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医综合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周围性)1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遂来 《河南中医》2004,24(4):59-59
颜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可因患者风吹、受寒而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管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面痹。中医称“口眼歪斜”。笔者近年来,运用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扎冲十三味丸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蒙医理论上该病又称“赫依性瘫”,是因面部白脉受损所致。自2000年元月到2005年2月,我科收住了6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扎冲十三味丸结合针灸疗法,疗效突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病分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两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炎所致,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枢性等神经麻痹为脑部疾病所致,仅限于下面部表情肌(口角歪斜,鼻唇平坦)麻痹,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闭眼、皱额、蹙眉)则正常,且多伴有肢体瘫痪,二者均...  相似文献   

4.
李建英 《河北中医》2009,31(4):554-55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又称为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发病急,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50岁最多,男性多于女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笔者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时机与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病变主要包括周围性面神经炎、面神经痉挛及感染、肿瘤等因素引起的面神经病变,其中以周围性面神经炎为临床所多见,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周围性面神经炎,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瘫,属于祖国医学的“口僻”、“面瘫”、“口眼喁斜”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的而神经炎,引起周围性而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马钱子中毒引起双侧面神经麻痹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灸治疗马钱子中毒引起双侧面神经麻痹8例宁夏固原地区中医院王敬祖马雪梅(756000)主题词双侧面神经麻痹/针刺疗法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俗称“口眼斜”,是因茎孔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的一种常见的颅神经疾患。而双侧面神经麻痹比较少见,多由于其...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Bell)麻痹,目前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我院1997年至今收治9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用无痛进针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观察组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75岁,平均37.5岁,以28~46岁者居多;左侧面瘫43例,右侧面瘫55例;病程 1~15 d者59例,16~30 d者2…  相似文献   

9.
三联疗法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因乳突孔内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临床上采用三联疗法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炎,俗称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面神经麻痹者,又称贝尔氏麻痹,为常见的脑神经疾患。面瘫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或风寒侵袭有关,由于炎症或缺血引起神经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学“面瘫”、“口眼喎斜”、“吊线风”、“卒口僻”等范畴。笔者2005-01至2009—02运用中药正啁汤治疗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等面神经炎,引起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3.
子午流注纳甲纳子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口僻"等范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Bell’spalsy),即西医学"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或面部受风着凉所引起[1],多由感冒、外伤或五官科疾患所诱发。近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通常指周围性、非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区别在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多伴有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而周围性无此症状,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的面瘫,即单纯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口跟歪斜、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多因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的面神经炎所引起。临床西医常使用激素、神经营养药、局部循环改善等药物,疗效较好。本病在急性期和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关键所在。笔者从医十几年来,认为本病针灸加中药局部热熨,配合西药,疗效显著,病程明显缩短,且不易复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葛建华 《陕西中医》2012,(11):1527-1527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现将本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体会整理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期间,到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2例,排除因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手术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伤。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4~73岁,平均36.4岁;左侧35例,  相似文献   

16.
玉屏风牵正散治疗面神经炎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常见病,多因局部受风或着凉而起病。笔者自1996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玉屏风散合牵正散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满意,并与西药组38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17.
赵立军 《河北中医》2010,32(1):89-9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通称面神经炎,又称贝耳麻痹(Bell’s palsy),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病因不明。70%以上的病例有面部受风、受凉的病史,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多,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患者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  相似文献   

18.
<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的常见疾病,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中,发现早期应用毫火针治疗的疗效显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包括亨特氏(Hunt)综合症和贝尔氏麻痹(Bell palsy),其中贝尔氏麻痹最为常见,又称面神经炎,多由茎乳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水肿压迫面神经或面神经炎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的完全性瘫痪、口角歪斜、食物滞留齿颊之间,影响美观及日常生活,如进食、刷牙等。而亨特氏(Hunt)综合征,又称膝状  相似文献   

19.
面部神经麻痹以周围性面瘫较为常见,是由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而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称贝尔麻痹。祖国医学称其为“口眼(口呙)斜”或“口僻”或“(口呙)僻”临床任何年令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略多,绝大多数一侧面瘫,双侧甚少见,而且面部神经麻痹发病后最易早治不易担误,因神经的最佳恢复期是在三周之内,长不得超出三个月,否则时间越长越不易恢复。祖国医学又认为此病是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内纵缓不收而致。  相似文献   

20.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神经麻痹。早期主要是面神经水肿、骨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两部分尤其明显,少数病例呈间质性神经炎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以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口眼歪斜为主症,春秋二季发病较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40岁~60岁居多,男性多发。因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经络而发病,中医学称为“口眼喁斜”。笔者于2006年3月~2008年12月间,采用电针配合火罐及红外线治疗本病3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