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损伤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病人,经尿道外括约肌电切术的失败率及再手术率都很高,通过对术后检查回顾性的研究,将膀胱漏点压力增高作为手术失败的一个指标。55例脊髓损伤病人,平均年龄50岁,曾行1~3次括约肌切除术,1~27年(平均119年)前进...  相似文献   

2.
3.
非神经源性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告5例原发性膀胱颈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排尿时膀胱颈开放不良,病变为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可命名为非神经源性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提示其诊断标准:(1)有下尿路功能性梗阻;(2)排尿时膀胱颈开放不良,膀胱内压-膀胱颈内压梯度异常;(3)无影响膀胱尿道功能的神经系疾患。同时对此症的发病机理和治疗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尿动力学测定对前列腺增生患者逼尿肌不稳定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逼尿肌不稳定的情况,对83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40例(48.2%)患者出现逼尿肌不稳定,压力-流率测定发现该组病例排尿期逼尿肌各压力值均增高,尤以膀胱颈部开口压增高为显著,不稳定组为13.2±3.4kpa,稳定组为8.2±2.4kPa,不稳定组开口压增高速率(0.9±0.1kPa/s)明显大于逼尿肌稳定组(0.3±0.1kPa/s);随开口压增高,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率相应增高。长期高压力、高输出状态可能为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脊髓发育不良和隐性骶椎裂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对34例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有反射性膀胱21例(61.7%),其中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3例,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正常8例,急迫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无反射性膀胱13例(38.5%),排尿困难、尿潴留为主要表现。12例膀胱颈口开放患者9例有尿失禁,最大尿道闭合压为3.17±1.40kPa(1kPa=10.20cmH2O),22例膀胱颈口闭合患者最大尿道闭合压为7.77±3.50kPa(P<0.01)。15例IVU显示有上尿路损害的患者排尿期膀胱压力为平均8.01±4.30kPa,19例无上尿路损害的患者排尿期膀胱压力平均为3.06±1.20kPa,(P<0.01)。综合分析显示患者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表现与脊髓损伤平面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型肉毒素(BTX-A)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脊髓损伤致DESD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岁。临床表现排尿无力、排尿等待,需要压腹以助排尿。200 U BTX-A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使用尿道镜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1ml/点。记录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2个月,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15例最大尿流率由(9.2±5.0)ml/s增加至(16.2±7.0)ml/s,单次尿量由(182.5±52.0)ml/次增加至(235.5±40.0)ml/次,剩余尿量由(288.7±122.5)ml下降至(155.4±81.2)ml(P<0.01);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顺应性及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术前分别为(113.0±64.8)ml、(15.2±2.0)ml/cm H2O、(52.7±19.2)cm H2O,术后分别为(205.5±75.6)ml、(22.5±9.3)ml/cm H2O及(37.1±7.3)cm H2O(P<0.01,P<0.05,P<0.01)。治疗前需要坐位排尿的8例患者均可以直立排尿。随访2~7个月,疗效稳定。结论BTX-A注射是一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无反射伴DESD的有效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适应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5年1月至1997年8月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病人32例。结果26例做了术后放疗,3例做了术前放疗。5年生存率为(844±83)%(寿命表法)。总局部复发率为188%,高分化腺癌复发率125%(3/24),中分化腺癌375%(3/8)。T1期复发率179%(5/28),T2期复发率25%(1/4)。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适应证为: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病理为高分化腺癌,肿瘤直径≤4cm。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睾酮受体及与膀胱内氮能神经、尿动力学参数和年龄的关系,对16例BPH病人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实验组为16例经开放手术治疗的BPH病人,年龄(653±50)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05±421)分。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替换(AVR)术后左心功能的近期及其远期效果。方法:对1978年12月至1996年12月期间连续129例单纯行AVR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术前B超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64.5±9.3)mm、(44.7±9.9)mm,术后14天至3个月分别为(51.9±7.2)mm、(31.5±4.5)mm(P<0.01);术后1~2年分别为(47.6±6.1)mm、(29.5±5.4)mm(P<0.01)。手术死亡率3.9%。术后随访6个月至16年,平均4.4年,累计随访501病人·年。晚期死亡6例(1.2%病人·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7.3%。血栓栓塞及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率分别为0.8%病人·年、1.0%病人·年。结论:AVR术后95%病人的心功能恢复至I或I级,长期效果满意。故主动脉瓣病变、LVEDD扩大并出现症状的病人,应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药物动力学和疗效及对血压的影响,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的用药方案。方法红细胞生成素测定采用酶联法。起始剂量20U/kg每日静脉注射,维持Hct30%~35%。结果5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静脉和皮下注射20U·kg-1/d后,1/2消除速率常数(ke)分别为143±70和70±31小时(P<001),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203±48和80±24小时(P<001);皮下注射后生物利用度(F)为236%±82%。47例尿毒症患者治疗2周后Hct显著升高,贫血纠正期总剂量仅为常规剂量(100U/kg每周3次)皮下及静脉组的55%~60%和71%~713%(P<001),血压升高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85%和209%,P<005)。结论本药小剂量每日静脉注射能显著提高对贫血的疗效,降低高血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小腿中下段烧伤迁延不愈原因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5年1月至1997年8月,共治疗小腿中下段烧伤后创面迁延不愈者56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由外院转入我院的病人共56例,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256±24)岁,烧伤原因见表1。平均烧伤面积(155±46)cm2,入我院前病程平均(330±21)天,创面深、感染重,创缘老化。部分病人伤前尚有严重疾病(糖尿病、大隐静脉曲张等共25例)和并发症(急性淋巴管炎,股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化脓性静脉炎等共26例)。本组56例经8~21天,平均(1028±223)天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的肉毒素A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毒素A(BTX-A)经尿道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效果。方法对11例因患DESD致慢性尿潴留和尿失禁患者,行经尿道尿道外括约肌注射100UBTX-A治疗,对治疗前后的残余尿(PVR)、最大尿道压(MUP)、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MPdet)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评分调查简表(ICI-Q-SF)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MUP、MPdet和ICI-Q-SF显著降低,PVR显著减少。7~30天达最大疗效,单次注射疗效持续2~3个月,重复注射可持续更长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治疗DESD,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但需要重复注射维持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骶椎管病变导致神经原笥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9~1999年收治的30例患者行尿动力学和腰骶椎管磁共振(MRI)检查并手术治疗。结果 发现脊髓栓系综合征(TCS)27例(90%),其中合并腰骶脂肪瘤15例,脊髓脊膜膨出5例、错构瘤1例、双脊髓畸形1例、结构正常5例。椎管内占位3例。按病因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7.5个月,排尿恢复正常9例、好转18例,膀胱剩  相似文献   

14.
