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烧伤血清对离体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AM )CD14的mRNA基因和膜蛋白 (mCD14 )表达变化及其对AM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分离并收集大鼠AM ,以烧伤血清及LPS刺激 ,再分别以抗CD14抗体作用后提取总RNA ,用RT PCR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CD14mRNA表达 ;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TNF α和IL 6浓度 ;免疫组化法检测AM膜CD14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经烧伤血清和LPS刺激后 ,AM的CD14基因以及蛋白表达从 1h起就开始增加 ,2h达峰值 ,然后逐渐减弱。上述改变在伤后 12h内持续 ,细胞因子分泌相应增加 ;抗CD14抗体阻断CD14作用后 ,CD1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细胞因子分泌亦相应减少。 结论 :严重烧伤后可能随着LPS增加 ,通过激活内毒素信号传导通路 ,使AM分泌细胞因子增加。这种作用可以被抗CD14抗体所阻断 ,提示严重烧伤后可以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2.
1型糖尿病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其发病中有许多免疫细胞参与,包括CD4^ 和CD8^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其中CD4^ T淋巴细胞起中心性作用,按其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大致分为Th1和Th2两亚群。许多研究表明,在胰岛B细胞的损伤、胰岛炎的加重、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Th1细胞及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及细胞因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CD14在颅内感染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正常人、3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10例化脓性脑炎病人的外周血(PB)中CD1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比较.结果,正常人PB 中CD14为3.825±0.760,病脑患者PB中CD14为6.025±2.183,化脑患者PB中CD14为6.227±2.580,正常人与两组患者CD1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14在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升高,提示其在颅内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腹腔巨噬细胞(Mψ)CD14分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BALB/c小鼠20%TBSA Ⅲ度烧伤模型,分离和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烧伤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伤后12 h内不同时间CD14的变化.结果:烧伤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在伤后1 h腹腔MψCD14表达就明显增加,复苏组、延迟复苏组阳性强度分别在伤后2,8 h达到峰值,这种改变在伤后12 h内呈持续状态.从伤后8 h起,延迟复苏组小鼠上述改变均较立即复苏组明显.结论:在伤后过度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Mψ的激活及其反应性的增高,可能与烧伤引起CD14的上调,从而使其增敏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CD14在颅内感染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正常人、30例病毒性脑炎病人、10例化脓性脑炎病人的外周血(PB)中CD14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比较。结果,正常人PB中CD14为3.825±0.760,病脑患者PB中CD14为6.025±2.183,化脑患者PB中CD14为6.227±2.580,正常人与两组患者CD1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D14在颅内感染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的升高,提示其在颅内感染的发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在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肝损害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以及星蒌承气汤的靶向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大脑注射Ⅶ型胶原酶法建立SD大鼠急性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脑出血组、脑出血痰热腑实证组、星蒌承气汤组,造模后24、48、72 h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肝组织CD14 mRNA表达,并观察肝组织HE染色结果。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肝组织CD14 mRNA表达升高,星蒌承气汤能降低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肝组织CD14 mRNA表达,并能明显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CD14在介导内毒素性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星蒌承气汤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CD62P)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它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8例糖尿病人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AE)及肾功能变化分为三组,正常尿蛋白组;尿蛋白持续阳性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异常组。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CD62P。同时检测血糖,肾功能,行血小板及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测;行即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检验;记录患者的血压。结果血CD62P浓度检测:Ⅰ组与Ⅳ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303)、与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3)、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Ⅱ组与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常规检测血小板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各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62P在糖尿病肾病各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发展,CD62P表达更加明显。提示CD62P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粘附分子CD62P的高表达与与高血糖等因素有关。CD62P介导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于肾小球和肾间质中,可能是其在DN发病中起作用的机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CD62P的高表达不依赖于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正常参考人群(正常组)CD14细胞TLR表达之间的差异,从TLR信号转导机制方面研究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的原因.方法选择有糖尿病史2年以上患者22例和正常组20例,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成熟外周血CD14细胞表面TLR2、HLA-DR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CD14细胞TLR2的表达为(57.5±6.11)%,正常组为(43.63±8.94)%(P<0.01).糖尿病组HLA-DR的表达为(75.08±14.64)%,正常组为(83.36±12.98)%(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可能与CD14细胞TLR2、HLA-DR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CD40L在大鼠糖尿病性溃疡中的意义及与ICAM-1、TG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在大鼠糖尿病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甘油三酯(TG)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中等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同时给予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8w末,所有大鼠下肢涂抹冰醋酸建立糖尿病下肢溃疡模型,观察溃疡变化;12w末处死大鼠,测体重并取血,测空腹血糖、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TG,酶联免疫法测sCIMOL及ICAM-1,免疫组化法测皮肤组织中的CD40L。结果:注射STZ后糖尿病大鼠出现明显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症状,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糖尿病并溃疡组血TG、sCD40L及ICAM-1明显高于其他组,皮肤组织中CD40L亦高于其他组;而正常对照组与溃疡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D40L与ICAM-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TG与两者之间无相关性。结论:CD40L、ICAM-1、TG可能在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康  旦增 《医学综述》2014,(15):2726-2728
