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的QTd,确实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设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组,肺气肿组和正常对照组。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组77例,男性4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3±16岁。诊断标准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诊断。 肺气肿组共58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15年,男性31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66±25岁。 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经X线、心电图、临床体检未见异常,平均年龄46±20岁。 1.2 方法 三组所有病例均测量体表心电图各导联的QT间期,排除合并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房颤、束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ET)、心钠素(ANF)与肺心病肺血管异常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我们测定了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患者及对照组血浆ET和ANF含量,探讨其在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形成中的意义。对象与方法肺心病组35例,均按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标准诊断。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49~71岁。肺气肿组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56~68岁。以上两组均系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对照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6~65岁。为同期住院患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结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评估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程度对预测高血压心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其中非左室肥厚组(NLVH)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61.2x8.9)岁;左室肥厚组(LVH)100例,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60.8±9.2)岁;对照组100例,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60.9±9.5)岁。对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结果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血清Hey水平分别为(9.32±1.91)μmol/L、(20.92±3.28)p,mol/L和(29.60+3.73)wmol/L,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NLVH组和LVH组LVEF分别为(59.00±4.63)%、(40.70±1.87)%和(39.50±1.46)%,依次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hcy与LVH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对预测高血压心衰,减少高血压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一氧化氮 (NO)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 ,我们测定了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NO和IL 8的水平 ,探讨其与肝功能分级和腹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60例 ,有腹水者 3 8例 ,无腹水者 2 2例 ,平均年龄 40 .3岁 ,男性 48例 ,女性 12例 ,诊断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1 ] ,其中child pugh分组A级 14例 ,B级 3 0例 ,C级 16例。对照组 5 6例均为正常献血人员 ,男性 3 7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 3 9.9岁。2 .方法 :空腹无菌抽血 4ml ,低温离心 ,分离血清。以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规律。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人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以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同时加用东菱迪荚按隔天10u、5u、5u加入生理盐水(NS)250ml静脉滴注及葛根索活血化瘀等治疗;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其余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各抽取病人肘静脉血3ml,1000rpm离心取上清液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对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SOD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MD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依达拉奉可清除急性脑梗死病人体内过多的MDA,对SOD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总抗氧化力为参数,观察其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对象与方法对象:1994年3月至1996年5月经血液学有关检查确诊的不同类型血液病住院病人73例,其中急性白血病43例,慢性粒细胞日血病(慢粒组)10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组)5例,恶性淋巴瘤卫5例。年龄24~73岁,男性41例,女性32例。正常组50例,为正常人,年龄21~58岁。方法:(1)血清SOD、血浆SOD、红细胞SOD活性测定采用黄瞟吟氧化酶法。(2)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AP大鼠模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P组、生理盐水组和α-硫辛酸组,每组30只。α-硫辛酸组于造模后腹腔内注射α-硫辛酸1mg/kg体重,生理盐水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6、9、12h处死大鼠,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CAM-1水平,观察胰腺病理改变,测定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AP组胰腺水肿、粘连、坏死,腹腔内可见血性腹水。术后6hAP组血清淀粉酶、TNF-α、ICAM-1水平以及胰腺组织MDA含量分别为(2211.0±547.4)U/L、(174.8±7.9)ng/ml、(49.3±8.0)ng/ml和(32.2±5.9)U/mgprot,较假手术组的(160±23)U/L、(6.5±1.1)mg/ml、(13.9±3.4)mg/ml、(16.2±3.2)U/mgprot明显升高(P〈0.05);胰腺组织SOD活力为(38.5±9.5)U/mgprot,显著低于假手术组(56.7±6.6)U/mgprot(P〈0.05)。α-硫辛酸6h组的血清淀粉酶、TNF-α、ICAM-1水平以及胰腺组织MDA含量分别为(1478±642)U/L、(164.8±6.2)ng/ml、(37.5±3.9)ng/ml和(20.2±8.4)U/mgprot,较AP组显著降低(P〈0.05);胰腺组织SOD活力为(66.0±8.6)U/mgprot,较AP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P发病与氧化应激有关,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AP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CAM-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测因素之前罕有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133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HBeAg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乙型肝炎复发的判定标准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倍正常上限(ULN),伴有杂交法可检测到血清HBVDNA。结果研究对象中。男75例,女58例,平均年龄(28.2±6.9)岁。其中108例的HBVDNA为基因B型,25例为基因C型。HBeAg阳性阶段ALT水平〈2ULN、2~5ULN、〉5ULN的例数分别为49、40、44。HBeAg发生血清转换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6±3.7)年。HBeAg血清转换后平均随访(5.8±4.6)年中,26例患者出现乙型肝炎复发,每年的复发率为3.3%。  相似文献   

9.
