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早期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并及时治疗,可预防麻风畸残。虽可观察神经粗大,但没有一个客观指标(除病理)来测得神经损伤。作者用神经电生理法研究53例未经治疗的结核样型麻风,有尺神经病变者39  相似文献   

2.
皮肤组织遭受损伤时,其损伤修复对于恢复皮肤的稳态非常重要,趋化因子SDF-1在此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对SDF-1/CXCR4轴在创面愈合、损伤处神经修复作用、创伤后瘢痕形成以及其对损伤部位神经疼痛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开发更有效的皮肤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神经导管桥接缝合法,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疗效。方法应用可降解几丁糖-生物膜导管,使用套入桥接缝合法,代替以往的端端缝合法修复神经损伤,术后随访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其中8例感觉神经损伤,2例运动神经受损,2例长段神经移植。随访为6~20个月,8例感觉恢复S3或S3 ,1例运动恢复M3,1例M4。2例电击伤患者感觉功能恢复为S2。结论应用神经导管套入缝合法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4.
麻风病的神经病变是导致患者残疾、丧失劳动力而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为早期预测神经损伤,研发防止或干预神经损伤的药物,本文综述麻风杆菌侵犯人外周神经施万细胞后导致的免疫炎性反应、脱髓鞘与轴损伤等病变的分子机理。另一方面,评述可早期预测神经损伤的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了解麻风的神经(N)及其损伤机理,对麻风防治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多和深入。 对麻风周围N损伤的研究,基本可归类为三个方面,即诊断,分类和畸残预防。众所周知,至今诊断早期麻风仍没有“金标准”,依然要靠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手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评估分析影响性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评估术后有无射精、逆行射精及射精痛等性功能指标,并根据单因素分析。对影响患者性功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正常性生活中,均能顺利达到高潮。实验组患者术后性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性功能的危险因素为术中损伤阴茎海绵体神经、电切的高温度损伤周围组织以及膀胱颈的完整性受损。  相似文献   

7.
神经损害是麻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是导致麻风患者畸残与毁形的主要原因。当前对外周神经损失程度及范围的确定仍旧依靠传导检查、冷热水感知测试和神经触诊等传统检查技术,敏感度差,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麻风外周神经损害的诊断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将综述近年来X线、MRI、超声等先进影像学技术在麻风病外周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臂丛节后神经的磁共振成像序列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薄层连续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显示臂丛节后神经形态,比较几个序列的优劣.方法 采用1.5T MRI对11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节后神经冠状位扫描和斜矢状位,扫描序列包括常规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T1WI)、T2加权(T2WI)、MR神经成像术,确认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定位关系,并观察其走行和分支情况.结果 所有志愿者的臂丛神经均得到了较好的显示,尤其以MR神经成像术的斜矢状位,可明显显示臂丛神经及部分神经束,特别是神经根出口处可以得到很好的显示.结论 MR的神经成像术显示臂丛节后神经的形态上优于常规序列,结合常规序列可以明显提高其对臂丛损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国性科学》2018,(9):2-2
第十一届金陵性医学论坛在2018年8月17日至19日南京鼓楼医院科学会堂顺利召开。同期还举行了鼓楼医院男科联盟成立大会;第五届中国男性性功能障碍诊治技术培训班毕业典礼;第四届全国男性生殖实验室诊断技术新进展培训班毕业典礼;中国男科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培训中心挂牌仪式。泌尿男科界老前辈孙则禹教授、吴宏飞教授等及众多男科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 (AD)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生理、精神神经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证据表明情感创伤可引起皮损中支配神经类型的变化、神经多肽的异常表达而影响AD的病程。为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在AD发病过程中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研究中测定了AD患者血液中NGF和P物  相似文献   

11.
神经损伤是导致麻风病人持久性畸形的主要原因。可产生于已治和未治病人,甚至发生在已完成抗分枝杆菌治疗的病人。在界线类麻风(BT、BB、BL),神经损伤多发生在逆向反应(RR)。反应是逐渐发生的,经数周,甚至数月而成为不可逆的损伤。偶尔可迅速发生。皮肤损害往往伴有神经损伤,但亦可早于或迟于神经损伤出现。在瘤型麻风(BL、LLs、LLp),反应表现为麻风性结节红斑(ENL),与RR相反,反应为全身性的。在大多数病原体中,感染周围神经(N)是麻风杆菌(ML)的独有特征。周围N感染是麻风的必备条件,但关于N损伤的频率及范围(程度)的详细情况仅最…  相似文献   

