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观吴鞠通《温病条辨》有关温热病证治内容,热盛津伤病机特点始终贯穿温热病全过程,吴瑭认为温为阳邪,阳盛伤阴,因而治疗温热病大力提倡清热养阴之法。本文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不同病变阶段简要阐述其清热养阴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宋福印 《河北中医》1992,14(2):45-45
《温病条辨》曰:“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对于上述病证吴氏曾多用温热之品治之,而世人考究者甚少,今笔者摭拾其大概,略而论之。因地制宜吴氏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注曰:“盖寒水之病,冬气也,非辛温春夏之气不足以解之,故仍旧用桂枝辛温解肌法,俾得微汗,而寒热之邪皆解矣。据此我们测知,吴氏所列桂枝汤是专为好发于冬春季节的温病而设,因该季节风寒之气当令,虽患温病亦每多  相似文献   

3.
屈强 《光明中医》2013,28(1):164-165
温热类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发病急,传变快,具体讲是指风温、温热、温毒、温疫、冬温而言。自仲景以来,一千多年多数医者将六淫混为一谈,茫无准的,治误甚多,吴瑭本人一生经历多次瘟疫流行,故专心致力于外感热病的研究。在整理研究前人医学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1)三焦辨证,羽翼《伤寒》治学严谨,文尚简要;(3)清热育阴,匠心巧运;4)古为今用,贵在创新:对吴瑭的学术思想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温病学说源于内、难二经,成熟于清代。其中叶桂、吴瑭的学术贡献最著,其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成为温病学的辨证纲领。既继承了伤寒精髓,又发展、完善了外感热病的理论体系而流传于世。其中卫气营血辨证从生理、病理和疾病传变都赋予了新的含义,对指导温病的临床诊疗、预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三焦辨证则自上而下地分析温病在临床上的变化规律,结合经络学说、五行八卦、易学等理论,更加丰富了温病学说,可以说是继伤寒为羽翼,集温病于大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氏的诸多经方对后世的医学贡献是功范千秋。  相似文献   

6.
周学池 《新中医》1995,27(7):6-7
吴鞠通三焦温病清热养阴法探析周学池主题词温病/历史,温病/中医药疗法,清热,滋阴,中医治法,吴瑭清(特征词)清代名医吴鞠通根据《内经》关于三焦部位的概念,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引起的病理变化,以此概括证候类型,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他认为温为阳邪...  相似文献   

7.
陈玉霞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33-834
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其特点是热势较高,易化燥伤阴。温邪侵入人体,由浅入深,从卫分入气分再进入营血分,主要损伤人体的阴液,所以在温病各阶段的治疗中,清热养阴与顾护津液是非常重要的。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阐明了卫气营血病机的递进关系。根据邪气进入卫气营血的不同特点,在治疗中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把清热养阴和保护津液有机地结合起来,处处以顾护津液为重,不可滥用苦寒之药,使阴液更伤。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温病五大死证的现实意义.指出五大死证基本上概括了温病过程中常见的各种危象,其理论对正确认识、预测诊断温病危急症,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中医在外感急性热病危急症的抢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实践为基础,发展的、全面的,从诸事物的本质联系来看待一切,这就是唯物辩证观。笔者认为,尽管《温病条辨》中某些论述有失片面,但吴瑭的唯物辩证观仍占主流,现就吴瑭在本书中对伤寒与温病、温热与湿热、燥气大纲的论述,予以剖析。1 区别对待伤寒温病,强调二者辩证统一急性外  相似文献   

12.
李会昌  付金昌 《陕西中医》1996,17(3):141-141
<正> 吴瑭(1758~1836年),字鞠通,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所著《温病条辨》,为后世学习温病学的必读之书,首创“三焦辨证”,为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选吴氏临证医案二则,作以浅析,以飨同道。 1 暑温案 甘,24岁。6月29日,暑温邪传心包,谵语神昏,右脉洪大数实而模糊,势甚危险。 连翘、生石膏、麦冬、银花、细生地,知母、元参、生甘草、竹叶,煮成三碗,分3次服。牛黄丸二丸,紫雪丹,  相似文献   

13.
吴瑭治疗痰饮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 《浙江中医杂志》2000,35(4):139-140
吴瑭 ,字鞠通 ,江苏淮阴人。所著《温病条辨》奠定了其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地位 ,备受后世推崇。而吴氏对于内伤杂病的治疗 ,也同样学有渊源 ,经验丰富 ,这从其《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等著作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 ,现就其对痰饮的治疗经验作一浅析。1 通达阳气 ,尤重脾胃吴氏治疗痰饮 ,首重通达三焦阳气 ,在上焦开肺气扶心阳 ,在中焦助脾气通胃阳 ,在下焦护肾气开膀胱。其中又特别重视中焦阳气之通达 ,时时不忘和胃补中阳。此因痰饮为水湿停蓄不化而成 ,“ (水湿 )中焦与脾合者 ,脾主湿土之质 ,为受湿之区 ,故中焦湿证最多 ;脾与…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医案》中有关血证论治的论述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血证责气,标本兼顾;②脉别三焦,因证施治;③经行倒逆,苦辛温镇;④血后咳痰,清补兼施。其辨证过程无不因证而治,用药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15.
瞰识吴瑭保津护阴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建立“《吴鞠通医案》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对《吴鞠通医案》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其在处方用药方面,灵活不拘,巧妙配伍颇具特点。如对郁金的使用,经与不同药物配伍,可广泛运用于外感、内伤、妇人等诸多病证之中,对历代应用郁金的经验进行了补充。现将他运用郁金的经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略论吴瑭《温病条辨》对温病学的继承和发展(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325600)周朝进关键词:吴瑭,温病条辨吴瑭(1736~1820年),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是清代温热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等书。本文试就《温病条...  相似文献   

18.
19.
20.
梅核气一证,主要表现为咽中梗阻,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但饮食无碍。治疗多用半夏厚朴汤加减。如《医宗金鉴》所述:“咽中如有炙脔,谓咽中有痰涎,如有炙脔,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气病也。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使气舒涎去,病自愈矣。”本地位于东海之滨,人们多食海贝鱼鲜,但鱼性属火,使人热积于中;再加上浙南湿气最盛,且经济繁荣,有烟酒嗜好者多,湿热易于蕴结,日久化燥伤阴,故而临床往往以阴虚火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