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TCC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LDP法检测86例BTCC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蛋白及VEGF的表达。BTCC病理分级(WHO):G126例,G248例,G312例;临床分期(UICC):浅表性66例,浸润性20例;随访10个月一8年,复发30例。结果BTCC组织中p53与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40/86)和66.3%(57/86)。正常膀胱组织p53及VEGF均无表达。p53表达与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二者均与BTCC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浸润性肿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肿瘤(P〈0.01)。p53阳性和VEGF阳性表达的肿瘤复发迅速,p53阴性而VEGF阳性表达较阴性表达者预后差。结论p53和VEGF与BTCC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BTCC是典型的血管依赖性病变,p53可能通过p53-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BTCC的肿瘤血管形成,联合检测p53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BT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mad-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同一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肿瘤血管形成及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10例正常对照膀胱组织的石蜡标本中Smad-4和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Smad-4和VEGF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等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mad-4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P〈0.05);VEGF的阳性表达率(68.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Smad-4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Smad-4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复发及转移显著相关(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复发无相关性(P〉0.05)。结论 Smad-4、VEGF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Smad-4可能参与VEGF的表达调控并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Smad-4可作为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肾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生成与肾癌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肿瘤组织中的VEGF。 结果 46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28例 (60.8%)、微血管密度(MVD)为63.64±33.2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VEGF、MVD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M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阳性组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 结论 VEGF与肾癌的血管生成有关,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间质瘤中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Dm2和p53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52例GISTs中MDm2和p53的表达。结果 MDm2蛋白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9.2%、48.1%,MDm2表达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分级及病理性核分裂像有关(P〈0.05)。MDm2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0%和78.6%(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部位、分级、病理性核分裂像和细胞密集程度有关,p53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0%和85.2%(P〈0.05)。结论 MDm2、p53表达与GISTs预后有关,可以作为GISTs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基因联合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不同p53表达的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rAd-p53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共60例(治疗组),其中p53表达阳性、阴性各30例;同期接受常规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60例(对照组),p53表达阳性、阴性各30例,并分别比较p53表达阳性和阴性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同时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p53表达阳性患者中,治疗组有效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治疗前后VEGF升高的幅度比较,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p53表达阴性患者中,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EGF升高的幅度差异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d-p53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能够提高p53表达阳性的患者的疗效,并能有效抑制TACE术后VEGF升高的幅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中Ki-67与p53、VEGF的表达与TCCB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13例TCCB组织中Ki-67、p53及VEGF的表达,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CCB中Ki-67、p53和VEGF的表达率分别为82.3%(93/113)、80.5%(91/113)、90.3%(102/113),Ki-67、p53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随着TCCB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VEGF的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Ki-67与p53、VEGF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0.239,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分期、高分级组TCCB中Ki-67和p53、Ki-67和VEGF联合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期、低分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的表达与TCCB的恶性程度有关,其与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对TCCB的发生、发展起着协同的作用,Ki-67与p53、VEGF的联合检测更有助于TCCB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预后判断及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p53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血道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及VEGF的表达。结果 p53和VEGF表达与结、直肠癌静脉侵犯、血道转移密切相关(P<0.05),p53及VEGF阳性表达组血道转移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p53及VEGF阴性表达组和p53阳性表达、VEGF阴性表达组(P<0.01);p53及VEGF阴性表达病例中,无同时性或异时性血道转移发生。结论 结合分析p53肽VEGF表达状态,对预测结、直肠癌血道转移的发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24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18例慢性胆囊炎进行p53和VEGF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胆囊癌的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P<0.01,P<0.05),根据Nevin分期,胆囊癌S1、S2、S3期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4、S53期(P<0.05),而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S4、S5期胆囊癌中高于S1、S2、S3期(P<0.05)。胆囊癌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P<0.05)。它们与胆囊癌病理分级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 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对胆囊癌的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PTEN蛋白和VE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9例前列腺癌(Pca组)组织和20例BPH(对照组)组织中PTEN和VEGF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PCa组和BPH组中阳性率分别为38.46%(15/39)和100%(20/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PCa组和BPH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6.41%(22/39)和25%(5/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而VEGF的表达则与前述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VEGF表达呈密切负相关(r=-0.735,P〈0.01)。