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上海浦东新区≥50岁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浦东新区一般人群中抽取≥50岁BPH患者1 632名,对下尿路症状(LUTS)情况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评估;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IIEF-5)记录患者的阴茎勃起功能情况;对合并OAB患者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和King健康问卷评分(KHQ)调查;评估BPH合并OAB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 476份。BPH合并OAB的总患病率为39.6%,50岁~、60岁~、70岁~、80岁~及≥9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8.1%、34.2%、44.6%、48.2%、51.5%。年龄、前列腺体积及焦虑抑郁是BPH合并OAB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与前列腺体积的增加,BPH合并OAB患病率升高,患者LUTS加重,IPSS、QoL、OABSS、KHQ评分增加,IIEF-5评分下降。KHQ评分较高的项目有一般健康状况(26.9±7.4)分、排尿问题严重程度(29.6±8.2)分和睡眠/精力(32.5±8.3)分。结论浦东新区≥50岁人群BPH合并OAB患病率为39.6%,其患病率与年龄、前列腺体积及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BPH可能是男性OAB的患病危险因素之一,而BPH合并OAB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对BPH继发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48例BPH继发OA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3~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夜尿次数、储尿期症状评分、OABSS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中,6例因术后OAB症状无缓解给予M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术后3个月)IPSS评分[(20.3±2.20)分vs.(8.1±3.0)分]、储尿期症状评分[(13.7±1.8)分vs.(6.1±1.9)分]、夜尿次数[(4.5±2.1)次vs.(2.1±1.2)次]、OABSS评分[(9.9±2.1)分vs.(5.3±1.7)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储尿期症状评分和IPSS等改善明显,术后3~6个月仍会改善。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能有效地改善BPH继发OAB患者的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Fu G  Liao LM  Hu Y  Li D  Ju YH  Wu J  Liang WL  Xiong ZS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74-1777
目的 探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应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H合并OAB患者37例,年龄52~89岁,平均(76±3)岁.术后3~6个月之内复查尿流率和残余尿量,术后平均随访4.9个月,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影像尿动力学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平均IPSS评分29.6±5.2,术后下降到4.6±1.2.术前平均QOL评分4.3±0.9,术后下降到1.2±1.0.术前平均Qmax为(6±3)ml/s,术后升高到(21±5)ml/s.术前残余尿量平均(167±11)ml,术后下降到(41±18)ml.随访期间86.5%的患者OAB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但仍有13.5%的患者术后OAB症状持续存在.结论 合并OAB的BPH患者存在明确膀胱出口梗阻时,可以首先解除膀胱出口梗阻,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残留有OAB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有或不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尿液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确定PGE2是否与BPH继发的OAB相关。方法:86例因下尿路症状(LUTS)就诊的BPH患者根据OAB症状评分(OABSS)分为OAB组和非OAB组。同时选取34例无LUTS的50岁以上男性为对照组。检测这些研究对象的尿液PGE2浓度,并检测BPH患者的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OABSS评分。OAB组给予口服坦索罗辛(0.2mg,1次/d)和酒石酸托特罗定(2mg,2次/d),非OAB组只给予坦索罗辛(0.2mg,1次/d)治疗。PGE2浓度除以尿肌酐浓度为标准化的尿PGE2值。结果:对照组PGE2浓度均明显小于OAB组和非OAB组(P均0.05);OAB组PGE2浓度高于非OAB组(P0.05)。经过12周治疗后,OAB组PGE2浓度随着OAB症状的改善明显下降(P0.05),而非OAB组PGE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AB组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评分都和PGE2浓度无关(P均0.05)。结论:伴有OAB症的BPH患者尿液PGE2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者和不伴有OAB的BPH患者,并随着OAB的改善而下降。尿PGE2可作为BPH患者OAB存在与否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与勃起功能障碍(ED)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BPH患者作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对资料完整病例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 BPH伴有LUTS患者ED的患病率为92.9% (260/280).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病程、最大尿流率(Qmax)与国际勃起功能障碍问卷表-5(IIEF-5)评分有显著相关性.