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SA类CT成像技术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霖  杨守俊  陈平有  周选民  李小力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54-1257
目的:探讨三维旋转DSA技术中DSA类CT成像技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价值。方法:对18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分别在穿刺针进入椎弓根后和骨水泥注射成形后使用血管机的3D-DSA程序进行摄影采集。然后采用DSA类CT成像程序分别观察穿刺针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位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椎体外泄漏情况等,井结合患者疼痛缓解的情况和并发症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穿刺针位置完全符合操作需要,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3.5~9.0ml,椎体骨髓腔内骨水泥分布范围平均大于椎体体积的60%。较明显的椎体旁骨水泥泄漏3例,椎旁静脉泄漏2例,椎管内静脉泄漏1例。但均无神经压迫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的治疗有效率100%,优良率83%。结论:椎体成形时利用DSA类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露情况.可及时明确治疗预后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已成为椎体良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同类技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的使用也在迅速增加。2001至2002年间,美国的PVP术的病例数从38000上升至48000,增长了28%,PKP的病例数量增长了一倍达到16000例。  相似文献   

3.
何跃  于加省  陈如东  李振强  杨勇  陈洋  胡威  雷霆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87-1390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重建技术在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6月8例经旋转DSA及重建后处理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完整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二维与三维DSA图像均能清晰的显示瘘口位置。经MPR软件重建后,还能显示瘘口、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与周围骨质结构的关系。6例选择手术治疗的病例经图像90°翻转模拟手术入路,2例选择介入治疗的病例经重建后指导微导管超选到位。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切断或闭塞瘘口。结论:旋转DSA加重建技术可多角度立体观察,更清晰的显示瘘口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容积重建在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在行弹簧圈栓塞前进行二维DSA和三维容积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R-DSA)检查。结果三维VR-DSA显示105例患者有123枚动脉瘤,24例无动脉瘤。3例患者检测到3枚动脉瘤;12例患者同时检测到2枚动脉瘤;90例患者检测到1枚动脉瘤。所有的动脉瘤的形态在三维VR-DSA上均可清晰显示。二维DSA显示98例患者有110枚动脉瘤,31例无动脉瘤。1例患者检测到3枚动脉瘤;10例患者同时检测到2枚动脉瘤;87例患者检测到1枚动脉瘤。仅65例患者的动脉瘤的形态在二维DSA上可清晰显示。三维VR-DSA发现13例额外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10例,77%),位于前交通动脉(3例,33%)。大脑中动脉与椎基底动脉未发现额外动脉瘤。结论三维容积DSA不仅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及形态,而且能检测出二维DSA未检出的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旋转DSA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进  徐春玲  周胜利  刘雨成  陈军   《放射学实践》2009,24(6):610-613
目的:对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行脑血管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造影,并对常规和旋转DSA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常规经右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至两侧颈内动脉、一侧椎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每根行正位、侧位,再加旋转DSA造影.根据DSA的影像表现对脑动脉瘤的大小、分布、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64例脑动脉瘤患者常规正侧位造影显示动脉瘤者51例的55枚动脉瘤,检出率为76.4%(55/72);通过旋转DSA造影检出增加了13例的17枚动脉瘤,检出率提高了23.6%(17/72).结论:DSA造影是诊断脑动脉瘤的标准方法,而三维旋转DSA技术为多角度观察提供了方便,有效排除了血管成角、重叠等因素的干扰,可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有无血栓、破口及血流等情况,特别是提高了小动脉瘤及复杂动脉瘤的检出率,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叶远树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2):193-193,196
遥控对比剂跟踪血管摄影技术(Blous Chsaingimage)是一种动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主要用于观察大范围血管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适用于主动脉及四肢动脉的血管检查,在观察血管解剖和血流方面,较分段DSA血管造影有许多优越性。我院自2003年7月~2005年7月期间,对疑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24例病例施行了48次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24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45.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对比剂跟踪血管造影48次。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相似文献   

