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策略及效果。方法:以创建无烟医院为途径,实施综合性控烟干预策略(政策、环境、动员、管理)。结果:实施创建无烟医院的试点医院无烟氛围日益浓厚,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原来基础上下降30%以上。结论:创建无烟医院是实施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务人员吸烟干预的策略及效果。方法:以创建无烟医院为途径,实施综合性吸烟干预策略(政策、环境、活动、管理)。结果:实施创建无烟医院的试点医院控烟氛围日益浓厚,医务人员吸烟率在原来基础上下降了3.55个百分点。结论:创建无烟医院是实施对医务人员吸烟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的控烟现状和医务人员的吸烟情况及劝阻病人吸烟的态度,探索无烟医疗卫生机构的创建策略。方法对全市399个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控烟状况调查》;在2004年已申报无烟医院的257个单位中进行《医务人员吸烟现状与戒烟服务情况》的调查。结果医疗卫生单位中有129家已开展戒烟服务,占被调查单位的34.67%,其中有89家开展戒烟服务的单位遇到困难,占开展戒烟服务单位的68.99%。共调查医务人员48446人,男性吸烟率42.00%,女性吸烟率0.70%;95.80%的医务人员赞同创建无烟医院;93.81%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劝阻病人吸烟或者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14.60%的医务人员曾接受过戒烟方法和技巧的培训。结论创建无烟医院可以为病人创造一个无烟的就诊环境,有效限制医务人员的吸烟行为,可强化医务人员开展劝阻病人戒烟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沈阳市创建无烟医院职工吸烟现状、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为更好地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使用统一问卷,采用询问和自我填表的形式对沈阳市某无烟医院的在职职工进行调查。 结果 本次调查的无烟医院职工2722人,总吸烟率为13.2%,吸烟以男性为主,吸烟率为36.2%;93.4%的职工表示支持在医院实施100%无烟政策;96.2%的医务人员表示会主动建议吸烟患者戒烟。 结论 医院的吸烟率仍较高,必须进一步在医院职工中开展吸烟危害、戒烟知识和戒烟方法的培训,深化无烟医院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长沙市10家医院开展控烟干预工作,评价控烟效果,为创建无烟医院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以政策制定、健康教育、氛围营造为主的控烟干预活动,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现在吸烟率由16.8%下降至13.7%,对于吸烟以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也有所提高。医务人员更认为自身应在控烟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帮助患者戒烟。同时,在实际诊疗工作中主动询问病人吸烟习惯的医务人员比例也得到提高。结论无烟医院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烟草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率以及促进其主动对患者进行控烟干预。无烟医院创建经验值得在其他行业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社区医院控烟策略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 了解徐汇区社区医院医务人员和门诊病人对医院控烟态度 ,为医院控烟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 [方法 ] 对上海市徐汇区 2所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和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 绝大多数医务人员 (98.8% )支持无烟医院的创建 ,门诊病人 97.8%支持无烟医院的创建 ,只有 41.8%的医务人员能经常劝说吸烟的病人戒烟 ,仅有2 1.4%的医务人员接受过帮助病人戒烟的培训。  [结论 ] 必须强化社会支持环境和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健康教育 ,促进医务人员戒烟活动的开展 ;加强对他们进行帮助吸烟者戒烟的培训 ,引导医务人员控烟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控烟干预对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的影响效果,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控烟能力的方法,推进医院无烟环境建设。方法以参加无烟城市盖茨中国控烟项目的青岛市5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经过1年的环境、政策、健康教育等控烟干预手段,评价医务人员吸烟行为和控烟能力干预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医务人员总体吸烟率下降,吸烟量降低;对吸烟和二手烟的认知有了改变;支持无烟政策,在诊疗过程中为就诊者提供烟草危害知识和戒烟服务能力提高。结论针对医务人员控烟的行为是积极可行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健康教育措施效果显著,但在戒烟技巧、戒烟政策常态化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创建"无烟医院"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领导重视、医生的表率作用和规章制度是成功创建无烟医院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镇江市医疗卫生系统"无烟单位"创建过程中实施控烟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确定在7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调查,在控烟干预前后,通过无烟环境观察、医务人员调查以及就诊者拦截调查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有控烟宣传资料发放的单位比例从85.7%上升到了100.0%,重点区域内都张贴禁烟标识的比例达到100.0%,室外吸烟区设置率达从85.7%上升到了100.0%。