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中草药在临床止痛方面应用很广泛,多是几种药物相互配伍,在痛证治疗中发挥有效的作用,而且中草药对于痛证患者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所以对于中草药的镇痛止痛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收集了有关中草药的镇痛研究方面的相关资料,并从单味药,单味药提取物,和多味药配伍方面进行总结阐述,从而对中草药镇痛路径的研究进行探讨;也由此探索中草药镇痛方面应用的规律,供临床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川乌配伍白芍对实验性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目的 :研究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动物实验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制备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水煎液 ,采用小鼠热板、扭体疼痛和家兔K+ 致痛、齿髓致痛等疼痛实验模型进行测定。结果与结论 :两药配伍可使各单味药的镇痛作用明显增强 ,镇痛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增效的持续强度与配伍剂量、比例有关。尤其是配伍组减少川乌用量后镇痛效果仍强于或等于单味川乌组 ,从而证实了此药对增效减毒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胡索、白芷炮制配伍对元胡止痛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以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延胡索、白芷按不同比例炮制配伍,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欧前胡素含量,比较单味药及其不同配伍复方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小鼠热板法镇痛和缩宫素诱发大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结果延胡索经醋炙后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增加,配伍复方中延胡索乙素质量分数有升有降,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中质量分数最高;欧前胡素在白芷中质量分数最高,在配伍过程中降低;延胡索、白芷及其炮制配伍复方对小鼠、大鼠均有明显镇痛作用(P<0.05、0.0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优于单味药,其中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的镇痛作用最强。结论延胡索经醋炙后镇痛作用增强,延胡索、白芷在炮制配伍过程中产生协同镇痛作用,以醋炙延胡索-白芷(2∶1)配伍复方镇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4.
疼痛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中医学对疼痛有较广泛而深刻的论述,外感六淫疫疠和内伤情志及痰饮、瘀血、饮食及素体虚弱等均可导致气血紊乱,功能失调,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中医通过审因辨痛,选择用药,在临床痛证治疗和止痛中药配伍运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中医痛证研究的审因论治和止痛中药现代机理研究等方面综述,以期为拓展止痛中药的应用范围,最大程度地发挥止痛中药的优势,临床痛证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麻黄虽是解表药但临床也常用于止痛,但鲜有对麻黄止痛机理进行中医探讨的报道。笔者在复习和梳理文献后对麻黄止痛机理的靶向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麻黄为寒痛、痹痛、络病疼痛、瘀血疼痛及风火疼痛等靶向性止痛要药,麻黄在不同的痛证及方药配伍中可以多靶向发挥止痛功效。故认为麻黄止痛从宣肺入手则邪有去路痛可安,可与传统"疏肝行气止痛"法相媲美。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网络挖掘古代止痛方剂用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红  李明  李敬华  牛亚华 《中医杂志》2013,54(2):145-148,166
目的 通过复杂网络挖掘技术,总结古代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用药特点,以期为疼痛的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汉代到金元时期的代表性方书著作14部,收集止痛方剂2 746首,建立中药止痛方剂数据库并进行术语规范;利用复方药物配伍的无尺度网络规律,构建止痛方剂复杂网络,分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及配伍规律.结果 按疼痛部位分类,挖掘出腹痛、胸心痛、头痛、肢节痛、腰痛、胁痛、眼目痛、咽痛、全身痛、齿痛在汉唐、金宋元时期排名前10位的高频单味药和药对.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挖掘技术,得到了汉唐、宋金元时期治疗各类痛证的核心药物、配伍药对以及用药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挖掘历代止痛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柏散各单味药有效部位抗炎镇痛祛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柏散各单味药有效部位的抗炎镇痛祛瘀作用,明确双柏散疗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将已精制的双柏散单味药有效部位,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热板法镇痛实验以及活血消散实验,用于双柏散的有效部位药效筛选。结果:大黄蒽醌类、侧柏叶黄酮类、薄荷油能显著地抑制小鼠的耳肿胀、提高小鼠痛阈值;黄柏生物碱类、泽兰黄酮类能较显著地提高小鼠痛阈值;各单味药有效部位在消散瘀斑方面均有明显效果,大黄蒽醌类效果最好。结论:双柏散各单味药的有效部位在抗炎,镇痛及活血化瘀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作用,为双柏散的疗效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延胡索药对治疗痛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和 《辽宁中医杂志》2010,(12):2346-2347
延胡索以止痛见长,"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与相关药物组成的药对,其止痛作用更为有效。药对构成的特点为:延胡索用必重剂,一般在60g以上,达到力专功宏的治疗效果;配伍之对药,源于经典及近代大师之用药心得。运用延胡索组成药对,治疗多种疼痛证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从6个方面讨论其临床应用,并阐述其药对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9.
附子辛热有毒,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是治疗亡阳证、阳虚诸证、寒凝痛证之要药.特别是因其温补、温散作用卓著,历代医药学家精于配伍变化,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证候,并且经过长期的用药经验积累,提炼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药对,屡用不衰.为了更好地把握历代医药学家应用附子的配伍规律,本文拟举其配伍之要,对附子配伍方法进行梳理和辨析,以冀对临床用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附子与桂枝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局部注射法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观察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痛阈、足跖厚度以及血清中NO、SOD、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单味附子、桂枝及其不同配伍比例均具有镇痛、抗炎、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的作用,但配伍应用后作用明显优于单味附子或桂枝,表现出明显的配伍优势。结论①附子与桂枝配伍在抗炎、镇痛、抗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揭示了其"相须"配伍的科学性。②发挥镇痛、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同为附子桂枝9∶4;发挥抗炎作用的最佳配伍比例为附子桂枝3∶2。  相似文献   

