.4%)机构具备咨询、设计、施工、安装、检测类相关资质,各类机构咨询类、设计类资质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共有防毒技术相关专业人员3 168人,建立了79个防毒工程相关专业实验室。各类防毒技术相关专业的分布、毒性研究室的分布在不同类型机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共有毒物类科研、检测设备3 871台(套),设备资产共32 173万元,不同类型机构设备资产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防毒工程重点实验设备共49台,仅占所有毒物类科研、检测设备的1.3%,各防毒技术支撑机构配置均较少。2015—2019年开展了345项危害工程治理项目,防毒设施防护效果检测23 867项。2017—2019年各机构获得国家财政投入经费共14 749万元,省级财政投入经费29 287万元,不同类型机构获财政经费投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十三五”期间各机构共获得各级防毒科研经费资助6 134万元,主持或参与防毒技术研究共183项。
  结论  防毒技术支撑机构发展不平衡,在人力、物力、科研能力、防毒技术支撑能力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提升,各机构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需要政府的扶持。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1984年对全县农村使用农药的基本情况及中毒有关资料进行了调查,以说明现行生产体制下如何做好农药中毒防治工作。 一、资料来源 1.全年农药中毒报告卡。 2.中毒个案调查,即报告后及时按调查表进行调查,逐项填写。 3.对铜峰、渚东,十里牌、新街四个乡、六个村及一个植保公司进行重点调查,填写“治虫人员情况调查表”,“基本情况调查表”,“全年使用农药调查表”。 4.召开农技员、治虫员、农科站等有关同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混配农药对施药人员脂质过氧化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将正在使用混配农药且出现症状但胆碱脂酶活力>70%者作为调查对象,测定其脂质过氧化指标、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农药组接触混配农药后各症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胆碱酯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脂质过氧化指标MDA浓度,SOD、GSH-Px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正中神经传导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混配农药可增强施药人员脂质过氧化,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药销售人员健康状况调查王玉彬,王仁仪,马锦富,顾化强华西医科大学职业病医院610041我国农药销售点多面广,而直接从事销售的人员很多,为了解其健康状况,笔者对××县农药销售人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健康检查,这些人员主要接触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少量的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