就诊者在医院见到禁烟标志、控烟宣传、有人主动宣传禁烟知识以及看到有人劝阻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上升,闻到烟味的比例有所下降。干预后,医务人员吸烟率下降、戒烟率上升,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的比例有所提高。认为单位禁烟规定执行情况良好的比例由干预前的56.8%上升为干预后的71.0%,支持室内全部禁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4.5%上升到干预后的94.5%。结论医院内控烟宣传氛围浓厚,"无烟医院"创建效果明显。然而,室内仍存在吸烟现象,应坚持长效管理,巩固无烟单位创建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参与创建全国无烟医院项目的4家医院中医务人员吸烟情况和戒烟服务提供情况,为上海市无烟医院建设及推进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4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吸烟、戒烟情况、对吸烟相关危害知识的认识及戒烟服务提供情况。结果 4家项目医院的医务人员吸烟率为12.5%,21.6%的吸烟医生每日吸烟量在10支以上,58.4%的吸烟医生吸烟年数超过10年。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对吸烟危害的相关知识、吸烟相关疾病有正确认识,并对控烟持积极态度。51.1%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时经常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但只有0.4%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结论有必要在医务人员中加强控烟健康教育,使其能积极主动地为病人提供更专业的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无烟医院政策执行的障碍,为发展干预策略提供科学的背景资料。方法联合应用专题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对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无烟医院政策执行的障碍有:①倾向因素:医务人员吸烟严重,上班时间吸烟常见;医务人员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认识不清;对创建无烟医院没有足够的信心;②促成因素:医院执行政策的能力不足;③强化因素:吸烟是个人的生活权利;吸烟受社会风俗的影响;领导不重视控烟;担心劝烟会影响同事关系或医患关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倾向因素不是阻碍医院执行无烟政策的主要因素,强化和促成因素才是主要障碍。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促进社区参与,提高医院控烟能力,效果或许更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黄浦区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的吸烟现况及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情况。方法对本区申报参加上海市无烟医疗卫生的单位,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黄浦区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13.7%;96.0%的医务人员知晓本单位开展无烟医疗机构,95.5%的医务人员赞同创建无烟医疗机构;10.7%的病人主动寻求医务人员提供戒烟帮助,35.4%的医务人员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14.1%的医务人员曾经得到过戒烟方法与技巧的培训,43.7%的医务人员打算学习戒烟的方法与技巧。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支持创建无烟医疗机构、提供戒烟服务的态度上存在差别。结论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好吸烟医务人员的戒烟工作;医务人员对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福州市医院的控烟现状及评价创建无烟医疗单位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观察记录法,评价控烟效果。结果医院禁烟宣传率为83.3%,禁烟标识普及率为79.4%,非工作人员吸烟发现率为3.1%,工作人员吸烟发现率为0.3%,吸烟劝阻率为15.0%,烟头发现率为24.0%;无烟医院禁烟标识普及率高于非无烟医院(χ2=34.338,P<0.05),有禁烟标识的场所的吸烟发现率比无禁烟标识场所低(χ2=4.734,P<0.05),有禁烟标识场所烟头发现率低于无禁烟标识场所(χ2=61.22P<0.05),无烟医院烟头发现率低于非无烟医院(χ2=7.590,P<0.05)。结论无烟医院的控烟措施及吸烟现状均好于非无烟医院,应加大创建无烟医院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三亚市创建无烟医院医生控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调查三亚市创建无烟医院前后医生的吸烟相关行为变化评价医院控烟效果,为进一步制定并实施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2012年均从三亚市4所二、三级医院按性别和年龄分层随机抽取医生,由专业人员指导自行填写统一问卷.数据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创建无烟医院后,2012年比2008年吸烟基本知识知晓率提高(82.07%和74.60%),总吸烟率下降(15.63%和24.34%),尤其是40岁以下医生吸烟率下降,戒烟率升高(12.87%和7.57%).帮助患者控烟意识增强.但为患者制定控烟计划、使用控烟药物方面欠缺.结论 无烟医院创建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医务人员自身吸烟率以及促进其主动对患者进行控烟干预.