我们测定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静脉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与急性脑梗塞组织、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以探讨CRF患者血小板功能降低的原因。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CRF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6.24±17.3岁。(2)正常对照组:95例,男性58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8.43±16.9岁,为健康自愿者。(3)急性脑梗塞组:40toAl』kfgoAsHidelgfoNttiteedRflMAqde均为发病后72小时内患者.经头颅CT平扫证实。各组受检者均于晨空腹时静脉采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号功能、电解质、渗透压,用Co…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肺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急性加重期常常出现血糖增高,我科自1998年~2002年收治了41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出现空服血糖增高的有9例。约占21.95%。本组9例均无糖尿病史,均符合慢性肺心病加重期诊断标准。年龄60~78岁,平均72.03岁;男性7例,女性2例;肺心病病程8~14年。9例患者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空腹血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炎患者铁贮备与肝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常伴体内铁过量。我们检测了31例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铁蛋白和肝功能,以了解慢性肝炎患者的铁状况,并探讨其对肝脏炎症活动度的可能影响。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丙型肝炎组31例,抗HCV和(或)HCVRNA均阳性,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5.2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2.5年。轻、中度为23例和8例,无重度患者。(2)乙型肝炎组37例,HBVM和(或)HBVDNA阳性,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29.2岁。病程0.5~22年,平均病程4年。轻、中、重度分别为24例、11例、2例。入选病例符合(1995)《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3)对照组15人,为健康志愿者,男性8人,女性7人,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3.5岁。影响检查结果的病例除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掌、蜘蛛痣和乳房发育三联征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男性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成年男性,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2和T水平,分析E2、T和E2/T比值与三联征发生的关系。结果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E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T水平明显降低,Child B和C级患者分别为10.0±8.0和7.5±9.8nmol/L,与正常对照组(26.8±6.3nmol/L)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2/T比值明显升高,Child A、B、C级分别为4.5±2.8,11.0±8.8,16.7±11.2,与正常对照组(2.3±3.5)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E2水平在有无“三联征”发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水平在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7.3±6.0nmol,L和17.0±9.2nmol/L,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3.7±2.4nmol/L和15.6±8.8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E2/T比值在肝掌(+)组和(-)组分别为13.9±10.5和5.5±3.6,蜘蛛痣(+)组和(-)组分别为14.7±9.8和4.8±3.5,乳房发育(+)组和(-)组分别为19.9±9.7和5.7±4.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紊乱,血清T水平和E2/T比值的紊乱程度与肝硬化时肝功能受损程度有明显的关系,“三联征”的发生与血清E2水平无明显相关,而与E2/T比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肺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浆SOD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及活血化瘀药物对其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对象 :选择本院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3 9例 ,年龄 5 8~ 76岁 ,平均年龄 68.5岁 ,其中男性 3 0例 ,女性 9例 ,肺心病病程 8~ 2 0年 ,平均病程 12年。全部患者均符合 199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2 .方法 :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19例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氧疗、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常规 +活血化瘀治疗组 (川芎嗪组 )…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冠心病人PTCA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一氧化氮(NO)生成、NO合酶(NOS)活性和L-精氨酸(L-Arg)转运的变化,探讨PTCA支架术后血小板功能受损的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平均年龄52.6±5.5岁;冠心病组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53.3±4.8岁。对照组、冠心病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血测定血小板NO生成、NOS活性及L-Arg转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术前血小板NO生成、NOS活性及L-Arg转运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于术后即刻进一步下降(P<0.01);之后有所恢复,但至术后第6天仍未恢复正常(P<0.05)。意义:PTCA支架术可能通过降低血小板NO合酶活性和L-Arg转运使血小板NO生成减少,此可能是术后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组(A组)患血清NO(一氧化氮,与SOD(超氧化物蚊化酶,改变并与<59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组(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方法对呕血或(和)黑粪患于发病2天内测血清NO与SOD等,血止后作内镜检查。