12.
许多晚期麻风患者伴有继发性甲损害.引发麻风继发性甲病变的危险因素繁杂,包括反复创伤、神经病变、血管损害、继发感染、麻风反应营养不良以及药物.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甲下出血、甲剥离、甲肥厚、甲胬肉和异位甲等.其中,大多数是由神经损害和外伤引起的.此外,发生于疾病晚期的手足末端骨质溶解可表现为短小甲,球拍指,甚至甲缺失.其他典型表现包括:纵行甲黑线、甲凹点、巨大甲半月、Terry甲、白甲、软甲和Beau线.麻风继发性甲损伤反映了手足神经血管损伤引起的病变严重程度、机体的营养和生理状况以及是否正常开展畸残预防.  相似文献   

13.
【摘要】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用皮肤磨削术、中医梅花针或皮肤微针,甚至剥脱性点阵CO2激光等对常规中波紫外线光疗抵抗的白癜风皮损可有效诱导复色。这些治疗除了因创伤增加药物透皮吸收外,还启动了创伤修复以及对毛囊或表皮黑素细胞的活化。伤口周围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泌趋化因子12以招募毛囊隆突区或皮损周围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R7的黑素细胞或黑素干细胞向白斑区移行。本文综述治疗性皮肤创伤诱导白癜风皮损复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锌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发现缺锌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研究表明,缺锌可导致皮肤、胃肠、内分泌、神经精神、眼、免疫等多方面出现损伤,锌能安全有效的用于肠病性肢端皮炎、病毒性皮肤病、痤疮、脱发、黏膜(口腔)扁平苔癣、白癜风、黄褐斑、湿疹、溃疡和创伤等。因此锌的临床运用日益广泛,尤其在皮肤科临床运用方面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诊断相关问题及各种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19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脊髓痨2例,间质型神经梅毒4例,麻痹性痴呆13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100%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率84.21%,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阳性率68.42%,细胞数增高阳性率78.94%;头颅CT和MRI表现脑萎缩、梗塞或脱髓鞘病变等改变。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等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多用于喉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如各种类型呼吸衰竭、严重的颌面部烧伤、复合创伤、多发肋骨骨折、连枷胸、肺挫伤、神经肌肉病变、重度颅脑损伤、重大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需较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患者。  相似文献   

17.
麻风实际上是周围神经病。疾病过程中,甚至完成MDT后,出现的畸残都是神经损伤持续存在的结果。1993年14届国际麻风会议上提到近五年来已开始研究神经损伤的免疫学,应着重于神经损伤的机制和治疗。 麻风菌进入神经的途径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通过血行、裸露的神经末梢和淋巴管。麻风菌是唯一能进入神经组织的抗酸菌,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特应性皮炎 (AD)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生理、精神神经和免疫等多种因素。有证据表明情感创伤可引起皮损中支配神经类型的变化、神经多肽的异常表达而影响特应性皮炎的病程。为探索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在AD发病过程中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 ,该研究测定了AD患者血液中神经生长因子和P物质的水平并评估了它们作为AD活动指标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 :符合AD诊断标准的 5 2例患者和作为对照的 35名健康志愿者入选该实验。同时采用Rajka和Langeland、SCORAD、EASI 3种评分系统评价AD严重度。参照Rajka和Langeland标准将患者分为轻、中、…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病,前列腺增生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增多、尿不尽等,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尿潴留甚至肾积水,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短,尿路刺激症状轻,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因此电切除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黄金标准[1]。笔者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颈完整性对低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勃起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并在术中做好膀胱颈完整性的保护;对照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但在术中对膀胱颈三角进行切除,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不同时间点IIEF-5评分、两组术后6个月性功能相关指标及干预后精液常规及DFI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阴茎海绵体神经损伤、周围组织损伤及膀胱颈完整性受损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欲增强及勃起功能增强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逆行射精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精液中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精子DNA碎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保留膀胱颈完整性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