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某医院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吸烟行为流行情况以及对吸烟的知识与态度。方法参照有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0年11月对湖南省某医院57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现在吸烟率为19.38%,其中男性吸烟率为33.64%,女性为1.56%;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职称的医务人员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吸烟相关知识与态度方面,医务人员知道吸烟与被动吸烟均易引起肺部疾病等常见危害,但仍有22.49%人员对其它器官的危害性了解不多,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吸烟是一种社交需要,可以缓解压力。结论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状况比较严重,尤其是医疗单位人员吸烟对周围人群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医疗单位的控烟,创建无烟医院环境,使其在烟草控制工作中起到表率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干预项目实施后,无锡市8所市属三级医院无烟环境创建效果。方法分别于干预项目实施3个月、16个月聘请市民志愿者为观察员,进入医院,对其10类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进行暗访观察,上午和下午各观察3次,每次每类场所观察15 min。结果干预3个月后,18项无烟环境指标中6项达到100.00%;发现27名吸烟者,吸烟者有人劝阻比例为3.70%;干预16个月后,10项达到100.00%,发现11名吸烟者,吸烟者有人劝阻的比例为27.27%。结论无烟城市项目对无烟环境创建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针对两次环境观察中发现的难点(会议室、男厕所、楼梯)进行重点控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犹忆  孙敏  陈玉翠  赵立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905-906,909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对被动吸烟暴露的态度,为建立无烟医院制定干预策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成都市某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描述其对被动吸烟暴露的态度的现状;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医务人员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当暴露于被动吸烟环境中时,63.26%的医务人员会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脱离被动吸烟的环境,37.74%的医务人员不会采取任何措施,依然处于被动吸烟暴露环境。影响医务人员对被动吸烟暴露的态度的主要因素有职业、性别、收入等因素。[结论]医院医务人员对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认识较好。对被动吸烟暴露,仍有部分医务人员不采取积极明确的态度予以抵制,医务人员对被动吸烟暴露的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丁瑞英  刘会芝  陈刚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60-2062
目的了解潍坊市医院医务人员的吸烟现况及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情况,为医院持续控烟工作的改进提供科依据。方法对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参加无烟医院评比的单位,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5097名医务人员中有14.68%吸烟,96.0%的人知晓本单位开展无烟医院,95.5%的人赞同创建无烟医院;35.4%的人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14.1%的人曾经得到过戒烟方法与技巧的培训,43.7%的人打算学习戒烟的方法技巧。10.7%的病人主动寻求医务人员提供戒烟帮助,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在支持创建无烟医院、提供戒烟服务的态度上存在差别。结论建议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做好医务人员的戒烟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我市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无烟单位控烟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 以鄂尔多斯市6家医疗卫生机构和其医务工作者为干预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干预前后医院无烟环境和医务人员对控烟的知识和提供控烟服务等控烟效果的调查与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相比被调查人员吸烟现状、认知态度、控烟理念、控烟措施等方面均产生显著变化.结论 实旌综合控制,以无烟医院创建活动为载体的途径是有效的.对全社会实施控烟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无烟医院职工吸烟及提供戒烟服务情况,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金山区无烟医院在职职工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无烟医院职工1494人,总吸烟率为17.5%,吸烟以男性为主,吸烟率为53.1%;行政后勤岗位和外科医生吸烟率较高,分别为36.2%和27.8%。95.0%的职工赞同创建无烟医院,14.3%的职工接受过戒烟方法和技巧的培训,34.9%的医务人员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结论无烟医院的吸烟率仍较高,接受戒烟服务方法和技能培训及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