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上曾报道舒林酸(sulindac)对家族性腺癌性息肉有消退作用,能减少息肉的数目和大小,从而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但对播散性结肠直肠腺癌样息肉是否亦有治疗作用尚未明确。为此,作者等对15例经钡剂灌肠、结肠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确诊的共有20个播散性结肠直肠腺瘤样息肉的病人(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平均56.9土7.6岁),给予舒林酸150mg,一日2次,4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评估顺应性,并作组织学检查,观察非典型性增生程度、单核细胞浸润数、突变型p53产物检测等。完成治疗后经结肠镜切除剩余息肉,按上述内容对…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2岁,因腹胀、腹痛,大便困难1年,来院就诊,大便不成形、无脓血,病人无消瘦,无家族性息肉病史.内窥镜检查所见:距肛门约20cm处,乙状结肠可见一个约1.2cm~1.2cm大小三角形息肉样粘膜隆起,表面光滑,颜色同周围粘膜。此处并见一个长蒂、分叶状息肉,息肉长约2.0cm,表面欠光滑,其顶部可见细颗粒样改变,颜色红。直肠可见多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1岁,住院号35205。脐周部阵发性疼痛33天,发作时腹部出现包块,并伴有腹鸣,有排便及排气,间歇期症状消失。二天来腹痛加剧,呕吐、腹胀、无排便及排气,于1982年7月23日入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较差,体温37.1℃,血压130/80。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心肺正常。腹部稍膨隆,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轻度压痛,无肌紧张,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腹部透视:右中下腹部有胀气肠曲及液平。化  相似文献   

4.
在电子胃镜下利用活检钳钳除胃多发性息肉,其息肉直径均在0.5cm以下,呈半球形或扁平状,表面光滑,色泽发红,经病理活组织检查为增生性息肉,术后给予抑制胃酸分泌、止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经过多次反复钳除,钳除部位结痂脱落,后复查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息肉结肠镜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结肠、直肠息肉患者46例临床结肠镜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息肉54例,单发息肉30例,多发息肉16例,均为一次性切除。术中出血50~230ml,平均120ml,手术时间120~260min,平均160min。结论高频电刀,激光或微波摘除或凝除肠息肉,这样使肠息肉患者避免了住院开腹手术的痛苦,又可一次性摘除多处息肉。此术式较安全、方便、痛苦较小,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48岁。左腹部间断性、阵发性绞痛31年。31年前,于生气后吃油炒面约3两,食后约1小时即发生腹绞痛,伴轻度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时轻时重,持续3天,经服中药后缓解。以后每年发作2次~4次无明显诱因症状,8年前因精神受刺激后发作频繁,发作时可于腹部看到包块应用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7岁,因反复腹痛、腹泻10余a,加重10d于2002年9月12日入院。患者自10余a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大便为稀水样,应用抗生素后好转。3a前曾在我院行钡灌肠提示为“结肠、直肠多发息肉”,未行系统治疗。10d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伴食欲不振、恶心,自服PPA等药物无好转而来院就诊,无发热、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因哺乳后呕吐,无排气排便,出生后第9天就诊以“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收住院。查体:一般情况极差,重度营养不良,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心肺无异常,腹部稍凹陷,未见肠型、蠕动波及包块,腹软,肠呜音无,肛门外观正常,直肠指检无胎便。X 线示:腹部未见液平及积气征。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十二指肠及距屈氏韧带远端约7cm 的近端空肠明显扩张,以下全段小肠、结肠、直肠上段肠管均呈极度狭窄,管径约3~4mm,肠壁菲薄,腔内无液气,部分管壁萎缩,并呈多个盲端,两个盲端之间仅见细小纤维索带相连,肠系膜明显缺损,其余腹内脏器未见异常,术中因患儿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术后诊断:先天性肠道畸形。  相似文献   

9.