结论:PTEN蛋白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蛋白和VEGF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PTEN蛋白和VEGF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_1ikedomain7,EGFL7)、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EGFL7、VEGF的表达,并计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MVD);同时选取46例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EGFL7mRNA的表达。结果:EGFL7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在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O.05),且EGFL7、VEGF与MVD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EG—FL7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O.05),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P〈O.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EGFL7、VEGF的表达与肾癌血管生成有关,两者可能协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联合检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atripta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参数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7例前列腺癌(其中20例远处转移)、45例良性前列腺疾病(20例前列腺炎、2...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中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P5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45例前列腺癌和1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P53的表达,分析P53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内分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53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1%和10.0%(P<0.05);D期和A~C期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和25.0%(P<0.05);Gleason评分≤7分和>7分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和56.7%(P<0.05);PSA≤10μg/L和>10μg/L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和60.0%(P>0.05);在内分泌治疗有效和无效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72.3%(P<0.05);LogRank检验分析P53阴性表达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P53阳性表达前列腺癌患者(P<0.05)。结论:P53表达可以作为判定前列腺癌预后的分子标记,同时可以预测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bFGF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显示:BPH中bFGF阳性率为643%,主要分布于间质细胞核,部分间质细胞浆、少数腺上皮细胞浆也见阳性染色;Pca中bFGF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浆,阳性率为848%,但bFGF表达强度与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正常前列腺组织中bFGF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bFGF参与BPH、Pca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单克隆抗体(MDR-C219、PAb-DO-1)免疫组化技术对38例石蜡包埋的前列腺癌与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切片中的MDR-PGP与突变P53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38例前列腺癌切片中MDR-PGP与突变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0%和60.5%,15例BPH组织中仅3例(20.0%)显示MDR-PGP阳性染色,突变P53在所有BPH中未见阳性染色。在高分化、中等分化和低分化前列腺癌中MDR-PGP的阳性表达率为53.8%、78.5%和81.1%。突变P53的阳性表达率为30.8%、71.4%和72.7%。结果提示:(1)MDR-PGP的过度表达是前列腺癌产生抗药的主要机制;(2)MDR-PGP与突变P53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前列腺癌细胞适存、转化、增殖与进展的重要方式;(3)突变P53的过度表达对MDR-1基因可能具有调节与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3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标本ANG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不同的年龄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表达差异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阳性染色为棕黄色和深棕色颗粒。ANG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P〈0.01)。ANG表达随前列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升高而上调(P〈0.05);随着肿瘤组织Gleason病理分级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P〈0.05);而在不同年龄组前列腺癌患者之间ANG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ANG的表达在判断前列腺癌侵袭性、估计其预后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Wan H  Wu M  Yu S  Qiang W  Liu T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5):382-384
目的 探讨在前列腺癌中CD44和nm2 3 H1基因表达的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银染单链长度构相多态性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免疫印迹杂交法分别检测 32例前列腺癌石蜡标本及 15例新鲜标本中CD44、nm2 3 H1基因的突变、表达情况。 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nm2 3 H1蛋白及mRNA高水平表达 ,转移组nm2 3 H1蛋白表达强度高于非转移组。前列腺癌组织中存在nm2 3 H1基因突变 ,突变检出率为 13 3% (2 / 15 )。前列腺癌转移组中 ,CD44s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D44smRNA在癌及非癌对照组织中全部表达 ,但 86 7% (13/ 15 )的癌组织中同时表达CD44v。 结论 nm2 3 H1基因的高表达和CD44v/CD44s基因的表达失衡可能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特征及首次穿刺活检HGPIN阳性针数对再次活检前列腺癌(PCa)检测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共320例,均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各类患者血清PSA差异,对结果为非PCa患者于6个月后再次穿刺活检.结果 320例患者首次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其中HGPIN患者80例(孤立型51例,多灶型29例),低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LGPIN)患者4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8例,PCa患者67例;其中PCa患者血清PSA为35.20(13.01,60.55) ng/mL,明显高于BPH、LGPIN、孤立型和多灶型HGPIN患者(P<0.05);多灶型HGPIN血清PSA为12.15(6.82,16.43) ng/mL,明显高于BPH、LGPIN、孤立型HGPIN患者(P<0.05);BPH、LGPIN、孤立型HGPIN患者血清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灶性HGPIN患者再次穿刺为PCa的比例为38.46% (10/26),明显高于BPH、LGPIN和孤立型HG-PIN患者(P<0.05);BPH、LGPIN和孤立型HGPIN再次穿刺为PCa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灶型HGPIN血清PSA水平高于孤立型HGPIN、BPH以及LGPIN,但低于PCa;多灶型HGPIN患者再次活检PCa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18.
To evaluate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strogen receptor (ER) and androgen receptor (AR)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seminoma.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VEGF, ER and AR was assayed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in 16 cases of seminoma and 10 cases of prostatic cancer (Pca). Results: The VEGF expression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in seminoma than in Pca, being 14/16(87.5 %) and (4/10, 40%), respectively. The AR expression positive rate was lower (P>0.05) in seminoma (9/16, 56.2%) than in Pca (9/10, 90%). The ER expression was negative in all the seminoma and Pca patients. Conclusion: In seminoma, the expression of VEGF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may play a role in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oplasm. (Chin J Androl 2002; 16: 3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