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1993年8月~1994年8月利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和自行研制的置入器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67例。其中61例一次治疗成功,56例(91.8/)术后立即自行排尿,5例术后1~12周内恢复自主排尿,总有效率91.04%(61/67)。24例随访3个月以上,前列腺症状积分(I-PSS)从术前28.79±3.79减少到8.92±3.50(P<0.001),最大尿流率从术前1.87±2.81增加到10.17±1.25m1/s(P<0.001),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正在观察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颈部梗阻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报告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颈部梗阻病人1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前确诊仅5例,另13例术后经病检确诊。强调了尿动力学、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和尿道膀胱镜检在诊断本病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诊断本病的要点:(1)40岁以上男性,有持续的下尿路梗阻症状,临床检查前列腺增大不明显;(2)尿动力学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梗阻位于膀胱颈部;(3)前列腺切除或膀胱颈内切开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4)病检证实有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以来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踝关节爆裂骨折(又称Pilon骨折)1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19~56岁(平均375岁)。骨折分类:按Muler分类:B3型3例,C型15例,其中C1型4例,C2型4例,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春期慢性前列腺炎伴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青春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3例,均行慢性前列腺炎(CP)症状评分(NIH-CPSI)评估,尿常规、细菌培养,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泌尿系B超检查,行NIH分型.Ⅲ型CP患者组均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尿流曲线,记录最大尿流率(Qmax)、DSD、残余尿(PVR)、最大尿流逼尿肌压(Pdet max)、最大尿道压(MU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等参数.Ⅲ型CP伴DSD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或辅以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治疗.12周后行NIH-CPSI评分及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疗效.结果 43例青春期CP患者中,Ⅱ型4例(9.30%),Ⅲ A型7例(16.28%),Ⅲ B型30例(69.77%),Ⅳ型2例(4.65%);其中伴DSD患者28例(65.12%),其中Ⅲ A型2例,Ⅲ B型26例.28例Ⅲ型伴DSD患者治疗12周后,疗效评估显示NIH-CPSI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分别为(27.24±12.41)分和(6.75±2.13)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尿流动力学指标Qmax治疗前后分别为(9.64±4.52)ml/s和(16.16±7.28)ml/s,Pdet max治疗前后分别为(126.74±43.58)cmH2O和(74.57±11.80)cmH2O,MUP治疗前后分别为(112.45±22.73)cmH2O和(66.82±13.92)cmH2O,MUCP治疗前后分别为(96.54±13.60)cmH2O和(51.36±9.74)cmH2O,DSD发生例数治疗前后分别为28例和3例,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仅PVR治疗前后无变化,治疗前后分别为(8.23±3.79)ml和(7.16±4.0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春期CP患者多伴DSD发生,临床表现除下尿路症状外,还出现尿流动力学改变;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该疾病并拟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是该类型CP的主要治疗方法,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30 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 对胸小肌的形态、血管、神经及喙突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 胸小肌中部长(149 ±17)c m ,起始处宽( 72 ±12)c m ,中部厚(51 ±19) m m ,附着部宽(15±04)c m 。营养动脉主要源于胸肩峰动脉的占833 % ( 25 侧) , 肌门距肌起、止点分别为( 22 ±17)c m 、(57 ±14)c m 。胸小肌的神经933 % ( 28 侧) 由胸前内侧神经分支支配, 长( 29 ±24)c m 。喙突长(4 0 ±03)c m 、宽(16 ±0 2)c m 、厚(09 ±2 )c m 。 结论 设计胸小肌喙突骨瓣移位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尿道会师牵引术治疗后尿道断裂伤40例。其中16例按常规方法,牵引1周,牵引力0.5-1.0kg,置管4周,随访3-8年,7例(43.75%)排尿正常,4例(25.00%)尿线较细,需多次尿道扩张扩张恢复正常,5*31.25%) 道狭窄次手术。24例改进牵引方法,牵引2周,牵引力在术中称试作牵引,使两粘端恰好对合为度,置管3周,随访0.5-4年,除我除术后因气囊破裂,手术失败外,19例(79.1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癌(附47例报告)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49  
为解除前列腺癌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对47例前列腺癌病人行睾丸切除术及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治疗。平均随访2.8年。结果:电切前列腺组织17.1±6.6g,手术前后对比,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3.6±5.5降至8.9±2.0,最大尿流率由6.2±3.0提高至14.5±4.4ml/s,前列腺体积由54.6±15.0降至28.1±6.1ml。6例电切彻底者最后切除前列腺标本仍有前列腺癌组织。术后未发现有血行转移。认为TURP是前列腺癌的姑息性治疗措施,不会引起血行转移,但电切不彻底,术后前列腺体积缩小是抗雄激素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