总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与IIEF-5评分无显著相关性.IPSS评分中的第2个症状、第5个症状和第7个症状与IIEF-5评分有显著相关性,其余症状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年龄、病程以及IPSS评分中的症状2、症状5、症状7与IIEF-5评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Qmax与IIEF-5评分结果有弱相关性;总IPSS评分、QOL评分与IIEF-5评分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与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下尿路症状(LUTS)的变化及膀胱颈挛缩(BNC)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为BPH的患者198例,分为A组:单纯BPH组(78例)和B组:BPH合并CP组(12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IPS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BNC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各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值均0.001)。术前A组与B组IPSS评分分别为(20.3±5.1)分和(26.9±4.3)分,术后两组IPSS评分分别为(5.6±2.2)分和(12.1±3.5)分,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BPH合并CP组膀胱颈挛缩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BPH组(6.67%vs 3.85%,P0.05)。结论 BPH合并CP患者TURP术前、术后的LUTS均高于单纯BPH患者,BPH合并CP是TURP术后膀胱颈挛缩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前列腺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 选择96例BPH合并ED患者,予以前列腺电切治疗.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障碍症状评分(IIEF-5)来评估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的IP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的IIEF-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可有效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LUTS,但对ED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中文版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评分表(OABSS)对中国OAB患者症状评估的重复信度及与其他评分工具间的相关性. 方法 50例OAB患者分别于第0天和第(14±2)天填写2次OABSS、患者感知膀胱症状情况分级量表(PPBC)、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及3 d排尿日志卡.采用内部相关系数(ICC)评价基线(0 d)和2周后OABSS问卷表总评分间的相关程度,采用加权Kappa系数评估OABSS各问题评分间的相关程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计算OABSS的内部信度;分别计算基线和2周后OABSS问卷表总评分与3 d排尿日志卡中临床变量、IPSS总评分、IPSS QOL评分及PPBC评分之间的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 结果 OABSS总评分的ICC为0.9172,各项评分的加权Kappa系数为0.5902~0.9274,基线与2周后OABSS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3069和0.3285;OABSS与排尿日志卡上的临床变量间(日平均排尿次数除外)Pearson相关系数为0.2643~0.6900;与IPSS总评分的 Pearson相关系数为0.4734和0.4929,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133和0.4149;与PPBC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083和0.4127.结论中文版OABSS对中国OAB患者结果评估的重复信度较好,与排尿日志卡上的临床变量、IPSS总评分以及PPBC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Chen Y  DU GH  Chen Z  Cai D  Zhang Q  Yuan XY  Zeng XY  Yang WM  Ye ZQ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67-1770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尿动力学特点,为正确合理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就诊的235例BPH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患者年龄52~88岁,平均(68±8)岁.根据患者主诉有无OAB症状分为BPH组和BPH合并OAB组;根据尿动力学检查有无逼尿肌过度活动(DO)又将其分为单纯性BPH组、单纯性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比较各组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初感容量、强烈尿感容量、梗阻指数和逼尿肌收缩力情况.结果 最终入选219例患者,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6±8)岁,平均前列腺体积(35±24)ml,平均最大尿流率(11±6)ml/s.33.8%(74/219)的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出现DO.与BPH组(104例)比较,BPH合并OAB组(115组)年龄更大、IPSS评分更高、前列腺体积更大、初感容量及强烈尿感容量更小、梗阻指数及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比例更高(P<0.05).单纯BPH组、BPH合并DO组、BPH合并OAB无DO组及BPH合并OAB伴DO组分别为93例(42.5%)、11例(5.0%)、52例(23.7%)、63例(28.8%).BPH合并OAB伴DO与BPH合并DO两组比较,前者DO最大逼尿肌压更高、持续DO时间更长.结论 了解BPH合并OAB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对于合理治疗和预测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勃起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老年男性的下尿路症状(LUT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6例.对所有病例进行病史采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的ED患病率为68.60%.