结果A组的血清NO明显高于B组、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OD明显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明显低于B组。结论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血红蛋白及血清NO减低,SOD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患者抗氧化治疗措施。方法将126例高原(海拔2260~3500m)AECOPD合并CCP患者随机分为红景天治疗组(A组)、氨溴索治疗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2例。3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口服藏药红景天胶囊,每次2.0g,3次/d,共28d;B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mg静脉滴注,2次/d,共28d。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3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8d后,分别测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治疗前,3组间血清8-iso—PGF2α、SOD、GSH、MDA、T—AOC水平、FEV1%pred、FEV1/FVC、PaO2、PaCO2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后,3组血清8-iso PGF2α、MDA水平、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SOD、GSH、T—AOC水平、FEV1%pred、FEV1/FVC、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A组和B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各项指标均较B组为优(8-iSO—PGF2α:6.21±1.42比8.62±1.45,SOD:89.56±7.61比79.33±7.25,GSH:42.76±4.52比35.26±4.22,MDA:5.26±1.52比7.33±1.68,T—AOC:24.60±3.46比21.67±2.78,FEV1%pred:44.33±6.05比39.84±5.88,FEV1/FVC:47.85±5.36比43.78±5.04,PaO2:53.81±5.60比48.58±5.47,PaCO2:42.82±5.18比47.67±5.54,均P〈0.01)。126例患者治疗前,血清8-iso—PGF2α、MDA与FEV1%pred、FEV1/FVC、PaO: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754、-0.788、-0.812和-0.777、-0.654、-0.752,均P〈0.01),与PaCO,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726、0.685,均P〈0.01),SOD、GSH、T—AOC与FEV1%pred、FEVI/FVC、PaO2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85、0.716、0.733,0.805、0.746、0.657和0.635、0.702、0.733,均P〈0.01),与PaCO2呈显著负相关(r=-0.716、-803、-0.752,均P〈0.01)。结论氧化/抗氧化比例失衡参与了高原AECOPD合并CCP的发病;红景天和氨溴索在高原AECOPD合并CCP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红景天的效果优于氨溴索。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对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强大的缩血管生物活性肽,参与体内血管活性的调节,并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关,这些疾病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为了探讨雌激素对ET的作用,我们观察了健康成人与绝经后妇女的ET水平变化,报告如下: 一、对象 受试者男性16例、女性26例,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史。根据性别、女性是否绝经分成3组:(1)健康男性组16例,平均年龄33±9.21岁(19~48岁),平均血压15/9kPa;(2)育龄妇女组14例,平均年龄32±6.92岁(21~44岁),平均血压16/10kPa;(3)绝经组12例,平均年龄62±8.94岁(50~80岁),平均血压17/9kPa。女性又根据不同的年龄分成30~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及>60岁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胃癌患者(包括伴有转移者和无转移者)外周血中一氧化氮(NO)浓度对胃癌转移的影响.方法24例临床胃癌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44岁~68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16例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全身远处转移,另外8例通过临床检查及病理切片未发现有转移.将16例伴有转移者设为转移组,8例无转移设为胃癌组;两组均于术前静脉采血离心后留取血清备检NO.另外抽取40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作正常对照备检.NO的检测:用金属镉还原法检测血清中NO代谢产物硝酸盐的浓度.检测数据用x±s表示,结果统计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转移组外周血中NO浓度为50.62umol//L±7.8umol/L,胃癌组的NO浓度为70.76umol/L±9.7umol/L,正常对照组NO浓度为80.78umol/L±14.50umol/L.胃癌组和转移组NO浓度明显降低,胃癌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组与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转移组与胃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O可能对胃癌转移有抑制作用.NO浓度降低会给胃癌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0和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 L)以及氧化应激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中的表达。方法利用对照组(N组,3只)与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A组,6只)作比较,用流式细胞技术法检测外周血中CD40和CD40L表达,比色法检测外周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MDA、CD40、CD40L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分别为13.12±2.11和4.69±0.69,16.18±2.48和8.5±3.12,14.91±4.81和6.34±0.2,P〈0.01,但SOD则低于对照组大鼠(78.75±10.61和168.90±6.85),P〈0.01。结论提示CD40-CD40L的相互作用以及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病,急性加重期常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病死率高.我们采用桂哌齐特注射液对78例老年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我院住院的老年肺心病患者78例,诊断均符合我国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男性2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4.7±5.6)岁;对照组39例,男性2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2.3±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