11.
杨广栋 《光明中医》2023,(3):535-538
对药是千百年来历代医家经过反复临证而点滴总结出的经典药物配伍,临床常用而且多取效迅捷,临床上相对单味中药而言,其具有增强疗效或减轻毒副作用的效果。此文精选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常用且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药对,分析药对配伍形式、应用来源及临床应用范围,以期为提高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更多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药止痛方剂数据库"通过方剂信息主库与单味药、名家评说、现代研究3 个辅助数据库的互相关联,对止痛中药方剂信息进行管理,根据检索需求,可显示中药复方、功能主治、组成等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从文献纳入标准着手,根据应用目的设计模块,根据方剂配伍规律设计检索策略.该数据库有助于研究人员高效和准确地查找历代古籍所载中药止痛方剂...  相似文献   

13.
制川乌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与抗炎镇痛功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宏  余成浩  彭成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025-1027
目的研究制川乌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抗炎镇痛功效的相关性,确定药物发挥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给药剂量。方法根据川乌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选择热板痛证模型、扭体痛证模型、急性炎证模型、亚急性炎症模型等,运用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药物不同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最佳给药剂量。结果制川乌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热板刺激小鼠舔足潜伏期,提高热板小鼠痛阈值。制川乌发挥抗炎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 h,最佳给药剂量为2.4 g/kg;镇痛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为6 h,最佳给药剂量为2.4 g/kg。结论制川乌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和中枢镇痛作用;煎煮时间、给药剂量与抗炎镇痛功效显著相关。发挥抗炎镇痛功效的最佳煎煮时间和剂量为6 h,2.4 g/kg。  相似文献   

14.
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韩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2442-2442
针对多成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现状,作者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研究难点及研究的意义进行了综述,并分别对单味中药、复方及有效部位中药、中药方剂配伍作用机制、中西药药代相互作用、中医“证”或西医“病”状态的药代规律、以及不同剂型的药代比较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逐一进行了分析。结合《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芬 《光明中医》2004,19(5):9-10
本文分析了《金匮》中运用质量互变规律进行方药配伍的特点 ,分别从单味药量变化、复方中单味药改变及某味药重量的改变引起的经方质变、通过配伍发挥药物间协同依赖作用使原方产生质变这几方面进行阐述 ,以指导后世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连翘、野菊花及其配伍的镇痛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60只,实验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连翘组、野菊花组、配伍组,每组12只;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14 d。热板法记录小鼠的痛阈值,并计算出痛阈提高率。醋酸扭体实验观察小鼠在30 min内扭体次数,并计算扭体反应抑制率。结果:热板实验结果显示连翘、野菊花配伍组与空白对照组、连翘组、野菊花组相比,痛阈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醋酸扭体实验显示各药物组均有镇痛作用,中药各组比较,配伍组效果明显(P 0. 05),扭体抑制率为39. 85%。结论:连翘、野菊花及其配伍均有镇痛功效,配伍组镇痛效果较单味药明显。  相似文献   

17.
对药应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华 《陕西中医》2000,21(1):39-40
<正> 早期的药物应用,多以单味药防治疾病。随用药实践与经验的积累和丰富,逐步认识到单味药难以达到复杂疾病治疗的要求,从而逐步将多味药配合应用来治疗疾病,此乃古人之“病不能泛治,药不能独用”理论也。遵循这一理论,在治疗实践中诞生了多味药的配伍。早在《内经》中就有制半夏与秫米配合治疗失眠的记载。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序录部分概括总结了中药的配伍规律,提出了“相须、相畏”等七情和合的配伍理论,对于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医林改错》记载五逐瘀汤均有止痛功效,现代研究多偏重于单味药,复方研究鲜见报道,为考查其镇痛效果,笔者进行了五逐瘀汤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五逐瘀汤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效果虽不如颅痛定强,但作用时间较颅痛定持久,90min同会厌逐瘀汤镇痛效果较差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芩汤的组方配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实验药理学研究初步证明,全方药理作用及作用强度优于各组成单味药。君药黄芩在方中起主要作用。黄芩配伍芍药有相须作用。甘草、大枣在全方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本方缓急止痛的功效,主要是芍药配伍甘草的作用。而清热止痢的功效主要是黄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红袍、马蹄香、隔山消及其配伍的部分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观察中药复方“红袍胃安”中大红袍、马蹄香、隔山消三味药及其配伍对大白鼠胃液分泌,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对小鼠抗炎、镇痛,免疫器官重量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幽门结扎法致胃溃疡、蛋清毛细管法、小鼠热板法、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免疫器官称重法等经典的实验方法。结果:各给药组均无抗溃疡作用。大 马 隔及各单味给药组均能降低胃液pH值,增加胃液总酸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对于胃蛋白酶活性三药配伍能增强,各单味给药组均能降低;两两配伍组均能增加胃液量和降低胃液pH值,大 马和马 隔组能增加总酸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增强胃蛋白酶活性;大 隔组能降低胃液总酸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及胃蛋白酶活性;各给药组有镇痛的趋势,大红袍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三药配伍及隔山消组能降低脾脏指数,各给药组对胸腺指数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的的趋势。结论:三药单用及三药配伍后能增强消化能力,与本方主治的病症食积不消、恶心呕吐等是相符的。与前期对全方的研究比较,无论是单用或配伍对胃粘膜的保护和抗炎镇痛等指标都不如全方,本次试验为下一步的拆方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