CD14为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在介导机体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CD14的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多种肿瘤的易患性,同时其免疫调节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详细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该文针对CD14多态性与肿瘤、CD14与肿瘤免疫逃逸、CD14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期望为CD14在抗肿瘤中的作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脓毒症临床表现多样,是创伤、烧伤、感染、休克等临床危急重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前期研究发现,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 LBP)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14(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CD14)通过识别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通过综合分析CDl4在脓毒症中的致病机理,探讨其在脓毒症诊断及治疗中的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自身免疫疾病以女性发病多见,目前许多研究已表明CD1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1型糖尿病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CD1s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不同性别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15~20岁的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初发(病程小于6个月)患者24名(女10名,男14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男女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CD1分子的表达。结果 1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淋巴细胞表面CD1a、CD1c、CD1d的表达百分数显著高于男性患者。在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别的1型糖尿病患者其淋巴表面CD1s分子表达的不同,可能与CD1s识别不同的脂质抗原和雌激素有关,为1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CD62P、CD6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有微血管病变者42例,无微血管病变者34例)及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CD63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CD62P、CD6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活化血小板表达明显增高,微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活化血小板的高表达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过程中肾素原受体(PRR)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R)的表达水平及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阐明 PRR 与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 SD 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和12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CD14及8-羟脱氧鸟苷分子的表达,检测糖尿病及对照组视网膜 AT2R、PRR mRNA 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病程 SD 大鼠视网膜 AT2R 和 PRR 的 mRNA 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随之增多。病程越长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凋亡细胞数量越多,各阶段病程 CD14染色未见明显新生血管。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PRR 和 AT2R 表达水平与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各病程大鼠视网膜 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 PRR 和 AT2R 的表达与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神经节细胞凋亡相关,可能通过增加 ERK 的磷酸化水平发挥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胞免疫与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瑜祯  冯乐平 《医学综述》2009,15(19):2994-2997
1型糖尿病是遗传易感体在免疫介导的作用下选择性损伤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为亚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对胰岛β细胞的浸润和破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在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有4.15亿人患有糖尿病,估算有1.93亿患者未确诊为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近几年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对糖尿病早期的干预、检测以及预后的评估成为近几年热门研究方向。通常会通过测量空腹血糖或HbA1c浓度或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来确诊,HbA1c可在糖尿病诊断、与平均血糖的关系、与糖尿病并发症危险性的关系及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儿童(<18岁)、孕妇或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如贫血)患者并不能依赖HbA1c诊断,因此需另寻一种生物标记物。CD36作为研究最广泛的清道夫受体之一,并非普遍表达,但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细胞类型中,包括造血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乳腺和眼睛中的特化上皮细胞、味蕾细胞、肠细胞和胰岛素反应细胞(如脂肪细胞)以及心脏和骨骼肌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肠道对脂肪吸收、脂肪组织中的脂质储存、心脏和骨骼肌的脂质利用以及糖代谢紊乱,且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率相关。血清可溶性CD36(soluble CD36,sCD36)作为CD36非细胞结合循环形式,能够反映组织CD36表达程度,首次在一小部分受试者中被描述为与代谢综合征相关,随后的实验表明外周血sCD36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预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在2型糖尿病患者(NIDDM)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了85例NIDDM患者(无微血管病变35例,有微血管病变50)及30例健康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GFMPCD62p及GMPCD63的表达。结果:患者血小板GMPCD62p及CD63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无微血管病变组的CD62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功能和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为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标本75 例(男性患者42 例,女性患者33 例);健康对照组125 例(男性患者80 例,女性患者45 例),抽取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CD14 基因-159C/T(rs2569190)位点多态性,并通过电泳观察酶切结 果,统计基因型频率,判断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D14 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和互作分析论证CD14 基因编码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存在的联系。结果:在患病组CD14-159C/T(rs2569190)的TT 基因型分布频率为5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因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 为分泌蛋白,位于细胞外基质,无跨膜区,亲水性较弱。CD14 蛋白二级 结构中无规则卷曲较多(占41.87%)。CD14 与10 个蛋白直接互作,在Toll 样受体4 信号通路和MyD88 依赖的Toll 样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CD14 基因-159C/T(rs2569190) TT 基因型,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CD14 蛋白可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控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的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即刻、治疗14d后或出院前CD62p及PAC-1的表达率,并比较其水平的变化;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空腹血糖随着病情进展分别增高,血糖与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如合并高血糖,CD62p、PAC-1值比普通冠心病患者更高,且血糖与CD62p、PAC-1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