三个年龄组中ED的患病牢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ED患病率随着LUTS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IPSS评分和残余尿量相关性良好(r=0.818,P<0.001);年龄和IIEF-5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r=-0.688,P<0.001);IPSS评分和IIEF-5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r=-0.686,P<0.001).控制年龄后进行统计分析,发现IPSS评分和IIEF-5评分之间仍然有相关性(r=-0.428,P<0.001).结论 前列腺体积和IPSS评分之间有弱相关性.残余尿量和IPSS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说明残余尿量可以作为评价LUTS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年龄、IPSS评分和IIEF-5评分的相关性良好,说明年龄和LUTS是ED的影响因素,其中LUTS是BPH引起E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轻中度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轻中度良性BPH合并OAB患者166例,分为轻度梗阻症状组(88例)(联合用药组48例及坦索罗辛组40例)和中度梗阻症状组(78例)(联合用药组36例及坦索罗辛组42例)。坦索罗辛组均服用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联合用药组均口服坦索罗辛0.2mg,每日1次,索利那新5mg,每日1次,共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尿常规检查、不良事件等。结果:在轻度梗阻症状组中,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在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残余尿无明显变化(P0.05),坦索罗辛组治疗后仅IPSS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其他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联合用药组IPSS[(9.7±3.0)分vs(15.8±3.3)分]、储尿期症状评分[(8.1±1.7)分vs(12.3±3.1)分]、Qmax[(18.6±4.1)ml/s vs(14.2±2.3)ml/s]、OABSS[(5.3±1.3)分vs(9.7±2.7)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坦索罗辛组(P均0.05),而残余尿、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在中度梗阻症状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明显优于治疗前,而残余尿无明显差异;坦索罗辛组治疗后IPSS、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及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联合用药组的OABSS优于坦索罗辛组[(4.8±1.5)分vs(6.5±2.5)分,P0.05],而在IPSS、Qmax、排尿期症状评分、尿常规检查及不良事件等方面与坦索罗辛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在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均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勃起功能障碍(E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68例50岁以上被调查者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B超测量前列腺体积及残余尿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PSS与残余尿量呈高度相关(r=0.78,P<0.001),IPSS和前列腺体积无相关性(r=0.15,P>0.05).IPSS评分和QOL评分呈高度相关(r=0.88,P<0.001).IIEF-5评分和IPSS评分呈负中度相关(r=-0.62,P<0.001),和前列腺体积无相关性(r=-0.11,P>0.05),年龄呈负弱相关(r=-0.42,P<0.001),IIEF-5评分和残余尿量呈负弱相关(r=-0.53,P<0.001).三个年龄组(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ED发病率分别为40.0%、66.67%、90.08%,不同程度LUTS患者ED发病率分别为37.5%、62.02%、91.48%.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年龄因素后仍发现IPSS评分和IIEF-5评分负相关(r=-0.53,P<0.0001).结论 LUTS与前列腺体积无相关性,与QOL呈高度相关.IIEF-5和年龄及LUTS呈负相关,说明年龄、LUTS是ED的危险因素.且LUTS的严重程度和ED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勃起功能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91例50~69岁有中度以上下尿路症状(LUTS)的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证BPH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生活质量评分(QOL)、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RTC QLQ-C30,3.0版本)等问卷调查,同时检测血清总睾酮(T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程度、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病率均呈现增高的趋势,IIEF-5评分60~69岁组明显低于50~59岁组(P0.05),但ED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前列腺的体积,IIEF-5评分的有一定程度的差异,Ⅲ度增生与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LUTS的BPH患者IIEF-5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ED的发病率相近(P0.05)。本组患者无论有无ED,其TT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但轻度ED及无ED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Q29)、整体生活质量(Q30)及QOL均优于中、重度患者(均P0.01)。