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塞(AMI)ST段呈墓碑形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前壁AMI分为ST段呈墓碑形抬高组(A组,19例)和ST段呈常态形抬高组(B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ECG)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1) A组出现对应导联ST段下移13例(68.42%),B组14例(28.57%)(P<0.05);(2)A组QT间期离散度(QTd)(69.98±18.26ms)明显高于B组(60.11±16.94ms)(P<0.01);(3)室性心律失常A组11例(57.89%),B组9例(18.36%)(P<0.05);(4) A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为(2317.1±657.4)u/L和(264.4±127.9)u/L,明显高于B组的(1892.2±548.9)u/L和(137.6±88.5)u/L(分别为P<0.005和P<0.01);(5) 冠脉造影A组17例(89.47%)呈多支病变,B组30例(61.22%)(P<0.01)。结论AMI后 ST段呈墓碑形抬高患者梗死面积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AIMI患者中有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68例分为甲组,其余26例分为乙组,分析其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结果:且左心衰例数,心源性休克例数,正后壁心梗例数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乙组,P<0.01,甲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AIMI心前导联ST段压低是下壁梗塞波及后壁所致的镜像反映,提示下壁梗塞面积大,心功能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庆义 《天津医药》1994,22(11):643-645
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51例)和胸前导联ST正常组(40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下壁导联ST抬高总和及侧后壁梗塞的发生率均高于胸前联ST段正常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则表明左前降支为和多支病变发生率二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并对并发症,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进行了比较,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伴胸前导联ST段  相似文献   

5.
谭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64-1664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壁和下壁ST段同时抬高较少见,其冠状动脉造影(CAG)则更少有报道。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该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57岁,因“胸闷4天,胸痛8小时”收住,患者近4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约20分钟左右自行缓解,每天发作2~3次,8小时前突感胸骨后压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1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有V1导联ST段抬高,其余45例表现为V1导联ST段压低或无改变,其中在V1导联ST段抬高组合并右室梗死14例(62%),显著高于非V1导联ST段抬高组9例(21%);心肌酶谱V1导联ST段抬高组CK峰值(2430±410)U较非V1导联ST段抬高组(1528±369)U明显增高。心律失常合并症26例,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组12例,非V1导联ST段抬高组14例。其中5例病人住院期间死亡。V1导联ST段抬高组3例,非V1导联ST段抬高组2例。结论:V1导联ST段抬高作为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诊断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59%和80%。下壁心肌梗死中V1导联ST段抬高者具有较高的CK峰值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正> 急性穿壁性下壁心肌梗塞(简称ATIMI)早期心前导联ST段压低较为常见,以往认为是对应面改变,故临床上对此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选择性冠脉造影、放射性核素的应用以及尸检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其有多枝冠脉病变,伴有更广泛的心肌损害,并发症多,预后差。为了判断ATIMI早期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梗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的压低、压低幅度及持续时间。寻找早期判定急性心肌梗塞重危患者的指标。方法84例下壁心肌梗塞分为有ST段压低组及无ST段压低组。根据ST段压低持续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为ST段压低在1周内恢复 ;B组为ST段持续压低超过1周未恢复。对上述各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住院死亡率有ST段压低组较无ST段压低组明显增高P<0.05 ;在有ST段压低组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及住院死亡率 ,B组明显高于A组P<0.01。有严重并发症者的ST压低幅度总和明显大于无严重并发症者 ,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前导联ST段压低、压低幅度越大 ,持续时间越长者 ,其病情重 ,并发症多 ,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冯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3):199-19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缺血型下移 ,近年认为是一种危险征象。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 ,伴有ST段下移的36例与不伴有ST段下移的18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做一对照分析。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为近年我院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5例 ,排除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回顾总结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析体表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下移程度与梗死面积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特征。方法于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STEMI组中吸烟、持续性胸痛及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明显较NSTEMI组多;NSTEMI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和糖尿病并发率均明显高于STEMI组;STEMI组血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明显高于NSTEMI组;造影显示冠脉单支病变NSTEMI组明显较少,而三支病变则多于STEMI组;冠脉狭窄程度≤90%的患者NSTEMI组较多,而狭窄>90%者STEMI组更多;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年龄偏大,且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较轻,化验检测结果严重程度低,且造影显示冠脉病变程度低,但有基础TIMI血流3级和存在侧支循环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PCI治疗中依替巴肽与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7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依替巴肽,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种药物的效果.结果: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样”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琰  张望云 《天津医药》1997,25(7):396-398
