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玲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91-91
胃痞是以胃脘部自觉痞满、外无胀急之形为其主症的病证,临床多见上腹部不适、胀气、饱胀、恶心、呕吐等.<伤寒论>述但满不痛,此为痞,<内经>称痞、满、痞满、痞塞等.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等.笔者在跟师临诊及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宗前人的经验,辨证施治,每获良效,现将治验3则,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王自立主任医师认为胃痞属本虚标实,以脾虚为本,以肝郁、痰湿、胃火、寒凝等致胃气失降为标,辨证多属虚实夹杂证候,治疗时主张标本同治,对于脾虚者王老提出"以运为补,以运为健",从动态的观念出发以调理脾胃,对于肝郁、痰湿犯中者应祛其邪,扶其正。 相似文献
6.
9.
例1:张某某,女,60岁,1989年9月19.日初诊.
头痛反复发作20年,患高血压病10年,脑血栓形成5个月.现症:满头皆痛,以头顶为甚,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眼花,口干口苦,纳食欠佳,大便或干,右眼阵发性抽痛,眼球上吊,左眼流泪,嘴角向右歪.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薄白,脉沉细而弦.BP:23.99/17.34 kPa.证属肝阳上亢,血瘀气滞.治以镇潜肝阳,活血理气.镇肝息风汤合羚角钩藤汤化裁:代赭石、杭菊花、炒地龙、怀牛膝各15 g,生白芍、川芎、红花各20 g,钩藤、夏枯草、生石决明、草决明、白蒺藜各30 g.水煎2次,取药液200mL,早、晚空腹温服. 相似文献
10.
11.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笔者遵其方义 ,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多汗症、胃痞症获良效 ,报告如下。1 顽固性失眠男 ,40岁 ,1 999年 6月 2日就诊。自诉患顽固性失眠 2年 ,曾服安定、舒乐安定及中药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剂无效。近来彻夜不眠 ,头晕头胀。诊见 :精神抑郁 ,面色黧黑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证属气滞血瘀 ,神魂失养。血府逐瘀汤加味 :柴胡1 0 g,生地黄 1 0 g,赤芍 1 5 g,当归 1 0 g,川芎 1 5g,红花 1 0 g,桃仁 1 0 g,枳壳 1 0 g,桔梗 6 g,川牛膝 1 5 g,生甘草 6 g,生龙骨 3 0 g,生牡蛎 3 0 g。水煎服 ,日 1剂。 6剂… 相似文献
13.
14.
胃痞同病异治三则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如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17(6):502-502
胃痞在《内经》中称为痞、满、痞满、痞塞等。《伤寒论》提出痞的基本概念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中医内科学》教材将胃痞的含义描述为 :以上腹胃脘部痞满不舒 ,闷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本病多为慢性起病 ,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致、起居、冷暖等诱发因素有关。作为一个独立性疾病 ,国家标准疾病的名称为胃痞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笔者宗前人经验 ,辨证论治 ,每获效验。现将治验三则分述如下 :1 辛开苦降治胃痞张某 ,女 ,5 2岁。 1995年 4月 18日初诊。自觉上…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