结论:BPH不仅是中老年男性引起LUTS的因素,并且可增加患者ED的发生风险,而且BPH及LUTS的加重,ED呈现加重趋势,ED与TT无明显相关,ED可能是影响BPH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临床诊疗时应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用可多华及联合得妥治疗Ⅱ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对87例平均每日排尿次数≥8次,夜间≥2次,每次尿量<20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8分,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3分,残余尿(PVR)≤100 ml,最大尿流率(Qmax)≥5 ml/s,前列腺重量2550 g,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μg/L,病程≥3个月的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3例。单药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共8周。联合组口服可多华4 mg,每晚1次;得妥4 mg,每晚1次。用药时间为8周。观察指标为IPSS,OABSS,Qmax,PVR,PSA,前列腺重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后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5.51±3.80)分、(9.47±2.31)分、(8.21±2.55)分、(4.07±0.83)分、(5.07±0.86)分、(36.19±21.21)ml降低到(11.49±2.75)分、(5.74±1.66)分、(4.44±1.62)分、(2.26±1.05)分、(2.37±0.76)分、(24.98±17.60)ml(P<0.01)。单药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分别由(16.50±4.27)分、(10.48±2.75)分、(8.55±2.69)分、(4.25±1.06)分、(5.36±0.72)分、(44.55±22.39)ml降低到(13.68±3.69)分、(7.98±2.34)分、(6.32±1.97)分、(3.23±0.99)分、(3.43±0.66)分、(38.30±20.20)ml(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联合组IPSS、储尿期评分、OABSS、尿急评分、QOL、PVR改善优于单药组(P<0.01),而排尿期评分及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PSA及前列腺重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急性尿潴留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可多华单用或可多华联合得妥均能改善Ⅱ度BPH合并OAB症状。可多华联合得妥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性功能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治疗前性功能障碍的程度,并分析性功能障碍与LUTS、年龄的相关性。方法:88例具有典型LUTS的BPH患者,年龄49~86(67.90±7.5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勃起功能障碍国际问卷-5(IIEF-5)、简明性功能问卷(BSFI)调查,并同时检测尿流率、前列腺总体积和血清睾酮。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一元相关回归分析评价各检测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IPSS评分2~33(18.4±7.79)分。IIEF-5评分1~25(8.50±8.98)分,其中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76例(86.36%)。BSFI中性欲部分评分0~8(1.92±2.21)分,其中性欲低下患者65例(72.86%);勃起功能部分评分0~16(4.18±4.96)分,其中ED患者70例(79.55%);射精部分评分0~8(2.55±3.57)分,其中射精障碍患者60例(68.18%);问题部分评分0~12(10.44±3.57)分;满意度部分评分0~4(1.90±1.37)分。统计学分析表明:年龄只与BSFI中勃起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γ=-0.552,P=0.000),同样IIEF-5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γ=-0.567,P=0.000),IPSS评分与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γ=0.213,P=0.047)。IPSS评分与BSFI中勃起功能和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性(γ=-0.332,P=0.002;γ=-0.302,P=0.005)。IIEF-5与BSFI中性欲、勃起功能和射精部分评分具有一致的相关性(P<0.05)。血清睾酮与年龄、IIEF-5和BSFI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样最大尿流率和前列腺总体积与IPSS、IIEF-5和BSFI评分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和LUTS是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LUTS的严重程度与性功能障碍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及坦索罗辛干预的效果。方法:192例典型的伴有LUTS的BPH患者治疗前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勃起功能障碍国际问卷5(IIEF-5)调查,同时检测最大尿流率(Qm ax)。然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坦索罗辛0.2 mg,对照组(89例)应用安慰剂,1次/d,疗程8周。分析治疗前不同因素对性功能的影响和治疗后LUTS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192例患者治疗前IPSS评分3~32(20.20±6.81)分,QOL评分0~6(4.51±0.76)分,Qm ax 8~30(9.6±8.79)m l/s,IIEF-5评分1~24(9.80±8.62)分。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率75%(144/192)。统计学显示:IPSS和IIEF-5有明显的相关性(r=-0.312,P<0.001)。年龄与IPSS和IIEF-5均有明显的相关性(r=0.203,P<0.005和r=-0.571,P<0.001)。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01),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年龄和LUTS是性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LUTS的严重程度与性功能障碍的发展密切相关。