结肠腺瘤性息肉是重要的结肠癌前病变,研究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病规律对结肠癌的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自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本组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腺瘤性息肉共计281例,现将其临床特征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囊乳头状瘤很少见,但癌变时易于误诊,特报告1例,以引起临床注意。病例摘要男性,63岁,1980年11月27日入院。因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1天,伴恶心呕吐,在当地治疗未见效。入院时检查:体温37.7℃,脉搏9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210/50,体重46.5kg。巩膜及皮肤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肿大,上腹部压痛及腹肌紧张,以右上腹为明显,莫菲氏征(十),局部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体检的普及,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也明显增高.日本集团体检中,检出率达2.4%.我院自1984年以来B超诊断胆囊息肉已达百例以上.近二年来对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的超声改变进行探讨,并与其它类型的胆囊息肉及早期胆囊癌加以鉴别,从各方面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体检的普及,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也明显增高.日本集团体检中,检出率达2.4%.我院自1984年以来B超诊断胆囊息肉已达百例以上.近二年来对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1例的超声改变进行探讨,并与其它类型的胆囊息肉及早期胆囊癌加以鉴别,从各方面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结肠息肉在结肠良性肿瘤中最为常见。但广泛分布之弥散型多发性结肠息肉较为少见。本文就其X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析结肠镜检时直肠息肉的漏诊情况,总结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医生减少结肠镜下息肉的漏诊。选择本院2017年中6个月内先后2次做结肠镜检查的273例患者,收集病例资料,将第2次肠镜检查新发现的息肉判定为漏诊息肉。采用χ2检验分析结肠息肉的漏诊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漏诊的影响因素。273例患者漏诊率为44.69%,发现的400枚息肉漏诊率为33.00%。息肉单发、扁平型、尺寸偏小及结肠镜操作中退镜时间不足、前后2次操作人员不同为息肉漏诊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肠镜检时存在较多息肉漏诊。单次结肠镜检查对息肉的漏诊率较高,息肉数量、形态、大小及内镜医师的操作因素等对息肉漏诊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5岁。因阴道流恶臭样白带伴不规则出血10个月于1986年1月18日入院。患者于1983年曾行左结肠癌切除术,病理报告为降结肠乳头高分化腺癌侵达肌层,附近淋巴结(0/9),上、下切端未见癌侵润。入院后经取宫颈组织送病理检查,报告为宫颈腺癌。即行放射治疗,病情好转,渐趋痊愈。住院期间,因心窝部出现间歇性胀痛并向腰部放射,且逐日加重。经胃钡餐X线透视摄片和纤维胃镜检查均提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例8个月女性患儿,4个月前排便困难,肛门有一粉红色、圆形肿物脱出,阻塞肛门。大便呈薄片状,无血便。肛门指诊:肿物位于直肠前壁,占直肠壁之1/3左右,不能扪及肿物上极、囊性、有张力,光滑无结节、无血迹。行肿物穿刺抽出少量胎粪样物。入院诊断:双直肠重复畸形。钡灌肠检查结果:可见双重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肠管影象,其走行方向基本一致。入院后第10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18岁,农民,于1985年6月18日入院。住院号5738。10个月来发现腹部包块伴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吐后或排气后腹痛缓解,包块也随之变软。既往无结核病、腹膜炎和手术史。体检:腹部可触及一巨大包块,约25×12cm,表面光滑,叩鼓音,质中等硬,活动差。B型超声:腹部未探及肿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左下腹痛伴粘液便3个月入院。左下腹痛呈阵发性,无规律,伴有粘液便,每日4~6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自服“黄连素、氟哌酸“无明显缓解。钡灌肠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查体:一般情况无异常,心肺无异常。腹部除左下腹压痛外无特殊阳性体征。结肠镜检查:于进镜30~60cm之间结肠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射频治疗胃多发性息肉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患者应用射频胃镜技术行胃息肉电切术。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内镜医师诊疗,严密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及术后的护理健康指导。结果30例患者均能耐受诊疗,切除息肉102颗,手术成功率100%,手术过程遗忘率100%,满意度100%,无呼吸抑制、循环衰竭、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射频胃镜胃息肉电切术,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病例:男,15岁,因间断腹痛5年,大便带鲜肉块、便血及柏油样便2个月。于1993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患者自5岁时上口唇可见数个似小米粒大黑色素斑,10岁时斑点明显增多并逐渐波及口唇周围、口腔粘膜、鼻梁及手指末端掌面和背侧面。同年患急性腹痛曾在天津儿童医院诊为“肠套叠”,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腹痛反复发作,以下腹为主,解痉药物治疗可缓解。于1993年10月腹痛加重,发作频繁,大便时带血性鲜肉块、便血或柏油佯便。当地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