7.
旋转DSA应用于头颈部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 探讨旋转DSA技术在头颈部的应用。方法 使用Siemens Multistar TO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有血管病变的45例患者首先分别进行常规正侧位DSA检查,而后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对其中18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所有18例患者(颅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颈动脉海绵窦瘘4例,处咽部纤维瘤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15例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避开对比剂的重叠,3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除进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外 ,对颅内的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进行旋转DSA图像采集及三维重建 ;对 82例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 ,术后行旋转DSA检查及图像的三维重建 ,评价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结果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 ,全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 76例 ;经旋转DSA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后 ,检出动脉瘤 82例。其中 71例行GDC或EDC介入栓塞治疗 ,11例行手术夹闭治疗。术后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 ,71例介入栓塞的病例中 ,67例全部栓塞 ,4例 90 %栓塞。 11例手术夹闭病例均完全夹闭。结论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为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提供精确的数据 ;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旋转DS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评价旋转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V5 0 0 0数字成像系统 ,对 3 0例患者实施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48例次。其中脑动脉 8例 ,颈动脉 2例 ,四肢动脉 7例 ,肝动脉 2例 ,肺动脉 1例 ,髂动脉 2例 ,腹主动脉 1例 ,肾动脉 2例以及子宫动脉 5例。结果  3 0例患者 2 8例良好地显示了病变处血管起源、走行、分布、数目、轮廓以及假性动脉瘤的瘘口。结论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够清楚显示所检查部位的血管结构 ,对病变的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42例采用PVP或PKP治疗的OVCF患者,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旋转DSA三维重建成像 (3D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并与常规DSA(2DDSA)进行比较。方法 对 2DDSA证实的 4 2例患者 5 0条狭窄颈动脉分别进行旋转血管造影和DSA三维成像后处理 ,对其中 19例患者进行内支架成形术及术后 2DDSA和 3DDSA检查。由工作经验丰富的 2位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 2DDSA和 3DDSA的图像进行分析与测量 ,并计算出血管的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通过仿真血管内镜 (virtualangioscopy ,VA)观察血管内表面斑块的情况。结果  3DDSA与 2DDSA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直径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DDSA测量的面积狭窄率约 6 8%明显高于 3D及 2DDSA测量的直径狭窄率 P <0 0 1) ,按面积狭窄率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级也多数比按直径狭窄率严重 ;3DDSA显示 34条血管存在斑块 ,而 2DDSA仅显示 6条 (P <0 0 0 5 ) ;3D与 2DDSA判断内支架术后狭窄改善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3DDSA判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优于 2DDSA ,能为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评价疗效提供更丰富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旋转DSA及其在肝脏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旋转DSA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第一次被应用在神经放射领域,随着技术及设备的不断进步,旋转DSA已经能使我们获得三维重建图像(3D DSA).近年作为临床上较为实用的工具,已经应用于头颈部血管及腹部实质脏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本文就旋转DSA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 5例椎体病变 ,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 13例、转移性肿瘤 8例、血管瘤 4例。病变部位分别在L112个、L2 6个、T12 和L4均为 4个、L3 3个、L5和S1各 1个。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 ,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 3~ 10ml骨水泥 (平均 5 .6ml) ,术毕患者保持仰卧位 4h ,观察、抗感染治疗 1~ 3d并复查平片或和CT后出院。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 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 ,共治疗 2 5例 31个椎体 (其中 2 3例 2 9个椎体行单侧穿刺、2例 2个椎体行双侧穿刺 ) ,18例疼痛完全缓解 ,6例明显好转 ,1例无明显改善。 2例存在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 ,予以激素、消炎止痛后疼痛明显减轻并逐渐消失。随访 1~ 15个月 ,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旋转DSA技术在腹部介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旋转DSA技术在腹部介入中的应用(主要为肝癌患者的造影与治疗)。方法:应用Toshiba-2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疑有血管纡曲病变的55例腹部介入患者先进行常规正位血管造影,然后选择合适的技术参数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旋转DSA检查中50例(91%)造影图像均避开了多支血管相互的重叠,清晰地显示相关血管的来源和走向。5例快速旋转DSA检查多角度图像虽清晰显示出供血动脉,但因其局部血管过度纡曲上下重叠,局部血管走向显示欠佳。结论:旋转DSA技术能够更好地显示腹部病变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多方位、清晰地显示纡曲动脉分支的走行、正常解剖和异常改变,是对常规血管造影的重要补充,为肝癌患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动静脉畸形 (PAVM )的数字减影 (DSA)成像技术 ,评价其在肺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 1995年 5月~ 2 0 0 3年 7月我院诊断的PAVM患者 12例 ,经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 (PA DSA)检查并选择适当的技术参数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畸形通道后行栓塞治疗 ,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 ;并对介入治疗前后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经PA DSA确诊病灶 3 0个 ,可清晰显示纡曲扩张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引流静脉及左房提前显影 ,病灶呈境界清楚的动脉瘤样、多房囊状或局限性纡曲扩张。介入治疗前后PA DSA成像良好 ,图像清晰 ,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合理注射参数、恰当的体位、后处理技术和延长采像时间等方法可提高肺动静脉畸形通道的显示率。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he success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depends greatly on preprocedural evalu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reproced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the indications of PVP.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22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6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reprocedural gadolinium-enhanced MRI and PVP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extent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on preprocedural MRI, each case was classified into one of two groups: group 1, which represented more than 50% of the vertebral body enhanced; and group 2, which represented less than 50% of the vertebral body enhanced. The most enhancing level was evaluated in multilevel PVP sessions. W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 of pre- and postprocedural pain scales between groups 1 and 2 using Mann-Whitney's U-test. RESULTS: There was a trend toward higher preoperative pain score in group 1, but i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37). In addition, the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 in group 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1 (P = 0.000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pain scor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1 than in group 2 (P = 0.0001). CONCLUSION: Contrast enhancement on MRI indicates a painful lesion and extensive contrast enhancement predicts better pain relief after PVP.  相似文献   

17.
DSA测量技术误差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测量技术误差的产生与控制。方法在GE公司生产的Advantx LCV Plus DSA机上测得数据。将显示屏分为中央区、中间区及边远区3个区带,对不同大小定标在不同检查床高度及不同点光源与增强器高度(SID)条件下,测量标的(人民币5角硬币)的放大、缩小情况。结果随着标的外移,由中央区到边远区标的逐渐放大,且纵向放大比横向放大显著。不同的定标对比,硬币(直径20.4mm)和钢球(直径7.7mm)测量相同标的结果相差较小,而导管(4F)定标有显著的低估实物倾向。同区带同轴向测量,测量误差控制在1.0%~-2.5%之间。结论将显示屏划分为中央区、中间区及边远区将有助于介入医师对测量误差的控制。以定标物的横向做定标来测量标的较为准确,同区带同轴向测量误差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a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17例,均应用脊柱外固定器经皮对骨折椎体进行体外复位固定,同时对骨折椎体进行椎体成形术。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椎体椎体前沿高度及后凸角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平均失血量为90ml;每个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2-5ml,平均3.12±0.93ml。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光片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上下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的75.89%~105.33%,平均93.17%±8.0%,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P〈0.01);后凸角0°-15°,平均7.53°±4.02°,与术前后比较凸角明显改善(P〈0.01)。术后CT发现椎体前缘少量渗漏1例和椎间隙骨水泥漏2例,均无临床症状;钉道感染1例,加强抗感染治疗1周治愈;无螺钉松动外固定断裂、脊髓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脊柱外固定器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新鲜压缩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