回顾性分析了1984~1995年急性心肌梗死146例,其中包括“幕碑样”ST段改变者19例(13.01%),1周内病死率63.15%。ST段“墓碑样”改变者预后差的临床因素是:梗死部位89.47%为前壁范围;nST、∑ST、nQ、∑Q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心肌损伤、坏死的范围和程度都较重,临床严重合并症多。“墓碑样”ST段改变者QTcd为(79.33±28.58)ms,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猝死者占死亡人数的66.67%。认为QTcd延长是ST段“墓碑样”改变组临床预后差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120名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溶栓治疗均选用阿替普酶,之后试验组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对照组予普通肝素静脉滴注,24h后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次/d,观察两组间在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试验组予对照组间在临床再通率、血管再通率中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死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孟庆义  刘刚 《天津医药》2000,28(12):707-710
目的研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累及邻近部位时,心电图胸前对应导联ST段改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首次AIMI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IMI时心电图下壁各导联(Ⅱ、Ⅲ和aVF)ST段抬高幅度与胸前对应导联ST段改变的相关指标均呈负相关(均P<0.01)。(2)累及右室(16例)的患者胸前对应导联ST段的改变幅度[V2(0.63±1.82)mm]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2/aVF0.84±1.61),均高于64例单纯下壁梗死组[V2(0.35±1.65)mm,V2/aVF0.29±1.28];差异尚无显著性(均P>0.05)。(3)累及侧后壁的患者(38例)胸前对应导联ST段压低幅度[V2(-1.20±1.52)mm]及与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V2/aVF(-0.33±1.15)mm]均低于单纯下壁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在除去累及邻近部位梗死的病例,单纯AIMI心电图下壁导联与胸前对应导联ST段改变呈负相关(r=-0.797,P<0.01)。结论当AIMI累及右室时可使心电图胸前对应导联ST段趋于抬高,而累及侧后壁时则使胸前对应导联ST段进一步降低,故胸前对应导联ST段的改变方向与AIMI累及邻近部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重建术治疗和药物保守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重建术(CR)治疗[冠脉介入(PCI组)或冠脉搭桥术(CABG组)]或药物保守治疗(药物保守组),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及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和再次血运重建术情况。结果:于入院至随访12个月期间药物保守组心源性死亡高于PCI组、心绞痛复发高于CABG组(P<0.05);PCI组在心绞痛复发例数方面高于CABG组(P<0.05)。结论: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冠脉重建术治疗是安全的,能够降低病死率及心绞痛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VR导联ST段抬高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梅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成功实行射频消融术的8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VNRT)53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AVRT)29例,分析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中aVR导联ST段的振幅表现。结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53例AVNRT患者有15例aVR导联ST段抬高,占28.3%,29例AVRT患者有22例aVR导联ST段抬高,占75.86%,左侧旁道20例,其中1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发生aVR导联ST段抬高,占76%。结论 aVR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判断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尤其是左侧旁道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6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治疗效果。方法:共选取某院于2016年3月份~2018年3月份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根据性别平均分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女性组在年龄、冠心病、TC及LDL-C水平上高于男性组,在吸烟、发病时血红蛋白上低于男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组在TG及HDL-C上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临床参考价值较小。女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男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多发于女性群体中,提升疾病的预后治疗效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疾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李屏  郭忠玉  李伟  李安敏  陈云 《中国药业》2011,20(15):71-73
目的 观察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71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随访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术后180 d左室射血分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 d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0 d替罗非班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使用替罗非班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