坦索罗辛在改善LUTS的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性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成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发生情况、年龄分布与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问卷表(IPSS)调查2008年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男性1 048人,年龄30~80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分为5个年龄段,评估被调查者的LUTS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LUTS发生的情况为:30岁~为347人,平均IPSS评分(2.48±0.38);40岁~为31 1人,平均IPSS评分(3.80±0.53);50岁~为114人,平均IPSS评分(4.78±1.07):60岁~为207人,平均IPSS评分(5.33±0.68);70~79岁为69人,平均IPSS评分(6.80±1.66).其中各年龄组储尿期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1.20,1.66,2.24,2.57,3.20;排尿期症状平均评分分别为:1.28,2.14,2.54,2.76,3.59;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1.78±1.42),(1.84±0.30),(1.89±1.04),(2.03±1.08),(2.07±1.92).不同年龄组男性LUTS发生率及症状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J-T统计量为239743.50,P<0.001),IPSS总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及储尿期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其中储尿期症状比排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更大.结论 LUTS症状在成年健康男性中较普遍存在,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LUTS症状越重,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其中储尿期症状较排尿期症状对生活质鼍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Zhang XH  Li X  Zhang Z  Li SQ  Tian Y  Na YQ  Wang Y  Chen S  Hong BF  Sun WX  Diao YZ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63-1766
目的 探讨社区中老年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患病状况以及与年龄、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随机选择50岁以上北京多个社区男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下尿路症状的评估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腹部B超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测定及最大尿流率测定.OAB的评估主要依据患者尿急的状况确定,将IPSS评分表中第4项得分≥2定义为OAB.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社区中老年男性人群1656人,符合本研究要求的共计1639人.年龄50~89岁,平均(64±10)岁.OAB的患病率为26.3%(431/1639).OAB的患病率与社区中老年男性的年龄、IPSS评分、QOL评分、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以及最大尿流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对年龄以及IPSS评分的分层研究发现,OAB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下尿路症状的加重明显升高(P<0.01).结论 社区中老年男性OAB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同时OAB明显影响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450 nm半导体蓝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23年3—11月40例采用450 nm半导体蓝激光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的BPH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变化及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结果 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1月Qmax明显高于术前[(16.8±2.5)mL/s vs.(7.9±2.1)mL/s,P<0.05],术后PVR明显低于术前[(14.6±11.4)mL vs.(110.0±42.1)mL,P<0.05],术后IPSS [(11.8±4.0)分vs.(25.0±3.1)分,P<0.05]及QoL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2.5±0.6)分vs.(5.1±0.9)分,P<0.05]。患者手术时间(52.5±15.5)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2.3±4.9)h,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6.5±3.8)g/L。2例患者...  相似文献   

20.
Zhou LL  Li HX  Wang B  You M  Wu SS  Tang P  Jiang SJ  Ou RB  Deng XR  Xie K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3):1778-1780
目的 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的夜尿症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因BPH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和术后3~6个月的夜尿次数、夜间开始入睡到第1次醒来排尿的时间(HUS)、夜尿症生活质量(N-QOL)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入选125例,术后完成随访73例,其中术前夜尿次数≥2次者有67例,对其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56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11例;夜尿次数由(4.2±2.4)次减少至(2.2±1.0)次(P<0.01);HUS由(1.8±0.7)h延长至(3.0±1.4)h(P<0.01);N-QOL评分由30±10增加至40±7(P<0.01);IPSS评分由23±5下降至8±5(P<0.01);QOL评分由4.4±0.7下降至1.5±1.0(P<0.01).结论 前列腺切除术能有效地改善BPH患者OAB症状的夜尿症,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